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桃花心木有感1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桃花心木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1
今天,我學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他使我頗受感動,它讓我明白了:凡事不能依賴他人,要學會獨立自主,只有這樣才會成功。
桃花心木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種桃花心木的人給樹苗澆水,并不定時量也不定。作者很奇怪,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明白了我們要有獨立自主的心,不能只靠別人。
再看看自己,有沒有獨立自主的心呢?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記得有一次,我想吃個雪糕,可店鋪里沒人,我便開始找,一圈,兩圈,我沒見人,只好悻悻地出來了。對爸爸說:“爸爸,里面沒人。”“沒人,怎么可能?”說著,爸爸走進了店鋪,見沒人,便大聲喊了一句:“有人嗎?”話音未落,里屋立刻走出一個人來。我慚愧不已,我真是太依賴別人了,外面沒人不會喊一下嗎?唉!
想想自己,我真是太慚愧了,連買個雪糕都要依賴爸爸。再看看課文,我要學會獨立,不依賴父母,不依賴他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逆境中成長,生活,才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展現出勃勃生機。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2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對其中一篇名為《枯萎的桃花心木》的散文印象頗為深刻。
文章講的是一個種植桃花心木樹苗的人種植方法十分獨特,與眾不同:他每次給樹苗澆水的間隔時間和澆水量都沒有規則,有時候隔3天澆一次,有時候則是十天半月,有時候澆的水很多,有時候只澆一點點。為何要如此呢?原來種樹人是在模擬老天爺下雨,老天下雨可是沒有規則可講的,如果他每次固定時間來澆水,并澆固定的量,樹苗就會從小形成依賴,而失去了在大自然中存活的能力,不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汲水生長,樹苗遲早會枯萎。
是呀,樹苗要長成百年大樹,不僅要靠別人給它澆水,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才會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如果樹苗養成了依賴性,即使長成大樹,但一旦遇到狂風和暴雨,也會連根拔起。樹苗尚且如此,人的成長不也是同樣道理嗎?我想: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才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才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一直以來,在生活中,我總是喜歡依賴父母。無論做什么事,一旦遇到困難,總是喜歡選擇向父母訴說,希望得到幫助,從未自己去想辦法自己動手解決。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讓我覺得再也離不開他們了。
今年暑假,我決定挑戰自己,讓自己擺脫依賴,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一放暑假,媽媽就替我報名參加了夏令營。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團隊,一時不知所措:誰也不認識,什么事都沒有獨立干過,怎么辦怎么辦?看著身邊的隊友們有條不紊地疊被子,洗衣服我頓時心生羨慕之心,于是我也學著她們的樣子嘗試做著每一件事。呀,其實不難呀!原來沒有父母的照顧,我也是能行的!幾天的夏令營生活讓我收獲了一個全新的自己,不僅能夠主動熱情地去結交朋友,更是提高了自己的自理能力,就是父母不在身邊,我也能獨立照顧自己的生活了。
不久前,我又參加了一次義賣活動。從準備義賣商品到設計義賣廣告,從義賣場地布置到招攬顧客,從無人問津到成功售罄,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我沒有求助父母,沒有求助老師,和同學一起合作,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當我把自己獨立賺來的這桶金捐給失學困難兒童時,所有義賣中經歷的汗水、痛苦、嘲笑、淚水都隨之飄散
我有多么欣喜,在《桃花心木》的幫助下,我終于沖出了爸媽的保護傘,逐漸獨立成長起來!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接受更強大的挑戰!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3
我們的人生是平坦的,沒有挫折,也遇不到什么困難。這十來年里,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風順,在固定式的生活中奔波。好幾次了,我想:難不成,我們的人生就要以一帆風順而告終嗎?
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后,我終于明白了:人,就應該像桃花心木那樣堅強勇敢,能頑強地生存下去!
讀著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烏塔》。烏塔年紀雖小,卻有很強的自主能力。他的父母就像文中的種樹人一般,為烏塔創設了一種自然環境來使烏塔逐步成長,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回到《桃花心木》這篇文章,經過一次次的滲透,我感觸極深。“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與磨難,在我們的人生中,沒有“不確定”。我們就如桃花心木樹苗一般,由不稱職的“種樹人”——父母澆灌,從未經過艱險的磨難,從未經過痛苦的蛻變。我們的根——知識面只能浮在地表上,不能深入地底——浩瀚的“學海”中成長,這又有何用呢?
讓我們向那些茁壯的桃花心木學習吧!讓我們努力扎根,在不確定中發芽、長葉、開花、結果;讓我們經歷住困苦磨難,在風雨中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我們要能適應住環境,自我生長,自立自強,在不確定中頑強生長!
