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室院感自查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室院感自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室院感自查報告1
根據《關于做好年度食品安全考核工作的通知》(xxx食安辦﹝20xx﹞30號)、20xx年度xxx區區級主要監管部門食品安全考核評分細則的要求,對我分局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展開自查自評,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組織領導(項目標準分5分,自評分5分)
由xxx副局長分管我分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科工作,并明確三名工作人員全面履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制訂切實有效的年度工作計劃,并按計劃嚴格落實執行。完善食品生產加工領域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全年未出現省質監局認定的重大和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也未發生市質監局認定的Ⅳ類(及)以上的食品安全風險事故。
二、食品安全整頓工作(項目標準分15分,自評分15分)為鞏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創建成果,按照《xxx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形成了本局的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計劃。通過集中整治,使轄區內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食品生產加工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取得突破,建立起桶裝飲用水行業質量安全誠信體系,食品生產企業的`現場巡查和監督抽查工作得到完善和強化。及時向xxx(街道)通報轄區內食品安全監管情況。
三、食品加工小作坊(項目標準分10分,自評分10分)根據食安辦的工作考核要求,完成本部門職能范圍內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深化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規工作,形成食品加工小作坊長效監管機制,完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巡查、抽檢計劃,保證被“保留規范”的食品加工小作坊100%達到要求,并通過“典型示范、龍頭帶動”等模式,推動全區食品加工小作坊提升取證工作的開展。
四、食品安全市場準入(項目標準分15分,自評分15分)積極推進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確入制度。全區xx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0%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x家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企業x家獲得生產許可證,x家通過生產許可證現場審查。轄區內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申報率達100%。
五、“打非”專項整治工作(項目標準分15分,自評分15分)
根據《xxx省打擊非法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頓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大對轄區內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使用單位的巡查監管力度,結合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工作,督促企業建立并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進貨查驗、存儲保管、領用、使用備案等制度。共出動巡查人員401人次,檢查企業161家次。
六、特色工作(項目標準分10分,自評分10分)
針對我區飲用水企業在產品標準新增“xxx”強制性指標后
產品出現質量波動、合格率降低的現狀,分局走訪企業、咨詢專家,開展了《xxx研究與應用》的課題,抽取xx批次樣本進行檢驗、分析后,初步得到了xx的使用區間,既幫助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也將產品隱患消滅在萌芽中。從今年的省定檢、市專項等監督抽查中,xxx飲用水企業因為運用了課題的成果,在xxx的指標上100%合格。
七、食安辦交辦工作(項目標準分10分,自評分10分)積極配合區食安辦做好食品安全暗查暗訪工作,并將問題處理結果反饋給區食安辦。按計劃完成年度定量檢測任務,全年本局共監督抽查產品61批次,實物合格率達到95.8%,并將結果輸入電子系統內。
八、滿意度調查(項目標準分10分,自評分10分)評分結果詳見市政府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數據。
九、宣傳教育(項目標準分10分,自評分10分)
及時上報部門食品安全預警信息、食品安全工作信息、食品安全工作報表。按職能分工做好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全年共開展宣傳活動5次,分發宣傳資料8000余份,食品信息達到27分。
十、加分項目(自評加分2分)
作為我區食品安全講師團成員之一,進社區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4次,加2分。
以上是xxx質監分局對照《20xx年度xxx區區級主要監管部門
