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25 09:06:5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有關《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8篇)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2、在摘抄好詞佳句和練筆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人們和總理心連心。

  【教學重難點】

  體會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心連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生字詞(出示生字詞語):

  ⑴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讀錯的字并且多讀幾遍。

  ⑵ 指名讀(中等生、差生)。

  ⑶ 齊讀。

  ⑷ 標一標。

  2、復習課文:

  師: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1961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特別高興,是因為______。是呀,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還做了精心的準備。讓我們帶滿腔的熱情再來讀一讀一二三自然段。

  (齊讀)

  二、學習第四、五段

  學習句子: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的來到人群中。

  1、看圖說話,感知情境:

  師:看,和藹可親的周總理滿面笑容地來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間來了(出示圖),這就是當時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2、當時的周總理是怎樣子的?

  (觀察穿著和表情)

  3、作者也把周總理當時的樣子用文字給他描畫出來了。請你找出這個句子,讀一讀。

  4、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圖,想一想:你覺得周總理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一些地方看出來?

  三、品詞析句,促進感悟

  其實不僅僅總理的穿著讓人們感覺到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都能感受他的可親可敬。讀一讀第四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這樣的句子:

  1、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⑴ 從哪些地方你能感覺到總理的可親可敬?

  ⑵ 出示資料,自由讀。

  ⑶ 有沒有和他一樣找了這句話的同學?(站起來)和他一起讀一讀這句話。讀完了之后,還有沒有補充的?

  ⑷ 帶著對總理的崇敬之情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2、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⑴ 簡單介紹潑水節。

  ⑵ 啟發想像,進行寫話訓練: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小孩身上,祝愿他們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交流。

  3、如果你是傣族人民,你當時得到了總理的祝福,你會怎么樣?

  四、感情的升華,朗讀6~8

  師:是呀,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能得到總理的祝福是多么讓人激動與興奮的事!誰能用朗讀把作者的心情表達出來?

  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五、作業練習

  1、再次感受周總理與人們的深厚情義。

  2、學了這篇課文周老師也特別激動,同學們可以再去讀讀這篇課文,把課文中覺得特別讓你感動的句子抄下來,多讀幾遍,甚至可以把背下來。

  六、附作業

  11 難忘的潑水節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小孩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記憶字形。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理解生字詞在文中的意思,并準確運用生詞造句。

  3、引導學生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是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釋課題,導入新課。

  1.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2.板書“潑水節”,解題。

  師:每年清明節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那天,傣家人身穿節日的盛裝,敲著象腳鼓,劃著龍船來到聚集地。他們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沾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4.補齊課題---“難忘的潑水節”,齊讀課題。

  今天,課文中描述的潑水節,卻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懷的潑水節。它到底特殊在哪兒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漏字,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2.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如果沒有讀準,可以站起來給他糾正)

  3.再讀思考: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帶有生字的下面做記號。

  4.檢查初讀情況。

  5.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鳳凰花是什么顏色的?(重點理解: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段告訴了我們?

  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二)學習課文3自然段。

  1.帶著問題讀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畫出有關語句。

  (1)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展示象腳鼓圖片。

  (2)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這句中有一個比喻,生動形象。

  (3)句子3: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2.指導朗讀,你能把這熱烈的場面讀出來嗎?

  (三)看圖,細讀第四自然段。

  1.師:看,周總理來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間來了!(出示課本插圖)誰來說說“今天”周總理穿的什么樣的衣服。周總理為什么要這樣打扮呢?

  2.畫出描寫周總理衣著和表情的詞句并反復讀一讀。

  (四)讀、議第五自然段。

  (1)男生讀描寫周總理潑水的句子,女生讀描寫傣族人民潑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總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邊潑水一邊祝愿,想想怎么說呢?

  啟發想象: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總理把水潑到年輕人身上,祝愿——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愿——

  (五)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總結全文。

  正因為1961年的潑水節是跟敬愛的周總理一起度過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令人難忘的”,有感情地朗讀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積累重點詞句,并進行簡單的拓展運用。

  2、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激情朗讀,體會課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濃。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

  【教學難點】

  體會人民和周總理心連心的感情。

  【教學準備】

  搜集周總理資料,在班級進行周總理資料展示,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課前欣賞云南傣族的民俗風情。

  一、字詞引領,巧入文本。

  1、剛才,我們欣賞了一組云南傣族的圖片。聰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們今天要繼續學習課文——《難忘的潑水節》。(齊讀課題)把你想重讀的詞讀重一點,再讀一遍。