桃花心木在種樹人沒有規律的澆灌下,學會了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最終適應大自然,茁壯成長,顯示出勃勃生機。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如此。生活變化無常,我們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活,磨練自己,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長為百折不撓的人!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4
依賴——現代人共有的“病”。追根到底,其原因就是在不確定中,不習慣周圍的環境,而對父母,親人,產生了依賴性。而這種通病,則不是特別好治的。
對于樹來說,文中的種樹人,給予了它許多的不確定:何時澆水,澆多少量……還不光如此,干旱、洪澇及各種自然、人為的災害,同樣給桃花心木帶來了不確定性。而只有在這種艱苦,甚至惡劣環境下的樹苗,才能真正扎根地底、吸水生長。
樹木如此,人亦如此。
人與樹相同,無數的不確定,也如空氣般隨著我們。各種不可預料的坎坷、曲折、磨難、不幸等,也會如潮水般壓抑著我們。若撐不住,便會連連后退。撐住了,你便是生活的強者。這種狀況下,多數人還能將此轉化為巨大能量——將潮水引入田埂灌溉,或是用來發電。這是堅強、獨立、有作為的人的思想。
生活的變化無常,也會使人獨立起來,不去依賴他人,學會生存,學會發展。
人若有了前進的動力,誰還不會有好成績呢?坎坷,為我們帶來學會抬腳,無畏地跨過它的勇氣;曲折使我們學會如何加快腳步,超越那些走坦路的路人;磨難教會我們如何將刀“磨”完了再上山砍柴;不幸讓我們學會在不幸中,找到那點光亮,抓住萬幸,迎難而上!
在無數的磨礪中,已經經得起生活的種種考驗的人,它會不斷前行。在障礙賽里,他要使出比常人多無數倍的精力去應付。
他摔跤的次數多,爬起來,繼續更努力奔跑的次數更多。
那些從不走彎路的人,他不會摔倒,就在平坦的路上緩緩地走。欣賞著周圍的風景,雖然贏在了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為什么?因為他們不知艱辛,不明不幸。
惟有在逆境求生的人,才能更快地到達終點。
“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習慣在絕境生存的人。再大的困難,他都會迎難而上,不放棄,不氣餒,這樣才能培養出堅強、獨立、有思想、有潛質、有作為的人。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5
讀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我從中獲取了成長的經驗。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我”在鄉下老家的時候,有一個種桃花心木的人,他種了桃花心木以后,每天不按時間給樹苗澆水,每次也不按一定量給樹苗澆水,使“我”感到很奇怪。經過與種樹人的一番交談后,我知道了種樹人的用意,因為他想讓桃花心木苗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這樣才能長成百年大樹。
這篇課文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蘊含的道理深刻。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了觸動,并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我讀了篇課文,想到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是一直依賴父母,從來沒有想過父母如果不在,自己該怎么辦。一天,他找來了一個算命先生替他父親算命,算命先生對他說:“你父親只可以活到六十歲。”想不到這個人聽了以后便號啕大哭了起來,邊哭邊說“我父親六十歲死的時候,我才四十歲,父親死后,我怎么過呢?”眾人聽了以后,都笑起來。
這個故事確實好笑,但又引人深思,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也有與之相似的事例。比如:有的孩子都上初中了,被子還需要媽媽幫他疊;吃雞蛋時,還得爸爸媽媽幫著把雞蛋殼剝掉;上學的時候,還得爸爸媽媽幫助整理書包;已經十幾歲了,自己的房間還要媽媽整理,更不用說做那些洗衣服之類的家務活了。
如果我們長期依賴別人,就會像溫室里的`花朵,無法經歷一點風雨,長大以后,是很難有出息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在不確定的生活中,把自己變得更加勇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堅強的人!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6
今天我們學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我突然明白了許多道理,孩子不能總依賴父母,要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要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如果一直以來依賴著父母,將來長大到了社會上會不適應,在公司里沒有人可以向父母一樣依賴,漸漸地就會被社會拋棄,對于社會沒有貢獻,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這是多麼可怕的后果。
所以請所有家長不要再溺愛孩子了,不要把你的孩子當成溫室里的花,這樣他會一事無成,如果有請不要繼續下去了,這樣反而會害了他的。不要讓孩子做溫室里的花,要讓他作在藍天下自由翱翔的雛鷹,自己尋找食物,自己生活。
從我做起,做一個自強不息、獨立自主的中國少年!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7
最近我在課外書上,看到了一個題目叫《桃花心木》的文章。這篇文章寫了,在作者的老家前面,
有一塊很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挑花心木的樹苗。挑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
種挑花心木苗的是一個高大的人,他彎腰種樹苗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不同就是,這是旱地,不是水田。但奇怪的是種樹的人,他總是隔幾天才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不是有規律的來澆水,還是3天來一次,5天來一次,甚至十幾天來一次。更奇怪的是,有些挑花心木會莫名其妙的枯萎掉了,但他每次來的時候會帶幾棵新的樹苗。后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以行事那么從容?作者忍不住去問了種樹人,他說:“樹木要自然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澆水不是模仿老大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茁壯成長,樹苗很自然就枯萎了。”
