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品德與社會》分享快樂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5 18:11:1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分享快樂教學設計范文

  第三課分享快樂

《品德與社會》分享快樂教學設計范文

  一、教材分析:

  當代學生從誕生的“自然人”轉化為社會化的過程中,直接享受到豐富的改革開放的成果。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將更為密切。由于他(她)們處于家庭“獨”字號的環境,他(她)們與以前的學生相比,知識較廣,參與社會的意識較強;但一方面,他(她)們較為自私、任性,欠缺禮貌,一切都以自我坤洲小學為中心,自理能力較弱。他們對自己參與的生活感到好奇,敢于冒險,也易于自我解釋,并充滿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雖然愿意與周圍的人真誠交流,喜歡新朋友,并開始意識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動,但卻因不會溝通而易和他人沖突。

  《分享的快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共歡樂”,分為《不一樣的你我他》、《換個角度想一想》和《分享的快樂》三課。《分享的快樂》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本課在設計中力求讓學生體驗在集體中講求團隊精神,體驗由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從而學習到合作與分享,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1.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愿意與他人分享。

  2.實際參與合作,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相互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二)行為與習慣: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境,組織學生展開該活動。

  2.熟悉班集體環境,能利用班里同學間相互關心與幫助解決自己的問題。

  (三)知識與技能:

  1.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

  2.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共同完成“設計活動”;

  3.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的普遍問題,培養心中有他人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過程與方法:

  1.體驗參與合作和分享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愿意與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相互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共同完成“設計活動”。

  4.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的普遍問題,培養心中有他人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教學資源:

  本課為學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資料,這些信息資料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坤洲小學運用了實地考察、搜集及應用計算機課件。

  實地考察: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實際體驗自己與老人的.情感。

  搜集資料:查找有關合作與分享的事例及現象。

  計算機課件:《分蘋果》的動畫片。

  五、學生實態:

  當代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條件較優越,生活在被父母寵愛的環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識較強。在他們的生活不容易體會到由于缺乏別人分給的“零食”而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和困難,同時,由于學生年齡小,缺乏這方面的意識。

  六、教學策略:

  針對學生年齡偏低、認知水平尚淺并偏重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應避免太多的理論說教。師生多方搜集相關信息,擴充課文內容。嘗試結合學生以及身邊其他人在學校、社會中的具體事例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實際事例的體驗中,學習合作與分享,培養合作精神。

  每個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傾注著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讓孩子們拿出自己心愛的東西來與大家分享。

  (一)組織學生把心愛的東西集中起來。如:集郵冊、玩具、圖書、花等。

  (二)組織討論:同學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困難,怎樣與同學分享?

  (三)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誠地幫助他人,對人有禮貌。

  七、教學準備:

  (一)課前讓學生自愿根據自己的興趣、愿望等,帶一兩件心愛的物品來。

  (二)橡皮泥、牙簽。

  (三)“盲人點燈”的課件(故事朗讀、圖片和音樂)。

  (四)學生自己先閱讀“故事與思考”,根據理解增添解說詞。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從我們的“分享日”中,體會到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愿意與他人分享。

  1.提議為班挑選一個“分享日”。導入:課前大家都帶了一兩樣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來,我建議把今天定為我們的“分享日”。請拿著你的“最愛”,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樂吧。(板書:分享的快樂)

  2.組織學生把帶回的物品進行分類。

  3.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組織討論,解決問題:

  “當別人欣賞你帶來的東西時,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賞了別人的東西,有什么收獲?”1.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講解員,向同學介紹自己帶回的物品。

  2.觀察、欣賞同學帶來的物品。

  3.分小組討論:當別人欣賞你帶來的東西時,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賞了別人的東西,有什么收獲?

  活動二:在“我們一起享用”中領會和運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1.“分蘋果”活動。(每個學生的名字打在電腦里,隨音樂隨機出現,音樂停時屏幕上出現誰的名字,誰就時幸運者。)幸運者的獎品是一個蘋果。

  2.看看“幸運者”或組里其他同學的反應。

  3.如果這個同學把橘子分給別人,問問他為什么要分給別人。如果這個同學自己吃了,問問他吃的時候的感覺及其他人的感覺。

  4.引導體會:好東西僅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樂,大家一起享用更快樂。

  5.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解決。

  (1).課件出示33頁的圖片。

  (2).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我們生活在一起,當碰到這些情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6.結合33頁的事例,說說快樂拿出與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

  分組討論:別人口渴,同學忘記帶學習用品,你看見了怎么辦?

  放學時下雨了,小剛沒有帶雨具,你怎樣做?

  (1).把雨傘借給他。

  (2).讓他留在學校,自己到他家拿雨傘給他。

  (3).兩人共用一傘,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

  1.出示“分蘋果”動畫。

  2.出示旁白“好東西僅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樂,大家一起享用更快樂。”

  3.出示我們班的“分享日”圖中“五星角”里的話文本,從中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活動三:進行“設計活動大賽”,體會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分享樂趣。

  布置學生把收集到的郵票分類貼好。

  把相片、報紙或書的圖片分類貼好,并附說明。

  讓學生分小組用舊的橡皮泥、牙簽做建筑物模型。

  小組成果展示交流。

  活動總結:出示問題,思考討論。

  (1).在設計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2).你是怎樣學習的?(3).在你們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從其他小組那里學習來的?(4).你們是怎樣確定自己方案的主題的?分組把自1.己貼好的集郵或圖片內容講給同學聽。

  2.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綜合形成新的想法。

  3.小組先設計好方案,再合作搭建模型。

  4.評出好的作品來展示。

  5.討論問題,交流想法。

  活動四:故事配音朗誦。理解分享既是為他人,也是為自己。

  1.聽故事。請課前準備好的學生講“盲人點燈”的故事。(教師播放圖片,并配上音樂。)

  2.組織、分配學生扮演角色。

  3.出示36頁故事的圖片,請同學們根據圖畫內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說詞。

  了解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煩惱。

  根據圖畫內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說詞。

  各組排練和演習后,推選出解說員、朗讀者、僧人和盲人等。

  配音朗誦,表演故事。

  出示36頁故事的圖片,并配上音樂。

【《品德與社會》分享快樂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人物與環境》教學設計范文07-17

《大家都快樂》教學設計03-02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數與合數教學設計03-0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合作市| 枝江市| 舟山市| 黄山市| 贵阳市| 河北省| 开封市| 枣强县| 定州市| 青州市| 蒲江县| 黎平县| 昭觉县| 兴隆县| 闵行区| 蚌埠市| 葫芦岛市| 长汀县| 密山市| 永和县| 莫力| 靖州| 丽江市| 玉林市| 民县| 土默特左旗| 中牟县| 门头沟区| 库尔勒市| 雅江县| 林州市| 瓦房店市| 堆龙德庆县| 深圳市| 舟山市| 遵义县| 塔河县| 固原市| 胶州市|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