  2、學習課文之前,老師要考考你們昨天的生字學得怎樣。

  出示詞語:鳳凰花對襟白褂咖啡色踩著端著盛滿敲起鼓蘸了水周恩來

  齊讀,最后剩下“周恩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來的圖片,配上文字:他12歲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是共和國的第一位國家總理。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新中國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跡遍布全球,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們敬愛的總理——周恩來。

  你想認識他嗎?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見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潑水節!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1961年(板書:1961年),去走進這——難忘的潑水節。

  二、逐段學文,體會“難忘”。

  1、通讀全文。

  這篇課文充滿著喜悅與熱情,適合我們帶著激情大聲朗讀。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一遍課文。

  2、分段學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們見過鳳凰花嗎?咱們來認識一下(出示鳳凰花圖片),鳳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潑水節前后開放,開花時滿樹結花,遠遠看去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課文用了一個詞——“火紅火紅”,多么喜慶、熱烈的顏色啊,我們一起再讀讀這段話。

  (2)學習第2自然段。

  引讀——今年,傣族人民特別高興,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這里有個詞“特別”,可以換成什么詞?把你這個詞放進去讀一讀。全班一起讀讀這段話,把傣族人民特別高興的心情讀出來。

  過渡:周總理要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了,人們會怎樣迎接他呢?

  (3)學習第3自然段。

  (課件出示段落)請女生讀讀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種方式來迎接周總理,其中哪個場景讓你印象最深?(相機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從“四面八方”這個詞你知道了什么?為什么是“趕來了”而不是“走來了”或“來了”?(體會人們急切想要見到周總理的心情)

  歡樂的象腳鼓敲起來了,人群從四面八方趕來了,這場面可真——(熱鬧……)再讀這個句子。

  句子2: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在什么情況下會鋪紅地毯?(指名說)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們最喜愛的鳳凰花鋪成地毯來迎接周總理,從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指名說)讀出傣族人民的熱情。

  句子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從“一條條”、“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讀讀這個句子。

  象腳鼓、鳳凰花、龍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們民族最高的禮節來迎接周總理。當總理到達的消息傳來,人們歡呼著——(引讀)“周總理來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個孩子,最先知道總理來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見到我你會說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會說什么?假如他是你鄰居的大哥哥,見到他你會怎么說?

  很快,總理到來的消息傳遍了傣族的村寨,人們都在歡呼——“周總理來了!”

  讓這歡呼聲再響亮一點!——“周總理來了!”

  過渡:是啊,周總理來了!你看——

  (4)學習第4自然段。

  出示課文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總理的衣著、神態,理解“笑容滿面”,體會“周總理就像我們傣家人”的感受)

  課文是這樣描寫的,(出示段落)指名讀。

  周總理是漢族人,卻穿上了傣族的服裝;他是國家總理,是人們眼中的“大官”,卻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這個總理一點都不嚴肅,還——“笑容滿面”的,這樣的總理你喜歡嗎?傣族人民喜歡嗎?喜歡,就讓我們把他的樣子記住,一起讀!

  過渡:潑水節里最重要的活動開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場景呢?請男生讀讀第5自然段。

  (5)學習第5自然段。

  透過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里用了一個句式“一手…一手…”,誰能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說句話?(指名說)

  你還能聽到聲音嗎?都有些什么聲音?(指名說)潑水聲、歡呼聲、祝福聲……

  是啊,在傣族的傳統里,水潑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潑到白發的老爺爺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清清的水潑到可愛的孩子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清清的水潑到年輕的小伙子身上,周總理會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樣在祝福著周總理,他們會祝福總理——……,還會祝福總理——……

  潑水聲,歡呼聲,祝福聲,構成了一幅多么歡樂的場面!孩子們,你們也想加入這歡樂的人群嗎?那就把這里當作潑水節的現場,一手拿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了柏樹枝蘸水,對著你周圍的人潑灑,并說出你對他的祝福!(現場體驗潑水)開心嗎?帶上你的開心讀起來!(齊讀)

  (6)學習第6自然段。

  師接著學生的朗讀引讀——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開心!

  (出示)帶上你的想象,讀。(指名讀,男女生讀,齊讀)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周總理就要離開了,但是這個潑水節已經永遠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記憶中,人們在心里一遍遍回味著——

  (7)學習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齊讀。

  課文最后連續用了幾個感嘆號,從這些感嘆號里你讀懂了什么?

