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誠法師的語錄合集48句
有的時候,演員會忘記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個演員,忘了在舞臺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員。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誠法師的語錄48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當一個年輕人在當子女時,可能非常追求個性,不理解、不認可父母的關懷與期望;一旦轉眼間為人父母,同樣會對子女有一樣的要求。
2、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人,是對演員身份的超越。
3、內心對身份超越,能讓人在現實生活中更灑脫,不為眼前利益所限制,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清明,多一份智慧。
4、人活在世界上,頂天立地,身份對人只是一種裝飾,是內心自在的一種隨緣展現。
5、超越身份的局限,找到身份以外的你,找到不曾變化的我們清明自在的心,讓我們的生命展現出它本有的如黃金般璀璨的價值,照天照地,熠熠生輝。
6、人的生命,實際上就是心對境,對外在的一個事物,內心會起一個反應、判斷、感受,這個內心的感受就是我們所謂的"痛苦"或"快樂"。
7、痛苦和快樂的來源就很清楚了:內心的心理結構,加上外在的事物,會引發內心種種苦樂感受。
8、外在的事物與遭遇往往是我們不能掌控的。
9、我們不能確認未來什么時候發生地震,什么時候得上絕癥,甚至不知道下一個拐角我們會遇見誰,下一分鐘我們的心臟會不會忽然間休息。
10、"愛"產生——追求"愛"——得到"愛"——失去"愛",然后發起新一輪的對"愛"的追逐,最終又失去"愛",生活就是這種公式的不斷重復。
11、如果誰說他現在苦,那肯定是他"愛"上了某樣東西。
12、總考慮自己的感受就經常有苦,一心想著別人的人就把自己放下了,從別人的快樂中獲得了無害的快樂。
13、作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會讓自己感到心安。
14、只有及時地報答有恩于我們的人,才能讓自己與對方得到真正的快樂。
15、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母親,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對我們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愛、那么的細心呵護。
16、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如此的深厚,做兒女的應該及時報恩、行孝。
17、"樹欲息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說行孝要及時,趕早莫趕晚。
18、能做到孝養雙親,我們可以稱之為孝子;能做到弘揚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謂是民族的大孝子。
19、人人存孝心、行孝道,則天下之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同享天倫之樂,此乃國家安泰、社會和諧、生民幸福之兆。
20、活在當下,生命才有力量跳出輪回。
21、活在當下,我們就能覺察到自己面對事物的心態,好的就保持,不好的就把它改正。
22、不快樂的人也不要氣餒,佛教講悟性,當你覺察到自己不快樂,并決定改變的一刻,快樂就已經降臨。
23、念頭制造的產品包括我們當下的苦樂感受、說的話、做的事、身體的反應,以及記憶。
24、我們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會被記憶。
25、光明、善良、正面的念頭會制造出快樂、安全、舒服的"產品"。
26、只有讓善念持久、穩定、有力,才能擁有穩定的幸福與快樂。
27、有愛就有苦,苦從愛生。
28、在生活的壓力下,內心渴望順境卻遭受沉重打擊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29、被坑的人生是灰暗的,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些境遇統統拋諸腦后。
30、妄想、執著就是人的煩惱,換句話說,就是各種不良情緒。
31、內心平靜,才容易專注,同時思維清晰,能夠快速把握外界環境中的各種信息。
32、佛教的戒律可以說是我們實現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
33、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們的執著,因為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外在的東西并不隨著我們的意愿而保持不變,當變化出現,不遂我們的意,就產生了痛苦。
34、服務他人就是服務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
35、菩薩所做的就是慈悲一切,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
36、快樂和幸福從服務和利益他人而得。
37、真正的快樂來自于心靈的平靜與安詳。可是現代人越來越不會享受這些,越來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與快感,心靈越來越麻痹與僵化。
38、當今越來越忙碌的社會,清閑已經成了稀缺資源。即便這么一點點少得可憐的清閑,又大多被浪費在光怪陸離的聲色饕餮之中,內心沒有片刻的喘息余地。
39、古人曾經流傳下來很多調心與養心的方法,禪修就是其中一種。
40、佛教有"戒、定、慧"三學。持戒又有三條:愿斷一切惡,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眾生。
41、持戒讓一個人從舉止到內心都安詳、穩重,透出一種慈善、清和的光輝,私心雜念少了,就容易專注,也就是"定學"。
42、千百年來,先輩們總是把他們最珍貴的人生體悟教給后輩,那里面記錄了一段又一段的心路歷程,通向一個又一個超越的生命境界。
43、自我作為一種存在,其最復雜之處在于,它不僅僅是那座龐雜而令人沮喪的迷宮,是迷宮中那個苦苦尋找出口而不得的焦躁的人,亦是這座迷宮的搭建者本身。
44、守的是什么呢?守"成"——過去的成績、成果、成功、成就。人一旦執著這些榮耀,就會更加保守,更加計較,反倒阻礙了自己的繼續前進。
45、現代人喜歡講道理,但家庭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更不是打官司的地方。不要試著去改變別人,尤其是自己的親人,我們只能靠愛與德行去感染人。
46、在佛教看來,中國傳統的五種人倫關系都是愛與智慧的體現。
47、一個孩子常常習慣于認為,只要自己有問題、有困難,老師和家長都能幫他解決。
48、如果聽不懂別人的心聲,那么幫助別人時,就會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給人,讓別人反彈回來。
【學誠法師的語錄】相關文章:
學誠法師的語錄38條03-17
學誠法師的語錄35條03-29
學誠法師的語錄48條08-21
學誠法師的語錄38句09-16
學誠法師的語錄40條10-26
學誠法師的語錄36句07-29
學誠法師的語錄35句12-15
學誠法師的語錄摘錄45句09-26
學誠法師的語錄集合30句10-13
學誠法師的語錄集錦36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