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關于立家規正家風征文(精選2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征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家規正家風征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家庭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課,德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為人之要。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德才并舉,以德為體,以才為用,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造福于社會,對于每一位家長任重而道遠。
一、生命教育。
對生命認識的教育,人與人的教育,人與環境的教育,人與自然的教育,使孩子從小知道生命勝于名利和財富。在生命教育中要重視守規守矩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產業,作為父母,無論是從事何種職業,都身負著重大責任教養孩子,讓孩子不浪費生命,不沾染邪惡和污穢,使孩子健康成長。
二、品格教育。
多引導孩子讀智慧書,從不同角度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心態,做人要有公義、憐憫、謙卑的心態,這是一種品格的力量,要教導孩子擁有這樣的美德。要想做好人上人,必須先做好世上事,“人”字好寫,但做起來不容易,要讓孩子知道人不是活在想像的童話世界,而是生活在社會中、家庭中、學校中,一定要教會孩子生存,教會孩子學習,教會孩子與人相處,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寫好一個“人”字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應盡職責。
三、發揮榜樣作用。
要為自己的孩子樹立良好的“身教”示范,父母是一面鏡子,父母如何為人處事,孩子就會照樣子學,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孩子會打洞,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先從自己做起,把自己的習慣培養好。家長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感染孩子,不在孩子面前說臟話,不做言行不一的事,做到表里如一,國家有國家的制度,單位有單位的制度,家庭要有家規,家庭各個成員當各盡其職,互相配合,如果家長懶惰、消極必會影響到孩子,每個人當有積極的心態做家庭的事,凡事憑著愛心去做,讓家庭在和諧、愛的氛圍中,使孩子對家庭有責任感,對父母有感恩之情。
四、尊重孩子。
每個人生命的存在都是獨特的,兒女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不能隨意打罵,兒女應是獨立的,應當成為做父母的朋友,我們不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重要責任是要把們引導好,不能用嚴厲、粗暴、血氣等簡單教養方法,這樣對孩子的身體與心靈健康的成長都無益處,這不應該是有智慧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對于成年人,粗暴的方式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孩子雖小,但也是人,一樣需要尊重,需要友好相處。
五、培育自信心。
一個有自信的人,做事有正確的標準和正確的目標;有自信的人,不會在意他人的議論,也不會嫉妒他人,不怕別人的嫉妒;一個自信的人,不怕挫折,不怕失敗,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成功至關重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一是要鼓勵孩子勇于面對挑戰,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從小就當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于迎接挑戰的精神,無論是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難題,當正確引導,鼓勵孩子,使孩子有積極進取精神。二是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挫折,使孩子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沒有人不會遇到挫折,挫折有時會使人沉淪,但對于有自信心的人來說,可以將挫折當作一個階梯,并登上更高的一層,從而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每一位家長應該從對家庭負責、社會負責的高度,重視并加強對孩子的全面培養,從品格抓起,從實處做好,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使他們更好地奉獻社會,報效祖國!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2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庭都必不可少的存在著一些家規,因為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在許多人看來,并覺得家里有什么規矩或者家訓,但是在生活中,都會處處體現出一些規矩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規矩就會慢慢傳下來,成為各家各戶的家規家訓。
