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道德演講稿范文合集五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道德演講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1)班的xxx同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在我眼中,道德是至高無上的,所以我希望祖國的人民個個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從古代開始,我們中國人就非常崇尚道德,即使日月如梭,但我們沒有減輕對道德的重視。有道德的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是要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積累的,大家想要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話,就應該多多參與學校里的一些活動,或去聽聽道德的講座。
道德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曾經封鎖在心靈里的窗戶;道德是一扇門,透過流動著美好的光芒;道德是太陽的光,孕育沉浸在純潔的心田。道德是做人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能夠從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的開始,就會成為有道德品味的人。
道德來源于我們的心靈。做好事,并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表揚,得到怎樣的贊譽。而真正的道德是發自內心的,對身邊每一個人的愛與關心,這就是道德。
在公交車上,有一個可樂瓶,誰也不想撿,但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公交車上全坐滿了,一個老奶奶上來了,你會怎么做;當你看到路邊的自行車倒了,你會怎么做?
生活中道德無處不在,你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所有事物,就能看到道德的存在。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人渡過難關。
道德,是如此珍貴,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明天,肩負著祖國的未來,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成為祖國明天的棟梁!因此,我們應該一同去遵守,一起去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道德的種子在我們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道德扎更在更多人的心里。同學們,讓我們都做個有道德的人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講完了!
道德演講稿 篇2
道德,是一首歌,一首悠揚動聽又永遠唱不完的歌;道德,是一首詩,一首激昂又永遠也寫不完的詩;道德,是一項財富,一項永遠用不完的財富。道德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道德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在困難時能讓你戰勝困難的力量。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要從養成好習慣開始。養成好的習慣就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家里我們要做個好女兒,在學校要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要做個好公民。
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就要從尊重老師做起。縱觀歷史,成千上萬的名人都從尊重老師的方面做起,從而在社會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了偉人。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好榜樣。作為新中國的領袖,毛澤東給我們大家做了一個好榜樣。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他告別32年的故鄉——韶山。毛澤東主席第一件事就是請韶山的老人、孩子吃飯。
毛澤東還把自己首席的位置讓給了教過他的老師,向老師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毛澤東主席時時處處尊敬老師,當教過他的徐特立老師60生辰時,毛澤東還特意寫信向徐特立老師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xx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毛澤東主席就是這樣尊敬老師的,他永遠是我們尊重老師的好榜樣。
毛澤東主席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科學巨人居里夫人也是我們學習的典范。1932年,華沙鐳學研究院舉行落成典禮,鐳的發明者居里夫人被簇擁到主席臺上,接受大家的鮮花與掌聲。突然,居里夫人似乎在人群中看到什么,她匆匆忙忙的離開了主席臺,走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面前,彎下腰,深情地吻了她的兩頰。這位白發蒼蒼的老師就是居里夫人的老師。在這位舉世聞名的.居里夫人的眼里,盡管她已取得多么值得驕傲的成就,但她永遠記住教過自己的老師,因為是老師在她的心靈里播下了最初的種子,所以,她很尊重老師。同學們,我們應該學一學居里夫人和毛澤東尊重老師的典范,似老師如自己的父母,在校永遠做一個尊敬老師的好學生。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從關心人、尊重人開始,要時時刻刻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要做到在家是個好兒女、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是個好公民,要真真正正做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中國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每當看到五星紅旗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揚時,我就會想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里的四句話:“升國旗,要敬禮;唱國歌,要肅立”。是的,每當國旗升起的時候,我們要肅立行禮,以表示對主權國家應有的尊重。新中國成立60周年了,我們一定要讓文明之花繼續怒放。今天我們在這里向國旗敬禮,向國旗宣誓,從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道德是石塊,能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明燈,能引導人們走向光明之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有序地排隊上公交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俯身揀起地上一張廢紙;攙扶一位盲人過馬路;公交車上的一次讓座;為媽媽洗上一次衣服;在校園里甜甜的問候“老師好”;過馬路時紅燈前耐心的等候……這些都是我們身邊完全可以做到的小事。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你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成為一位有道德的人。
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發現自己身邊的文明好事,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生養我們的父母,感謝教導我們的老師,感謝他人對我們的幫助,熱愛自己的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為建設祖國而貢獻聰明才智!