  老師從網上找到了幾張當年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們來看看。

  每當翻閱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會忍不住感嘆——(讀)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么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

  很多年過去了,每到鳳凰花開的季節,人們都倍加想念周總理,想念1961年的潑水節——(讀)

  懷念放在心里,聲音輕一些——(讀)

  三、回首扣問,難忘總理。

  到這里,我們讀完了整篇課文,假如讓你用一個詞來說說1961年傣族人民的這個潑水節,你會用什么詞?(學生說)

  是啊,1961年的潑水節對于傣族人民來說,是難忘的,幸福的,激動的……這都是因為——周總理(板書:周恩來)

  四、情感延伸,指導寫字。

  從那時起,傣族人民把“周恩來”三個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這個“恩”字,上面是個“因”,下面是個“心”,正是因為周總理的心中裝著人民,所以人民也從心底里熱愛他,寫這個字的時候,一定要把“心”字寫好,現在拿起筆來寫一寫!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指導。)

  五、小結拓展,了解文化。

  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我們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比如說彝族有火把節,藏族有雪頓節……蒙古族有那達慕節,等等。同學們課后可以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作業:收集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想象當時的歡樂場面來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講傣族人民熱愛周總理和周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語句。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識字,寫字。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指名朗讀。

  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學生交流,教師將學生的疑問歸納整理。

  二、問題閱讀,初步感知

  1、教師談話:這么多的疑問等著我們去解決,快快打開書,在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3、組織集體交流初讀感受,解決以下問題:

  ⑴ 潑水節是個什么樣的節日?

  ⑵ 為什么說這個潑水節是“難忘的”?

  ⑶ 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在文中標出來。

  三、自主學習,讀中識字

  1、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教師提出要求后,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練習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生字,重點訂正“恩”、“襟”、“鳳”的讀音。

  3、生字組詞讀,帶句子讀。

  4、練習:

  ⑴ 接力朗讀課文,分小組賽讀課文。

  ⑵ 出示本課中含有多音字“好、樂、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讀,再說出它們的另一個讀音,練習說話,體會讀音不同,意義不同。

  四、學寫生字,培養能力

  1、學生仔細觀察要求書寫的生字,并試著寫一寫。

  2、學生提出較難寫的字,教師重點指導。

  3、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4、組內評價,集體評價。對寫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

  五、課堂總結,布置實踐活動

  布置學生課外收集有關周恩來的故事和我國其它少數民族的有關節日。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通過朗讀、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一、交流學習

  同學們互相說說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周恩來總理的故事。教師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使學生對周恩來總理及他與人民的深厚情誼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朗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教師引導: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物?

  2、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分別找出描寫傣族人民和周總理的語句,并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

  3、小組內討論交流。

  4、小組匯報,并說說自己對所劃內容的理解:

  教師相應指導:

  ⑴ 第三段:通過引導學生對“四面八方、敲起、撒滿、駛過”等詞語的理解,體會傣族人民的心情,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⑵ 第四段:引導學生觀察周總理的服裝、表情;想象,體驗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周總理特別高興的心情,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⑶ 第五段:引導學生想象朗讀,體會周總理與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的熱烈場面。

  5、教師范讀第六、七、八段,再引導學生結合全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6、小結:

  為什么說1961年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難忘的潑水節?

  7、指名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三、擴展延伸

  1、學生互相交流介紹收集到的我國其它少數民族的有關節日。

  2、結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就像56個兄弟,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課時數】

  2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導入:

  在我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6、7月份,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裝,端著清水,端著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慶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示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說,是永生難忘的節日。為什么是“難忘的”呢?請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潑”右邊是“發”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讀識字

  1、抓“特務”:

  默讀課文,圈畫生字。

  2、消滅“特務”:

  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3、互檢“戰果”:

  兩人合作,一人讀一人聽,看看還有沒有“特務”,如果還有,幫他指出來。

  4、交流識字方法:

  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么認字的,向全班推薦好的方法。

  5、對號入座:

  聽一個人說字的特點或看同學做相應的動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誰找得準,找得快。

  (可從字形、字義、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點,“蘸、端、踩”可用動作演示)

  三、寫字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課文說明】

  穿著傣族的節日盛裝,踩著鳳凰花瓣鋪成的地毯,敲打著歡快的象牙鼓,潑灑著充滿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樂的潑水節!1961年的這個潑水節,因為周總理的到來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難忘。這篇文章講的就是1961年敬愛的周總理來到西雙版納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在閱讀教學中,主要就是讀的實踐,因此,閱讀教學要堅持以讀為本,使閱讀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自主學習,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激發讀書興趣,點撥讀書方法,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識字寫字是閱讀教學的組成部分,低年級要重視識字,加強寫字,要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了解字詞意思,使學生逐步學會自主識字。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周總理和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2、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傣族嗎?它有什么風俗呢?

