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02 09:10:5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范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學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活動,進行歸納,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了解數學的價值,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理解了周長概念,掌握了簡單的測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周長的認識教學中,學生已經對長方形、正方行的周長有了初步的認識,不排除有部分學生對周長的概念理解不透徹,為本節課的教學帶來一些阻力,可以通過舊知復習來排除。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進行猜想驗證,通過歸納總結,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體會數學的簡潔性和抽象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具:長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繩子、方格紙。

  五、教學過程

  (一)舊知復習,相機導入

  1.回憶舊知

  (1)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能運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說一說什么是周長?

  指名說一說,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并傾聽。讓其他同學看清從哪開始,繞邊一周,回到起點,頭尾相接,手指要緊貼黑板的邊緣。如告訴學生不能說黑板的周長,而應該說成“黑板面”的周長。

  (2)課件出示:例4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周長。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復習周長的相關知識,充分喚起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學生在用手比劃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同時,悄無聲息地搭建了新舊知識間的橋梁,為接下來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好了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1.操作活動

  (1)觀察猜測

  ①看課件:

  如果把這個長方形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進行比較,你認為是什么結果?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種情況:

  a.長方形的周長長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長長一些,

  c.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

  ②我們認為可能出現這3種結果,到底誰的猜測正確呢?我們必須要進行驗證。

  (2)動手驗證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和例4一樣大小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驗證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里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并做好記錄。

  (3)匯報小結

  ①交流匯報。哪個小組愿意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組的驗證結果,并說說你們是用什么辦法進行驗證的?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用繩子繞圖形一圈,測量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把圖形放在尺子上滾動一圈,讀出尺子所對準的刻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將圖形放在方格紙中,數一數周長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

  用尺子分別量出圖形每條邊的長度,再相加算出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②比較優化。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比較好?為什么?(先量再計算的方法,測量起來比較快,結果比較準確,使用起來更方便。)

  【設計意圖】通過先觀察猜測,再動手驗證的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學生測量周長的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優化意識。

  2.探究活動

  (1)探究長方形周長

  ①測量數據。師課件出示新的長方形:

  師: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哪幾條邊?為什么?(只要測量出長方形的一條長和一條寬,根據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征)

  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長方形,動手測量。

  ②計算周長。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呢?請你自己在隨練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匯報。你用什么方法計算的,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出現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觀察分析。

  師:你能根據你的觀察,說出這些算式分別是什么意思嗎?

  根據學生回答,用箭頭表示出他們之間的聯系。

  課件動態演示:復制出長方形四條邊,然后合并起來的過程,展示學生的四種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個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第四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較優化。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你喜歡哪種?請說說你的理由。

  ⑥得出結論。長方形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課件動態演示,讓學生觀察不同的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系,經歷思考與分析,運用箭頭圖展示分析結果,學生很快就明白那種計算方法最好,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⑦即時練習。

  經過探究,我們已經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了,在實際練習時,要根據具體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但無論運用哪一種方法進行計算,都必須知道什么條件?(長方形的長和寬)

  課件出示:學校有一個花壇,長10米,寬7米,求花壇的周長。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及時練習鞏固,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強化學習效果,并為學習正方形的周長做準備。

  (2)探究正方形周長

  ①課件演示:將上面的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的過程。

  現在是什么圖形了?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那只要測量它的幾條邊呢?請你自己測量并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②交流匯報。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學生出現的算法可能有:

  6+6+6+6,6×2+6×2,(6+6)×2,6×4

  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想法,并讓學生說說每種方法表示的意思。

  ③自主優化。

  師:用第四種方法計算的同學請舉手。你為什么采用這種方法計算呢?(6×4這種方法好,因為比較簡便,做起來快。)仔細觀察這四種方法,他們表達的意思一樣嗎?

  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正方形周長=邊長×4。師: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它們的邊長。)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經歷了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有了一定的基礎,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通過課件演示把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的過程,學生已經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之間的內在聯系,放手讓他們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長,通過大多數學生的認可,自主得出計算方法。看似教師“無為”,實則“有為”。教師想方設法設置好探究的環節,充分讓學生感受研究性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體驗。這樣設計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④即時練習。課件出示:一塊正方形土地,邊長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至少長多少米?

  先讓學生明白:要求籬笆的長度,其實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隨練本上做一做。

  3.再次驗證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出示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嗎?現在你能運用我們剛學的知識,很快地比較出它們的周長嗎?