我讀了這篇文章明白了,“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不應該依賴別人,應該學會獨立自主,努力的適應環境。我們要像文中沒有枯萎的挑花心木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們不能只靠別人的勞動成果,要靠自己的努力,那么,你一定會成功的!”"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8
讀《桃花心木》有感如果你總是依賴別人,那你永遠也成功不了,因為你不知道“自立”這兩個字的重要性。
學完《桃花心木》這課后,讓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從種樹人那番話里,我知道了種樹人不定時,不定量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桃花心中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長成百年大樹,顯示初生機勃勃。樹木遇到的不確定就像人一樣。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不確定。就如一本書中的故事一樣:那是一個春天,花開了。小草綠了,燕子飛回來了,到處都顯示出生機勃勃。在一個小鎮上,一個人卻與季節相反,他整天悶悶不樂,那是因為他下崗了。過沒幾天,他臉上顯示的悶悶不樂變成了一張人見人笑的臉。雖然他下崗了,可是他經過幾天的改變,把先前不對的地方都寫了出來,證實了這些原因就是讓他下崗。隨后,他一天打了好幾份工:早上送報紙,中午幫人家打字,下午去做助理,晚上就在桌上寫小說、論文。沒多久,他辭了全部工作,就在家中寫小說、論文。一個月后,他便發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說。那篇小說銷往全國各地,他成了小說紅人。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縱使他失敗了,也會再一次成功。
其實,人的一生沒有平坦的,總要遇到挫折,如果你沒經歷過,也許你不知道其實那是一件好事,那是上天給你的理智測試題目。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9
20xx年3月3日,我在學校學了一篇借種樹喻育人的文章――《桃花心木》。
這篇課文寫的是種樹人用獨特的不確定的管理方式來種植桃花心木的故事,闡明了培養,教育人也應該遵循人才成長這個規律,深刻地揭示了只有進行教育改革,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的道理。
讀完這篇課文以后,我聯想到了我的實際生活,我現在好像是溫室里鮮嫩的花草,每天在家里,爸爸媽媽什么家務活都不給我干,他們都把我當成了小皇帝,小少爺。一些家長過分地疼愛自己的兒女,甚至生活上的一些小事,也要包辦代替,這樣,很容易造成子女只知道享樂,不知道艱苦奮斗的嚴重后果。俗話說: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經百煉難于成鋼。紈绔子弟難成大事。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正本領,一味依賴別人,這樣的人是經不起風雨考驗的。
媽媽,我現在是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長大了,請松松手,放心地讓我獨立生活吧!我將不斷地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不要再讓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了,我很想像那剛種下的樹苗一樣,離開媽媽的懷抱,去經受各種不同的風風雨雨,去迎接更新更大的挑戰。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10
年少的我們都存在依賴之心,都有一個自己依賴的對象,我也不例外。
從小,奶奶就對我特別寵愛,視我為掌上明珠。不管我要什么,她都會滿足我。我在奶奶的懷抱里牙牙學語,在奶奶的摻扶下蹣跚學步;
是她教我做人的道理,是她哄我走進夢的樂園;
當我酣然入睡后,不小心踢了被子,也是奶奶幫我重新蓋好……
現在,我已經讀六年級了,但是什么事情都還不會做,只會依賴奶奶。奶奶已經年過花甲,身體不再硬朗了。每當看到奶奶用她那柔弱的身體干活時,我很想走上前幫她,可是我不會做。于是,我常常這樣安慰自己:“我們小孩子就是需要大人呵護的。我現在還小,長大了,我再去幫助奶奶。”
今天,我們學了林清玄寫的《桃花心木》,我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應該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去解決。不能光想著靠別人,養成一顆依賴的心。在學習中,不能一遇到一些難題就想著去抄襲別人的;
在生活中,不能一遇到一些挫折,就放棄,就對生活失去了熱愛。現在回過頭來想,我以前怎么那么不懂事呢?竟然會用那樣的話來掩飾自己的依賴之心!我真是太不懂事了。奶奶,只有您才會這樣地縱容我呀。
今后,我的腦海中肯定不會再有依賴別人的念頭了。我要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好好孝敬我的奶奶。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11
《桃花心木》這篇課文,人與事都來自平凡的生活,蘊涵著深刻的生活哲理。但,這生活哲理要是直白地告訴學生,也沒什么意思,在學生頭腦中不會形成什么印象。所以,我想,聯系生活經驗能使課文所蘊含的道理變得容易理解。如課文中有一句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我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么?為什么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能通過樹木的不確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學生大多能聯系生活實際,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從自己的學習方面來談、有的從家庭教育方面來談、有的從學校的教育教學方面來談,有的學生還能從反面談到一些人被優越條件嬌慣成了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生活的風雨的事例,兩相對比,最后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為了生存與發展,必須通過自己親自去實踐,去競爭,去拼搏。只有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奮斗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
