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的學問》教學設計范文
各位老師:
大家好!現在我對《彈簧的學問》的教學設計進行簡單說明。
一、教材解析:
《彈簧里的學問》是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課。彈簧等物體在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會產生要恢復原狀的力,這種力叫做彈力。對于彈性與彈力,學生雖然平時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課將研究彈性和彈力的一些特點。我設計“彈簧做游戲,了解、發現彈簧的性質和特點;認識彈力,了解生活中的彈力;設計彈力玩具,進一步認識彈力和彈簧;課堂評價等”思路進行教學。按照“游戲——問題——假設——體驗——結論”的科學認識過程,引導學生探究認識有關彈性與彈力的科學規律,激發孩子們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本單元前,對力有所掌握,如推力、拉力、摩擦力,了解了力的大小與方向并能設計控制變量的.簡單的探究實驗。彈簧等物體產生彈性、彈力的現象是學生常見的,他們可根據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對這些力想象進行解釋,但他們還不能夠通過比較系統的、比較完善的探究活動來認識彈性和彈力。喜歡動手是三年級學生的特點,但在活動中對彈性和彈力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體會與收獲這兩方面是我們學生最欠缺的,這就需要教師備課時仔細設計好探究問題,授課時進行耐心地引導和輔助以恰當的激勵性評價。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編寫意圖以及該學段學生特點,我將課時目標確定為:
1.能夠通過探究活動感知到物體的彈性和彈力;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專題;能夠表達自己的體會、發現和見解;能夠設計、制作彈力小玩具。
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關彈性現象,產生樂于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
3.認識到彈性物體受力時形狀會發生變化,物體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了解彈力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課下你們一定玩過許多彈簧的玩具,說一說你都玩過哪些彈簧玩具。”老師簡單的談話式導入拉近師生的關系,讓學生自然融入課堂學習的狀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交流玩過的彈簧玩具,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彈簧上。教師引導小組代表拉彈簧拉力器,讓學生初步認識、體會彈簧的性質。最后指出有關彈簧的知識還很多,引入課題進行探究活動。
(二)活動明理:
本節課在新授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首先學生玩與彈力有關的游戲,提出彈力問題;其次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彈力現象;最后自己設計彈力玩具。
活動一的設計:讓學生游戲并匯報活動結果,通過展示彈簧的壓縮和伸長,認識彈簧在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然后選擇喜歡的問題有目的地進行實驗驗證,對彈力的知識進行延伸,加深學生對彈力的認識。
活動二的設計:通過學生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彈力?”和教師展示的有關彈力的圖片和視頻,通過聽覺和視覺上刺激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更多的彈力。拉近學生與“神秘”彈力的關系。
活動三的設計:參賽者介紹自己制作的玩具的功能、原理、然后進行演示說明,然后老師進行評議。還要將“小創意”作品進行保存,進而進行深層次研究,從而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的興趣及動手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活動分層次、分梯度,由淺入深的讓學生在質疑、發現、探究的過程中自主學習,最終找到彈簧里的學問。
(三)作業拓展
本節課最后的作業我設計了拓展活動——制作“從高處丟雞蛋不摔破裝置”。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把課堂的探究延伸到了課后,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
以上就是我對《彈簧里的學問》教學設計說明,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彈簧的學問》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
《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4-07
《荷花》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07-22
《彩色的夢》教學設計范文05-14
《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范文04-23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范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