食品安全考核評分細則》開展的自查自評。項目標準分100分,附加分2分,最終自評得分102分,特此報告。盼上級部門對xxx質監分局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督工作進行考核驗收。
科室院感自查報告2
一、規范無菌物品的消毒
1、按照器械的清洗流程清洗手術器械,并注重清洗質量;
2、規范打包,包的大小、重量、形狀、及外包裝符合規定要求;
3、取消浸泡器械,如必須采用浸泡滅菌(器械少且不耐高溫的)要求用2個泡盤,一個裝已達到滅菌的.,一個裝滅菌過程中的;
二、規范消毒液的使用
內鏡消毒劑濃度必須每日定時監測并做好記錄,保證消毒效果。
三、嚴格掌握物品的消毒時間1、2%堿性戊二醛滅菌時,必須浸泡10小時。
2、需要消毒的內鏡采用2%堿性戊二醛滅菌時,浸泡時間為:
(1)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于10分鐘;
(2)支氣管鏡浸泡不少于20分鐘;
(3)結核桿菌、其他分枝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內鏡浸泡不少于45分鐘。
(4)當日不再繼續使用的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支氣管鏡等需要消毒的內鏡采用2%堿性戊二醛消毒時,應當延長消毒時間至30分鐘。
四、加強重點部門的管理
1、規范重點部門的流程,督導相關制度落實到位;
2、注重環節管理,針對可能引起院內感染的諸多因素進行摸排;
3、進一步加強耐藥菌的監測,預防和控制耐藥菌的蔓延。
五、加強職業防護
1、重點部門備齊防護用品,如:防滲透的圍裙、衣、褲、鞋,防護眼鏡,防護面罩等。
2、進一步強調醫務人員上班期間必須采取標準預防措施。
六、加強職業暴露的管理
1、對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
2、如發生職業暴露后按流程進行處理和上報,并根據暴露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七、加強環境衛生及污水污物的管理
1、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及登記,醫療廢物暫存加上“五防”標識(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滲漏,防雨水沖刷);
2、防止醫療廢物外泄;
3、加強污水余氯的監測。
科室院感自查報告3
院感組根據醫院部署要求,于6月17日——6月20日就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及迎評以來的工作總結 匯報如下:
一、迎評以來,院感主要工作有以下幾方面
1、組織管理及制度建設方面。院領導分工,專門有一位副院長負責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領導掛帥,全院形成了醫院感染三級網: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由科主任,護士長及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醫師,護士組成的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各科室主任、護士長對院感工作高度重視,選派院感質控專職人員參與科室質控管理,組織學習評審條款,發動全員參與院感管理,營造了濃厚的迎評氛圍,使院感管理工作運轉良好。
2、根據條款要求,各科室結合本科室的院感相關制度、職責、流程與應急預案,建立了質控小組記錄、學習記錄、會議記錄等文件盒。在院感文件及記錄管理中,ICU的相關記錄規范、全面、細致。
3、感染辦對涉及有關醫院感染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行業規范等外來文件進行梳理。共梳理外來文件55件。對涉及全體人員知曉的內容進行梳理,共梳理36項。修訂完成醫院感染管理制度41項、重點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20項、各級各類人員、各部門職責15項、感染管理質量考核標準24項、感染管理操作規程15項、預防控制措施8項、感染管理應急預案4項、感染管理流程12項、監測實施方案6個。
4、對條款涉及的需要醫院層面解決的問題、需要行政部門協調的問題、需要科室人員落實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梳理,上報,發現有關院感控制項目中需改進的項目及時采取了改進措施,達到了預期的改進效果。如:對ICU、口腔科門診、門診手術室、產房等重點部門手衛生設施提出了改建意見,各科室配置符合要求的衛生洗手液及干手紙巾。共解決了院科層面的問題53項。
5、對部分科室室內布局進行改建。對小兒二科新生兒病室、產房、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口腔科門診、胃鏡室、門診手術室、檢驗科、外科大樓臨床科室處置間的'改建提出改建意見。使以上科室的布局、設施及工作流程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要求。
6、各科主任、護士長對院感控制重視,落實對多重耐藥菌的管理。
7、根據醫院感染監測要求,開展了全院性監測,并相繼在新生兒科、重癥醫學科、產一科、產二科、普外科開展了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在微生物室開展了細菌耐藥性監測,對醫院感染發生起到了有效控制作用。
8、規范了醫療廢物管理。進一步明確了醫療廢物分類,制定了醫療廢物處理流程,設立醫療廢物回收登記本,配置了符合要求的腳踏式醫療廢物桶,規范了醫療廢物的包裝、放置、封口、收取時間及記錄方法。
9、進行了院感應急預案的演練。感染辦牽頭對醫院感染暴發、醫療廢物泄露等應急預案進行了演練,消毒供應中心、透析室、檢驗科、重癥醫學科等重點科室,根據科室特點,制定了不同的院感演練腳本并進行演練。提高了職工的院感應急能力。
10、開展首次現患率調查。為提高全院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控制意識,比較準確地了解我院感染的發生狀況,了解抗菌藥物使用的狀況及重要病原體的檢出、分布情況, 5月13日進行了現患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與我院日常監測相似。