先來說說我家的家規家風吧。
首先是孝,外婆在世的時候,媽媽經常回去看望外婆,每次回去都要大包小包的帶些吃的、穿的、用的,每次回去都要陪著外婆說話聊天,帶她出去散步,為她洗澡洗衣,走的時候會給照顧外婆的姨媽留下生活費,叮囑姨媽照顧好外婆。就算回來了,媽媽也會經常打電話回去,了解外婆的情況。在家的時候,媽媽經常講述外婆的不容易,經常思念外婆,會為不能在身邊照顧外婆而難過。
其次是善,媽媽是個很善良的人,對待家人,媽媽總是哪家有需要,就往哪家沖。對待周圍的鄰居,媽媽每次都會主動打招呼,為鄰居提供便利。對待陌生人,媽媽也都會主動去幫助他們。不管是家里人 ,還是鄰居,甚至是陌生人都經常會說我媽媽是個好人。
然后就是勤。媽媽很勤勞,每天早早起床,洗衣做飯忙家務。還會督促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閑下來的時候也不休息,會看看新聞,了解外面發生的事情。學學電腦,說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在媽媽的身上,讓我刻骨銘心的就是這三條,我會好好銘記這三條,好好學習,孝敬父母長輩,善良待人,勤奮做事。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規家風,而這三條就是我家的家規家風,我會把這些家規傳承下去。
家規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的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長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規家風建設,這個人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壞境、積極的情感世界、認真的學習態度、節儉的生活習慣等等,真是這些作風,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對社會有所作為的人。
家風的建設,關鍵在于家長的身心力行,家長首先要成為家規家風建設的有心人,這樣才能有意識的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并把這些好家風延續下去,讓子孫后代學習效仿,做一個家規家風嚴謹力行的人。好的家規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開放、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新提起家規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的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規家風會帶動著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的家規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每個家庭都有個好家風,家家都教育出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就會充滿正能量,就不會有歪風邪氣的侵蝕,社會文明程度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3
很小的時候,看到我們家的大門上總有一塊牌子,而且每年更換一次,聽大人說牌子上寫的是“文明戶”,是當地居委會評選的。當時不太明白,大一點才知道,所謂的“文明戶”是指孝親愛老,勤儉節約,家庭和諧,鄰里和睦。
記得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國家正處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民生活還不富裕。我們家八口人,因為人口多,勞力少,更是窮困,經常處在吃了上頓,斷了下頓的境況。而我爸爸常年在外地,奶奶雙目失明,我們兄妹五人又都還小,所以照顧一家老小的責任完全落在了媽媽的肩上。
媽媽照顧奶奶,在當地是出了名的,是公認的好媳婦。由于奶奶雙目失明,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媽媽每天幫奶奶穿衣、整理床鋪、洗衣倒溺,陪奶奶說話、散步,特別在奶奶臥床不起后,更是悉心照顧,長年如一日,從不厭煩。每每遇有好吃的東西,看著我們五個孩子饞饞的眼神,媽媽總對我們說:“等你們長大了有的吃;現在奶奶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好,需要營養,我們就把好吃的`留給奶奶吧!”媽媽的言傳身教,讓敬老愛老傳統美德在我們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如今,我兒子也已成家立業,看到年近八十的爺爺腿腳不好,行動不便時,也能主動上前,幫爺爺洗腳,攙扶爺爺洗澡擦背了。
