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禪意的語錄66句
以心相得解脫者,無垢在心。——道生《注維摩詰經》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禪意的語錄66句,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1、看盡繁華,才懂淡然;經歷磨礪,才得從容;讀懂人心,才知隨緣;讓生命安恬如花開,各自芬芳,守心自暖;讓年華走過素色流年,安暖陪伴,歲月靜好。
2、念佛法門,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斷惑業者,速證法身;具足惑業者,帶業往生。其法極其平常,雖愚夫愚婦,亦能得其利益;而復極其玄妙,縱等覺菩薩,不能出其范圍。故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則萬難萬難。《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3、付出的愛有多寬,得到的愛就有多廣。
4、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可見只要擁有一顆平與寧靜的禪心,便能阻擋世間一切浩蕩風云、起落浮沉。就能看清一切靈透事物,哪怕置身茫茫荒野,也不會誤入歧途。
5、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病痛,所以拔苦從拔除病苦一開始。
6、《增一阿含經》中有這么一句話:"隨時念惠施,受福如響應;永已無短乏,所生常富貴。施為眾行具,得至無上位:億施不起想,歡喜遂增益。"意思是說,做人要時時保持施與的善心,最終才能得到福報。
7、一日一禪;放下;,不是說什么都不要,而是說究竟要什么,要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在人生路途上,我們要放棄沉重的欲望,放下過度的需求,舍棄不必要的執著,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樂。而修習佛道的人如果不能放下七情六欲,就無法修習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只有懂得放下自我,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
8、[天天禪語]眼睛向外觀看時,見到一切形形色色,感到世界如此的真實;用心往內觀照時,覺得內心空無一物,感到世界如此的虛幻。世界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對于初學者而言,理論上世界是虛幻的,現實上世界是真實的。事實上,世界既不是真實,又不是虛幻,而是顯空雙運、明空雙運、樂空雙運與智悲雙運的大法界境界。
9、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忙碌工作了一天或者心情不順時,總會想到在溫暖的家中已經有人為我們沏好了一杯熱茶;當我們奔波在外身心俱疲時,總會想到冬夜家中那一盞守望的燈火。
10、學人用功,好比將一瓦片拋于深譚,直沉到底為止。
11、見境心起,名不生,不生即不滅,既無生滅,既不被前塵所縛,當處解脫。
12、做一個沉著、冷靜、堅毅而寬容的對手是競技場上的美德。
13、心中有愛,就會化解疑惑。
14、缺少愛就缺少約束,缺少愛就缺少敬畏,缺少愛就缺少責 任。掠奪式發展、貪婪自私、愛的枯竭將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對真 善美的呼喚,就是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就是一種自我救贖。
15、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故宜應質直其心。《佛遺教經》
16、佛學上有句話叫"心無所住",即一個人的心執著于什么,就會被什 么困擾。看重名利的人,他的心就往往只停留在名利上,進而被名利困 擾、勞累,人生也就變得索然無味。淡泊名利,方能還自己的心靈自由。
17、自然語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自然界中的標志、特征性語言,即自然萬物的規律性,也即所謂"天道",是我們眼前真實存在的世界,比如春花秋月,四季更替,冬天候鳥南飛,春天候鳥北遷,這都是千百年來大自然的規律性語言。
18、在有限的一生中,我們多為自己營造幾分快樂吧,一張沉重 母親的笑,是人間最美的景致;母親的愁,是舉世最大的難 題;母親的聲音,遠勝最動聽的天籟;母親的手,超越世上最溫潤的 春風;母親的心,是宇宙間最寧靜的港灣。即便我千萬次飛翔,也飛 不出母親牽掛的目光。
19、真誠,是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備的一種品質。真誠,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具有無窮的魅力。
20、自我凈化的同時,奉獻無私的愛心,是人生中最偉大、最崇高、最神圣的事。寂天菩薩說:"我愿把我的身體、財富以及過去、現在、未來所積累的.一切功德毫無吝嗇地用于為眾生牟利的事情上。由于奉獻給了眾生,因而獲得涅槃的成就,從而使你的心也達到寂靜。在所有的奉獻中唯有為眾生利益奉獻是最神圣的。"
21、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古印度)龍樹《十二門論》
22、做人要放下身段、縮小自己,如微塵無處不在,發揮納米般的良能。
23、在風風雨雨的世界里,人們的心靈難免會沾染蒙受各種各樣的塵埃, 自覺地、及時地為自己的心靈沐浴和洗滌,便顯得異常重要。古德說: "熱鬧場中作道場"。只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哪里不可寧靜呢!
24、樹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葉,甚至是光禿禿一條,點綴幾片葉子而已;長大了,才分枝發權,枝葉繁茂。越是初學的人,越要一門深入;所學深入堅固,則不妨廣博,如樹分枝成冠,蔚成莊嚴。
25、丈夫運用無礙.不為戒律所制,持犯本自無生,愚人被他禁系。
26、任何對客觀環境的不滿和怨天尤人都是無濟于事的,只有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里,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27、非器眾生,說其深法,是菩薩謬。
28、從古到今,蕓蕓眾生都是忙碌不已,為衣食、為名利、為自己、為子 孫……哪里有人肯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忙來忙去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終點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費太多在無用的方面,而如今卻已沒有時 間和精力去體會生命的真諦了。
29、經、律、論三藏是屬于教法,戒、定、慧三學是屬于證法。教法以聞思來通達,證法以實修去現證。印度的大成就者世親菩薩說:"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持教法者唯講經,持證法者唯修行。"
30、求勝善法無有厭足,是名毗離耶波羅蜜。
31、有人說:"我心好就好,何必修行?"師言:"你的心好有誰知道呢?真正的心好,是要受過一番洗練,練得非常自動、練得沒有一絲一毫的考慮,就能伸出援手幫助別人。修行因此就有必要了!"
