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教師工資最新待遇標準
《2
根據教育部網站消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教師隊伍建設專題評估報告近日公布。這份報告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受托完成。報告指出,與其他行業相比,中國教師工資不高、工資增長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具備的地位待遇。
這份由第三方研究機構受托完成的報告,經教育部公布,至少表明決策部門已經認同報告給予的判斷以及為此提供的政策建議,改善教師待遇也因此有望在未來的一些年頭內取得較大進展。
報告分析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時指出,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全民族的人力資本素質,是未來五年的重要任務,這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從目前看,教師隊伍建設仍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
我國教師工資不高,工資增長幅度較低,職業成就感和社會地位甚至發生滑落,這些現象并非是在近幾年才剛剛出現,相關的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和公益組織也在陸續不斷提出警告。盡管各級地方政府對此給予了響應,相繼出臺了提高教師待遇和其他綜合保障的政策,但受制于地方財力,并未徹底扭轉局面。這不僅影響到教師隊伍的穩定,而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師隊伍特別是中小學和學前教育機構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的吸引力。
如果始終無法實質性的解決這方面問題,必然會妨礙教育質量的提升,更可能貽誤“互聯網+教育”、數字時代轉型的寶貴機遇。
職稱、績效改革真的能提高教師工資嗎?
這個報告和近期頻頻發生的教師罷要求漲工資的`事件是吻合的,也和我們對教師精打細算生活的印象是一致的。
針對于此,在報告中提出了下一步的建議: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科學設置教師職稱結構比例以及不同學科、年級之間的職稱等級。健全教師工資保障長效機制,保證教師工資水平穩步增長。改革績效工資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
但是報告中的建議,真的能提高教師的工資嗎?真的能讓教師工資反映出教師應具有的地位和待遇嗎?真的能使教師樂于終身從教嗎?
有職稱比例的限制,教師工資就不可能普遍性的提高
報告中關于增長教師工資的建議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關于職稱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是績效工資的比例。
職稱是教師職務的名稱,是一種崗位設置,其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以高校為例,教授、副教授、講師基本上是1:3:6的比例。而現在教師工資收入中,職稱工資以及以職稱為標準發放的績效工資和其他福利獎金占教師收入的絕大部分。也就是說,有職稱比例的限制,教師工資就不可能普遍性的提高,即便教授和高級職稱教師工資定的非常高,這也和普通教師工資沒有太大的關系。由于教師群體中低職稱過多,這是導致教師工資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在報告中固然提出了要科學設置教師職稱結構,但是卻無法也不可能改變教師高、中、初級職稱的比例。也就是說在職稱工資沒有取消之前,教師的工資水平不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廣州教師工資最新待遇標準】相關文章:
教師工資最新標準06-27
杭州代課教師工資待遇及發放標準07-04
遼寧省教師工資待遇標準上調細則07-02
2017年最新工傷待遇標準11-27
2017最新廣州工資扣稅標準08-05
廣州失業保險待遇標準及申領條件是什么08-03
教師工資標準細則05-15
深圳市教師工資改革最新標準細則07-05
工亡待遇標準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