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民俗民風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2-10-28 12:11:52 梓薇 手抄報 我要投稿

民俗民風手抄報內容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的編排設計要求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手抄報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俗民風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俗民風手抄報內容 篇1

  唱哈節

  唱哈節為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京族群眾為了表達對海神和祖先的敬仰之情,在固定的活動場所——哈亭以“唱哈”(在京語中是唱歌的意思)的形式拜神祭祖。京族三島各村舉行節目的時間不盡相同,有的在農歷六月初十,有的在八月初十,有的則在正月二十五,但都分迎神、祭神、唱哈、送神四個過程。節目前一天,各村把本村信奉的海神和祖先迎入哈亭,節日當天下午三時開始祭神祭祖,由一老者念祭文,頌其功德,祈求保佑,隨后,人們一邊人席飲宴,一邊聽請來的歌手唱哈,通宵達旦,連續三天三夜。唱哈的主要角色有“哈哥”一人、“哈妹”兩人,哈妹輪流主唱,哈哥與另一哈妹奏三弦琴、擊竹邦伴奏,所唱的內容多為京族民間故事傳說、情歌等,老人和孩子在哈亭內聽唱哈,青年男女則在亭外的樹林里、沙灘上自由對歌、談情說愛,平靜的海島變得熱鬧非凡,吸引著附近越來越多的壯、漢、瑤族群眾前來參加。三天三夜后,唱哈結束,人們把神靈祖先送回,海島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吃新節

  吃新節是廣西仡佬族和部分苗族、瑤族、壯族喜慶豐收的傳統節日,有的在每年農歷六月早稻抽穗將近成熟,也有的在晚稻黃熟時,按各地群眾的習慣選擇一天來過節。節日的內容是“吃新”,即嘗新米,當天除準備好雞鴨魚肉外,各家還到地里摘一些新谷來煮,煮熟后先祭過神和祖先,全家才開餐大嚼,具體的過節形式各地稍有不同。 冬節 冬節,又稱們年,一般在農歷十一月初一,是廣西、貴州、湖南的侗族群眾喜慶豐收、祈求來年幸福的節日。節日當天,全寨男女老少都換上新衣,家家殺雞宰鴨,拿出往時腌制的風味獨特的酸魚、酸肉及自釀的甜酒,準備好糯米糍粑,請上十里八鄉的親友,舉家共慶。從上午九時直至午后,村村寨寨飄著酒肉的香氣,到處都可聽到猜拳酒今聲,一派節日景象。

  分龍節

  分龍節又叫廟節,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盛大的傳統節日。在農歷五月間,過節的日期有兩個,以毛南山鄉的鐵坳為界,南部的上南鄉和中部的中南諸村,取亥日過節,北部的下南鄉取辰(龍)日過節。過節這天,男女老少都身穿節日盛裝,歡慶自己的佳節。家家戶戶蒸起五色糯飯和粉蒸肉,折回柳枝或竹枝插在中堂,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飯,名為“豐收樹”,意寓農家當年五谷豐登。傳說分龍節是為了祭奠三界公,感謝他教會毛南人養牛種水稻,因此,全村老少都必須先去廟堂敬廟,觀看師公念經、唱神歌、跳神舞、椎牛祭神,還用包著粉蒸肉的五色 糯飯喂牛,表示感謝它一年拉犁拖耙的辛勞。敬廟過后,已成婚的婦女攜兒帶女,用精致的竹籃帶著五色糯飯和粉蒸肉回娘家與父母兄弟姐妹團聚。未婚的年輕男女則各自帶著精心制作的花竹帽和新布鞋在各個坡腳坳口以歌傳情。如今,祭掃氣氛淡薄了,人們除了會友聚餐外,武術、打陀螺、踢毽子、爬桿和木面戲、師公戲、對歌等文體活動也日漸漸蓬勃開展起來,古老的'節日又增添了新的色彩。

