中學生飲食誤區
中學生不僅要面對繁重的功課,還要面對升學考試帶來的巨大的壓力,此時應該補充大量的營養,才能讓自己的身體長時間去抗壓。
高中生飲食誤區
■誤區一、孩子考試辛苦,準備了大魚大肉好好補補
瀟瀟的媽媽最近準備了不少肉類食品,打算高考那三天給孩子配備上最最營養的餐飲。
不過,專家們卻認為不應該給孩子過多進食大魚大肉,而應該多補充蔬菜水果和乳制品。因為大量的肉質食品其實是加重了腸胃的負擔,不利于大腦的供血。
■誤區二、食譜變化太大,不顧及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
靜靜的媽媽打算換一種以前家里不太常用的方法,給孩子好好換一換口味,增加一點新鮮感。
蔡美琴教授指出,一些家長不顧及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比如有的孩子平時比較喜歡吃葷,這個時候突然變得很清淡,會打亂他們常有的習慣;有的孩子則平時吃得較清淡,此時為了求進補,又一下子吃得很油膩,其實反而對孩子的身體不利。
■誤區三、購買很多補品補營養
蘇蘇的爸爸已經給孩子購買了不少營養保健品;而蘇蘇的媽媽則買來了甲魚、烏雞之類的食物,準備給孩子燉湯進補。
這樣的大補特補遭到了專家們的否定。專家表示,如果進補過量,考生在食用后不吸收、不適應的`話,還會導致腹瀉、過敏、感冒上火等病癥,與家長的意圖適得其反。
如果的確需要服用的話,也應該注意一個度的問題,不要濫用,要適可而止。
初中生飲食誤區
誤區一:考前進補最有效
保健品決非萬能,而且并非所有的考生都適合“享用補品”,保健品也有因人而異、適不適合的問題。考生和家長不要期待那些標榜提神醒腦的產品會產生“特異 功能”,如果考生不吸收、不適應的話,還會導致腹瀉、過敏、感冒、上火等病癥,與家 長的意圖適得其反。
如果確實愿意給孩子吃一些補腦方面的保健食品或者保健藥品,一定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不要濫用,要適可而止。
誤區二:肉類唱主角
如果考前每天都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腸胃并不一定習慣,弄不好,反而導致腹瀉、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現象。而且吃得過雜反而容易造成腸胃疲勞,而吃得過飽,食物在腸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腦內血液供氧減少,會導致大腦遲鈍, 思維不敏捷。
此外,考前飲食以雞鴨魚肉唱主角也并不明智,清淡低脂才是正確之道。大腦 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類,而非脂肪。血糖水平低,大腦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所以,適當提高血糖,有利于復習考試。低脂,則是因為夏季過食油膩會傷脾 胃,考前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
誤區三:食譜變化大
日常的生活規律最好不要改變,應保持平常飲食,尤其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 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經常吃的食品。考前要少吃容易產氣、產酸的食物,如韭菜、地瓜、碳酸飲料等。
誤區四:去飯店就餐
有些家遠的考生家長一般會選擇讓孩子在考點附近的飯店就餐,這雖然方便, 但很容易讓考生因為突然變化了飲食習慣而產生不適,最為關鍵的是,在外就餐食 品衛生安全家長難以掌控,考生容易因飲食不衛生出現腹瀉。一般來說,如果考試期間選擇在外就餐,家長一定要選擇干凈衛生的飯店,盡量不讓考生吃涼菜、海鮮以及冰鎮水果等食品;如果條件允許,家長看看能否在考點周圍的朋友家讓考生就餐,盡量讓考生吃得放心、安心。
正確的飲食方式
第一,營養應注意均衡,葷素合理搭配。王群教授特別強調這點,高考期間的飲食不要太過油膩,應該葷素合理搭配,“一口肉、兩口飯、三口蔬菜和四口水果”,這樣的比例比較恰當。
第二,三餐之間的安排要不同對待。湯慶婭教授認為在午餐的時候可以多補充一點葷菜,而晚餐不用特意減少食用量。早餐時可以以碳水化合物的主食為主,比如粥、米面,直接給大腦提供營養;午餐則應該多補充一些優質蛋白質;到了晚飯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清淡、養胃的飲食,并且還要有優質蛋白,這都有利于晚上的睡眠。
第三,多選擇一些補腦、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補腦的食物主要有魚類、豆制品、瘦肉、雞蛋、牛奶以及新鮮蔬菜、瓜果等。另外,何裕民教授也建議不要吃太多含糖量高的食物。
第四,食物的種類可以豐富一些,烹調的方法也應該多樣一些。蔡美琴教授認為,家長在照顧孩子平時飲食偏好的同時,可以適當微調口味和食物類型,也可以嘗試一些不同的烹調方法,如用清蒸、水煮和清炒的方法,但要注意盡量少用辛辣的調料。
【中學生飲食誤區】相關文章:
清明各地飲食習俗12-10
冬至各地飲食風俗12-25
仫佬族的飲食習俗02-13
飲食習俗立冬進補10-04
銀行面試常見誤區02-26
日本留學申請誤區09-18
法國留學申請誤區05-12
常見的理財誤區12-02
飲食行業廣告詞03-09
各國的元旦飲食習俗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