  (板書:潑水節)

  1961年,周總理來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潑水節。

  (板書:難忘的)

  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的場面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學會的和會認的字,用圓圈和橫線標出來,借助拼音讀幾遍。

  3、小組合作練讀生字。

  4、用多種形式鞏固生字。

  5、同桌之間合作讀文。

  (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方式,如輪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

  1、自讀自悟,學習1、2自然段:

  ⑴ 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弄清潑水節的時間以及傣族人民為什么特別高興。

  ⑶ 指導讀好人們高興的心情。

  2、導讀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讀,思考:人們是怎么歡迎周總理的?

  ⑵ 從這些歡迎的場面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趕來”“四面八方”“撒滿”“一條條”“一串串”“歡呼”等詞句中體會人們對總理的歡迎及熱愛 )

  ⑶ 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迎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3、導讀4、5自然段:

  ⑴ 設疑:

  周總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⑵ 小組合作學習4、5段:

  劃出有關句子,相互讀一讀,說一說。

  ⑶ 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相機理解“祝福”一詞,想一想,總理和傣族人民會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際互動:

  師演總理,生當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導學生設疑討論:

  姑娘和小伙為什么會流下幸福的熱淚?

  指導朗讀“有什么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的呢”。

  ⑹ 你們想看看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盛況嗎?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

  指導朗讀:讓我們把人們的歡樂心情給讀出來吧!自由練讀4、5、6自然段,再選擇喜歡的部分讀給同學們聽聽。

  4、導讀7、8自然段:

  師述:在這一天里,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樣,他們潑啊、灑呀!他們笑哇跳哇!這是多么開心、多么幸福、多么難忘的時刻呀!讓我們也一起記住1961年這難忘的潑水節吧!齊讀7、8自然段。

  四、擴展升華

  1、課后查資料,了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小組內交流。

  2、收集周總理的故事,讀一讀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指導,使學生學會體會文章感情的讀書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從而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課前準備:

  ⒈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⒉ 學生準備:了解周總理的生平及相關故事,了解傣族及潑水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56個民族,你們看這是哪個民族?

  (課件出示傣族竹樓、服飾、潑水節、孔雀舞、鳳凰花等圖片,并配上葫蘆絲音樂,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傣族。)

  課件播放至最后一張“鳳凰花”圖片停住,問:這是什么花“?

  “火紅火紅的鳳凰花“兩個表示顏色的詞放在一起,這花好像更美了。

  指導讀詞語。

  2.每年4月,鳳凰花開時,傣族人民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你對潑水節有哪些了解?

  (如果學生答不出,教師相機簡介潑水節。)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難忘的潑水節》(板書課題)

  指導學生讀好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這次潑水節為什么是難忘的?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說出答案。

  (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所以這次潑水節特別難忘)

  2.了解周總理。

  你對周總理有哪些了解?

  (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周恩來總理是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他在世時深受人民愛戴,是人民的好總理,雖然他現在已經過世了,但人民永遠懷念他。)

  教師小結:1961年,周總理已經60多歲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遠萬里從北京先乘坐飛機,再改乘汽車,又渡船過江來到云南的一個小城同傣族人民過了一個“難忘”的潑水節。

  3.這次潑水節又難忘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

  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潑水節難忘在哪里?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三、走進課文,精讀感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尋找答案。

  1.出示第三自然段。

  那天,潑水節場面怎樣?先自由讀,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到了:

  (1)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2)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

  (4)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重點詞“四面八方、趕” 引導學生體會人們想見到總理的急切、高興的心情。后面三句,讓學生體會場面的盛大、熱烈及人們興奮、喜悅心情。

  2.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聽到了:

  人們的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一詞指導朗讀。

  小結:傣族人民用最高的禮節來歡迎總理,人們此時心情好激動,好興奮呀!這場面,這情景,傣族人民一輩子也忘不了。板書:景難忘。

  最后齊讀“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3.周總理很快就來到人群中,課本還配了一幅彩圖呢!

  你能認出哪是周總理嗎?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總理嗎?

  (引導學生看周總理的外貌,“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

  站在人群中的總理,從穿著打扮來看,你覺得總理像一位 。(傣族老爺爺)

  從 “笑容滿面”中,你覺得總理就像一位 ?(慈祥的老爺爺)

  朗讀時我們應重點讀好哪個詞語?

  你來讀一讀,指導學生朗讀。

  小結:總理就是這樣平易近人,是這樣親切,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了人們腦海中。板書:人難忘。

  4.開始潑水了,想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樣互相潑水的嗎?

  播放潑水節動感課件。

  教師小結:傣族人有這樣一種說法,誰身上的水多,誰就是最幸福的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怎樣潑水的?

