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出現安全感工資標準
南京的安全感工資為5980元?近日一份“2012讓人有安全感的各大城市工資排名”在網上瘋傳,南京在榜單所列的12個城市中排第十。盡管這份安全感的門檻并不算最高,但不少網友圍觀后都表示缺乏“安全感”,并大呼“又拖后腿了”。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安全感與工資沒必然聯系,“安全感工資”說法不靠譜。
只聽過稅前工資、稅后工資,安全感工資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聽到。其實安全感工資就是工資安全感,根據百度百科解釋,所謂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
照此理解,安全感工資與生活成本息息相關。每月的工資其實就花在了日常的開銷上,包括柴米油鹽,水電煤氣,上網費等,大頭的開銷則是房貸、車貸、房租、保險等。如果是“月光族”,肯定就沒有安全感;如果有剩余工資,且能支撐接下來的生活,那么就有了安全感。不過這個安全感可說不準,哪天遇到生病等突發情況,可能一下子就沒了。
不少網友一邊叫嚷著缺乏安全感,一邊在八卦著這個安全感工資是怎么算出來的。據悉,這份安全感工資榜單是由某茅人力資源網3月初發布的,面對網友的八卦和質疑,近日該網站發布了一份聲明,表示榜單是根據2011年各大城市的平均工資、物價漲幅趨勢以及消費成本進行綜合,計算出一個平均值,“力求準確地表達出在各大城市有一定品質地生活下去的一個安全底線”。
安全感由工資決定?
“我認為安全感工資這個說法不夠全面。”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監督處處長趙繼東認為,第一安全感工資的說法根基不牢,采用的數據、抽樣的方法值得商榷;第二說到安全感,不應只有工資,還應該考慮安全系數,比如生病了,社會保障是否健全,百姓需要花多少錢才能治好病等。“每個人有自己的安全邊界,安全感是不同的,消費水平也是不同的`。”此外,該標準是以個人為單位,而非家庭。他認為,這個算法不現實,需要考慮家庭醫保、房貸、教育等諸多因素。趙繼東說,“一旦家里遇到生病等突發情況,安全感就會降低。”
“安全感跟收入沒有必然的聯系,安全感同幸福感一樣,與人的心態有關。”有理性的網友認為,安全感也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包括大的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個人性格,個人經歷等。
【網上出現安全感工資標準】相關文章:
安全感工資標準被熱議07-21
廣州工資標準09-19
病假扣工資標準07-12
企業工齡工資標準12-05
如何擁有職場安全感10-03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06-01
沒有安全感的表現06-04
女人缺乏安全感表現07-26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