我們家兄妹五人,最大的孩子和最小的孩子懸殊七歲,都處在長身體的時候。當時按計劃買回來的糧食不夠吃,怎么辦?考慮到紅薯比較便宜,媽媽就在私下里用糧食換回紅薯,烙成剪餅,一天三頓分配好,每個孩子一樣對待,并常常告誡我們說:“糧食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更不能浪費”。媽媽的諄諄教誨,使我們養成了愛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如今,值得欣慰的是,我兒子也時常把節約、不能浪費掛在嘴邊了。
媽媽總說:“遠親不如近鄰,誰能保證家里不遇事?要和鄰居好好相處,誰家有了困難,就相互幫襯著。”媽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記得我們家隔壁鄰居,一家六口,都是黑戶。因為當時是計劃經濟時代,沒有戶口,就沒有炭票、糧票、布票等生活必須票據,可想而知,他們家是多么的困難,甚至困難到連電燈都點不起。為幫助他們,媽媽經常把節省的炭票、布票送給他們,還主動從家里接根電線到他們家,裝上燈,方便孩子晚上寫作業。好多年過去了,鄰居也因為拆遷各奔東西。聽媽媽說,前些時多年不見的鄰居相遇,竟還如親人般欣喜。上行下效,媽媽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與人為善,和睦相處。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家庭成員的心靈,塑造家庭成員的品格。就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讓良好家風給社會帶來一片和諧、一片溫馨吧。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4
俗話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一年級的時候,我把字寫的非常好,爸爸獎勵我,給了我五元錢并說讓我攢著留著買學習用品,可我卻一日將它花完了。爸爸生氣的說:“小慧,你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能不守信用。“爸爸教我要守信,沒有信用,朋友們都不會幫助你。
姐姐教我要講誠實。二年級的時候,我不小心把我姐姐最喜歡的一本書給撕破了。我很害怕姐姐責怪我,所以我就想把這件事情隱瞞起來。但我又一想,如果我說了謊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安心的。于是,我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的姐姐。結果,姐姐居然沒有怪罪我,還告訴我一個人犯了錯,一定要誠實的說出自己的過錯,不能說謊。如果你一直說謊,你的家人、朋友們都不會相信你、信任你了。
三年級期末考試的時候,我考了一個很不錯的成績。我覺得我很驕傲,很厲害,我高高興興的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很高興。但她說:“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人不能驕傲,一旦驕傲就會變得自大,別人的實力就會超過你。媽媽教我要謙虛。
高爾基的名言警句有很多,我最喜歡的一句是:書籍是人類的階梯,我從小就讀一些關于故事類的書,我現在比較喜歡看一些文學書:《狼王夢》、《草房子》、《駱駝祥子》。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著稱,我們要把我國的禮儀學好、做好,傳承下去,繼續讓我國的禮儀發揚光大。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5
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其實很簡單:勤儉節約,低碳環保,創造美好環境。說起來是很容易,但是實際做起來可就沒那么容易啦!
不要看一粒米不值錢,但從種子到收獲,農民付出多少汗水,再從稻子變成米飯其中又經過多少過程。最終成為盤中餐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呀!不要看一張紙不值錢,但從樹到紙又需要多少道工序。
在我家里,吃多少就盛多少飯,不準浪費,要吃干凈碗里的每一粒米。老太太就是這么做的,哪怕米飯掉在地上,也會撿起來放進嘴里。我的外公更是“節約標兵”,每次剩菜剩飯都會進他的肚子里,我們家可是每天做到“光盤”哦!
假日里,我們一家總喜歡種一些綠色植物,美化一下環境。媽媽為我在網上買來花種,我便每天看一看種子的生長情況,當我看見它們探出腦袋時,心里快活極了,盼著它們快快長大,好讓大家欣賞到我種的花兒。
我家還流行一句話:不求為下一代創造什么,總要為下一代留點什么,現代人只顧眼前的利益,無度的砍伐、開采,地球已經用霧霾來警告。哎,我們只能盡一家之力,每到春天,媽媽總帶著全家植樹、護樹,雖微不足道,畢竟添一份綠都是好的。全家出行能以步代行的絕不坐車,能做公交的,絕不開私家車,盡量低碳生活,讓空氣多一份清新!
“勤儉之風”伴我成長,“節約之風”養我好習慣。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6
家風,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家風,可以照亮前方未知的旅途。家風,是我們文明素養的棲息地,滋潤我們甘甜雨露。家風,是成長道路上的彩虹,綻放出七種炫麗的顏色。