  花炮節

  花炮節是流行于廣西三江、龍勝、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壯、苗、仫佬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等。以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花炮節最為熱鬧,主要活動是搶花炮。放花炮這天,附近村寨都組織搶炮隊前來搶炮,每隊有十多二十人。花炮是用紅綠絨線裝飾的小鐵環,將其置于鐵炮頂端,待炮響后鐵環由空中落地,參賽人員即奮力爭搶,搶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點即為優勝。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等,搶到花炮除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還意味著幸福吉祥。下次花炮節由頭炮獲得者組織,稱為還炮。觀看槍炮的各族群眾數以萬計,年輕人也借此機會交誼談愛。花炮書原為還愿求嗣的民間宗教儀式,現已發展為群眾性文體活動,并成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比賽項目。花炮節期間,還舉行唱戲、賽蘆笙、對歌、斗鳥等豐富多采的活動。

  苗年

  苗年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和東南部分地區苗族的傳統節日,融水苗族習慣以農歷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為過年期,一般從西北部的大年、拱洞等鄉開始,沿東南方向各鄉輪流舉行。過年前夕,家家戶戶殺豬宰羊、提魚、釀酒、做糯米糍粑,準備好豐盛的食品,以備祭祖和款待來訪客人。吃過年夜飯后開輕人相約組成蘆笙隊走村過寨吹蘆笙、唱歌、行歌直至通宵達旦。清晨雞啼時,全寨一起鳴槍報年和驅惡避邪,婦女們則爭先恐后去井邊或來邊“挑新水”,以祈求來年全家幸福。融水四榮鄉是年節活動最熱鬧的地方,吸引著附近各鄉及遠在貴州榕江、從江一帶的苗族群眾來觀賞,或親自參加大型蘆笙賽、摔跤、斗馬、斗牛、

  斗鳥等豐富多采的活動,年輕人往往還利用這個機會尋找自己的終身伴侶,苗寨里洋溢著濃重的節日氣氛。

  牛魂節

  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樂業、隆林等地的壯族農民都要隆重慶祝牛魂節,羅城仫佬族和融水、資源等地苗族則叫“牛生日節”,時間提前到四月初八,但過節形式大同小異。節日這天,無論地里農活多忙,都要讓牛休息一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蒸五色糯飯或糯米糍粑。大清早,先清掃牛欄,用五色糯飯(或糍粑)、雞蛋、紅糖、玉米等食物和專門采割的新鮮嫩草飼喂耕牛,精心護理,感謝耕牛一年來的辛勞,表達了當地農民對耕牛的深厚感情。開飯前還要先祭過牛欄神后才舉家合飲,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及耕牛的平安和興旺。

  盤王節

  盤王節是流行于廣西、云南、湖南、廣東等地瑤族群眾紀念先祖的盛大傳統節日,現在每年農歷十月十六舉行,一般三天三夜,也有長達七天七夜,可以獨家獨戶,也可聯戶或同宗共放進行。節日期間,家家戶戶殺豬宰羊,準備豐盛的食物款待親友,人人都換上節日盛裝,舉行豐富多采的慶祝活動,主要內容有跳長鼓舞,唱盤王歌、歷史歌、愛情歌、生產歌,打花棍,放花炮,演戲等,其中跳長鼓舞、唱盤王歌是必備的活動。青年男女還在村里村外擺開歌堂,互相答歌對唱,直至通宵達旦,有的也借此機會以歌傳情,物色意中人。盤王節活動民族特點突出,歷史悠久,流傳面廣,表現了瑤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坡會

