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走進西部手抄報內容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那些被廣泛運用的手抄報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走進西部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與收藏。
礦產資源
西部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礦產、土地、水、等資源十分豐富,旅游業十分旺盛,而且開發潛力很大,這是西部形成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有利條件。首先西部具有顯著的礦產資源優勢,雖然部分礦產資源的開發成本較高,但是礦業開發已經成為西部重要支柱產業。西部的能源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高達87.6%和39.4%。根據有關專家對48種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計算,西部各省份的人均礦產資源基本都居于全國前列。在全國已探明儲量的156種礦產中,西部地區有138種。在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西部有24種占全國保有儲量的50%以上,另有11種占33~50%。西部地區全部礦產保有儲量的潛在總價值達61.9萬億元,占全國總額的66.1%。21世紀初已形成塔里木、黃河中游、柴達木、東天山北祁連、西南三江、秦嶺中西段、攀西黔中、四川盆地、紅水河右江、西藏“一江兩河”十大礦產資源集中區。2000年,西部地區的礦業產值分別占其工業總產值和國內生產總值的17.3%和5.97%,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09和1.67個百分點。攀枝花、六盤水、金昌、克拉瑪依等城市已經成為地區經濟發展中心,促進了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此外,西部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卓越,以往地質勘查程度較低,具有巨大的開發利用潛力。
土地資源
西部地區土地資源豐富。西部不僅擁有廣袤的土地資源,而且擁有較高的人均耕地面積和絕大部分草原面積。西部土地面積占全國的71.4%,人均占有耕地2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倍。耕地后備資源總量大,未利用土地占全國的80%,其中有5.9億畝適宜開發為農用地,適宜開發為耕地的面積1億畝,占全國耕地后備資源的57%。西部草地面積占全國的62%,西南部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特色農牧業和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但是,西部土地資源的質量與東部和中部地區有較大差異。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山地面積比例高,沒有大規模種植糧食的優勢。西南和西北在自然條件上也存在差異,西南地區有充足的雨水、多氣候帶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西北地區干旱少雨、光照充足;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原自然氣候條件。因此,西部地區適合發展適應本地土地資源和自然條件的特色農業。西部的部分地區也有生產糧食的優勢,如四川和陜西漢中地區等。
水能資源
由于我國地貌類型由西向東呈三級階梯狀,而且西部地下水天然可采資源豐富,水資源占全國的80%以上,其中西南地區占全國的70%。西南地區水資源豐富,而西北地區缺水。中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西南地區豐富的水資源是西南地區的寶貴財富,為工農業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條件。西北地區缺水的現狀越來越成為制約西北經濟發展的瓶頸,西北部分地區缺水十分嚴重,甚至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存。
旅游資源
西部的旅游資源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具有資源類型全面、特色與壟斷性強、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特點。從自然資源看,西部地區占全國國土面積72%,地勢從世界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地貌包括幾乎所有的類型,動植物資源豐富多彩類型完整。世界聞名的景觀包括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高原圣湖、羌塘野生動物園、浩如煙海的大漠戈壁、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此起彼伏的廣闊牧場、雄偉壯闊的祁連冰川、波濤洶涌的九曲黃河、山水洞林石一體的喀斯特地貌、秀麗壯觀的長江三峽等等。從人文資源看,西部是多民族居住區,也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舉世聞名的人文景觀包括世界奇跡秦始皇兵馬俑、敦煌莫高窟石窟文化藝術寶藏、萬里長城遺址、華夏遠古文明軒轅黃帝陵、古絲綢之路、古文明城市遺跡、元謀人遺址、藏文化代表布達拉宮和大昭寺,以及數不勝數的宗教文化場所等等。總之,西部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復雜多樣,氣候差別明顯,動植物種類千變萬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絢麗多姿、富有魅力,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歷史悠久璀璨,傳統文化積淀深厚,形成了極具開發價值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21世紀初既存在著旅游業落后、旅游資源大量閑置的問題,也面臨著經營粗放、保護不力甚至人為破壞的威脅。
【走進西部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走進西部手抄報08-13
走進西部手抄報圖片10-02
2016關于走進西部的手抄報資料08-13
初中走進物理手抄報資料內容09-23
走進戲曲世界手抄報資料內容09-02
安全生產法走進千萬家的手抄報內容08-03
小學五年級學生走進西部手抄報設計圖畫09-13
走進端午手抄報10-06
走進魯迅手抄報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