謙讓的心,猶如宇宙中的天空,猶如大堤上海洋與山谷—謙讓者因寬容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
品行,站立生命的基石。
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品行是很重要的。但我還是年齡太小,不懂的那么深奧的詞語,父親便一直以來,都對我說這句話,也正是以為這句話,才讓我在人生的路上不斷堅強,不斷的自我完善。他是這樣說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品德,就相當于在他的世界里失去了太陽。”他這樣一說,我便恍然大悟,沒了太陽的世界多么可怕。當然,我也是一步又一步前進,始終記得爸爸這一句像深海般的教誨。
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我們活在世界上就不能沒有夢想,有了夢想,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充實,當一塊石頭有了愿望,它就不在也石頭,也不在靜臥在泥土之中。
成功—奮斗人生的酒杯,思維—通向真理的捷徑,勇氣—正直無畏的面對,覺悟—樸實無華的光芒。
如果人一直懷著丑態的心態生活,無論它處在什么環境,他的生活也是黑暗的。無論他處在什么環境,他的生活也是黑暗的。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積極樂觀的去面對,因為,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必然會有一個絢麗而熱烈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7
每一個家庭都有每一個家庭的家風,有的是熱情之風,有的是友愛之風,還有的是誠信之風……這次我就來講講我們家的家風——誠信之風。
記得在前段時間,學校準備舉行一年一度的長跑比賽,我十分開心,因為我被老師選去參加比賽!但我心里也有點緊張:要是比賽中一不小心失誤了,可就讓全班的榮譽抹黑了,怎么辦好呢?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爸爸曾說過的一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一放學我就去跟爸爸說,爸爸聽了,答應星期日帶我去體育館練習跑步。
到了星期日,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咦,爸爸怎么沒來叫我,該不會忘了?”我趕緊穿好衣服,走出房間,原來爸爸已經在客廳等我了。我說:“爸爸,我還以為你忘記要去陪我跑步的事情了。”爸爸說:“我答應你的事情怎么可能忘記呢?我們做人要講誠信,答應別人的事不管怎么樣都得做到。”聽到這里,我的心里暖暖的,也暗自以爸爸為心中的榜樣……到了體育館,爸爸告訴了我很多跑步的知識和熱身運動。
轉眼間就到了比賽的那天。比賽前,我先熱身,把身體的關節都打開,還慢跑了一圈。等比賽開始的時候,我就按爸爸教我的方法跑,結果我跑起來不會很喘,還得了第一名。這第一名不是白白來的,是因為我有這樣一個誠信而又知識淵博的爸爸教來的。
就這樣,我一直把這件事留在心里,也把我家的家風永遠地記在了心里。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8
不亂花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這是我們家的家風。
前天,我花了兩元錢,買了一把種花鋤草的小鐵鏟子。今天一早,老太太將我買的新鏟子和家里原有的六把舊鐵鏟子放在一起,很嚴厲地批評了我:“你自己經常對孩子們說,‘成家猶如針挑土,敗家猶如浪淘沙’,‘砌房三擔米,拆屋一頓飯!’自己不以身作則,兩元錢買小鏟子事情不算大,但錢沒花在刀刃上,家里有得用,不應再買,喜新厭舊要不得,我們家有堅持不亂花一分錢的好風氣,你亂買東西怎么教育孩子?”在真理和事實面前,我從不強詞奪理,也不當什么男子漢大丈夫,忙說,“錯了就改,馬上去退!”
她緊接著又說起了沒錢的尷尬往事:“1975年你從江蘇去山東東營,我急急忙忙到火車站接你,進站要5分錢站臺票,我身上沒帶錢,好說歹說不頂用,把手表抵押人家都不干,結果讓我們走了個兩岔,這件事我記了幾十年,也給孩子講了幾十年!”每次講起這件事的時候,她都很難過。
我們常對孩子們強調,該大方莫小氣,該小氣莫大方,辦任何事不準講排場,擺闊氣,更不允許打腫臉充胖子。時下兒女們各自成家,他們都養成不亂花錢,有錢花在刀刃上的好習慣,雖不富有,也不算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各自生活在知足常樂的歲月里。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9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行為規范,在我們家,媽媽總是教育我們要尊老愛幼,拾金不昧,講明,懂禮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家的前面是村里的一些宣傳畫,有一天,我和我的侄子在街上玩耍,跑累了,靠在墻邊休息時,他一不小心把宣傳欄拍了個大洞。我一看說:“哇,這是什么紙啊!我還以為是布呢,怎么這么不結實?”我玩心大發也在宣傳欄里拍了個大洞,就在這時,門開了,走出了個人,是媽媽!她對我們說:“你們干什么呢!”
