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辭舊迎新手抄報資料大全
【新年的傳說 】
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1] 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由來】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
春節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說文解字》中對“旦”字的解釋為“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為它分別表示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正月的第一個早晨,所以稱“元旦”和“正旦”。
因各朝代歷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節也不同。中國古代的歷法是陰陽合歷,需同時考慮到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故確定元旦時,需首先確定它在某個季節,然后再選定與這個季節相近的朔月作為元旦。由于一歲與12個陰歷并行不相等,相差約11天,故每隔3年需設置一個閏月來調整季節。中國上古的天文學家曾想出一個簡便的方法來判斷月序與季節的關系,這就是以傍晚時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稱之為十二月建。從北方起向東轉,將地面劃分為12個方位,傍晚時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該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別相當于十一、十二、正月。
中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經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確定過自己的元旦,即改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時間。顓頊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歷,以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使用殷歷,殷歷建丑,以農歷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使用周歷,周歷建成子,以農歷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使用秦歷,秦歷建亥,以農歷初一為元旦;西漢前期仍然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馬遷、洛下閎創制的太初歷,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歷,以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歷,唐武后和肅宗時改用建子的周歷外,各朝代均使用夏歷至清朝末年。
“春節”這一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有不同的特指。漢朝時,人們把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立春稱“春節”。南北朝時,人們把整個春季叫“春節”。
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農時”和“便于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但一般人稱公歷元月一日為“陽歷年”,仍把農歷正月一日初一稱“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即陽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為新年;因為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辭舊迎新賀詞】
猴年祝福馬上到,幸福像一馬平川那么寬廣,快樂像策馬奔騰那么歡唱,成功像萬馬奔騰那么宏偉,情意像老馬識途那樣溫暖如常。春節愉快!
用彩虹做件新衣,用彩霞作幅年畫,用彩筆寫副對聯,用月亮做個果籃,用星星做成糖果,把這些年貨打包,通過短信飛速郵寄給你,提前祝你春節快樂!
春節點點祝福:喝酒悠著點,吃飯慢一點,休息想著點,睡眠多一點,健康顧著點,鍛煉勤一點,我的叮囑記著點,春節笑容多一點!
冬去春來百花香,一條信息送四方,東方送你搖錢樹,南方送你永安康,西方送你好生意,北方送你錢滿箱。新年不愁吉不來,歡歡喜喜又一年。
春節生活忙碌多,身體健康要關注:早睡晚起精神好,作息規律體安康;大魚大肉要減少,葷素搭配益身心;油膩食物盡量少,多吃蔬果健康來。祝春節快樂!
新年到,回娘家,家中父母樂開花;買東西,挑實用,不重價格重心意;說牽掛,述衷腸,祝福二老永健康;捶捶背,敲敲腿,幸福快樂皆美滿。祝全家快樂!
一張小小的車票,一個大大的背包,風雪相伴,歸途路迢迢,只因年來到;一壺燙燙的老燒,一桌香香的菜肴,幸福無限,團圓樂淘淘,回家就是好!
寒冬,冷卻不了我想你的心情;清風,吹散不了我對你的眷戀;歲月,消磨不了我對你的關懷;白云,遮擋不了我對你的祈禱,愿你新年快樂,精彩連連!
春節到,吉祥話必須到;短信帶著問候到,心中祝福也送到。愿你:新年新氣象,事業步步高,財神福神對你笑,生活順利處處好。
猴年到,運氣到,財氣到,福氣到,鈔票到,成功到,快樂到,平安到,健康到,幸福到,想到的都得到,盼望的都來到。還有什么到?我的祝福到。
親愛的,我想通過這條短信,來表達新春佳節我對你的祝愿,讓它帶給你暖暖的愛意、絲絲的甜蜜、甜甜的笑臉、深深的期盼,愿你春節樂翻天!
鐘聲觸動了記憶,煙花燦爛了心情,大紅燈籠掛滿千家萬戶,新春的呼喚在耳畔回響,想起了遠方的你,春節就要到了,提前送上我的祝福:祝快樂、幸福!
猴年春節不送禮,送禮就送吐款機,附帶還送驗鈔機;吐款機里吐出的是幸福如意,驗鈔機驗出的是真誠心意,是不是你還不滿意,那就再祝你春節收大禮!
我的耳朵長,平日草中藏,今春我最忙,要替獸中王,祝您比我強,身體健如狼,黃金往家扛,置辦兩三房,日日喜洋洋,幸福又吉祥!祝猴年春節快樂。
過年啦!不論冰路有多滑,不論北風有多大,不管擠車多少人,不管今年掙錢沒,這些都阻擋不住歸家的腳步!當猴年鐘聲響起,我祝你合家歡聚,萬事如意。
娘家是女兒永遠的家,娘家是女兒堅強的后盾。娘家的故事,充滿甜蜜溫馨。娘家的關懷,充滿濃濃親情。娘家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正月初二,回娘家喲!
春節購物,溫馨提示:別信廣告重質量,合格證在有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肉類食品有檢疫;打折贈品查質量,有獎銷售防陷阱。祝你購物大吉。
新年到,祝你:一帆風順,萬事如意;一鼓作氣,事業成功;一本萬利,八方來財;一生平安,身體安康;一舉兩得,福祿雙全;一生一世,幸福相伴!
帶著祝福來拜年,愿你新春多賺錢,好運不斷喜事緊相連;帶著開心賀新歲,愿你春花開富貴,工作不累,生活陶醉;恭祝新年好。
猴年佳節要來到,提前向你問個好,身體倍健康,心情特別好;好運天天交,口味頓頓妙。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猴年好運擋不住,猴年財源滾滾來!
【辭舊迎新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辭舊迎新手抄報圖片資料推薦08-05
2016年猴年辭舊迎新手抄報資料08-02
2016新年手抄報資料大全辭舊迎新08-05
2016辭舊迎新小學生春節手抄報資料08-07
母愛手抄報資料08-18
書香手抄報資料07-29
冬天的手抄報資料08-03
秋天手抄報資料精選07-29
數學手抄報資料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