  坡會是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各舉行一次,最著名的地點在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古龍坡。屆時,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穿著節日盛裝,吹著蘆笙,齊聚古龍坡,坡上人山人海、披紅掛綠,除了燒香鳴炮,還舉行舞龍、耍獅、蘆笙踩堂、斗馬、斗鳥、賽馬等文體活動。其中的斗馬以激烈搏斗、驚險刺激吸引著大批觀眾,數十匹雄馬依次爭雄,最后奪冠者的主人,不僅獲得一定的獎勵,還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坡會也是訪親探友的節日,而對年輕的戀人們來說,則多了一個互訴衷情的機會。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是廣西壯族群眾一年一度的民歌盛會,百色、河池、柳州、

  南寧四個壯族聚居的地區,歌節活動豐富多采。這天,家家戶戶都準備豐盛的節日食品,青年男女穿著節日盛裝,帶上五色糯飯、彩蛋等食品,女青年還帶著精心縫制的繡球,從四面八方涌向歌圩(一般為銅場坡地)盡情對唱,一般以愛情為主題,也有歷史、生產、風俗、生活常識等方面的內容,對歌的形式有男女個人對唱和集體對唱,具體有見面歌、邀請歌、盤歌、愛慕歌、盟誓歌、送別歌等。壯族青年能歌善唱、出口成歌,遇上對手能對唱一天一夜,賽得難解難分。歌節上除以既傳情,青年男女還常用拋繡球、碰彩蛋等形式擇偶定情。此外,還舉行搶花炮、舞龍、舞獅、演戲等文體活動,也有部分地方群眾在三月三這天祭掃祖墓、踏青郊游。三月三歌節流傳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其民族性、多樣性的節日內容與形式,充分反映了壯族人民的聰明才智、理想追求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跳公節

  跳公節,也稱“跳弓節”,是廣西那坡、云南富寧一帶彝族最大的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時凱旋而歸的勇士;流傳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各村屯過節的具體時間相差不多,都在農歷四月上旬,內容有祭祖天地、神、祖先,宣講本民族歷史,跳舞唱歌、表演娛樂等。

  一個村寨過跳公節,附近幾個村寨都來參加,非常熱鬧。過節時全村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由畢摩(即巫師,彝語中有教師的含義)宣講祖先的功績,帶領大家祭拜,隨后是飲酒唱歌,眾人打著銅鼓,吹著蘆笙,圍繞金竹叢,遵循傳統的舞蹈步伐,由慢而快,由低潮到高潮,盡情歡慶。青年們則表演象征圍獵、殺敵的“跳閘門”、“跨斷橋”等舞蹈,表示緬懷先祖的英勇尚武精神和反抗民族壓迫的勝利。四周擺滿節日食品,大家可邊吃邊舞,不時穿插著畢摩的念經、祈禱、祝福等儀式,期間還舉行賽馬和各種表演活動。天黑以后,青年男女則成群結隊到各家各產輪流跳舞、祝福,甚至徹夜狂歡。

  跳坡

  跳坡是苗族人民進行娛樂活動的節日;盛行于廣西、云南、貴州的苗族地區。每年春節期間,苗家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興高采烈地云集到附近的“坡場”上共度佳節。坡場從早到晚歡聲沸騰、笑語喧天,跳蘆笙舞、唱歌、吹苗笛、斗雞、斗鳥等活動豐富多采,而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爬坡桿是節目的中心內容,青年們圍著坡楊中豎起的一根高約2丈的木桿,隨著笙歌翩翩起舞,為比賽助威喝彩,參賽者則—一展示其強健的體魄和過人的爬桿技巧,爬得最高、動作優美者為優勝者,除得到一定的獎勵外,還會贏得姑娘們的愛慕。

  民俗民風手抄報內容 篇2

  和漢族一樣,部分少數民族兄弟也過元宵節,它們分別是滿族、朝鮮族、赫哲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白族、錫伯族、藏族、納西族、瑤族、畬族、布依族、壯族、黎族和仡佬族等。

  滿族

  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白族

  大理白族對元宵節格外重視,正月十五當天往往要耍龍、舞獅,還組織“金花歌舞隊”大鬧元宵;而大理的彌渡縣的花燈唱元宵更是熱鬧非凡,讓人們充分領略云南民間文化的無窮魅力。“如今,大理的元宵節通常是白族、彝族、漢族一起歡度,不分彼此。”