我低聲對媽媽說:“雷雷不小心在宣傳欄里拍了個大洞,我眼一熱,也跟著拍了一個。”
“你們都看一下這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
我點了點頭,對媽媽說:“知道,這是我們家的家風!”媽媽又說,:“村里貼上這畫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讓咱們老百姓一起學習村風家風的。你們弄壞了,這讓村里人怎么看,你都上六年級了也不小了,你把這句話記在心里,讓它在你的心里扎根。”
這些事讓我想了好久,惡事再怎么小,但它始終也是個惡事,我也是不能做的,但善事再小我也要去做,而且要做好,才能充分說明我是一個有用的人。
惡事小到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善事小到把小樹扶正,隨手撿起地上的每一片紙屑,現在我每天看到宣傳畫中的兩個洞,心里還很不是滋味呢!
在每個家庭中,家風是很重要的,家庭中的每個成員是否是健康的、樂觀的、積極向上的,是與家風分不開的。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0
小時候,老師在課堂里給我們上有關“孔融讓梨”課文,而家父則在家給我講“莎莎分糖”的故事。作為小女孩的我,最愛的就是五顏六色的水果糖了,然而有的時候糖果突然間出現,帶給我很多驚喜,也會有更多的小伙伴突然出現在你面前,讓我措手不及。正當我呆呆地拿著糖果站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家父走到我面前,沖我眨了下眼睛,然后就一把拿走了我的糖果,“小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吧,猜腦經急轉彎贏糖果呦!”剛開始我還有些吃驚,但是后來我們開心的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的回答腦筋急轉彎,一個問題還沒問完,我們就互相爭搶地舉起手,大家都在為自己拼命舉高的手臂而傻樂著,雖然最后我答對的最多,糖果還是拿出來分給其他小伙伴了。這次讓我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雖然我并沒有吃糖,但是心里卻比糖還要甜。
家鄉潛山是我的根,無論如何漂泊,我都在這里扎下了,并努力向上生長著,立志要為家鄉潛山盡一份力,在家父的鼓勵下,我放棄了外地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工作,成為了潛山網的一名編輯,雖然我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背后工作人員,但是我會一直認真對待每一條新聞,細致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讓新聞真正有態度。同時我非常熱愛潛山文化,希望潛山文化也通過網絡得到更多的傳承與發揚。
家風家訓匯成河,河水的波光就像是家父的只言片語,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閃耀,家風家訓,生生不息,流動不止,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沉淀,漸漸散發出幽香,在你我左右縈繞。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最重要的一點可以用兩個字概括——“謝謝”,其次還有“不能欺軟怕硬”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小時候,那時還沒有懂事,只要別人一給我東西,媽媽爸爸必定讓我說謝謝。雖然那時不懂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我卻知道了,這是別人給我東西應該說的話。
而小時候的教育,給我養成了現在的好習慣。無論陌生人和熟人,家人,給了我東西,幫助和疼愛……我都會說聲謝謝。親人會說我見外,讓我不要說謝謝,而我每次打趣的笑笑,說有禮貌不是件很好的事嗎?而陌生人都會說我有禮貌。
因為家訓,我在許多人的心里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噢,對了,我現在的性格也是因為家訓所變。爸爸說過:“不能欺軟怕硬。”就這樣,我每次遇到弱小都會及自己所能幫忙。遇到比我強的人也絲毫不能屈服,我不做窩囊廢。人是要有尊嚴的。就因為這樣,我是個愛打抱不平,而好勝心又極強的人。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將來也許不能給予自己的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系,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一和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吸領未來孩子的健康成長!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2
我家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孝敬長輩。
以前,我很不孝敬長輩。一次,爺爺在看電視,我正在旁邊寫作業,所以呢,我怎么也靜不下心來,一聽到難聽的戲劇聲,心里就像有幾只小螞蟻在撓癢癢,我想都沒想就沖爺爺喊道:“哎呀,你能不能不要在這看電視,好不容易想到了這道題的答案,被你這電視的聲音吵得又忘了怎么寫了!”爺爺聽后,急忙關掉電視,抱歉地說:“那不好意思,打擾你了。”我雖然沒有再說什么,可心里還是氣鼓鼓的,不停地在怪爺爺不好。
爸爸知道了這件事,便來教育我。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怎么能沖爺爺發脾氣?他是長輩,我們都應該孝順長輩,百善孝為先嗎?黃香溫席的故事聽過沒有,黃香才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的道理,天氣炎熱時,他會給父親搭蚊帳,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把吸血的小蟲趕走,讓父親睡得好。天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讓父親的被子變溫暖,讓父親睡得香,你要向他學習,以后一定要孝順長輩啊!”我恍然大悟,決心以后改掉頂撞長輩的壞習慣。
現在,我努力抑制自己,對長輩有禮貌,不發脾氣了。就算長輩做錯了什么,我也不會斤斤計較,我還能主動幫助長輩做一些家務活。我已經意識到自己進步了,高興極了。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想一想,長輩們都那么疼愛我們,為什么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呢!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3
最近,電視上播出了“尋找最美家風”。有的人說勤儉持家,有的人說做人不忘本,我們家的家風很簡單——“孝”。
我家有四口人,我出生兩個月,爺爺就生病去世了。奶奶把我帶大,奶奶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在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就經常教導我,一定要孝順奶奶。在我家餐桌上就有個規矩,有好吃的大家要一起分享,夾菜先要夾給奶奶吃,因為奶奶年紀最大,是長輩。