二、本次檢查的內容
1、院感評審涉及的條款。醫院感染管理涉及包括手衛生、重點環節、重點人群和高危因素監測、多重耐藥菌控制、消毒隔離及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置等共計25個條款,其中3個核心條款,首次申報A 款 3個, B款11個,C款11個。
2、院感評審涉及的重點部門。對評審中涉及到的口腔科、手術室、產房、重癥醫學科、微生物實驗室、消毒供應中心、新生兒病房、透析室,內鏡室、醫療廢物暫存、污水處置、門診預檢分診和傳染科病房、設備科等14個重點科室和重點項目院感組進行了詳查,對全院各臨床科室進行了現場指點。
3、院感評審涉及的有關院感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行業規范,涉及的全體人員知曉的內容。對17人進行了提問,對22人進行了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對微生物室多重耐藥菌報告及科室多重耐藥菌的控制、一次性防護用品的進貨途徑及口腔科器械的集中滅菌等內容進行了個案追蹤。
本次檢查結束,感染辦進行自評,申報的A款和B款需要繼續完善, C款可以一次性達標。這也充分體現了我院領導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三、工作中的亮點
1、全院各科室重視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的貫徹落實,體現持續改進。
2、院領導重視建筑衛生學監管,在重點科室布局設計與流程改造中,要求院感部門對建筑流程提出感控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監督。
3、重點科室主任護士長高度重視,對條款進行了充分解讀及準備。
小兒二科的主任護士長,為加強對新生兒病室的建設與管理,先后到濟寧第一人民醫院、魚臺縣醫院等醫院參觀,結合外院經驗及我院實際,對新生兒病室的建設與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建立了獨立的新生兒監護室。 重癥醫學科主任護士長,挖掘資源,自己想辦法添置了移動洗手設施。 口腔科主任,在對條款理解的滲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內部管理,自行聯系到濟寧附院學習參觀,借鑒外地的先進管理經驗并與實際相結合,加強院感質控、職業防護工作的落實。
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在條件有限人員緊張的情況下,對全院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和腔鏡全部實行集中清洗滅菌,配置了統一的器械周轉箱規范了器械的收取,并加強了對外來器械的管理,為杜絕醫院感染提供了有利保障。 微生物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嚴格執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多重耐藥菌的危急值管理到位,報告反饋準確及時。對全院環境衛生物學實施有效監測。
總務科根據評審條款,積極查找醫院感染管理隱患,對污水處理設施及時進行更換,同時加強了對排放污水的監測,使各項指標都控制在標準范圍。
4、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控制意識逐步提高
檢查中發現,醫務人員的消毒隔離與無菌技術操作意識逐漸增強,職業防護制度得到落實,職業暴露報告和處置程序知曉率較高,特別是對乙肝和艾滋病的職業暴露的處置措施基本人人掌握,并都能夠在暴露的第一時間預防用藥。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劑及干手紙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而非醫院重點部門,醫務人員逐漸認識到手衛生的重要意義,洗手和手消毒頻率增加。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個別科室領導對醫院感染控制重視程度不夠、隱患依存,管理知識缺乏,對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本內容了解甚少,也缺少責任心,使得醫院感染控制管理滯后、不能體現持續改進;
2、部門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意識仍有待加強,相關知識仍有所欠缺,手衛生執行力度需進一步提升,部分醫務人員消毒隔離措施方面有些細節仍需加強,無菌技術操作存在污染環節。
3、部分科室消毒硬件配備不全,如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機不能滿足臨床所需,胃鏡室無清洗槽,用后胃鏡在盆內清洗,Ⅱ類環境中新生兒篩查、接種、采血室無消毒設施等。
4、硬件建設不符合要求,如病房化驗室室內布局、流程欠合理,器械庫一次性醫療用品存放與手術器械存放同一個區域,不符合要求。
5、醫療廢物分類放置不清,院內地面隨處可見扔下的棉簽、口罩和薄膜手套,生活垃圾桶內仍混放有醫療垃圾。
通過此次檢查,發現我院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管理成績與隱患并存,做好醫院感染控制,順利通過“二甲復審”需要具備管理質量與管理水平的專業隊伍。因此,院感專職人員亟需專業理論與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訓,同時也要加大對科室質控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力度,以達到醫院感染控制隊伍的整體水平的提高,確保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
科室院感自查報告4