道德演講稿 篇4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的超過了責任感。”一個人不論從事什么行業,首先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只有這樣他才會全心全意的投入。而熱愛自己職業的動力在于能在工作中得到快樂。
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職業特征做過這樣的分析:教育者應當知道
教育是無名無利沒有尊榮的事,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可言。現代的教師為適應當前社會的迅速變化,面臨許多挑戰,如知識結構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日益難以應付的雜事……為應付這些變化,教師必須付出代價,而付出的代價往往無法獲得可見的收益。正因為如此,教師更傾向于從社會地位上而非經濟地位上來獲得尊嚴,這也是教師與其他許多職業不同的地方,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是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職業資源的,并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來取勝。那么我們就更應該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首先、愛崗敬業是樂教勤業的動力源泉。
教師只有在愛崗敬業,把學校教育工作的發展、國家教育事業的興旺和自己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精神指導下,兢兢業業,勤于奉獻,淡泊名利,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講臺之上,而且以苦為樂,甘于寂寞,勤勤懇懇,才能領悟從師的樂趣,才能以從師為榮,以師為自豪。在“愛崗敬業”這種精神支配下,教師也不會視平凡的工作為平凡,不會視瑣碎的工作為瑣碎,而是會認真對待教育,教學的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于細微處顯精神,于小事上下工夫,在簡單卻又偉大的教育工作中體驗人生的價值,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師德修養的關鍵一環,就是培育愛崗敬業的精神。說他關鍵,是因為他既是師德的核心和基礎,又是促進教師不善進取的動力源泉。
其次、愛崗敬業是保持教師隊伍穩定的基礎。
古人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當今世界,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民族是否能夠興旺發達、并立于不敗之地。如果說發展教育事業關乎國家、民族命運,那么能否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就是一個關鍵.因此,要加強師德教育,促使教師著力修養愛崗敬業精神,培養廣大的教師職業責任感,義務感,自豪感,榮譽感,只有當所有教師都培育或發展自己的愛崗敬業精神,任勞任怨,奉獻和忠誠于教書育人的大業時,教師隊伍才能穩定發展。
再次、愛崗敬業是在崗位上有所作為的必要前提。
教師能否作到愛崗敬業,是決定他的工作績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愛崗敬業的教師才能在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這是因為,愛崗敬業的不懈追求能夠為教師正確處理和解決教育過程中的諸多矛盾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或提供必要的前提。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加里寧說:“國家和人民把兒童托付給了教師們,要他們來教育這些按年齡上最容易受影響的人,托付教師來培養,教育和造就這一代青年人,也就是說,把自己的希望和未來都囑托給了他們。”國家和人民的這種委托不是無條件的,在將兒童交給教師同時,規定了教師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這些責任和義務是在綜合認識教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
即我們應該明確一點:愛崗敬業是教師對各種規范、要求的自覺認同和內化,是自覺承諾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的的表現。
所以說愛崗敬業是教師有所作為的基本保障。任何人都能成為一名教師,但并非任何人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應有豐富的學識、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修養……,這些要求主要是依靠教師的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達到的。那么這些做法的動力來自何方?來自教師對教育活動的的客觀要求和自身素質水平之間的矛盾的深刻認識,來自解決這一矛盾的不懈追求,來自深層次的愛崗敬業精神。有了愛崗敬業精神,教師就能夠對自身素質水平有一個理性認識,并使之與教育事業教育工作的客觀要求不斷的接近,通過自身不斷完善和發展,為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務提供保證。如果說不斷完善自我是教師在工作上有所作為的基礎,那么愛崗敬業就是基礎的基礎。
愛崗敬業能夠幫助教師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系,化解各種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教師要想取得工作成就,必須有社會的理解,同事的支持,家長的配合、學生的自覺努力,而“愛崗敬業”精神在這些方面有很大的助益,有助于教師提高工作效率,鞏固并不斷發展教育事業。
總之,教師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反之,只能是一事無成,空嗟嘆。一個愛崗敬業的教師,既依靠經驗教書育人,又會著力總結教育規律,并按照教育規律的要求科學施教;無論備課、上課,還是批改作業、管理班級,它都會將自己的教育行為置于科學認識的觀察之下,進行科學的規劃、組織、實施,因材施教。顯然,教師的工作不僅有一個態度問題,而且包含著探索科學、追求最優教育效果的主體性要求,有效教育方法。換()句話說,教師的敬業作為一種道德選擇,它體現著動機與效果統一的綜合追求。人類已邁入一個新的世紀。新的世紀、新的歷史時期呼喚教育的飛速發展,呼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新型教師。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這種需要,培育出一代新人,就必須做到愛崗敬業。
道德演講稿 篇5
大家好!
一位獨自上學的10歲小女孩坐在公交車的愛心坐上,聽到一位婆婆不停的吐槽無人讓座,最終哭著讓了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座的孩子最終受不了道德的譴責,將座位讓給了婆婆。這位婆婆心安理得的坐上了愛心座位,她是不是忘記了給她讓座的是個獨自去上學的小姑娘?
近年來,有關公交車上老年人逼著年輕人讓座的事件層出不窮,各方對于事件的態度也是眾說紛紜。從上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教育我們“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將“尊老愛幼”這一美德放到現如今的“逼著讓座”這件事情上,是不是有種道德綁架的嫌疑?
當今年輕人壓力大,來自工作的、家庭的,朝九晚五再帶個加班,柴米油鹽醬醋還得買房,使得他們必須去拼搏,或許只有上下班路上的時間才可以休息休息、放松放松,為什么不能多點理解和包容?
公共交通資源,誰都有權利乘坐,年輕人有義務為老年人讓座,但是老年人沒有權利要求年人人讓座。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會逼著年輕人讓座,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不會給老年人讓座,但是總是有那么一個小群體在,這個群體惡化了“老年人”“年輕人”這兩代人的關系,對于這樣的群體,我們可以說不!絕不讓道德綁架了年輕人!
謝謝大家!
【【推薦】道德演講稿范文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推薦】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6篇03-29
【推薦】道德演講稿范文錦集五篇03-25
道德主持詞范文合集八篇08-07
關于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7篇03-21
【精華】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5篇03-20
關于道德演講稿范文匯總5篇03-20
有關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八篇03-20
【實用】道德演講稿范文匯編7篇03-19
有關道德演講稿范文匯總5篇03-18
精選道德演講稿范文匯編八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