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體會該怎么寫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很多人憑讀書來提升自己,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讀書心得體會該怎么寫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幸福教育的樣子》讀書心得體會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在詩中歌唱:“世界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蔽覀冊谌諒鸵蝗盏膭谧髦锌释窦覉@的富足。我想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渴望幸福的教育。
讀楊九俊先生的《幸福教育的樣子》這本書,受益匪淺。印象最深的是介紹特級教師于永正的一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師的教學藝術,也感受到幸福教育的樣子。
盤點著于永正老師的累累碩果,感受著他的精彩人生。我在想:他的專業成長經驗和精彩的教學藝術,有哪些值得我們總結、吸取呢?
(一)深愛學生━━于永正專業成長的前提
一次,有記者問于老師:“您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四十多年了,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于老師回答說:“經過幾十年的探索思考,終于弄明白了━━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學生識字、寫字、讀書、作文;在教學過程中,要深愛學生,尊重學生,善待學生,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多鼓勵,嚴要求,這樣就能獲得成功!
深愛學生,首先就要尊重學生。于老師說過:“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人’,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一件藝術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愛’的主要表現之
一。我尊重每個學生,不僅僅讓他們感到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求,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庇诶蠋熓沁@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綜觀他的課,他始終是將學生擺在課堂的主體位置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誤時也不是全盤否定,而是用他那特有的“于氏引導法”進行恰當引導,將學生思維一步步導向正確的一面。
。ǘ┛釔鬯囆g━━于永正專業成長的翅膀
有人這樣評價于永正老師:如同一幕充滿兒童生活情趣的輕喜劇,一首清新雅致情景交融的兒童詩。他以人格魅力、專業魅力和藝術魅力,征服了千萬個聽過他的課、欣賞過他的京劇的老師們?捎诶蠋焻s謙虛地說:“如果說,我對教材的理解比較深,教學設計比較新,教學的情感比較充沛,思維比較活躍,想象力比較豐富,那么,應該說,是得益于藝術對我的熏陶,毫不夸張地說,我是首先步入藝術的殿堂,而后才步入教學的殿堂,當然僅僅是‘步入’而已!
想起有一次觀摩教師素養大賽,選手們或以歌舞、或以朗誦展示自己的才藝,
有兩位選手吸引了我。其中一位是中年男教師,他表演的主題看似平淡無奇:老師的手。在童聲朗誦的兒童詩《老師的手》的配樂中,這位老師利用手形的變化創作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簡筆畫,不禁讓人嘖嘖贊嘆:老師的手真神奇。×硪晃慌處煴硌萸榫皠。汉康镍唻寢,她一人兼任幾個角色,卻個性鮮明、妙趣橫生,贏得了大家的贊嘆。后來我注意看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果然如他們的表演一樣精彩。是啊,一個愛藝術、愛孩子的老師更能融入孩子中去,更能激發孩子的思維和情感。
。ㄈ┎粩嘧非螬ォビ谟勒龑I成長的關鍵
有人問于老師:“你當了特級教師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說:“最大的 感受是覺得我應該是一本寫著一個大大的‘人’字的教科書。我要使我的每一節語文課藝術化!憋@然,在他看來,當學生用稚嫩的小手輕輕翻開語文書的第一頁時,也就翻開了“老師”這本書的第一頁。所以,他總是要求自己一方面不斷為自己寫上新的內容,一方面不斷修改過去已經寫好的那一部分。這樣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
學習于永正老師的專業成長經驗和精彩的教學藝術,我的學習體會很多。
首先,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傾注師愛,收獲幸福。
育人之道,愛心為先。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
我有一個朋友在qq中幸福地曬出了學生送給她的畫。 畫面中是一位戴著眼鏡,穿著漂亮連衣裙的笑瞇瞇的女教師。雖然我的朋友從不穿裙子,但在喜愛她的學生心目中就是一個仙女!
其次,有敏捷的思維,在與學生的思維碰撞與情感交流中享受幸福。
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讓學生靈動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第三,通過閱讀,在不斷學習中體會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讀書、讀書,再讀書!彼炎x書看作是一個教師最 重要的素質。我想我們青年教師要盡快成長起來,要把讀書看作是一種自覺的`學習方
式,多閱讀,勤閱讀,不斷豐厚自己的精神底蘊,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需求。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范圍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于拓展相關的知識,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
第四,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探尋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無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睂τ谖覀円痪教師來說,反思就是一種操作性很強、很有價值的研究,它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教師每天都會遇到新問題,每天都會上演不同的故事。在反思過程中,教師具有雙重角色,既是演員,又是評論者。于是,反思成為教育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方式,并且是它們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當然,更是教師享受教育幸福感的源泉。
多閱讀,多琢磨,充實自己,超越自我,我想幸福的教育就在我們身邊。
篇二: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作者認為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復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這是一篇帶有人物評傳性質的散文,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叱咤風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棄疾放在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的特點,突出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將對辛棄疾的人生遭際的介紹與對他的詩詞創作的評價交錯起來來寫的。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主要圍繞他的以下幾個經歷:
一是他的行伍經歷。這一段介紹充滿了神奇色彩,他單人獨馬追殺偷印之賊,他躍馬橫刀突入敵營生擒叛將,活脫脫一個血氣方剛,驍勇善戰的武夫。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有誰有這樣的能耐?