  課件出示圖形及表格: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

  (三)實踐應用,綜合提升

  【設計意圖】再次驗證,與課首相呼應,通過簡潔明了的表格,引導學生有序思考,明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既鞏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讓學生感受了表格的特點,增加了一種習題答案的呈現方式。

  1.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85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互相說說,求花邊的長就是求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87頁第1題。

  讓學生在測量時,盡量減少誤差。

  2.提升練習

  (1)選擇。課件出示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墻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B.(10+6)×2-10C.10+6×2D.10×2+6

  “一面靠墻”“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樣圍才能做到籬笆長度最少?

  【設計意圖】因為本節課剛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學生的理解還不太透徹。通過選擇,出示幾個算式,引領學生不斷思考,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提升。另外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要具體思考,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7頁的第3題。

  先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可以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利用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還可以求出它的邊長。重視知識的活學活用,拓展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生質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總結反思中,不斷地成長,不斷進步。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能利用對圖形的認識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教學準備:

  準備小棒、6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流程一、基本練習

  PPT出示(一個等邊三角形和一個等腰梯形)

  1、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你能說說屏幕上圖形的周長是指什么嗎?(暫停)

  2、師: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邊講解PPT邊閃動平面圖形的邊線,接著PPT導入平面圖形每條邊長的數據)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分別是多少?你會算嗎?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師: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12厘米,你們算對了嗎?

  流程二、引入課題

  PPT出示

  1、師:學校里有一塊長方形的籃球場和一塊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紅分別沿著籃球場和草坪的邊各走一圈,他們走的一樣快,怎樣能知道誰先走完呢?

  2、師:對了,計算出籃球場和草坪的周長,謎底就會自然揭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PPT出示課題)

  流程三、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PPT導入:上面圖片中左上角籃球場放大充滿全屏,并標明數據,

  1、師:我們先來研究籃球場的周長。請同學們先想一想什么是籃球場的周長?怎樣算籃球場的周長?然后試著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暫停)

  2、師:同學們一定想出了很多種算法,老師這里收集到幾種,我們一起來看看。

  PPT導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師:第一種算法是把四條邊的長順次加起來;第二種算法是把相同的數放在一起加,第三種算法是先算兩條長是多少,再算兩條寬是多少,最后加起來。其實,這三種方法都是按照周長的概念計算的。也有同學是這樣算的,你們看的懂嗎?互相說一說。(暫停)

  PPT導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師:因為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將一條長和一條寬的長度加起來,再乘上2,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5、師:在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現在你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嗎?在小組里說說看。(暫停)

  第三段:教學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流程四、教學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1、師:下面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PPT出示:上面圖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滿全屏,并標上:草坪的`邊長是20米。

  2、師:請同學們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暫停)

  PPT導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師:同學們可能出現下面兩種算法,第二種算法

  你們能看懂嗎?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簡便?

  4、師:現在你們能回答一開始的問題嗎?小明沿著籃球場的邊走一圈,小紅沿著草坪的邊走一圈,如果他們走得一樣快,誰先走完呢?為什么?

  第四段:教學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第1、2題”

  1、師:現在我們來完成“想想做做”第1、2兩題。在動手做之前請同學們先思考:你準備測量幾條邊的長度,然后再動手測量、計算。(暫停)

  2、師:因為長方形對邊相等,所以在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只需測量一組長和寬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條邊全相等,所以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時只要測量一條邊的長度。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第3題

  課件出示:這是想想做做的第3題:

  1、師:請大家在作業本上計算每個圖形的周長,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誰的算法最簡便。(暫停)

  2、師:我們一起來核對一下,你們是這樣算的嗎?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第4、5題

  1、師:下面我們利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師:先想一想,計算需要多少米長的鋁合金材料,就是計算鏡子的什么?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暫停)

  3、師:鏡子的形狀是長方形,計算需要多少米長的鋁合金材料,就是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暫停)因此做這樣一個鏡框,應該需要大約6米的鋁合金材料。

  請同學們在課本上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第6題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動手拼一拼的游戲。活動要求是:用4個邊長1厘米的長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這個大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暫停)

  2、師:老師也和同學一起拼,你們拼的方法和老師一樣嗎?(邊演示課件邊說明)

  3、師:用4個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這個正方形邊長是多少厘米?(暫停)周長又是多少呢?

