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保護環境的手抄報簡短的內容
環境:廣義的環境一般來說是指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層是廣大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狹義的環境是指以人類為中心,人周圍的大氣、水、土壤、巖石、動植物等自然環境,是人類的環境。
保護環境的手抄報簡短的內容
環境可以由兩部分組成: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其主要組成要素如下:
(1)大氣環境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通過葉片吸收空氣中的CO2,借助于葉片中的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學能,從而共給植物生長。而植物在這一過程中產生O2釋放到大氣層中。
(2)水體環境 水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可為人類所利用的淡水資源確實很少,今年由于農業的發展,水體污染嚴重,污染物質主要分為有機污染物合物及污染物兩大類。
(3)土壤資源環境 近年來我國土地資源減少,質量也不斷下降,主要有: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問題。c、土地鹽堿化。d、土壤污染問題。
(4)聚落環境 聚落環境是人類聚居的場所,活動的中心。聚落環境根據其性質、功能和規模可分為院落環境、村落環境和城鎮環境。
-世界環境日 --- 六月五日
中國在環境保護,污染預防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進步:環保法律的不斷完善;污染防治的觀念轉變,從末端治理轉向全程控制等。
中國植樹節 --- 三月十二日
世界水日 ---三月二十二日
環境保護的總方針
“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
環境保護的32字方針
“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中國的環境政策(三大政策)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誰污染,誰治理(誰負擔)
強化環境管理
可持續發展戰略(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
可持續發展觀點強調的是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追 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持續能力上,保護環境不對后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危脅。
兩個核心內容: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依賴。
傳統生產方式和消費方法式的轉變。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依賴:
現化文明的發展越來越依靠環境與資源基礎的支撐,而隨著環境惡化和資源耗竭,這種支撐已越來越薄弱和有限了。因此,越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越要加強環境與資源保護,以獲得長期持久的支撐能力,這是可持續發展區別于傳統發展構成的一個重要標志。
傳統生產方式和消費方法式和轉變。
長期的實踐,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糾正過去的那種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費來帶動和刺激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模式。因為只有大量先進生產技術的研制、應用和普及,才能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物耗,才能不斷地開發新能源和新資源,也才能實現少投入、多產出的生產方式,進而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和能源的依靠,減輕對環境的壓力。
八項環境管理制度
老三項: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三同時”制度
排污收費制度
新五項:
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城巿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
污染物集中控制
排污許可證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保護環境的手抄報簡短的內容】相關文章:
2016保護環境手抄報內容08-01
關于保護環境手抄報內容07-27
保護環境手抄報的內容資料09-28
保護環境的手抄報的資料內容08-12
防溺水手抄報內容簡短10-05
禁燒秸稈保護環境的手抄報內容08-06
關于保護環境的手抄報文字內容09-28
讀書手抄報內容07-26
環保手抄報內容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