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世界史—讀《美的曙光》有感
讀后感:
大學課本中的世界史古代史是極具嚴謹科學性的,多是結合最新的考古研究和相關文獻記載推導出一些早期人類歷史事實,因此在了解里史實后再去研讀,不免令人略生枯燥之感。然而蔣勛以一個美學家的身份從藝術的角度去解讀世界古代史,既拓展了我思考的空間,又增強了我對學習世界古代史的趣味,真正感受到人類文明的先進并為自己是其中一員而感到自豪。
過去一直覺得猿人進化到人的階段是毫無美感可言的,就連其重大意義也只是限于課本上干巴巴的幾句評價。蔣勛的解讀好比雄雞唱響,瞬間喚醒了我的靈魂中對于美德感知功能。若要定義什么“人”,并沒有一套很完善的標準,但有一個定義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人是堅持脊椎直立的一種高等動物”。我們過去通常強調雙手的'創造功能,忽視了脊椎直立的意義。蔣勛認為“人類的直立現象,從生物的歷史演變來看,是一個驚人的進步。”“人類把所有的重量壓在下肢,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動作,可是他竟然堅持這才是他要的動作。我們唯一的思考方向是:直立之后,上肢不再承擔身體的重量了,所以我們的手才能夠進化。”由此看來,脊椎直立的最大意義就是為手的產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人類直立以后,空出了雙手,然后他懂得開始去觸碰。他走向一棵樹,感覺到樹皮;然后他試著去攀爬,“抓”住樹枝,終于爬到這棵樹上。攀爬的過程中,他看見滿樹的累累果實,然后他用手去感覺一顆果實飽滿的重量,并且把這顆果實摘下來。隨著“抓、摘、握”等動作的相繼出現,人類用手完成了一個其他動物都無法完成的動作,那就是用食指跟大拇指輕輕捏著東西吃。蔣勛尤其強調了“捏”這個動作,指出類似于捏、握筆寫字等細微的動作恰恰能證明“人為萬物之靈”。我突然想到,其實然在嬰兒時期的很多行為都體現了猿人進化時期的典型特征。比如嬰兒生下來以后,只能在地上爬,但是爬了沒有多久(大概一歲左右)就可以直立了。這時候他開始用他搖搖擺擺的、還站不穩的雙腿,要試著“走”了。再比如在一個嬰兒面前放一盤像櫻桃、葡萄那樣顆粒狀的水果,你會發現,他就是用手去“抓”,這個動作會有點像猿猴的動作。但如果他長大了約莫十歲以后,就會懂得用食指跟大拇指去“捏”這個東西來吃。
宇宙創造了萬物,但是萬物之中,卻只有人能進化到擁有“創造”的能力。一般動物只是憑著本能生存,如鳥類銜草做成鳥巢,或者是蜜蜂永分泌物混合泥土做成蜂巢,這種筑巢的能力就是這樣固定著,幾百萬年來都不曾改變,它們無法擁有超越本能的創造力。當然人也不應以萬物之靈的身份自居,進而肆意改造自然。相信以人類的智慧必懂得自然的威力,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蔣勛還對四大古文明進行了比較,比如他通過上古人像比較埃及、印度河希臘文明對于美的評價標準。“埃及最美的人像是男性雕像,非常陽剛,簡潔有力,可是印度最美的像都是女性,她的身體整個像蛇一樣在流動,她的每一根手指都是往外彎曲,好似在變動著。……埃及的美跟印度的美剛好形成了兩個極端,一個是絕對的、嚴肅的美,一個則是不定的、嫵媚的美。”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一幅場景:一位年輕的印度舞女袒露著肚皮,她的腰肢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扭動,好像一朵落花在風里旋轉,身上的佩飾叮當作響,眉宇間充滿著一種無聲的魅惑。蔣勛從信仰的角度來解釋埃及和印度審美的不同:“埃及人認為人去世以后,要安安靜靜地等候‘卡’回來,因此他會很專注地凝視正前方,只為了等待生命再一次復活。可是印度人相信生命是不斷轉換的,生命會‘輪回’,正如身體會腐朽。”再看希臘人像,有很多是正在運動的姿態。我們過去一直從人體美的角度去贊賞它,而蔣勛則更深刻地指出“希臘人像剛好介于感性與理性之間……平衡的美會達到一種舒適的和諧。”他也分析了這種平衡美背后的原因:“可是希臘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哲學,他們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哲學講究的是‘邏輯’。‘邏輯’這個詞就是從希臘文翻譯過來的。希臘人相信人有思維的能力。因此在神話跟哲學之間。希臘人產生了非常優雅的平衡。”
《美的曙光》一書帶領我,釋讀了那些久遠的痕跡,回到真正意義上人類最初的感動,深深領略了純樸之美。
者:蔣勛。福建長樂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長于寶島臺灣。陶杯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先后執教于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當代著名美學家、作家和美術評論家。其知識淵博,聞見極廣,文筆清麗流暢,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版
主要內容:閱讀本書,聽 蔣勛先生講述那遙遠時代的人類創造,那些遍及各地的遠古巖畫、壁畫、石器、陶器、青銅、甲骨、建筑、衣飾、雕像、墓葬、村社、宗教,展示著無數鮮活的創造圖景,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文化性格、生活習俗和美的經驗都可以在這里發現原始的原點。
【換個角度看世界史—讀《美的曙光》有感】相關文章:
HR如何換個角度看人才流失12-03
讀《白求恩》有感05-21
讀《論語》有感05-18
讀《哈姆雷特》有感05-18
讀《童年》有感05-16
讀《豐碑》有感05-15
讀《將心比心》有感05-14
讀《窮人》有感05-13
讀匆匆有感05-12
讀簡愛有感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