二是他的為官經歷。作者用數據作了這樣的介紹:“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續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動!弊髡呖陀^地分析了辛棄疾南歸后不為朝廷喜歡的種種原因:
其一,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
其二,他工作特別認真,簡直是個工作狂,于是招來許多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皇上也就對他時用時棄;
其三,他愛提意見,45年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不停地要求痛殺賊寇,收復失地,這怎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辛棄疾的這些特點在今天看來都是優點,是大大的優點,但在當時的朝廷看來卻都成了令他們心煩的缺點,是不能容忍的缺點。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欄桿,吟詩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歷程。從一個沙場英雄對軍營的渴望,到一個憂國游子對蒼天的發問,從“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的心病,到“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的內痛,這里有悲壯的呼喊,有遺憾的嘆息,也有無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詞,這些詞幾乎都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這些詞作時既沒有一引了之,也沒有詳加賞析,而是結合人物的命運作了精當的點評。作者首先總評辛棄疾的由行伍經歷到棄戎從筆的無奈:“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边@里有“鋼刀利劍”與“羊毫軟筆”的對比,這里有“奔走沙場”與“筆走龍蛇”的對比,我們還透過“只剩下”、“淚灑”等詞語真切感受到作者對詩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從詞作的內容和讀者感受的角度來評說的,引《破陣子》時作者說“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引《水龍吟》時作者說“辛棄疾在這里發出的卻是一聲聲悲愴的呼喊”;引《菩薩蠻》時作者解說道“他只有一塊心病: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樂》時作者提醒讀者辛棄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魚兒》時作者感慨道“今天我們讀時,每一個字都讓人一驚,直讓你覺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淚”;引《水調歌頭》時又告訴我們辛棄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兩首《丑奴兒》時看似在談詞的風格,仍然揭示了辛詞“于淡淡的藝術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的特點。寥寥數言,一語中的。
文章主體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運、作品以及作者的閱讀感受、評說融為一體,讀來饒有興味。
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小節,作者點明了以“把欄桿拍遍”為題的原因,回應了開頭,揭示了辛棄疾從一個愛國志士而成為一個“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的愛國詩人成熟之由。
這一段的評說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曬”,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錘百煉”,辛棄疾在詞作領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來的。歷史的“歪打正著”毀掉了一個赳赳武夫,卻成就了一個千古詞人。
這是一篇充滿陽剛之氣的人物評傳體散文,在寫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一、聯想豐富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學大家的心路歷程,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大膽的聯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這樣。或由辛棄疾的事跡,聯想到他的詞作;或由他的詞作,聯想到他所處的的時代、他的事跡和內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簡要述說了辛棄疾南歸的遭遇后,就聯想到他的《破陣子》《水龍吟》兩首詞,引述下來并加以評說,把一個熱切盼望重返沙場痛殺賊寇,而又壯志難酬的愛國將軍的悲憤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接著,又自然聯想到一個問題: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不為朝廷喜歡?作者引用了辛棄疾本人的話,并且概述了有關辛棄疾的事跡以及朝廷的心態,揭開了其中的謎底,這就是他太愛國、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機會就真抓實干,時刻準備沖上前線去,這就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惹來誹謗,皇帝對他也就時用時棄。再如,由“棄疾”這個名,聯想到他憂國的心病,聯想到他表達這種憂思的詞作?傊,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把辛棄疾由愛國志士到愛國詞人的心路歷程展現了出來。
二、以評帶傳
梁衡的人物散文,寫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戶曉的偉人,還有文驚當世,傳之百代的文人。而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人物卻從作者的筆端一一鮮活起來。梁衡的散文情理并重,以評帶傳,他寫的人物在千年百年中已有定論上又重新給出評價,而這種評價又是不落窠臼的。人們都承認辛棄疾是個大詞人,但能從他的出身到成業的發展史上判定辛棄疾的詞及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的,梁衡是第一人。作者還在文中借郭沫若評說陳毅的“將軍本色是詩人”來評說辛棄疾這
【讀書心得體會該怎么寫】相關文章:
自我描述該怎么寫04-28
論文提綱該怎么寫08-17
單位實習證明該怎么寫10-06
護士離職原因該怎么寫04-03
簡歷求職信該怎么寫03-06
公司證明書該怎么寫12-23
區域課題開題報告該怎么寫02-20
辭職信究竟該怎么寫12-09
職員辭職信該怎么寫11-21
議論文提綱該怎么寫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