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電的線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電磁鐵的特性作假設性的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會設計簡單的實驗記錄表和試驗報告。
2、知道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也有兩極,它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
3、培養學生的制作能力(學會制作電磁鐵的方法)、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4、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培養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態度。
教法建議:
1、本課通過課題直接引入新課,以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
2、教師在組織制作電磁鐵這一教學環節上,往往采取教師教,學生做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本課教學時,教師可課前組裝好電磁鐵,課上實驗完畢后,讓學生自己拆開電磁鐵,觀察結構,再組裝好。既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探究電磁鐵的特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也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及感受、體會、從而導入新課。
教學重點: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自行發現問題:
1.出示課前收集的各種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板書通電的線圈)
2.提問:
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引導學生說出電磁鐵是否有磁性和兩極)
3.學生質疑。
學習新課,自行探究、解決問題:
二.研究電磁鐵的性質。
1.演示實驗:
(1)做個電磁鐵,不接電源,用它接近大頭針。
(2)將電磁鐵連接電源,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3)將電磁鐵電源切斷,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2.談話:
剛才的實驗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發現?
3.討論:
這個裝置有時有磁性,有時沒有磁性。你認為這與什么有關系?
4.談話:
你想親自動手驗證自己的想法嗎?實驗完畢后,請你拆開這個裝置,看看它的結構是怎樣的.?還要把它組裝好。
5.學生分組實驗、觀察:
學生自己動手做個電磁鐵,(分有鐵芯和無鐵芯兩種情況)
6.匯報結果:
(1)有鐵芯的電磁鐵磁力大。
(2)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沒有磁性。(板書通電 有磁性斷電 沒磁性)
三.認識電磁鐵也有兩極
1.討論:
(1)磁鐵都有南、北兩極,電磁鐵是不是也有南、北兩極呢?
(2)怎樣弄清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呢?
2.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思考:
(1)你制作的電磁鐵有南、北極嗎?
(2)哪端是南極?哪端是北極?為什么?
4.分組實驗:
用指南針檢驗電磁鐵兩端是否有南、北極。
5.匯報結果:
(1)釘帽一端是南極、釘尖一端是北極。
(2)釘帽一端是北極、釘尖一端是南極。
6.師生小結: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電磁鐵也有南、北極之分。(板書有兩極)
四.認識電磁鐵的兩極是可以變化的及其原因
1.思考:
通過剛才各組的匯報,關于電磁鐵的南北極問題,你有什么發現?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2、學生質疑:
(我們制作的電磁鐵,同是釘帽或釘尖一端,為什么有的是北極,有的是南極,這是為什么?)
3、談話:
(1)兩個實驗不同結果的小組,把你們的裝置放在一起,看有什么發現?
【《通電的線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
《郵票的張數》教學設計03-25
《種子的萌發》教學設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