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學設計三篇
篇一:《游山西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臘”“渾”“豚”三個生字,會寫“莫”“臘”“渾”“疑”四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積累古詩名句。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了解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體會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
教學難點:
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詩,導入新詩。
1、同學們,我們一起跟隨著蘇軾游覽了廬山,了解到蘇軾眼里的廬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宋朝詩人陸游一起來《游山西村》。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1、請大家自由朗讀《游山西村》,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隨機糾正字音和詩句朗讀。
(1)指名朗讀古詩,注意評點字音的準確和詩句朗讀的味道。
(2)出示課件:認讀生字,學生提出書寫注意事項。
臘là 渾hún 豚 tún疑yí
(3)老師指導詩句朗讀的味道,學生試讀,老師范讀,學生齊讀。(出示課件)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釋,了解詩意。
1、請大家結合注釋,猜猜這首詩的意思。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講講。
2、全班交流古詩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讀出來了陸游的心情沒有?
三、品讀古詩,體會感情。
品讀古詩,體會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體會陸游快樂的心情。
1、體會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陸游快樂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請大家默讀詩句,想想農家人招待游客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字是什么?理解“足”的意思。
(2)農家僅僅是“足”雞豚嗎?還“足”什么?
(3)一個“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畫面,感情朗讀1、2句。
“豐足”之年,農家人殺雞宰豬,熱情招待外來游客,陸游在這里喝著酒、吃著肉,他快樂嗎?
2、體會陸游的快樂心情。(陸游快樂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陸游的快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1)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重點體會:
①理解“莫笑”,從農家人熱情地招待可以體會到快樂。
②“山重水復”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對比看出快樂。“疑無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對比看出快樂。
(2)拓展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畫面,感情朗讀3、4句。
同學們,陸游到山西村游玩,農民熱情款待他,詩中一個“足”字可以看出當地農民的好客、純樸的性格。當陸游結束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樂的,他由衷感激農民的熱情好客,他無比留戀農村的純樸生活,其實,“足”也可以概括陸游的心情,那就是——“滿足”。
四、配樂朗誦,背誦古詩。
游山西村
人好 豐足
( 足)
景好 滿足
篇二:《游山西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并能默寫《游山西村》。
3、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人的心境。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詩,由于古今用詞的差異,學生對詩意的理解有些困難,需要教師耐心引導,逐字譯解,結合地方習俗,幫助學生透徹理解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名句。
2、體會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課前準備:
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簡介作者
1、上一堂課我們一起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題西林壁》,同學們會不會背誦這首詩?(齊背)
2、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首古詩《游山西村》,這首詩是宋朝另一位著名詩人陸游寫的,你們對陸游有哪些了解?給大家介紹一下。
3、詩人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處于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他能文能武,主張抗金,收復失地,寫下許多憂國憂民的詩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愛國詩人。
4、解詩題。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個小山村,作者去這個山西村游玩會有什么收獲呢?
二、朗讀古詩,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先自由讀一讀這首詩,并劃出詩中的生字。要求把詩讀通,讀正確,讀出詩的節奏。
2、指名讀。提醒在讀的時候要讀出詩歌節奏和詩歌韻味。
3、師示范讀,生自由讀、齊讀。(出示古詩,標明節奏)
5、學習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點,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
三、學習詩文,理解感悟
1、學習《游山西村》一、二句:
(1)出示古詩的`一二兩句。自由讀讀一、二句詩,然后借助注釋,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2)同桌相互說詩意,指名串講詩意。(不要笑話農民朋友家的臘酒渾濁,豐年待客的雞肉豬肉十分充足)
(3)請同學們再去反復地品讀這兩句詩,告訴老師你讀到了什么?
(4)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研讀,說說你從哪那些關鍵詞中體會到了山民的熱情。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時的情景,他們會盡其所有、想盡辦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夠客氣。你能把山民的這份淳樸、好客情感通過讀表達出來嗎?此刻詩人已被山民這份淳樸,這份熱情深深的打動了,從“莫笑”一詞可以看出,詩人叫大家不要笑。這里的酒菜雖然簡單、淳樸,但包含了村民對詩人的深厚情誼。讓我們通過朗讀把詩人內心的這份感動表達出來吧!
(5)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自由讀、個人讀、齊讀)
(6)同學們此刻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畫面?這個畫面是怎樣的?又仿佛聽見鄉親們和詩人說了些什么?(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匯報)。
2、學習《游山西村》三、四句:
(1)、出示詩句,詩人一邊游玩,一邊欣賞風景,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復、柳暗花明)。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
(2)、同學們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同桌互說,指名說)(山重水復真好像已無路可走,柳暗花明處又冒出一個村莊。)
(3)、在山重水復,作者以為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這里景色怎么樣?