按照上級主管部門有關醫院感染工作規范和要求,我們在全院范圍內開展自查工作,以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部門和重點科室為自查重點,實行邊自查、邊整改,力求做到全面自查,不留死角,全力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現將此次我院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措施和已做到位的工作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實行院長領導下,一位副院長分管,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臨床科室由各科主任,護士長及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醫師,護士組成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各部門職責明確,工作層層抓落實,保證了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貫徹落實:制定了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如:醫院感染控制制度,消毒藥械的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醫院感染病例登記報告制度,醫院各重點部門感染控制制度、措施、工作流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處置流程,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及處置流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檢查標準等),并要求相關人員認真學習,貫徹執行,以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院感科定期和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檢查制度落實情況。由于領導重視,各級職責明確,運轉良好
(三)、加強對重點科室的院感管理工作:對全院重點科室、部門,如產房、手術室、消毒供應室、檢驗科的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滅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劑進行常規監測。消毒供應室在高壓力蒸汽滅菌時,堅持在無菌包外使用指示膠帶、無菌包內使用指示卡進行自我監測和日常監測,保證了消毒滅菌質量。院感科隨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四)﹑抓好臨床各科室消毒滅菌、感染監控工作:嚴格按照消毒、滅菌操作規范,對各種物品進行消毒、滅菌。并認真定期開展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工作,督促相關科室做好消毒液更換、紫外線燈管擦拭、紫外線消毒等工作的.登記、記錄工作,收集好相應的痕跡資料。
(五)、對抗菌素的管理:積極協助醫務科、藥劑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監督管理工作,做好臨床、檢驗、藥劑等科室之間的橋梁作用,加強和提高臨床醫生關于預防術后感染的正確認識。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制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分線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時加強藥房監管力度,一月一點評,提升點評內涵及建設性意見,院感辦與醫務科收集總結后,一季度一分析并進行獎懲通報,及時將存在問題反饋科室,要求整改并落實。力求門診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60%以下,住院部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60%,達到上級規定。
(六)、一次性物品管理:
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采購、管理和使用后處理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凡購入醫院使用的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三證”齊全,有消毒滅菌標志,生產日期,失效期,產品包裝符合要求。藥庫存有一次性物品和消毒藥械的“三證”,并建立登記賬冊,物品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物架處。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采取毀形、統一回收、無害化處理措施,并有記錄可查。
(七)、醫療廢物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對全院4個科室治療室進行改造,都有了獨立的醫療廢物處置間,添置了必要的醫療廢物裝置,如醫療廢物桶、各種型號專用醫療廢物袋、利器盒等。使我院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貯存、包裝、運送、交接等做到規范管理,與市醫療垃圾管理處簽訂了相關協議,確保我院醫療廢物處理流程規范到位,與處置單位人員交接、雙簽名制度。
二、通過自查我們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職工院內感染知識與控制意識淺薄。
(二)、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
(三)、抗菌素使用不規范。
(四)、消毒隔離細節做得不夠
(五)、醫護人員對院感病例上報不積極(有漏報現象)。
(六)、部分醫務人員對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流程掌握不夠
(七)、手術室、產房布局與流程不夠合理,消毒供應室硬件配備不全(無清洗間)。