32、感恩過去,展望未來,把握現在。
33、認識自己,要把嘴巴長在心上,評論自己。
34、世間之人無知無信,常與諸根而為奴仆,唯見掌中,不觀大利,易事不修,難者恒作。
35、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經得到的東西好好地運用。人生跟寶劍一樣,劍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輕越好。如果帶著過多的包袱上路,注定舉步維艱,只有卸下身上的包袱才可能走得更快。我們總是讓生命承載太多的負荷,這個舍不得丟掉,那個舍不得丟掉,最終被壓彎腰的是我們自己。
36、"你是獨一無二的。"人成長的過程是一個逐步認識 自我、確定自我的過程,形成并保持自己個性是不容易的。
37、既然十法界不離一心,則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參禪、念佛、誦經、禮拜、早晚殿堂,一切細行,都是修心。
38、瞋恚即實際,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
39、身體若稍受風寒,或體溫太高即不調和,這是對物
40、《法句經》說:"過失犯非惡,能追悔為善,是明照世間,如日無云噎。"意思是說:過失不屬于罪惡,能夠自我懺悔就是向善了,這樣的光輝普照人世間,就像太陽普照沒有云翳遮擋一樣。
41、諸法因生者,彼法隨因滅,因緣滅即道,大師如是說。
42、要解除生命當下的煩惱,就是要敢于承擔,而不是躲避。
43、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十善業道經》
44、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華和秋月,也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你想擁有權勢,就可能犧牲自由;你想獲得財富,就可能犧牲健康;你想追求事業,就可能犧牲家庭……佛陀不會讓誰把所有的好處都占全。人生必須學會權衡,學會取舍,然后心平氣和地接受現實。
45、生活浩瀚如海,總會有波瀾、浪濤、暗礁,但是請別埋怨生活,因為生活本身是美好的,所有的障礙都在我們的內心里。
46、生活需要享受,不僅享受生活中的所有,更要用心靈去享受生活,從繁雜的事務中,品出恬淡、品出寧靜、品出悠閑,還生命以恬淡,還心靈以自由。這樣就可以寵辱不驚地面對世俗的生活,就可以擁有一顆自然、淡泊的心靈,就可以在紛繁的人世中笑看云卷云舒,欣聞風聲雨落,樂觀人間悲歡。
47、你恩我怨,他情己仇,仔細道來卻又不可捉摸,無處下手,如此恩仇何處來,又當讓它何處去?當往事埋沒在地平面以下;那讓你失去自我,迷失自性的情仇恩怨又在何方?一切情怨隨緣去,莫向夢里尋恩仇。
48、不管多夸張和悖理的事,總會有哲學家認為它是真理。
49、我們都不是圣人,那些漂亮的鬼話不過就是安慰自己逃避心情的華麗借口。
50、雖然我們的很多煩惱不是惡的心,但如果不控制它們卻會引起眾多的病苦等過患。
51、人生這一場風雨兼程的孜孜前行,欣然承擔那份磨礪與苦難,生命可以遭遇艱難,但絕不會因為懦弱而因此回頭,人海中穿梭,需要面對,當然也要接受錯過,生活的所有用心良苦,不過是帶給人生的一種自我清醒和如何改進。
52、如果我們總看不慣一些事,說明我們的智慧不夠,如果我們總看不過慣一些人,說明我們的慈悲不夠。
53、當事情發生時,我們先是覺察到它,面對它,然后平靜地接納它,盡心盡力地處理它,灑脫地放下它。
54、善在我們心中,佛在我們心中,命運就不會拋棄我們。
55、自性無非、無亂、無癡、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56、修道人無論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種貪心,有了貪心,就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
57、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58、自若無道心,暗行不見道。
59、布施無相,度生無我。
60、心是一方硯,不空亦不滿。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貪。字是一盤餐,不膩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誰人涂抹香薰醉,禪語縈繞紫檀煙。
61、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釋迦牟尼佛《金剛經》
62、禪有四行: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打破執著,是"無所求行",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出來,用法凈之理作指導,是"稱法行"。
63、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64、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65、應急速作善,制止罪惡心。怠慢作善者,心則喜于惡。若人作惡己,不可數數作;莫喜于作惡,積惡則受苦。
66、歲月里的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來給你增加糾結,而是來鍛煉你,如何化解糾結,或者是干脆利落不糾結。
【經典禪意的語錄66句】相關文章:
經典禪意的語錄55句03-09
經典禪意的語錄匯總85句03-18
經典禪意的語錄摘錄56句03-12
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68條03-13
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大匯總76條03-09
經典經典的語錄78條03-23
經典友誼的語錄11-10
經典經典的微語錄89條03-17
經典經典的生活語錄80句03-06
經典經典的哲理語錄69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