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屆生求職必備的“五條件”和“五素質”
求職,是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向企事業單位尋求為其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的一種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應屆生求職必備的“五條件”和“五素質”,歡迎閱讀!
從招聘企業的角度來分析,HR在選擇員工時,最優先考慮的前五個條件是,專業知識與技術,學習能力,工作態度并能配合公司發展規劃,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
“專業知識與技術”是不同行業的企業在用人方面共同的首要考慮因素,這說明求職者必須具備出色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這是進入自己中意公司的敲門磚。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五項重要的考慮條件中,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術外,其余均偏向于工作態度的敘述,顯然企業在這方面的考慮多于工作能力。這充分說明,專業技能最重要,但態度決定一切。新員工如果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對任何事都主動負責、全力投入,那么他的職業生涯就有了成功的保障。
大學畢業生初次求職時,常會擔心自己如果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在求職時是否會比較吃虧。然而相關工作經驗的選項沒有列入企業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中,說明這個條件并非企業招聘新人時考慮的絕對因素。
作為大學生在求職中除了需要具備以上五個條件,自身也需要在心理素質、判斷力、潛能、學習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上下功夫。尤其作為在為初次面試準備的大學生,在這五方面上需要更加注意。
一、心理因素
性格決定命運,在選擇職業時您仔細想過沒有,您的性格是否適合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人要學會合作,要學會融入群體,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集思廣益取得勝利。否則,孤芳自賞只能孤掌難鳴。到頭來一無所獲,兩手空空。永遠不能適應變化的時代需求,適應變化的職場需求。
二、信息因素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信息社會里,感受于信息帶給我們的便捷。無論您承認與否,信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對選擇理想職業顯得至關重要。
有針對性地廣泛收集來源于不同渠道的職業信息,通過理性分析及時做出科學決策,從而獲得理想職業,打造屬于自己的一片理想天空。
三、判斷因素
判斷來自于對各種信息要素做出適時分析,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將有利于自己的一些信息要素加以提煉,得出最后結論,直至取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來。
同樣地,還要有針對性地收集來自特定的相關職場訊息,經過理性的、科學的分析后,因地制宜、把握時機,占據主動性及時出擊,適時做出抉擇,而不至于錯失良機追悔莫及。準確的判斷、適時的出擊往往能順利的完成面試。
四、潛力因素
選擇理想職業,同樣需具備潛力因素。因為人是最大的資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和開發人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效應,使人在一定意義上保持長久的職業競爭力,讓自己永遠走在職場的前列,領先于他人。這就需要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挖掘自身的潛力,使自己不斷進步。
五、學習因素
一個人的學歷在很大程度上講決定著其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決定著其本人能否適應本職工作,能否在本職崗位上做出一些成績,取得一些成就,開創自己的美 好前程,走好自己的美麗人生。學習在今天看來是一個終身的話題,面對日益加劇的職場競爭趨勢,只有不斷學習有針對性地充電,不斷補充新的“血液”,才能滿 足不斷變化的職場需求。惟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我們在職場中游刃有余。
拓展:應屆生求職的12個就業知識,正在找工作的你一定要看仔細了!
1.生源地
生源地指考生的來源地。
本科畢業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學前戶籍所在地。如學生入學后戶籍所在地發生變更的,在畢業生階段核實生源信息時,向院系和就業中心出具相關證明。
本科畢業后直接攻讀研究生的畢業生,其生源地為本科入學前戶籍所在地;研究生入學前有工作經歷并已經在工作地落戶的畢業生,原則上以其工作單位戶籍所在地為生源地,如畢業時能明確不回原工作所在地工作的,則生源地確認為本科入學前的戶籍所在地。
生源地的填寫需明確至地級市一級,如重慶市渝中區,河南省焦作市等。
2. 就業推薦表
經過學校相關部門審核蓋章的用于畢業生就業的正式推薦材料。包含畢業生本人的基本信息,用于京外生源統招畢業生進京落戶審批和各地人事主管部門接收畢業生落戶審批。
3. 就業協議書
又稱“三方協議”,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一式三份,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各持一份。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后簽署的三方協議,學校據此為畢業生進行派遣。
4. 報到證
報到證,原稱“派遣證”,全稱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由教育部印制,分上下兩聯,上聯交畢業生本人報到使用,下聯由學校裝入畢業生檔案。
報到證是畢業生轉移人事檔案關系和戶口關系的憑證。
報到證的用途主要包括:
① 是教育主管部門正式派遣畢業生的憑證;
② 是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報到的憑證;
③ 是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的重要證明;
④ 是任何一個合法的人才中心、檔案管理機構接收畢業生檔案的證明;
⑤ 是用人單位給畢業生落戶、接管檔案的重要憑證;
⑥ 是畢業生的干部身份證明。
5. 人事代理
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可在規定業務范圍內接受用人單位和個人委托,從事下列人事代理服務:
①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
② 因私出國政審;
③ 在規定的范圍內申報或組織評審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④ 轉正定級和工齡核定;
⑤ 大中專畢業生接收手續;
⑥ 其他人事代理事項。
按照《人才市場管理規定》有關規定,人事代理方式可由單位集體委托代理,也可由個人委托代理;可多項委托代理,也可單項委托代理;可單位全員委托代理,也可部分人員委托代理。
6.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按照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原則,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參保者在遭遇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風險情況下提供物質幫助(包括現金補貼和服務),使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免除或減少經濟損失的制度安排。
7.基層就業
基層就業就是到城鄉基層工作。國家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市社區建設和應征入伍。一般來講,“基層”既包括廣大農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區;既涵蓋縣級以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包括社會團體、非公有制組織和中小企業;既包含單位就業,也包括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8. 三支一扶計劃
三支一扶是支教、支醫、支農、扶貧的簡稱。
2006年,中組部、原人事部等八部門下發《關于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16號),以公開招募、自愿報名、組織選拔、統一派遣的方式,從2006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招募2萬名高校畢業生,主要安排到鄉鎮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服務期限一般為2-3年。招募對象主要為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
2016年4月,人社部會同中組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第三輪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的通知》,將于2016年至2020年實施第三輪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全國每年招募2.5萬名左右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服務,不斷為基層輸送和培養青年人才、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招募計劃適當向轄區內的貧困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傾斜。
9.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由共青團中央牽頭,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實施。從2003年開始,每年招募1.8萬名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從事為期1-3年的教育、衛生、農技、扶貧以及青年中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工作。
10. 特崗計劃
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編辦下發《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教師〔2006〕2號),聯合啟動實施“特崗計劃”,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兩基”攻堅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特崗教師聘期3年。
11.應征入伍
國家鼓勵大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有應征意向的高校畢業生可在夏秋季征兵開始之前登錄“大學生應征入伍網上報名平臺”進行報名。
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除享有優先報名應征、優先體檢政審、優先審批定兵、優先安排使用“四個優先”政策,家庭按規定享受軍屬待遇外,還享受優先選拔使用、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退役后考學升學優惠、就業服務等政策。
12. 大學生創業工商登記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堅決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降低大學生創業門檻。
【應屆生求職必備的“五條件”和“五素質”】相關文章:
畢業生求職應具備五條件和五素質02-23
企業選員工:畢業生的五個條件和五大素質05-15
營銷主管必備五大素質12-30
決定創業成敗的五大條件04-07
英語求職信必備五要素01-08
求職擇業對大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要求10-24
大學生求職必備五個心法02-15
創業者必備的個人素質和能力要求07-10
成功創業需要具備的五個基本素質指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