  苗族

  流行于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并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彝族

  彝族的傳統節日巴烏節在農歷正月十五。“巴烏”意為“打獵歸來”。見于云南鶴慶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區。時此節原本是歡慶狩獵歸來的習俗活動,無固定節日。

  民俗民風手抄報內容 篇3

  壯族:家家戶戶講究在院里點燃一堆火,徹夜通明,名曰:“迎新火”,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溫暖,生活興旺、吉祥。

  蒙古族:講究在除夕之夜闔家席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新年,午夜時,全家歡歡喜喜飲酒進餐。并且比平日格外多吃多喝,還特別講究酒肉剩得越多越好,以示來年生活富足有余侗族:全家人都要喝一碗稀飯,以此盼望新睥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鄂溫克族:女人不外出,只在自己家唱歌跳舞,共慶新的一年。

  苗族:把春節稱作“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拷酒打烴,圍坐吃團圓飯,祭祖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藏族:舉行勵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高歌歡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普米族: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都在庭院內,屋頂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興旺發達。晚上全家圍坐吃團圓飯

  彝族:同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示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哈尼族:婦女忙著做糍烴,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里都喜歡蕩秋千

  布依族:全家守歲,年初一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挑水,誰挑回第一挑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

  達斡爾族:全家圍坐守歲,清晨起早打掃庭院,大門口堆起干牛糞堆。天黑點燃。剎那間家家焰火,戶戶生輝。長者把肉、饅頭、餅子等春節食品扔進火中,火焰越燒越旺,象征著人畜兩旺,五谷豐登

  土家族:飯酒進餐舉行擺手舞令,這是土家族最流行的古代舞蹈。

  畬族:全家拜“盤古祖圖”,年長的人向全家講述祖先的歷史傳說。

  鄂倫春族:先給本民族的祖先以及近親長輩斟酒叩頭。隨后人們就端著樺皮盒環繞馬圈行走,嘴里叨著“馬合馬合”(祝福聲),還舉行賽馬活動。

  傈傈族:“闔家”飲酒進餐,許多人背著米烴、水酒到溫泉沐浴,洗滌一年陳舊,以求健康、長壽

  阿昌族:圍坐吃團圓飯。人們穿上節日的艷麗盛裝,殺豬宰牛款待親友,還要演出文藝節目,鄰近村寨的人都前來觀看,非常熱鬧

  獨龍族:人們身穿最好的服飾,各戶及親友之間互相邀請,共同祝賀,并以酒款待客人。

  ?納西族:各家各戶都要在自己房前栽上松樹、柏樹和黃栗樹。松柏長青,象征幸福常存,黃栗堅實挺拔,象征耿直,用植樹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俗民風手抄報內容 篇4

  瑤族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云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人口213萬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瑤族人自稱“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盤瑤”、“過山瑤”、“頂板瑤”、“白褲瑤”等30多種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統稱為瑤族。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復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

  瑤族以農業為主,兼營林業和狩獵,瑤族人民精于織染和刺繡。

  瑤族宗教信仰復雜,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導。主要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

