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0大學新生適應指南(生活、學習、心理)
生活篇: 如何適應新的校園環境?
第一次離家遠行的入學旅程,是大學生獨立處理事情的開始。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園環境,將決定大學新生能否在這個環境中自如地生活、學習。
從高中升入大學的新生,絕大多數年齡在十八、九歲左右,很少有單獨外出旅行的經驗,所以入學旅程中一般由父母或親戚陪同。但那些能將入學旅程看作鍛煉獨立處事能力的同學反而上了人生有益的一課。很多大學生在談到入學旅程時認為,第一次獨自離家遠行,的確對自己沒有多大的信心,但是經過這第一次獨立處理事情的鍛煉,如買車票、轉車簽票、托運行李等等,就覺得自己有點兒像個大人了。而這種感覺正是他們走向成熟的良好起點。
如果說入學旅程是大學生獨立處理事情的開始,那么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園環境,則決定了大學新生能否在這個環境中自如地生活、學習。
首先要盡快熟悉校園的“地形”。有的新生入校后一安排好行李,馬上就到校園的各處熟悉情況,例如,了解教室、圖書館、商店、郵局在什么地方,食堂什么時候開飯,如何購買澡票,甚至學校有幾個門等等,都在短時間內了解清楚。這樣,在辦理各種手續、解決各種問題的時候就會比別人更順利、更節省時間。
與此相反,某些大學新生顯得非常拘謹,生怕走遠一點兒就會迷路,又不好意思開口向別人尋求幫助,最后不得不盡量少走動、少說話,實在迫不得已就跟在別人的后面。
其次,要多向高年級的同學請教。直接向高年級的同學請教是熟悉校園環境的一個最快捷的方法,一般來說,高年級的同學都比較愿意把他們的經驗傳授給新生,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校園生活,盡量少走彎路。另外,向自己的同鄉請教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后,在班級中擔任一定的工作,也能幫助你盡快適應校園生活。對環境適應快的大學新生,很快就成為班級中的核心人物,并擔任一定的班級工作。這樣與老師、同學接觸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鍛煉的機會也越多,能力提高很快,自信心也就逐漸建立起來了。
如何安排課余時間?
豐富多彩的大學課余生活令人眼花繚亂,怎樣才能安排好自己的課余時間呢?
大學校園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講座、討論會、學術報告、文娛活動、社團活動等。這些活動對于大學新生來說,的確是令人眼花繚亂,對于如何安排課余時間,大學新生常常心中沒譜。如果完全按照興趣,隨意性太大,很難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環境和資源。
要合理地安排課余時間,首先對自己在近期內的活動有一個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內要達到哪些目標,長遠目標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種活動對自己發展的意義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時間安排,并且在執行計劃中不斷地修正和發展。
另外,最好能專門制訂一份休閑計劃,對一些較重大的節假日和休閑項目做出妥當的安排,這樣能使你的休閑和學習有條不紊地交叉進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調適。而且,你一旦制訂出了既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閑計劃,那么在這一時間尚未到來之前,你的心情會是愉快而充實的,能精神振奮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之中。
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最好能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客觀條件制訂出一個體育鍛煉計劃,務必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要知道,身體是從事一切活動的“本錢”,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
大學新生要善于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盡量培養自己有多種興趣愛好,這樣可以使你的生活充實豐富、生機勃勃。若能夠擁有一項或多項自己有興趣而又擅長的愛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有些同學能寫得一手好書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藝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這無疑會給他們的人生增添無窮的樂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此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報刊。以讀書為樂事,既可以排遣煩憂,愉悅性情,又可以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對大學新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