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優秀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地震來臨的一刻,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也可以說是生死攸關的一刻。
什么是生死攸關?(關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生死攸關的一刻就是關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的一刻,那時候,譚老師作出了怎樣的抉擇?讓我們回到那灰暗的一天。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1.引讀天空陰沉沉的。這段是自然環境描寫,短短六個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讀老師的話。
2.自讀第4-7自然段,找出些地震情況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到了什么?
(1)(引導學生體會情況的緊急和危險,譚老師的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等,從而讓學生體會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譚老師選擇了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2)第五自然段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意味著許多房屋倒塌了,譚老師他們的樓房也即將垮塌
(3)但是,那短暫的幾秒鐘,哪里容得下所有的學生都能跑出去?換個意思表達。
(4)四位同學沖不出去了!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5)在最后生死攸關的時刻譚老師是怎么做的.呢?(抓住動詞)他完全可以自己也躲到課桌下,但是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在最后生死攸關的時刻譚老師又一次作出了最后的抉擇,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學生!
(6)地動山搖體會到什么?連讀。
(7)讀第七自然段,你體會到了什么?什么心情?朗讀表現出來。
(8).譚千秋老師遇難了,齊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小結:真愛無痕,大愛無私,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在求生的本能面前,他們把生的希望讓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三.學習第三部分
自讀8-10自然段,誰的話語最讓你感動?為什么?帶著感情讀一讀。
遇到自然災害躲避,是人的本能,是什么讓這一個普通的老師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超越了本能,選擇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的舉動呢?在12自然段中找一找。(愛與責任)
讀11自然段,體會到什么感情?有感情地讀一讀。4.人們贊頌他讓我們也用自己的筆來贊頌一下這位普通而偉大的人民教師吧!
四.學生練筆
學生練筆
交流
五.總結
譚千秋老師走了,可他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永遠感動著人們,其實,在我們周圍有許多人懷抱著愛與責任無私地關愛我們,在我們享受著老師、父母對我們無私的愛與責任的同時,讓我們也感念他們,用我們的愛與責任回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