(4)、詩人此時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本來以為自己是陷入絕境,無路可走的,突然發現一片無限
的風光,這前面一句該怎么讀?后面一句又該怎么讀?對,要先先抑后揚。(個人讀——齊讀)。
(5)、在學習中,生活中,你有過和詩人相同的感受和經歷嗎?(絕處逢生)
四、體會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學們,詩人回歸故里,內心郁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游境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傳的《游山西村》。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千古流傳的《游山西村》。
2、這首詩既有美麗的景色描寫,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詩里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說明什么道理呢?(小組交流討論)
3、同學們,你愿意把這首千古流傳的古詩永遠留為自己的記憶嗎?請趕快把他背下來。
五、作業布置
1、將這首詩背給你的家長聽,并和他們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2、制作"陸游小檔案"。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后記,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
篇三:《游山西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陸游,理解詩意;背誦本詩。
2、理解主題,學會賞析名句,體味詩詞意境。
3、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了軍器少監。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擠他,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終日賞花吟詩,不務正業,皇帝偏聽偏信,結果陸游被棄。
陸游懷著滿腔的憤怒,回到老家紹興閑居。一天,陸游前往山西村拜訪友人,友人及左鄰右舍聽說陸游來訪,都熱情地接待他,家家戶戶擺酒設宴相迎。那淳樸的民風使陸游十分感動,他詩興大發,寫下詩篇《游山西村》。詩中有這樣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詩句既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達了詩人對未來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來比喻環境的突然轉變;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在錯綜復雜的情況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整體感知:
1、“游”,出游。“山西村”,是指當時三山附近的一個小村。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鄉下做客時,農民殷勤好客的情形,表達了詩人熱愛農村的真摯感情。
2、陸游(1125-1210),南宋偉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現浙江省紹興市)人,做過寶章閣待制。幼年時正當金兵向南入侵,隨家逃難,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年時期,曾到四川、陜西一帶,參加軍隊生活,前后九年,進一步激發了愛國激情,對他的創作
有很大的影響。由于他堅決主張抗戰,政治上經常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愛國詩人陸游在政治斗爭中,屢受統治集團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但他堅持抗金主張,始終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游由于支持張俊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他晚年失去了官職,回到了故鄉,報國信念始終沒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詩,大都洋溢著愛國熱情,充滿收復失地的信心。風格豪邁是他詩歌的特色。
三、細讀品味:
1、“莫笑農家臘灑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農家熱情、淳樸、熱情好客,以豐饌款待客人的情況。“足雞豚”,形容菜肴很豐盛。“足”,“足夠”。“豚”,小豬,這里泛指豬。
2、“山重水復疑無踟,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聯描繪了山水復雜紆曲的美麗風光,表現了游者的驚喜和豪興。這兩句寫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實感受。重重疊疊的山嶺,彎彎曲曲的流水,遠遠望去好象前面已經無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爛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現了一帶村莊。
兩句后來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絕處逢生的情境。它給人以堅持不懈、生意不絕的啟示,引導人們從一個狹小的圈子奔向一個開闊、明朗、優美的嶄新天地,所以被人們傳誦不衰。
3、“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前一聯寫村外風光,這一聯轉為寫村中所見所聞。春社日將臨,農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豐年,擊鼓弄簫、載歌載舞,熱鬧異常;農家的穿載簡潔樸素,還保留著古代的風俗習尚。這二句勾勒出一幅純真明快的農村風俗畫。
4、“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意思是說,從今以后,假如你們允許我在空閑的時候趁著晚上的月色前來訪問的話,那么,我會隨時在夜間拄著杖叩啟你們的家門的。這里,不僅說明了陸游與當地農民相處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詩人對山西村和山西農民無限喜愛的真摯情感。
四、教師小結:
這首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的詩篇,題材比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辭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詩中表現了農家的殷勤好客和風俗古樸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五、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六、板書設計:
游山西村
農家——豐衣足食;村外——景色優美;村內——民風古樸;希望——隨時做客。
————喜慶歡悅、民風淳樸。
【《游山西村》教學設計三篇】相關文章:
《早》教學設計04-04
《跳繩》教學設計09-28
蒲公英教學設計08-28
美術教學設計08-22
《井》教學設計08-21
母雞教學設計08-10
《浮力》教學設計08-09
組歌教學設計08-06
《短文》教學設計07-01
《周長》教學設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