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預防青少年犯罪手抄報
青少年犯罪指的是青少年觸犯法律。青少年這個概念在犯罪學中一般是指已滿11周歲而不滿25周歲的人。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預防青少年犯罪手抄報,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預防青少年犯罪對策
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很多。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都處于特殊時期,辨別是非能力很差,易沖動,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計后果,而且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因素,其中,家庭環境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少年的成長。據有關部門一次對全國八省市二千余名未成年違法犯罪人員的調查,父母分居、離異、再婚和喪偶的占24.1%,家庭成員或近親屬中有犯罪記錄的占20.5%。調查還表明,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社會當中,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因素增多,而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又很難收到實際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國目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范不足,缺乏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法律體系。
(一)完善立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根本途徑
國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許多國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規范未成年人的行為,以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這方面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比如,有的國家禁止18周歲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場所持有香煙,無論是否點燃;禁止18歲以下青少年買煙,哪怕是為別人買,違者將被處罰。還有的國家規定晚上10點以后,如果再向青少年銷售白酒即視為違法。我國雖然在1992年就實施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又在1999年實施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補了我國少年司法的空白,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但是現有法律、法規由于線條過粗,規定過于籠統,操作起來難度較大。比如,我國《刑法》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人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所謂必要的時候,有關解釋為例如家中無人管教,或者雖有人管教但確實管教不了,或者群眾反映強烈,堅決要求政府收容教養。這種規定顯然不利于實際操作。
因此,許多未成年人家長和有識之士,呼吁有關部門要在進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強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建設,結青少年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研究表明,人的發展,智慧的發展靠他自己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構起來的。所以青少年的周圍環境對他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以村鎮、社區為依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清新、干凈、文明、活力的環境。村鎮、社區經常性的開展健康、高雅的活動,經常邀請有關部門對轄區群眾進行普法等其他知識的學習,提高人民群眾素質。
(三)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青少年父母應當主動地進行各種知識的學習,不斷的增強監護人應俱備的育人素質。
青少年家長應加強對法律常識和德育知識、育孩常識的學習。家長們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動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父母要有正確的成才觀、人才觀,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掌握正確的育孩常識和方法。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對有生理缺陷、曾犯過錯誤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多鼓勵提高孩子的上進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會受到的不良影響,在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時,更要關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養。
(四)社會是保障,政府應給人們創造一個更加寬松的就業機會,避免待業青少年無序流動。
據調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業的,整日無所事事,生活無來源,勢必去偷、搶等。因而在擴大就業機會的同時,地區間應加強對就業信息的溝通、協調,政府有關部門應對務工人員的流動進行調配、管理,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使其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避免崗位與務工人員數失衡,造成務工人員的盲目而無序流動。
(五)充分發揮學校育人的作用,讓青少年在學校就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在教育中,一要針對青少年的思想情況和表現實際,安排專門時間,加強對理想、道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二是在各門學科環節中,加強德育的滲透;三要教育青少遵守國家法紀和社會公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進一步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道德認識發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規律,循序漸進,組織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增長社會知識和經驗;五要對已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矯治,但教師應善待學生的“錯誤”。據調查,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訓斥、責罵、只會使學生產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棄,甚至產生不良后果,作為教師只有發自內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愛,才是最有號召力的使學生醒悟。
(六)政法部門應嚴厲打擊危害青少年成長的各種犯罪,同時做好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
政法部門應嚴厲打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工作,保障青少年有一個和諧、健康的生存與成長空間,加強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滿后回歸社會后的工作。政法部門與文化、教育、衛生等部門聯合,把預防青少年犯罪問題、心理學問題、青春期問題等同時進行引導、教育,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上課、開講座。政法部門特別要加大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力度,清理整頓學校周邊的各種場所及各種影視、網吧,讓青少年遠離暴力、遠離淫穢,營造一個青少年舒心的學習、生活環境。
(七)團組織充分發揮青年陣地先進性作用,不斷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各級團組織應從社會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青少年問題,要不斷的開展各種健康、向上、活力的活動,加強與社區的聯系。經常組織團干、團員青年到有關學校、居委會、鄉鎮、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講座、適時的給青少年以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愛情觀、金錢觀、公德觀,引導他們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二、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一)中學教育不完善,初中升高中成為教育發展的瓶頸。初中畢業的青少年一般才15歲左右,這些青少年流向社會后,由于年幼,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很容易被社會不良風氣左右,走向犯罪的道路。這是青少年犯罪和初中以下學歷的犯罪都占犯罪群體的80%以上的重要原因。
(二)不當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的不當教育例如溺愛,要求過嚴或者放任不管,侮辱人格,體罰等,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的發展和人格異常。孩子“叛逆”或任性,成為青少年犯罪并在社會化中偏離的重要因素。
(三)不良文化的傳播途徑增多。某些被大力傳播的不良文化對于處于文化需求高峰期而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青少年來說,無疑具有相當的教唆、示范和蠱惑作用,從而誘發各種青少年犯罪。
(四)隱形失業人員比較多。初中畢業生和進城務工人員成為隱形失業人員的主體。這些人員主要靠打零工維持生活,基本沒有一技之長,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一有經濟波動,就會成為失業人員,失業人員的犯罪問題不容忽視。單親家庭、重組家庭及缺少監護人和留守家庭的孩子占很大比例。
青少年犯罪學校原因,可見青少年犯罪學校原因也占很大比重。
三、青少年犯罪真實案例
一條圍巾撕裂6個家庭,杭一女高中生命喪同學之手。
杭州蕭山區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隨后這一消息被警方證實。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數被杭州警方抓獲。令所有人驚異的是:他們竟是死者的同學。
昨天下午,記者獲悉案件大致經過:被害者阿紅,17歲,就讀于蕭山某高中。因一點小矛盾,阿紅與同學阿潔發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懷恨在心的阿潔,糾集其他4人,將阿紅騙至阿華家中,用圍巾將阿紅勒死,并支解,隨后棄尸野外。
這起命案不僅毀了6個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戶家庭,也再一次引起人們對于青少年犯罪的關注。
其實早在半年前,杭州蕭山區一名高二男生,也為一件不起眼的小碰擦,將一名素不相識的女學生殺害。而這名出身貧寒之家的女學生受害時,剛參加完高考,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
這兩起兇殺案中,死者和加害者都是處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幾歲的孩子為什么會拿刀殺人,而且殺的還是自己的同學?十幾歲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們必須把解決問題的方式全都歸于暴力?
