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個人實習總結范文集錦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個人實習總結范文集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個人實習總結范文集錦1
盡管只見習了三天的課,但是我還是深深的體會到當一名教師的工作辛苦。同時也很感謝學校給予我們這么一次機會,為我們以后走上心理健康輔導教師的崗位做下鋪墊,教育學生,培育人才,為國家做貢獻。
根據系里的安排,我們06語文(1)第四組的同學被安排到實驗小學二,四,五等年級見習。見習結束了,每一位同學都不同的感受。
見習開始了,我們一行9個人來到了第一個見習的班級二年(4)班。坐在教室后面的我們,常常使得學生們回頭,帶著好奇的目光看著我們。對于我們的到來,他們感到好奇、疏遠,但也有一些膽大的學生主動來和我們交談。他們的第一句話則是“你們是老師嗎?要和我們上課嗎?”“你們的學校在哪里?”
我以為第一天是不會有什么進展的,但一切的'改變卻從下午開始了。有幾位學生結伴來到我的面前,對我說了今天的第一句話“老師,你好!”當我聽到這句話時,高興已經無法形容我內心的激動,微笑不自覺的露出,和她們開始第一天的交流。
在一些課堂上,我看到教學改革正悄然進行,有意識的教師正在努力體會“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的創造也逐步成為教師追求的教學效果。其次,這里的教師也都在適應著多媒體教學,信息化教學,使得課堂更生動,資源更豐富,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渠道也就更多。這是我在烏沙小學感受最深,收獲最多的。同時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對學校的網絡系統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我認識到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善于交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聆聽學生的真情實感;教師更要善于引導學生和自己交流,讓學生吐露真情。通過交流,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性格特征,進而促進教學的發展。
有一位老師告訴我,作為一個小學老師,不但要為人師表,還要在學生面前樹立教師的形。身為一名教師,你要做到和學生之間在相處的不同的兩種態度:課上時,你就是老師,要嚴格學生的紀律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將課堂紀律管好,才能夠保證學生在上你的課時能夠學到東西,否則你準備得再豐富也無濟于事;下課時,你就是學生的朋友,可以和他們無話不談,但又不能太過分。我絕對同意這個說法。
我覺得身為一個新教師,虛心求教是非常重要的。盡管在師范學院我們已經學了許多教育理論,可基本屬于紙上談兵,如何將理論與實際聯系呢?
我想應該是從求教的過程中轉為己用。求教不就等同于不懂就問,求教的問題應是多看、多聽、多實踐之后所產生的問題,是在多請教、多總結之后濃縮過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去入手學習:一是聽課,學習優秀教師是怎樣講課上好,如何將新課標新理念融入自己所授的課程中去的。二是學習如何做一個好老師。
聽了這么多節課和課后跟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中,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首先得具備一顆關心愛護學生的心。教學不止是針對部分優等生,還得兼顧后進生。對后進生的教育要堅持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的原則,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閃光點。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后進生積極思維,積極回答問題,對他們的答題當場給予恰當的評價,激勵他們知難而進。
我希望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擔起老師的那份責任;真正和孩子們稱為朋友,珍惜彼此的友誼。爭取多看、多聽、多實踐、多請教、多總結,真正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為將來順利地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打下扎實的實踐基礎。
關于個人實習總結范文集錦2
一、教學實習,建立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
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實習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怎么“教”,怎么讀懂“語文”、教懂語文。初到東風西一切感到那么的迷茫和陌生,但是這種情況僅僅持續了半天而已,很快我就有了自己的指導老師—東風西路小學教務處鄭秋萍主任;有了我的實習伙伴—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保研學生—李佳貞;以及我的班級—__小學三年(10)班;還有自己的辦公室—流花校區多功能課室......從今天開始,東風西路小學就有了一個眾多學生周知的實習老師—江老師。
在進行教學實習的任務期間,我主要的任務是聽課和上課,由于在東風西這樣的重點學校,所以我得到更多學習的機會。在這里每周都有區教研和校教研,而且每周都會有很多教師的崗位練兵課或者是公開課,這讓我這個新手得到很多向校優秀老師甚至區優秀老師請教學習的機會。實習期間我聽過1—6年級不同的語文課,聽課的次數多達40余次!從聽課中,一條“線”逐漸出現在我的眼中,而這條線就是“東風西路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一所學校的成功在于學生的成績,更在于一套優秀的教學方法,在顧問陸老師的評課和主任的指點下,我慢慢從聽課中找到了這條“線”,把這所名校的成功攻略慢慢地掌握了大概!只要我在實踐中加以鍛煉,我相信有一天我也能成為我所聽課的名師那樣優秀!在這些示范課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代表學校參加區教壇新秀比賽的屈少芬老師的《秋天的雨》和花鐘,更深刻是老顧問陸老師的精彩評課和支招,可以說是把語文“玩弄在手中”!另外就是“快樂大作文”江校長的一次示范課,讓我知道作文教學可以這么快樂,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寫出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說了,聽了這么多的課我也該試一下自己的實力了!
