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以來,在游仙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鄉各黨支部和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等重點工作,按照“開放立鄉、科教興鄉、產業富鄉、科學和諧發展”的戰略,以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為著力點,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以富民惠民為目標,立足近郊,抓住機遇,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創新,全鄉黨的建設邁上新臺階,民主法制建設呈現新氣象,三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鄉域經濟快速發展,基本實現預期目標
XX年,我鄉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化發展更加科學,社會發展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場鎮功能更加完善。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4%,達到5130萬元,農業總產值增長6.5%,達到5797萬元,工業總產值增長48%,完成10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達到165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7元,達到4682元,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以內。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二、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黨建工作全面發展
(一)積極開展行政效能建設,求真務實,著力提高為民服務的水平和能力
一是真抓實干,確保了機關行政效能建設不走過場。制定并逗硬落實了《首問責任制度》、《限時辦結制度》、《責任追究制度》、《效能考核制度》等制度。推行“行政效能監督卡”,實現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與行政效能建設的有機結合。
二是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深入開展建設務實型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明確了班子成員的權責范圍,完善了民主決策機制,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
三是繼續堅持機關中層干部競爭上崗,一般干部雙向選擇,定崗定責,逗硬執行末位淘汰和待崗制度;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干部兼職,多崗鍛煉,使每個機關干部都成為靠得住,有本事、過得硬的好干部。同時將村書記、主任納入機關干部一體化管理,選派鄉機關干部到村擔任支部副書記或村主任助理。進一步完善村(居)黨支部書記“雙向述職”辦法和村、組干部考核辦法,實行季度目標督查公示制、年終評議制,增強村、組干部帶頭和帶領致富的能力。
(二)銳意創新,努力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
一是把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作為今年的一個首要政治任務,納入了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深入開展了學習和討論,幫助全鄉廣大干部群眾樹立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積極開展黨員幫貧扶困、送溫暖和農村公益建設等主題實踐活動,堅持按照標準發展黨員,今年共發展黨員10名。
三是以現代遠程教育活動室建設為載體,積極開展多層次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黨員電化教育培訓,深入開展“三級聯創”、“四強”黨組織、“兩強”黨員的創建活動,全面抓好了農村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XX年,在區委組織部的支持下,全鄉所有行政村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網點。目前,我鄉已投入使用的現代遠程教育網點達到8個,能夠同時滿足400人次黨員干部群眾的遠程教育培訓需求。
四是抓好了鄉、村黨務公開,進一步規范了公開的程序、內容、時間;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暢通黨員群眾表達意愿渠道的情況,推行三聯制度,定期向黨代表通報重點工作、邀請黨代表座談,參加決策。
五是抓好陣地建設。5.12地震造成我鄉太平村等6個村、1個居委會的辦公場所嚴重損毀,無法使用,全在租用的臨時場所辦公。天池村的辦公場所則必須進行維修加固才能使用。目前,雨鳳村村級組織辦公場所已動工興建,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其余各村(居)活動場所的重建或維修加固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六是認真按照新黨章的要求,做好了各黨支部黨費收繳標準的核查工作,做到了嚴格標準,實事求是。
(三)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
一是建章立制,嚴格執行。在黨風廉政建設上,繼續實行“一崗雙責”制,“一把手”負責制,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各項招投標、經費使用等都要嚴格按規定按程序審批。
二是抓好了災后重建中工程招投標、各項資金物資的管理,加大了對違規違紀干部的懲處告誡力度。
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農村發展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一是投入資金12萬余元,改善了場鎮自來水管網,新建了1處日供水50噸的自來水廠供水站。配合搞好了“中青線”天然氣輸氣管道建設工作,建華場鎮的天然氣入戶安裝工作的前期準備已經就緒,全面安裝工作將在XX年初開展。場鎮建設的規劃布局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二是配合搞好了全長15公里的建華鄉通鄉公路(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建華場口)建設,目前該工程已經完成基礎工程,即將進入硬化階段。完成了太平村、雨鳳村之間1公里斷頭骨干村道的硬化,完成了村、組道路整治20公里。全鄉基本形成“點線相連,出行便捷”的農村交通網絡。
三是抓住災后重建項目實施的契機,著力整治全鄉的病險水庫。5.12地震后,全鄉共協調落實資金1500余萬元,組織對8座小二型高危病險水庫進行整治,目前,已完成了呂家灣水庫、極樂村水庫等2座水庫的整治,其余6座正在進行。維修提灌站1處,石河埝3道;通過紅塵找水項目解決了300戶群眾飲水難問題。為全鄉農業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大力招商引資,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我鄉大力實施農業招商,引進大戶帶農戶,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立農民增收致富骨干產業。
一是大力招商引資,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以產業化為方向,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繼續采用引進業主等多種方式,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流轉。今年,全鄉新流轉土地近1000畝,引進棗樹栽種、黑桃栽種等農業項目2個,引進頁巖磚廠1家,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00余萬元。
二是繼續加大了對全鄉剩余勞動力培訓力度,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務工技能,有序組織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XX年全鄉實現勞務輸出達3050人,就近務工1200多人,實現勞務收入3000多萬元。
五、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扎實搞好災后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