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新政策最新資訊
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這不是有了職工養老保險了嘛。”69歲的老人爽快回答, “有了它,1個月養老金七八百呢,不打工生活也沒啥問題了。”
在江西宜春,伴隨著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20多萬名易細堂式的農民告別了之前因失去土地而生活緊張、對養老問題提心吊膽的日子,迎來新的生活。
長效保障機制5分鐘 “分娩”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近年來,宜春市被征地農民數量不斷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2014年底,該市共有被征地農民25.87萬人,其中男滿60周歲、 女滿55周歲者5.12萬人。
雖然征地時農民都得到了一筆補償款,且每月可按規定領取一定額度的失地補貼,但賴以生存的土地的減少和較低的補貼,卻使眾多失地農民陷入初期暴富、后期返貧的境地。如何為被征地農民尤其老年人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就成為擺在宜春市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自2006年起,宜春市就在江西省人社廳和相關專家的指導下,多次對各縣市區的`17萬多名被征地農民進行調查測算,同時組織人員到廣東省廣州市、廣西南寧市,以及本省景德鎮、撫州、南昌縣等市縣進行考察。在市人社局歷任負責人的高度重視、常抓不懈下,2014年8月,宜春市成立了由市長蔣斌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和分管國土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的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工作領導小組,還同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包括人社、國土、財政等15家單位。
“2014年,在宜春市政府常務會上, 《宜春市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甫一亮相, 就得到了領導層的高度認可,不到5分鐘,就審議通過。”宜春市人社局農保科科長龍柏青介紹。
財政補貼資金10億元支出
《辦法》
規定,符合參保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參保時,享受江西省規定的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總額60%的補貼。因此, “找錢” 就成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一道難題。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關系民生,事情再難也要辦,財政再緊張也要支持。” 市領導的暖心話, 讓人振奮。
江西省宜春市規定,各地在組織用地報批時,應按每畝6000元的標準,由申請用地單位預先存入市人社局開設的代管資金賬戶,截至目前已收到預存資金2681萬余元。同時,宜春市還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 “擠”出了10億元的補貼資金用于推進失地農民的參保工作。
為盡快幫助失地農民認知政策,宜春市人社局在印發 《關于加強全市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宣傳工作的通知》 的同時, 綜合利用報刊、廣播、 電視、 網絡等媒體, 實現了“報刊上有文、廣播中有聲、電視上有影”。
更周到的宣傳工作體現在 “面對面”上。
“我參加的培訓會少說也有十來場了, 至于走村入戶更是數不清。”宜春市社保知識 “大拿”——市社保局副局長譚毅言語中有疲憊更有驕傲。政策培訓會上,當面對由各區縣人社局長、社保局長、鄉鎮勞動保障所長組成的 “學生”時,譚毅講授制度制定的背景、政策落實的意義、動員中應采取的方法。當面對一名名失地農民, 譚毅則立即調換 “頻道”:“老表, 你別看一次繳兩萬多元, 但你兩年多后就能 ‘夠本’, 多劃算啊!”。 這樣的培訓, 老百姓愿意聽、能聽懂。
工作快速開展零距離服務
江西省宜春市宜陽新區大塘社區被征地農民易細堂在了解了有關政策后,心里有了底:參加這保險,劃算!
1月初早8點,易細堂按照社區干部的通知,從家里步行出發,七八分鐘后就到了經辦地———社區居委會。
排隊領號、出示身份證、 刷卡繳費,僅僅十多分鐘,他就被工作人員告知:事情辦完了。
高效的經辦服務讓老人很驚訝:“真辦完了?沒落下啥?”
原來,為實現參保服務與失地農民的 “零距離”,宜春市社保局在人手緊張、日常工作量大的情況下選調精干力量, 協同銀行、 社區工作人員,一個縣一個縣地走,一個社區一個社區地轉。
“現在我們經常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到家,但沒有一個人抱怨,大伙心里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為了被征地農民,這些付出,值!”宜春市社保局局長黃學文說。
各層次、多環節全力以赴工作的結果,是宜春市被征地農民參保快速開展。截至目前,宜春市宜陽新區已完成符合領取待遇老人的參保繳費工作,其他縣市區的此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身份認定工作。
http://www.shddsc.com/【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新政策最新資訊】相關文章:
南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2015新政策02-07
2015年南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新政策02-13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解讀02-13
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05-15
嵊州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解讀01-20
2015年養老保險新政策最新資訊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