  (1)指名讀。交流:怎樣潑水的?(學生表演)

  (2)周總理就是這樣和傣族人民潑潑灑灑的,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的是什么?(祝福)

  猜猜周總理向大家祝福什么?(師生表演)

  他看到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他會說:

  他看到一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他會說:

  他看到一位青春靚麗的姑娘,他會說:

  他看到同我們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他會說:

  收到了滿滿的祝福,傣族人民此時心情怎樣?(板書:幸福)

  怎樣才能把這種幸福感讀出來呢?指名交流。(提醒學生自己歸納出:語速要慢,抓住重點詞“潑呀、灑呀、笑哇、跳哇,那么開心”來讀)

  你來試一試,指導朗讀。

  小結:潑水中,分不清哪是總理,哪是人民,總理就是這樣與人民心連心的。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這份情意傣族人民是不會忘記的。板書:情難忘。

  5.回歸難忘。

  (1)這次潑水節,傣族人民因為幸福而難忘,而難忘的就是幸福的,讓我們記住這次潑水節,再來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2)出示7.8自然段。

  最后兩個自然段,別看只有一句話,但情感卻是豐富的。

  指名學生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

  (重讀“幸福、難忘”,第二句比第一句讀得要更慢些,把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地感覺讀出來。)

  教師也可范讀。

  齊讀。(情感達到高潮)

  四、總結全文。

  難忘的潑水節景難忘,人難忘,情更難忘。

  學生回味品讀課文。

  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

  景難忘

  人難忘 心連心

  情難忘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知識目標:

  1、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想象當時的快樂場面來理解課文內容。

  德育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1、結合課文觀察圖畫。

  2、理解潑水節和傣族人民熱愛周總理的語句。

  教學難點: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方法: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并通過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指名讀全文。

  二、講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 提問:傣族人民在什么時候過潑水節? (風凰花開了的時候,潑水節就到了。)

  “火紅火紅”是什么顏色? 什么是“一年—度”?

  (2) 指導朗讀。

  練習讀。指名讀。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 提問:傣族人民為什么特別高興?

  (2) 指導朗讀

  要讀出傣族人民特別高興的心情。

  指名讀,齊讀。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1) 提問: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趕來”“地毯”“駛過”“一條條”“—串串”等詞語。

  (2) 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快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用自己的活,說說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4、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1) 提問:周總理怎樣來到人群中的,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話說說。理解“對襟白褂”“咖啡色”“水紅色”“笑容滿面”等詞語。

  從什么地方看出周總理特別高興? 先找出書上的句子讀讀,再說說。

  理解“象腳鼓”“地毯”“—起跳舞”等詞語。

  (2) 指導朗讀。

  周總理身著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接過象腳鼓,敲著鼓點,踩著“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總理愛人民。要讀出周總理的高興心情。

  小聲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周總理穿著什么服裝,怎樣來到人群中的。

  5、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1) 提問:周總理怎樣潑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說說。

  傣族人民怎樣潑水? 向周總理祝福什么? 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說說。

  理解:“銀碗”“祝福”“健康長壽”等詞語。

  (2) 指導朗讀。

  要讀出周總理對傣族人民真摯的祝福,傣族人民對總理的真誠祝愿,仿佛潑水節就在我們跟前呈現。讀“健康長壽”要慢些。

  老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6、指名讀第六至八自然段。

  (1) 提問: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為什么那么開心? “多么幸福”“令人難忘”是什么意思?

  (2) 指導朗讀。

  讀的時候,注意語氣詞“呀、哇、啊”及感嘆號所表達的語氣。

  教師范讀,學生小聲練習讀。

  三、練習朗讀

  1、指名分段讀全文。

  2、齊讀全文。

  讀的時候,注意讀好長句子,注意段與段之間的停頓。

  四、總結提問:課題為什么是難忘的潑水節

  五、作業練習

  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2-13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兩課時)02-06

課文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2-07

《難忘的潑水節》三課時教學設計05-06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公開課教學設計01-08

《難忘的潑水節》的教學設計03-18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02-15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01-04

《歡樂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丰都县| 海宁市| 青阳县| 常山县| 威信县| 满洲里市| 承德县| 平陆县| 汝州市| 汝城县| 普安县| 南江县| 中江县| 连平县| 五华县| 枣阳市| 台山市| 长沙市| 成武县| 井冈山市| 四子王旗| 巴楚县| 德钦县| 安仁县| 抚远县| 桦川县| 青田县| 精河县| 永川市| 镇雄县| 原阳县| 神木县| 弥渡县| 驻马店市| 方正县| 武邑县| 龙里县| 随州市| 金山区|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