對生命尊重教育的缺失
昨晚,記者采訪了杭州市青少年熱線心理咨詢師楊迪老師。聽到又一起學生殺人案,她感到非常痛心。“這起命案再次折射出我們長期以來在孩子教育中的一個缺陷——‘對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
“這導致我們的青少年對他人生命的漠視,也對自己生命的漠視。除了傷人,殺人,還包括自殺。”她說,正是由于學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蒼白,更強壯、更聰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社會更關注的是孩子或學生如何去競爭,而如何愛護、同情、幫助別人慢慢淡出。“這種冷漠是最可怕的。”
青少年犯罪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教育無效或失敗的直接后果。懲罰從來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敞亮,使人生的終極可能性敞亮。毫無疑義,青少年犯罪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其中的問題雖然是復雜且多方面的,但這樣的追問亦是必須的:青少年犯罪與道德救贖的可能在哪里?是否可能?何以可能?
遠離青少年犯罪(范文)
犯罪,它是一顆長滿刺的玫瑰,美麗誘人,但是會讓我們流血流淚。不要自以為是地說:“我們是未成年人,犯罪沒有關系。”在此,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不,你說錯了。18周歲以下的我們是不能犯這8種罪的:殺人、放火、搶劫、投毒、撅水、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和爆炸。”
那么青少年犯罪有那些原因呢?從主體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頭腦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貪圖享受。從客觀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誤區;二是學校教育的失當;三是社會文化氛圍消極方面的誤導;四足缺乏社會救濟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對滯后:六是受社會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對我們學生來說,讓犯罪遠離校園,應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從而鏟除校園犯罪滋生的土壤。我們在打擊侵害校園犯罪的同時,還應加強自我防衛能力:
1、提高法律意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們要多學點法律知識,弄明白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違法犯罪的事,同時也有可能制止他人違法犯罪。
2、增強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為什么侵害校園犯罪屢禁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同學們沒有團結起來,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面對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脅,竟然會束手無策,讓他們得逞,原因是他們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衛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門,錢財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請假,夜行要結伴,讓同學老師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問題有個照應,防止犯罪分子襲擊;二是同學們應該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青少年在哪些方面應受到保護。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與老師、家長、公安人員取得聯系,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
讓我們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戰斗。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規章制度
1、貫徹落實國省市綜治委關于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部署,將預青工作列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年有計劃、月有中心、周有重點”。
2、成立校長支書“掛帥”的預青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校長室——職能部門——班主任”三級聯動、“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配合的防范工作機制;堅持例會制度,交流信息、研究對策、布置工作、樹立典型、推廣經驗。
3、落實目標責任,建立考評機制,將預青工作納入部門與班主任工作目標責任范圍,鑒定責任狀,并與部門年度考核、班主任月津貼直接掛鉤。
4、執行教育部《中小學法制教育大綱》,將法制教育納入課程計劃,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發揮課堂的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
5、結合“四五普法”,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講座、培訓、競賽活動,對青少年進行“兩法一條例”的教育,幫助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遵紀守法的思想防線。
6、經常性地開展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規范和矯治學生不良行為,組織遠離“黃賭毒”、告別“三室三廳”法制實踐活動。
7、聘請法制輔導員或法制副校長,定期來校舉辦法制報告會,針對青少年的特點,以案例說法理,給青少年學生敲警鐘,做到防微杜漸。
8、落實幫教措施,開放“一助一”、“多助一”結對幫扶,做好單親家庭、后進和困難學生的教育引導轉化工作。
9、開展青少年自我保護教育,向青少年普及防范侵害原自護知識,提高青少年防范侵害能力及對違法犯罪自我防范。
10、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提高學生的心理知識,矯正學生心理誤區,化解學生的心理矛盾,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
11、凈化、優化校園教育環境,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校園周邊治安環境專項治理,清除校園周圍治安隱患。
12、定期召開學生家長會,建立“家教聯系卡”,及時報道有關情況;舉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教育和監護能力。
【預防青少年犯罪手抄報】相關文章:
法制手抄報:青少年違法犯罪07-31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計劃07-16
禁毒手抄報內容:如何預防青少年吸毒10-06
預防職務犯罪教育邀請函范文08-13
2017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活動總結09-25
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心得體會07-24
食品安全手抄報:打擊食藥犯罪07-21
疾病預防手抄報內容08-06
預防近視的手抄報資料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