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誰來讀的新聞報道
今年暑假,上海各高校都對大學生社會實踐下達硬指標:每個團隊每個項目都要貼近社會熱點,完成一篇專業的課題報告。然而,記者發現,以往這樣的報告大多束之高閣,少有讀者——誰來讀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報告自有價值可惜沒人關注
“石庫門的百年滄桑”“寵物給都市人帶來了什么”“上海市場各類飲用水比較”……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生處辦公室,打開一個文件柜,俞立巍老師取出厚厚一疊課題報告,“這是去年暑假和今年寒假同學們社會實踐的成果,篇篇經過深入調查,有專業教師指導,很有價值。”但他接著又道出一個無奈的現實:這些調研報告自完成之日起,便鎖進了文件柜,沒有一份報告送到政府職能部門或研究部門的'桌子上。
學生很有激情煩惱誰人來解
翻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目錄,從大學生的奇思妙想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于社會的責任心和奉獻社會的激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謝樂伊同學計劃作“市內小區居民信任感分類調查”,這是與創建和諧社會有關的一個課題。上海外國語大學傳媒學院的唐聞佳同學要搞一個“公廁上書”,對全市公廁現狀進行調查并提出改進方案。上海外貿學院的謝世昌同學則準備對新建的上海南站地區作區域經濟調研。但激情之下,有些同學也在犯愁:“我們的報告誰來看?”據了解,除極少數與企事業單位合作的項目外,目前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的處境是:寫完上交,由老師評分,之后便成為永遠的“庫存讀物”。
溝通要有渠道“寶藏”才能放光
針對“大學生并不成熟范文寫作,所以調查報告多數也不成熟”的觀點,許多大學生并不贊同。王夢夢同學說:“只要努力,我們能夠發現社會問題,探討社會問題,希望調研報告得到社會的認可。”
事實上,大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社會實踐確有驚人之舉,并為社會做了實實在在的事。復旦經濟學院朱瑋琦同學所作一項的調研,讓陜北農民的“剪紙”成了出口商品,打入美國市場。上外學生陳力等同學為蘇南農村某地引入一種新的種植品種,讓百余農民脫貧致富,也幫了當地政府的大忙。這兩個項目均獲得了由美國SIFE協會主辦的全球大學生社會實踐大賽的中國區冠軍。而SIFE的評比標準就是:看誰的社會影響度最大。
二醫大俞立巍老師有個心愿:“高校與政府研究部門能否構建一個渠道,專業部門也來參與評審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看一看他們的報告,很可能找到‘寶藏’。”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誰來讀的新聞報道】相關文章: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01-07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15篇08-26
大學生當保安的社會實踐報告01-12
關于大學生暑期的社會實踐報告11-09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熱】05-02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推薦】04-29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報告11-09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6-19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01-07
【熱】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