  4、師:下面我們用6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嗎?拼成的長方形長、寬各多少厘米?(暫停)

  5、師:有的同學拼成的是長6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有的同學拼成的是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邊說邊導入兩個長方形)。猜一猜它們的周長會相等嗎?再算一算驗證你的猜想。(暫停)

  6、師:比較拼成的兩個長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師:用6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兩行,由于拼法不同,長寬不同,周長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課總結

  流程九、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可以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你還有什么收獲?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交漢等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設計理念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通過創設兩只貓比散步路線的長短這樣一個實例,設置懸念,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開始學習,并且讓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學生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為學生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先說怎樣可以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讓學生借助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初步得同長方形周長計算有哪些策略;通過猜一猜圖形的周長初步感知計算方法,培養了數學直覺;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圖形的周長,讓學生感悟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說說自己比較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等等。

  三、及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策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及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及時反思,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認知過程。比如,通過反饋周長的計算方法,暗示性地讓學生注意策略的優化;用試一試的方法教學正方形的周長,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全課小結時,通過交流收獲與體會,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在貓王國里,有對有趣的好朋友。它們是貓先生加菲(顯示)和貓小姐凱蒂(顯示)。它們倆可喜歡散步啦!加菲每天圍著這個市民廣場走一圈(動畫演示),凱蒂則圍著這片寧靜的湖面走一圈(動畫演示)。這一天,它們卻吵了起來,吵什么呢,我們一塊來聽聽。(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會這么苗條。乙:不對,不對,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這么健壯。)

  引導:看來,如果沒人來幫幫忙,它們可會無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學們,你們來猜一猜,到底誰走得路多些?

  引導:加菲和凱蒂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加菲和凱蒂散步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

  揭題:你想得真快!老師非常欣賞你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揭題出示)

  [評析: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設置懸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新課展開

  1.提問: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生可能回答:用繩子繞一圈,量一量繩子的長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長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長.寬各是多少,再計算。)

  談話: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小組討論一下,在這里哪種辦法比較合適。說說你的想法。(用繩子饒一圈太訂煩,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確結果時用步測很好,這兒就不合適。

  2.提問:加菲采用了你們的辦法,量出了長方形的長是50米(顯示),寬是45米(顯示),請你猜一猜,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討論完成。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4.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愿意來展示一下。

  5.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

  可能有這四種:

  (1)50+45+50+45=190(米)這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

  (2)50+50+45+45=190(米)先加兩個長,再加兩寬。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問:用這些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都必須知道什么?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8.提問:數學中簡單明了的東西喜歡的人總是多一些。這種同學們比較喜歡的方法還能列成綜合算式愿意來說說嗎?那你覺得列綜合算式解答時最應該注意什么?給大家提個醒,好嗎?

  9.小結:現在我們發現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有這么多的方法,在小組里說說可以怎樣算長方形的周長。

  [評析: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這里教師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交流等學習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10.解決了加菲的問題,我們該幫一下凱蒂了,她量得正方形邊長是45米。請你算出它的周長,開始吧。別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學生匯報。

  出示兩種算法,說明:其實這兩個算式之間還藏著一個有關加法和乘法的數學秘密呢,今后你們說明后了。

  [評析: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已使學生感悟到學習方法,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就由學生主動去探索,這樣的設計比較合理,展現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11.提問:原來,兩人走得一樣多,知道了結果,加菲也對周長產生了興趣。它來到籃場(出示書上的圖)。你們愿意跟加菲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計算。

  把書翻到67頁,看看你的方法跟書上的哪一種方法是一樣的。

  提問:加菲有點累了,球場服務員兔子女士馬上遞上手帕,貓先生不急著擦汗,卻問我們(顯示:正方形手帕邊長2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學生口答,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三、鞏固深化,聯系生活

  過渡:掌握了方法,再難的問題我們都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就請你們用已掌握的方法再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1.“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口答。

  2.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那正方形呢?這兒有幾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現在請你先動手量出需要的數據,再計算。(出示第1.2題)

  3.生活中經常需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這不貓先生又想給它的鏡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題)。學生搶答,說出算法。

  4.星期天,我們的加菲又閑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塊邊長6米的正方形土地種花,考慮到這塊地有可能被踐踏,要在四周圍欄桿,請你幫他算一算,欄桿一共長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這堵墻壁,欄桿需多長呢?(電腦出示圖片)

  5.出示第6題。動手拼一拼。(電腦演示拼的過程及結果)

  [評析: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練習過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學生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全課(略)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p63~65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過程,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初步形成計算周長的能力。

  2.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到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學具準備:實物投影儀一臺、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大的、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紙片每小組20張。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線”,重社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鼓勵算法多樣化,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提問: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來舉例說明周長是什么意思?

