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野菜怎么做好吃
春季到,對大魚大肉感到膩味的我們,都把眼光投向了野菜。野菜怎么做才好吃呢?
野菜多少有點土腥味,買回家燙一下才能去掉土腥味。如果涼拌可用豆油,最好是麻油,能蓋住一些土腥味。然后再加些果仁,如腰果、花生仁,要碾碎,野菜與果仁相遇香氣會更加濃郁。
野菜炒著吃時,燙的時間不要長,然后過冷、瀝干,再下油鍋炒,不要放生姜蔥,糖要重一點。炒苜雞頭、馬蘭頭可滴一兩滴白酒,蓋掉苦澀味。
野菜的做法吃法頗多:
既可燒、蒸、煮、炒、燙,也可用其做餡包餃子、蒸包子、搓湯圓、做春卷,還可用其做湯、配菜;
野菜還可以煮面,一碗香椿炸醬面,雖是素食,卻也有滋有味;
干燥上火時則用小火煨一鍋野菜粥,濃濃的菜汁裹著粘稠的米糊,清淡而滋味綿長,還可增加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攝取,有滋陰補腎、調節腸胃之功效;
婆婆丁、苣荬菜等,最好是在洗凈后,蘸豆醬吃;
山藥、山蒜類含微毒的野菜,食前需用清水浸泡兩小時,以避免食后可能會出現的周身不適感。
刺嫩芽、榆樹錢等在樹上生長的野菜一般不宜炒吃,而應當蒸吃。
有相當多的市民喜歡吃糖醋野菜,但不知道怎么做最好吃。糖醋野菜可先用生粉、面粉、雞蛋調成糊,這糊叫全淡糊,用野菜例如香椿頭裹糊后放油鍋炸,裝盤后再將糖醋汁澆上去,即可食用了.
野菜湯做法:鍋內水燒開后放入少許鹽,放入野菜,水開后淋入攪拌好的雞蛋,放入雞精,淋入香油即可 野菜最好是現采現吃,存放過久的野菜不新鮮,無清香味,營養也會隨之減少。 有些野菜與藥物之間存在一定的禁忌,常服止痛藥、磺胺類藥或易過敏者,吃時應該慎重。 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在食用野菜前,把野菜放在清水里浸泡兩個小時以上進行解毒后再食用.
不同野菜的營養功效
1、馬齒莧
馬齒莧又被稱為長壽菜,其葉片肥厚,好像馬齒,富含蛋白質﹑脂肪﹑硫氨酸﹑核黃素﹑抗壞血酸等各種營養物質。其藥用功能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馬齒莧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可以抑制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的生長和存活,起到治療腹瀉的效果。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島腺分泌胰島素,調節人體糖代謝過程、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它還含有一種叫做3—W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2、蒲公英
蒲公英是常見野菜,含有膽堿﹑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它焯過后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
3、苦菜
苦菜的學名叫取麻菜或苣荬菜。苦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錳﹑鋅﹑銅等元素。苦菜能夠清熱燥濕、消腫排膿、化淤解毒、涼血止血。苦菜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對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
4、薺菜
田邊地頭,人們經常能看到星星點點的白色薺菜花。它的主要食療作用是涼血止血、補虛健脾、清熱利水。春天摘些薺菜的嫩莖葉或越冬芽,焯過后涼拌、蘸醬﹑做湯﹑做餡﹑炒食都可以,還可以熬成鮮美的薺菜粥。
5、莧菜
莧菜在北方非常常見,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對牙齒和骨骼的生長可起到促進作用,并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肉痙攣(抽筋)。它含有豐富的鐵、鈣和維生素K,具有促進凝血,增加血紅蛋白含量并提高攜氧能力,促進造血等功能。莧菜還是減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減肥輕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
吃野菜的四項注意:
1、不認識的不采、不吃。有的野菜看上去綠油油的很是可愛,但不一定能食用。采摘野菜時一定注意,不認識的不采、不吃。
2、路邊的野菜不要采。路邊生長的野菜容易受到污染,垃圾地上、路邊的野菜不要采。
3、做好前處理。一些野菜有微毒,需要經過煮、浸泡才能去毒,一定要認真處理好后再吃。
4、野菜可不要貪吃。野菜畢竟是野菜,沒有成為“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這是我們祖先在親身實踐中得來的經驗。所以,嘗嘗鮮,偶爾改善一下口味還可以,不宜天天吃、吃很多。吃野菜原本是為了促進健康,如果吃得不合適帶來負面作用,就適得其反了。
如果你是自己采摘野菜,千萬記得,不認識的不要食用,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