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安同志“問題清單”:
1.黨性鍛煉不夠經常,在成績面前有時存在自滿情緒。
2.執行政策有時不夠嚴格,在推進項目建設過程中有時存在審批手續不夠完備的問題。
3.工作方法有些簡單,修為不夠,面對改革發展的巨大壓力,對同志布置任務多,提要求多,有時批評過于嚴厲,不講情面。
4.履行黨風廉政主體責任不夠,政府部門的違紀違法案件時有發生。
襄州區“問題清單”:
1.“三重一大”全程監管不夠。對“三重一大”事項重在政策的研究與制定,工作的安排與部署,項目的審批和核準。對具體過程和落實情況盯得不緊,督得不夠。
2.把規矩和紀律挺在前面不夠。在黨風廉政建設上,更多的抓大案要案,在主體責任落實,抓早抓小抓經常上有差距。
3.群眾觀念不夠牢固。公仆情懷不深,對基層和群眾反映的問題重視不夠,在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上還存在差距。
襄州區委書記王宇華同志“問題清單”:
1.擔當精神不夠。在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規矩與紀律意識增強,但怕出事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也隨之加重,過去那種大刀闊斧、敢做敢為的闖勁有所弱化。
2.抓落實不夠。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區也難以獨善其身。如何保持定力,積極應對,辦法不多,在敢抓敢管、親力親為、攻難克堅上有差距。
3.在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上有缺失。對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抓經常上還需進一步強化。
襄州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士金同志“問題清單”:
1.關心基層干部群眾不夠,與基層干部交心交流較少,對群眾來訪來信跟蹤督辦少。
2.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辦法不多,對于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方法不多,推進力度不夠。
3.關注城區經濟多,到鄉鎮尤其是偏遠鄉鎮調研少;關注工業經濟多,對農業這一基礎產業重視不夠。
襄城區“問題清單”:
1.“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力度不足,“主體責任”落實不夠。雖然區委常委會多次強調、安排部署工作,但仍然存在壓力傳導層層遞減,落實主體責任層層遞減。在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方面,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力度不足,在黨員干部中還存在違規違紀的現象。
2.解決民生問題不夠主動、及時。區委時刻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工作首位,但在實際工作中對群眾疾苦重視不夠,還建房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推進緩慢。
3.制度落實力度不夠。聯系服務基層制度、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維護穩定制度等制度落實不夠,國有資產管理、矛盾排查等還存在漏洞。
襄城區委書記王軍同志“問題清單”:
1.對新常態的把握不夠全面透徹,導致在創新創造上做得不夠好,在“新”、“常”上與上級要求和群眾的期盼存在一定差距。
2.對少數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發現不及時,沒有能夠及時制止,對群眾的利益保護不夠全面徹底。
3.有少數工作由于受機制、體制等方面因素限制,推進速度不盡人意。
樊城區“問題清單”:
1.貫徹執行上級決策部署有實用主義現象,存在著重發展重大事的傾向,對一般性工作有時有照搬照套的問題。比如對工青婦等群團工作創新要求和安排停留在落實省、市要求上,依靠部門做的多,工作創新不夠。
2.工作落實不夠扎實有力。比如,區委常委班子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公共財力更多地投到群眾直接受益的事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政策。但通常是安排多、部署多,在逐人逐事督辦上有時不夠具體,個別難題有待突破。
3.在作風建設抓執紀問責上有“護犢子”現象。近年來,區委大力推進“馬上辦”大督察工作落實機制,但對少數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干部問責時,認為這些干部很辛苦,不忍心下手,有“打折”處理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