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 ,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 。
基本解釋
1、餐前或餐后對上帝表示感謝。
2、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東西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予你的一切。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才會有一種健康的心態。
3、感恩是你對一個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夠親密的人給予你幫助所產生的一種虧欠心理。
4、感恩是對親人朋友的一種回饋心理。是一個人所需要擁有的品質。
5、對他人給予的恩惠表示感謝。
6、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報答,感謝別人。
相關文獻:
《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濕,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唐 陳潤 《闕題》詩:“丈夫不感恩,感恩寧有淚。心頭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 飛得免誅戮,感恩無地,豈肯走乎!”
老舍 《茶館》第二幕:“您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
唐朝詩人李紳《憫農》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將吏感恩,愿為郊力,屢屢請戰,輒以醇酒灌之。”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供養父母和尚尊師及世間中曾致饒益賴其恩者。應念倍增報恩供養。何以故。以知恩者。雖在生死。不壞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斷滅。作諸惡業。故諸如來。稱贊知恩。毀背恩者。又常愍濟諸苦眾生。菩薩由此廣大善根。永不退失。若人有能勤修福德。常念報恩。悲愍眾生。則為菩提已在其手。
相關諺語
感恩多
詞調名。本為唐教坊曲名。雙調有三九﹑四十字兩體。
感恩節
美國基督教節日。源于北美英國殖民地普利茅斯,該地居民于1621年獲得豐收后,舉行感謝上帝的慶祝活動。后經美國總統華盛頓.林肯等定為全國性節日。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舉行。屆時,教堂舉行感恩禮拜,家庭也舉行集會,通常共食火雞,以紀念其祖先開發美洲新大陸時食用野火雞的往事。
感恩戴德
【解釋】戴:尊奉,推崇。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
【出處】《三國志·吳志·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示例】偶有一個狡滑的民賊出來,略用些小恩小惠來撫弄他,他便歡天喜地~。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
【近義詞】感激涕零、知恩圖報
【反義詞】恩將仇報、忘恩負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感恩圖報(有為“ 知恩圖報 ”)
[be grateful to sb.and seek ways to return his kindness]
感激他人對己所施的恩惠并設法報答。
明 張居正 《答薊鎮巡撫周樂軒書》:“兩 河 官軍,感恩圖報,當有激于衷矣。”
孫中山 《敬告同鄉書》:“今二子之逋逃外國而倡保皇會也,其感恩圖報之未遑,豈尚有他哉?”
張天翼 《萬仞約·兒女們》:“并不是 廉大爺 賞識了他的學問他才感恩圖報。”
感恩珠
指神話傳說中鮫人流淚所成之珠(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常用以指受恩施報。
唐 李群玉 《病起別主人》詩:“益愧千金少,情將一飯殊。恨無泉客淚,盡泣感恩珠。”參見“ 泣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