今年5月,奶奶突然生病,看到爸爸媽媽每天為奶奶忙前忙后,端茶送飯,白天還要上班,很辛苦,我十分心疼,我也總想做點什么。
周末到了,爸爸媽媽還要去加班,我自己主動跟爸爸講,你們不在家時,奶奶吃藥的事情就交給我,我會照顧好奶奶的。爸爸就跟我說:“我們不在家,照顧奶奶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要好好的照顧奶奶,就像奶奶小時候照顧你那樣。”
快中午時,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來,吃什么呢?對,方便面!我拿起面放入開水里煮了一會,還放了兩個雞蛋。我先給奶奶盛了一碗,自己再吃。飯后要吃藥了,我把藥箱拿出來,打開藥箱認真地翻找,還認真咨詢奶奶,不要把藥吃錯了,奶奶吃完藥后,我才舒了一口氣。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明白了“孝”的不容易。是爸爸媽媽教會了我尊老愛幼,知恩圖報。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4
好家風,實力厚是指家風內涵共同約定,崇德好禮,向上向善,金玉良言。
家風是一個家庭代代恪守家訓家規而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征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家風是家庭的靈魂,是家族最寶貴的財產,是家族成員引以為豪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淀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范,是我們言行舉止的標桿。
家風是道德品質的披沙揀金、世代積累,是嘉言懿行的代際沉淀、流風余韻,猶如家庭成員的血脈臍帶,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成為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母體。“家之興替,在于禮義,不在于富貴貧賤”。因家風清廉質樸、善良守信、進取有為而贏得贊譽的古今名人不勝枚舉。包拯家風“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嚴厲要求其后代不犯臟濫,不違其志,否則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岳母姚氏“精忠報國”,刺于兒背,岳飛再將這一家規傳承,嚴格教育參戰的兒子,一心報國。清代名臣林則徐留給后輩的家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視金錢如糞土,世人點贊,世代頌傳。
家風非一成不變,當一脈相承,與時俱進。以家國情懷托舉復興使命,故而具有撼人心魄的大實力。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5
父親小時曾讀過幾年私塾,引以為傲,因此也特別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古書,說話特別喜歡引經據典。從小到大,就十分注意培養我們喜好讀書的習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的時候,父親在自己訂閱雜志的時候也給我們訂閱了許多的雜志。到上學的時候,老師要求每位學生都要訂閱一本雜志,父親便讓我把那厚厚的一摞訂閱單拿去給老師看,那種驕傲的感覺至今我都記得。
從兒提時代的聽話,到青年時期的抵觸,一直到現在自己也為人父的理解,終于知道了讀書的好處,終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讀書,可以增長人的見識--秀才不出門,可知天下事;讀書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會明白許多道理,可提高一個人的修養,可以陶冶性情;讀書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文憑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的;讀書可以使我們適應這競爭激烈的社會。總結起來,最能記住的最通俗的一句便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所幸,在頗有幼兒教育天賦的老婆的引導下,小小的女兒不知何時便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最愛纏著我和老婆給她看書講故事。現在我知道了,這就叫親子閱讀,閱讀是教育學習的起始,而親子是愛的本能,我想,我們會堅持親子閱讀,把讀書好習慣繼續帶給女兒。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6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母親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后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著,因為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松。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锏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為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7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為人要正直,說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兌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后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后,立刻阻止我,說:“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說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為人謙虛,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為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為。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8
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它滋潤萬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 “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要說起家風,我家也有很多家風呢!