  日常食俗

  瑤族一日三餐,一般為兩飯一粥或兩粥一飯,農忙季節可三餐干飯。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里加玉米、小米、紅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單獨煮薯類或把稻米、薯類磨成粉做成粑粑來吃。燜煮飯多用鐵鼎鍋架在火炕中的鐵三角架上或泥筑的灶上。有時也用“煨”或“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紅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粑粑等。居住山區的瑤族,有冷食習慣,食品的制作,都考慮便于攜帶和儲存,故主食、副食兼備的粽粑、竹筒飯都是他們喜愛制作的食品。勞動時瑤族均就地野餐,大家湊在一塊,拿出帶來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卻各自食用自己所攜帶的食品。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卜、辣椒,還有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瑤族地區還盛產各種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肉類也常要加工成臘肉和“鮓”肉。廣西的瑤族烹調肉類一般用干炒、水煮,放鹽調味,用佐料的較少;云南的一些瑤族喜歡將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鹽的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過之后,蘸用鹽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種不同蔬菜的原味;而肉類則要做成味道十分濃郁的菜肴,鮮肉或臘肉,先炸烤焦黃,然后再煮。湖南的瑤族特別喜愛風味佳肴“鮓”。居住在山里的瑤族,擅于捕捉候鳥,宰殺后腌制成別具風味的“鳥鮓”。小鳥可帶骨剁成“肉糝”,加蔥、姜、辣椒,炒得骨酥肉脆后食用。瑤族人喜歡吃蟲蛹,常吃的有松樹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吃法是將蛹洗凈,放入油鍋內爆炒,至金黃色。味香脆,是下酒佳品。瑤族人還喜歡利用山區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紅薯糖、蜂糖等。崇拜盤王的瑤族過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瑤族過去則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湘西南辰溪縣的搖族農歷七月五日前禁食黃瓜。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后頭幾天禁食豬油。瑤族人大都喜歡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紅薯等自釀,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瑤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飲用,外出時,常用竹筒盛放飲時對水。廣西地區的瑤族還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認為這種茶有提神、清除疲勞的作用。很多地區的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

  瑤族趕歌圩迎來傳統節日——山歌節

  盛裝的'瑤族婦女唱山歌

  瑤族青年男女對唱情歌

  節慶、禮儀食俗

  瑤族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里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肴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五嶺山脈的瑤族,節日里喜作豆腐圓,包“荷包扎”。盤王節每隔若干年才舉行一次。過去過盤王節時,都要大量宰殺牲畜,進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進行,一般都選在農歷三月,屆時青年男子要上山圍獵,下河捉魚;婦女則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飯。花籃瑤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塊肉和一團粑粑給狗吃,名為祭狗,然后家人才能進餐。他們認為谷種是狗帶來的,先祭狗是預禱五谷豐登。節日菜肴要豐富多采,除雞肉外,還有河鮮和捕獵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節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伙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歷十月十六日以后進行,時間的長短各種不一,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并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后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鳥鮓”是待客的上等菜。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在達山瑤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過去瑤族人為了得到鹽曾付出過很大代價。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瑤族祭神,一般用豬、雞、鴨、蛋、魚等食品,忌用狗、蛇、貓、蛙肉。瑤族支系眾多,習俗各異,茶山瑤打冷齋要殺牛祭雷王,坳瑤祭盤王,為盤王獨設一份祭禮,作十三個圓頂的糯米糍粑,瑤族稱之為“頭粑”;祭時要用簸箕裝著擺在地上供奉。

【民俗民風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小學生清明手抄報內容:各地民風民俗08-14

苗族民風民俗手抄報07-29

小學生春節手抄報內容:春節的民俗文化07-29

英語手抄報內容07-24

禁煙手抄報內容08-25

愛耳日手抄報內容09-18

雷鋒手抄報內容08-13

除夕手抄報內容08-02

軍訓手抄報內容07-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油尖旺区| 宜昌市| 安顺市| 灌阳县| 张掖市| 交口县| 博罗县| 西昌市| 金昌市| 旬阳县| 财经| 金阳县| 白朗县| 玛多县| 麻阳| 新乐市| 崇文区| 西青区| 河北省| 仁布县| 理塘县| 仁化县| 鄂温| 石嘴山市| 克拉玛依市| 万盛区| 卫辉市| 阜阳市| 潍坊市| 东至县| 循化| 乾安县| 岫岩| 南乐县| 额济纳旗| 吉木萨尔县| 弥勒县| 哈尔滨市| 高平市|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