我一共上了八節語文課,分別上了3篇課文,一次習作教學,這是我主要的實習收獲。我給自己的教學計劃是從第一節課開始我盡量保證每周上一節課。為什么要這樣?不是上越多就越好?因為這一周我還要聽課,聽聽同樣都是這樣模式下的教學其他的老師是怎樣設計的,我的不足在哪里;想想為什么在我的教學上就是缺少了那么的一點成熟。只有上過課,熟悉了教學模式,再去聽課才能明白上課老師的那份心思,在沒有上課之前,很多時候我都是聽不到,想不通。可是經過了自己的備課和上課之后,我就能看得清,讀得明了。另外,這一周我還要準備,我希望我要把我僅有的幾節課都當成公開課那樣嚴肅對待,用多點的時間多點修改多點反思多點試講,把最好的課帶給學生。當然一個實習生不能單單就是上語文課,平時還常常要替上自習課、興趣課、綜合課之類的各種各樣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下面我就簡單總結一下這8節課的情況和收獲。
1、《蜜蜂》
作為實習老師的第一節課,也是最著緊的第一次課本來要給同學上《花鐘》的,可是因為客觀的原因,陰差陽錯地變成了《蜜蜂》。而這節《蜜蜂》也肯定了我四年大學學習的成果,更讓我清楚自己能夠勝任一個語文老師。從備課開始我就時刻以最佳的狀態來完成這次的課程,花了好幾天的時間不斷看書不斷下載資料,希望能夠把教案做到最好!然而,我卻忽略了我還有一個指導老師,當我把教案發給鄭主任看的時候,一切心中的美好突然變得消沉。因為似乎我的教案不合乎主任的口味。不過我改慶幸,慶幸有這么一個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指導老師,她給我修改,當面給我點評,一步步、一節節教我在理論之外的實踐中應該怎樣來教語文!最后,我拿著主任指點后的教案走上了人生第一次正式的講壇,完成了第一節課。主任給我這節課的評價我終身難忘,因為她第一句就和我說:“首先我要恭喜你!”接著說:“你的教學和能和學生打成一塊,把握教材和教參的能力也很強,如果你在我們這種市名校層次的學校教書,很快就會升上去。”當然這節課也并不是那么的優秀,主任這樣說只是對一個新手的肯定和鼓勵。自我總結這節課,認為這節課我沒有很好把握教學計劃,而且沒有準確有效得給學生反饋和指導,個別教學環節顯得不熟練。特別是第二課時,因為準備不足所以使部分環節出現“卡機”狀態,過渡不順暢的情況。不過時間還多,我決心要在實習中改變自己,做得更好!
2、習作《觀察日記》
《觀察日記》是語文園地四的習作,也是我想挑戰的課程。在實習期間,我也懂得了“新課標”的作用,每個學段都會有自己的要求,而三年級的習作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如果這個階段寫不好對以后會影響很大,這也給了我不少的壓力。因為在上這節課之前參加了一次區教研,正好是講三年級作文的教學,也因為學生在第一次作文時寫不出東西的情況,所以我保守采用了“模仿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看例文,評例文,寫新文。這當然也吃了當頭一棒,主任告訴我,這樣會讓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都是一個樣,不利于他們個性的`發展!其實我也知道有這樣的情況,好吧我改!最后選擇了用一種多媒體為“誘餌”,以說為基礎,學懂結構為目的的教學方法來上這節作文課,再配合科學課上老師讓他們觀察螞蟻和蝸牛的生活經驗,這樣層層相扣,讓學生從生活遷移來作文。當然,這次生動靈活的作文教學收到了我心中希望的效果。我給出了四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分成四段來回答我這些問題,然而實際上,把他們的答案湊起來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這樣的目的就是在于讓學生懂分段,懂得寫作的結構。二年級的學生一般是寫話,根本不懂分段,跟不懂結構,這節課我犧牲了讓他們寫得多生動,多好這一方面而造就了他們學會完整結構,我覺得是值得的!寫得多美多好可以慢慢練習,而寫得完整就是刻不容緩的!
3、《趙州橋》
趙州橋教學是我這段時間的有一次成功之作!同樣的精心準備,同樣的精妙設計,無論從教案重難點的把握還是PPT的巧妙運用都做得十分精細,教學和課件相互配合,讓學生能從文字和圖片中逐步感受到課文的那種感情和思想。趙州橋的教學卻反應出了一個很讓我為難的問題,就是背教案!因為讀完書出來工作就不用在背這個背那個,可是這個想法錯得太緊要啦!連堂的趙州橋,長達9頁的詳案,叫我情可以堪!教學中常常因為忘記教學環節所以讓教學變得過渡不自然和不順暢,再加上過渡導語的設計生硬讓本來精美的設計和ppt配合打了折扣!本來是一堂非常完美的課也因為這樣只能成為一堂好不錯的課,真是很可惜!不過實習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使自己進步。這一次的教學我也慢慢地看到了之前問題的改進,例如反饋,就已經注意了很多,更重要的是這次的課更多的是我自己準備,主任也不像之前那樣給我大幅度的修改,只是提醒一些要注意的事情!另外,我記得顧問陸老師說過,小學的語文教學如果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把課文背誦,這樣的教學效果還有什么可以質疑?而這節課我就成功做到了這一點,通過指導和提示讓學生很輕松就能背誦課文的文段,我覺得自己正在朝著理想慢慢接近,也讓我懂得了如何“邊教邊背”,“偷偷”把課文放進學生的腦袋!《趙州橋》讓我體會到自己教學能力的提升,讓我對自己的語文教學更有信心!看著在講壇下一雙雙小眼睛渴望快點學習知識的樣子真是讓我這個實習生心滿意足,心花怒放!而這節課的多媒體課件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了“大、小洞”的流水FLASH;沒有了和課文相配合的視頻;沒有了壯麗的圖片,這節課將會變成什么樣?學生真的能感受到中國古代建筑的雄偉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