三、針對醫院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
(一)、加強醫務人員院感知識培訓及考核,使每個職工都能對院感防控知識有較高的認識,自覺參與院感防控,自覺遵守各項操作規程。不參加培訓及考核不及格者給予經濟處罰。整理好相應的痕跡資料。
(二)、大力倡導手衛生,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和正確率,每周到臨床科室督促手衛生執行情況,醫院感染,“手”當其沖。把每個洗手池都貼有醒目“七步洗手法”示意圖,配備了洗手液、擦手巾,并投入使用了速干手消毒劑,并使用符合要求的干手設施等。
(三)、加大抗菌素管理力度,繼續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工作,要求臨床醫生嚴格掌握用藥指針,落實處方點評及干預,一月一總結一通報一處罰,情節輕微者批評教育,嚴重者扣除當月部分績效工資,力求住院患者抗菌素使用不超過60%,門診抗菌素使用不超過20%,急診抗菌素使用不超過40%。(四)、加強監督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各類物品的消毒方法符合要求,紫外線消毒要有執行、有記錄,“84”消毒液每日更換、戊二醛每周更換并記錄,為加強消毒效果監測,院感辦配備了消毒液濃度測試卡和紫外線濃度測試卡。不定時到臨床科室對使用中的消毒液濃度、紫外線燈管強度進行監測。
(五)、對院感漏報情況加強管理,個別醫生心存顧慮,今后要加強對臨床醫生進行醫院感染診斷知識培訓,院感科不定時到各臨床科室檢查病歷,引導臨床醫生對病例上報有正確認識和積極的態度。經常性到病案室翻閱病歷,檢查督促醫院感染病例的填報工作符合上級要求。
(六)、加強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管理,保障員工安全。強化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知識的培訓,規范銳器的處置方法,要求每人掌握銳器傷后的處理流程,盡量減少職業暴露造成的危害。對已發生職業暴露的人員按暴露源的種類進行追蹤監測及指導,保證醫務人員的安全。
(七)、新大樓建設將按院感防控要求對重點科室(手術室、產房等)的布局與流程將進一步規范,消毒供應室有良好的清洗及消毒環節,保證消毒滅菌效果。
由于醫院條件有限,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在這次自查中將不斷地自糾、整改、完善。在醫院領導的重視下,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虛心學習,將會把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科室院感自查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
存在問題:
1、專職人員不符合規定。未定期開展和召開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及醫院感染委員會議。
2、醫院感染各項制度知曉率不高,執行不到位。
3、沒有微生物室,細菌室。未開展環境衛生學監測。
4、開展綜合性醫院感染監測,監測數據與實際不符。
5、醫務人員手衛生知曉率、執行率低。
6、個別科室器械包、器械清洗不干凈。供應室布局不合理,全院未開展醫療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應室未開展生物監測。
7、醫院未開展多重耐藥菌監測。
8、有個別科室未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濃度檢測卡,無記錄。個別科室紫外線強度監測未按時進行。
9、污水處理無日常運行監測記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不全。
10、醫院傳染病報告不符合標準,未開展傳染病處置演練。
整改措施:
1、加強專職人員的學習與培訓,參加衛生廳組織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崗位培訓,持證上崗。制定全員培訓計劃,定期培訓,使制度落實到實處。按照醫院感染委員會會議制度召開醫院感染委員會議
2、組織科室學習醫院感染各項制度,使制度落到實處。
3、積極和市人民醫院(二甲醫院)展開合作簽定協議,定期對醫院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選派人員學習微生物(已經在地區醫院學習中)。在新醫院組建微生物室。
4、開展綜合性醫院感染監測,要深入每個臨床科室,認真仔細收集病人各種資料,分析醫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發生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確定病人感染原因,結果,預防,落實監測工作,確保監測數據準確性,并將結果分析,按每個月反饋到各個科室。
5、加強培訓,通過統計各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液用量,提高各科室手衛生依從性。
6、各個科室一定要掌握《消毒技術規范》,按規范要求工作。每月對供應室壓力鍋及無菌物品生物監測,確保醫療安全。醫療器械集中清洗在新醫院組建中完成。
7、在院領導,醫院感染委員會,會議決定后,短時間內,解決問題,開展耐藥菌監測。
8、院感科加強檢查。
9、污水處理按國家消毒標準,要有日常運行監測記錄,加藥后濃度監測每日兩次;按糞大腸細菌培養每季度一次,致病菌監測半年一次。醫療廢物警示標識齊全。
10、傳染病報告要按年計劃要求,做到每天下科室收集傳染病報告卡,完善各種項目,準時準確網絡直報,絕對不能遲報,瞞報,漏報。立即開展傳染病處置演練。
【科室院感自查報告】相關文章:
科室院感工作總結02-08
科室院感工作計劃01-22
科室感控自查報告10-16
科室院感工作總結14篇01-10
科室院感工作計劃(11篇)06-13
科室院感工作總結15篇02-15
科室院感工作總結(15篇)02-16
科室院感工作計劃11篇02-19
院感自查報告02-09
衛生院院感自查報告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