比如,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 不說謊話、不愛占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 ,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現在,我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經常給我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她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如果樹立優良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傳遞 “正能量”,那么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19
“老師好!”“叔叔阿姨好!”在學校,在社區,大家都夸我是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其實呀,這多虧了從小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
我的媽媽是個老師,爸爸是個工程師,平時,他們對人總是彬彬有禮。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但那時我還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禮貌,以為就是看到別人要問好。一天傍晚,媽媽載著我進了車庫,我邊玩邊跟看車的阿姨問好,連頭也沒抬。放好車子,我跟媽媽聊天,可媽媽卻自顧自地做事,根本不看我一眼,只是隨便應我一兩句。我有點生氣了:“媽媽,你怎么不看著我呀!”媽媽這才轉過臉來,看著我的眼睛說:“媽媽剛才不看著你說話,你有什么感覺?”“我心里很難受,覺得你真沒禮貌,都不理睬人家。”我嘟著嘴說。“是呀,那你剛才跟阿姨問好時,也不看著她,這樣問好禮貌嗎?”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媽媽蹲下身子,親切地對我說:“寶貝,問好時要真誠地看著別人才是真正的有禮貌!知道了嗎?”“嗯!”我點點頭。走到車庫門口,我連忙跑到阿姨面前,揮揮手,笑著對她說:“阿姨再見!”阿姨抬起頭,眼睛笑得彎彎的:“再見,真乖!”望著阿姨的眼睛,我的心里又高興又溫暖。
從那以后,我總提醒自己:和別人問好時要望著對方。我要用真誠的目光給別人也帶去溫暖!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 篇20
這個寒假,德清許多家長都遇到有關家訓的提問。這是該縣教育局利用寒假在6萬學子中開展“尋家訓、明禮儀、傳家風”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一道必做的作業題。
“寒假是個好機會,一家人湊在一起,不僅能幫助家長搭建與孩子溝通的平臺,還能談談往事,讓孩子了解家里的過去,傳承家訓,一舉數得。”乾元鎮中心小學校長楊麗虹說。
“真、善、美是爺爺在我小時候就教我的。”讀小學的土家族姑娘楊宇飛第一次做這樣的寒假作業。作為一名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懂事的楊宇飛對家訓有自己的理解:“在我們那兒,過年要給長輩敬酒,雖然我不會喝酒,但禮數不能少,這也是尊重長輩的一種表現。我家的家訓就是尊重長輩、禮貌待人、以誠待人。”
放假第一天,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俞夢飛就纏著75歲的外公問:“我們家的家訓是什么?”外公娓娓道來,13歲的俞夢飛不僅聽到了很多家族以前的美好故事,還知道太公傳下的家訓是:不賭博、不抽煙、不酗酒,要刻苦、勤讀書。“通過這次尋家訓作業,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俞夢飛說。
學生回家尋家訓,也讓家長們倍受觸動。一些家長反映,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受教育機會。德清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家風家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載體,在學生中開展尋家訓活動,可以更好地傳遞正能量、弘揚好家風。
【立家規正家風征文】相關文章:
2016立家規正家風經典征文01-15
最新立家規正家風征文800字01-15
“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主題征文06-17
2017年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征文06-17
注重家教家風培育家國情懷征文「精選」06-17
注重家教家風培育家國情懷征文02-17
2016家風家規家訓征文「優秀」02-06
2016家風家規家訓征文素材02-06
2016家風家訓征文「優秀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