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才會有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本領,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得到生存與發展。反之,長期在確定中生活的人,依賴性強,生存能力差,最后被社會淘汰。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12
寒假中!愛書如命的我拿起喜愛的課外書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當我讀到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與作者有著同樣的疑惑,最后在種樹人的回答中深刻地領悟到了:有時,愛也是一種傷害,并且致命。
《桃花心木》主要記敘了在“我”的鄉下老家,有一位種桃花心木的人,不按規律給樹苗澆水,使“我”感到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經過與種樹人的一番深刻交談,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團,并由種樹聯想到做人,感悟到成長須獨立的哲理。 當我讀到“樹苗種下以后,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并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的多,有時澆的少。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我感到很奇怪:這種樹人為何這般沒有一點規律地給桃花心木澆水呢?難道是因為他太懶,才隔那么久給樹澆水?但是,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難道是因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容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幸好作者的詢問替我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面對作者的提問,種樹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沒錯,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由此,我不禁想起看過的一篇文章《如果你不想讓天鵝死去》,文中的天鵝就是因為對人產生了過度的依賴,懶于飛回南方過冬,才遭致凍死的悲劇。樹也是如此,如果它對人產生了依賴性,就長不成百年大樹。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想想21世紀的許多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過分地寵愛,終會害了孩子的一生。為此,我想說:“叔叔阿姨們,請不要再溺愛孩子,不要將孩子束縛在牢籠里,要讓孩子克服依賴性,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迎接屬于自己的人生!” 老師點評:你的文章像一條緩緩而流的小溪,文筆優美,感情真摯細膩。
讀《桃花心木》的真情流露。孩子們可以獨立自主的解決一些事情。但希望你可以增加自己的感受精減讀物的內容。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13
學了第三課《桃花心木》這篇課文后,我很有感受。本文講述作者對種樹人感受許多疑問:種樹人不按規律給樹澆水,澆水量也不一樣,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作者忍不住問了種樹人,才知道種樹人是想讓樹能獨立自主。
種樹人的一番話,讓我心里很有感受。讓我們知道了育人做人的哲理,只有經得起風吹雨打,坎坷,曲折,磨難的人,經得起殘酷考驗的人,才能成為堅強,有所作為的人,人只有在艱苦環境中受到考驗,才能生存,只有找尋辦法,克服依賴性,就可以生存下來。種樹也一樣。澆水這種保樹的方法也只能保一時,但是,樹要是如果能找到水源,就可以有百年基業。人也是一樣,在生活中,父母總是為孩子們打好了一切的路,卻不顧后果發生的事,只顧讓孩子學習,但卻沒想過這是把自己的兒女往火坑扔。我們也不應該依賴父母,面對挫折時,不應該放棄。要經得起考驗,才什么都會。大海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人也不可能一路順風,貝多芬,魯迅,愛迪生,羅丹,牛頓……都受過挫折,但卻都肯熬過去,結果都成為了偉大的人。人生總要經過磨難,人生才會有趣。
溫室中的花經不起風雨的考驗,屋檐下的小鳥飛不上廣闊的天空,只有自立自強,面對挫折不放棄,獨立自主,就能成才。
我們自立自強,不怕挫折,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絕不做溫室里的花,屋檐下的鳥。
六年級:瑤雨中融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14
獨立,是每一個人在這一生中必須要會的, 同時,也是必須要做到的。
正如《桃花心木》一課所說:“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在樹的成長環境中,我們知道:樹,因為生活環境的艱難,所以,它們必須要學會獨立,拼命地往地下扎根,這樣,它們才能汲取到它們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水分。正因如此,所以,它們以后不管遇到任何困難,任何狂風暴雨,它們都不會懼怕,都不會彎腰屈服,而會勇敢、堅強的去面對它們(困難、狂風暴雨),它們會一直砥礪前行!然而,和樹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可謂是非常好得了,但是,就是在這種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我們更不能忘了生活本身的意義——讓我們在獨立中成長,在獨立中綻放!更讓我們知道:我們要勇敢、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狂風暴雨,這樣,我們才能一直勇往直前!
所以,就讓我們從此學會獨立吧!
【讀桃花心木有感】相關文章:
讀《桃花心木》有感07-14
讀《桃花心木》有感04-05
讀桃花心木有感04-13
讀桃花心木有感01-11
讀《桃花心木》有感的作文04-05
【熱】讀《桃花心木》有感07-08
【熱門】讀《桃花心木》有感07-19
【精】讀《桃花心木》有感07-19
【推薦】讀《桃花心木》有感08-08
讀《桃花心木》有感【精】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