  (教師可多讓幾位學生舉例說說,學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有困難可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三角板、課桌面、樹干等說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指什么。)

  2.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紙,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它們的周長各是指哪里的長度。

  [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指一指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從形象感知逐漸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同時也使用權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導入: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舉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長的意思,我們來看生活中的一個問題。

  二、探索交流、展開新課。

  1.投影出示課本上的例題,學生讀題。

  2.“理清題意。

  師:誰來指一指這個籃球場的周長在哪兒,并告訴同學們哪條邊是26米,哪條邊是14米?

  師:看懂了題目的意思,誰來告訴同學們你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理解的?

  (通過指一指、想一想使學生認識到求籃球場的周長實際上就是求籃球場四條邊長度的總和。)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對題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道題你準備怎樣解答?

  (這里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用自己想的方法來算一算這個籃球場的周長。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做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師: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誰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來展示一下?

  (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說出這樣做的道理。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板書)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這四種: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師:大家已經總結了四種方法,用這四種方法計算這個長方形籃場的周長都必須這個長方形的什么?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認識到這里求長方形籃球場的周長無論用哪種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長和寬。)

  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并說說這種方法的意思。

  (這里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說完整的話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要注意調控課堂。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歡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討論四種方法時可能對第1種方法和第2種方法不屑一顧,從而有些不耐煩,教師要及時對該同學的發言進行肯定并重復,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從而滲透體現新課標“鼓勵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

  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么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交流后請一名學生總結一下。)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是有這么幾種,今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4.“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對個別差的可稍作指點。集體訂正后可粗略統計正確情況。)

  5“試一試”。

  師:通過這兩題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掌握得很好,如課換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長呢?(投影出示試一試)

  師:這題是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再來分析呢?還是同學們償試一下自己解答呢?

  [這里由學生自己作主,充分體現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致力把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地位,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更進一步說明老師心目中有學生,把尊重學生放在首位。]

  (學生練習,靜等幾分鐘。)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樣算的,同時看看你們那一組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的方法?

  (討論后請一組派個代表匯報,其它組如有不同意見可補充。)

  [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探險索、發現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又能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集體訂正時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確率。)

  2.“想想做做”第4題、第5題。

  (要求學生先默看題目,然后說說對題目的理解,使他們認識到第4題實際上就是求一個長2米、寬1米的長方形的周長。第5題實際上就是求邊長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這里可讓前面題目做錯的同學上前板演,再有針對性地訂正。)

  3.“想想做做”第6題。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拼圖”游戲,大家有興趣嗎?(投影出示題目)

  師:請各組同學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圖形,再討論出問題的答案,同時請組長安排一名同學作好記錄。

  (學生動手操作、合作討論,教師可參與其中一組。)

  學生到實物投影儀前匯報,肯定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答案。

  師:由此可見,用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個長方形的周長是不相等的。為什么都是有6個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長方形,周長卻不同呢?你認為拼出的長方形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這里讓學生稍作討論,努力通過學生的回答得出因為拼出的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不同,所以周長也就不同,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拼出的長方形的周長與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短有關。)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說,然后告訴大家。

  [讓學生自己總結,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使學生從中總結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04-2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模板07-04

《周長》教學設計05-29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03-02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5篇04-01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4篇03-02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通用5篇)06-26

《樹和喜鵲》 優質教學設計范文03-14

關于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的范文12-26

8和9的教學設計0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中江县| 五河县| 九台市| 长顺县| 津南区| 富阳市| 尉氏县| 南平市| 廉江市| 达州市| 雷波县| 红河县| 谢通门县| 龙陵县| 兴义市| 东乌珠穆沁旗| 工布江达县| 富源县| 昌都县| 宣威市| 胶州市| 嘉善县| 兰西县| 汪清县| 福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龙海市| 平山县| 方山县| 滦南县| 新河县| 静海县| 梧州市| 西峡县| 友谊县| 灵武市| 博爱县| 定兴县| 谢通门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