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設計方案合集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初中散文教學設計方案
散文教學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個教學的難點。許多的教師在教學散文時會面臨諸多的困惑,如: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體會文本——教師自己讀不懂;不知道通過什么方法讓學生領悟到散文的內涵;找不到教學的突破口等等。
面對這些困惑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我們應該了解在初中階段學生要掌握的有關散文的閱讀要點: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態度;領略作品的人生哲理、優美意境;理清句子的順序;領會修辭手法的運用(表達效果);領會精彩詞語的妙用;能順著文章意思仿寫句子。
第二我們要了解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
按表達方式的側重點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寫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類。我們要依據其不同特點確定其閱讀的一般方法。
。ㄒ唬⿺⑹律⑽
敘事散文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它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優秀的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閱讀途徑為:第一,明了人物形象的內涵。明了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人物形象意義。第二,了解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種描寫、映照、襯托等。第三,把握文學作品的主旨。
。ǘ⿲懢吧⑽
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它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它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震撼的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對景物加以生動地描繪。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是寫景散文中的價佳作。
寫景散文的閱讀途徑為: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態、聲色味等。第二,分析形象的內在品質和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分析刻畫形象的表達技巧。
(三)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指注意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作者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抒情散文的閱讀途徑為:第一,明確抒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還是托物言志。第二,把握作者抒發的情感。第三,聯系文章主旨。
㈣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指通過刻畫某種具體現形象,將作者要表達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來啟發讀者,讓讀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種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小思的《蟬》和席慕容的《貝殼》可謂哲理散文的佳作。
哲理散文的閱讀途徑為:第一,把握全文主旨。第二,把握貫穿全文的象征物的整體形象。第三,整理分析作品刻畫形象揭示哲理的思路。第四,分析具體描寫的形象特征,理解闡發的哲理。
總之,了解閱讀的基本方法,注意把握散文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才能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第三我們應該教會學生鑒賞散文。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的總目標是:“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為了加厚學生人文素養的底蘊,《課標》在義務教育“第四學段”中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由此看來,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是文學作品教學的重點。那么我們如何教會學生鑒賞散文呢?我覺得我們要在教學設計時注意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兩點:
(一)把握立意
散文,或敘事,或抒情、或說理。它通過對某個人物某件事情的敘述,對某種風物的描繪,來抒發某種感情,表達某種思想,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啟迪,使之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蕩。有的思想比較集中,情感比較明顯,有的則比較隱諱,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
探索散文主題的途徑與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
1、從作品的寫作背景探索主題。
主題的表現不可能離開一定的寫作背景和作者其人的世界觀的制約,想辦法弄清作品是作者在怎樣的心境下寫出來的,當時的時代背景如何,社會環境怎樣等,是我們探索散文主題的重要途徑。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大釗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要想明白主題,必須了解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心情。
2、從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題。
文眼,是指那些特別精煉警策的詞句,是作者精心安置的“慧眼”,也即散文主題的凝聚點。這點睛之筆,正是我們探索散文主題的直接途徑。劉熙載在《文概》中說:“余謂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體之眼,有數句之眼,前前后后無不待眼光照映!彼^“神光”,即散文的主題;所謂“照映”,即指主題對散文的統攝作用。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的“苛政猛于虎”,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蕭伯納《貝多芬百年祭》中的“貝多芬的音樂是使你清醒的音樂,而當你想獨自一個靜一會兒的時候,你就怕聽他的音樂”……都是“神光”閃爍之處,透過它即可以窺探文心的奧秘。
3、從作品的重點段落探索主題。
散文的主題,它固然得通過作品的每一個段落表現出來,但它絕非平均分布在各段里;每個段落固然也都要為表現主題服務,但它們所擔負的具體任務并不完全相同。或在描寫某個具體的部位,或在敘述某個事件的過程,或在結構上承上啟下以表明過渡等。可以說,一篇散文的大部分段落與主題的關系并不是直接的,有的甚至完全是出于結構上的考慮,與主題全無關系。一篇散文的主題,它常常是通過作品中的某一二個重點段落來表現的,它好像是支撐一篇散文的“力點”,它是我們探索主題時千萬不能忽視的地方。
4、從作品的內部聯系中探索主題。
大部分散文,表面看來的確是“散”的,但它的內部卻極有分數。循章求旨,在作品的內部聯系中掌握行文的來龍去脈,分析主題,這也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5、從作品的總體傾向上探索主題。
探索散文主題有個最為常見的毛病,就是不從作品的全局著眼,不從全部題材的總傾向考慮,而是孤立地從某一枝節、某一部分來歸納主題,這是必須要克服的。與其他文學樣式比較,散文表現主題并不是通過完整的情節,也不是集中通過某一兩個典型化的人物等,而常常是通過一些事實的片段、生動的場面、作者的感懷來表現的。所以,從總體傾向上探索主題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二)體味情言
散文具有含蓄美,即“抒情從不明說,全憑暗示”,作者不能在作品中直接站出來說明自己的用意,而是盡量用形象來說話,將深廣的思想內容寓于具體的形象之中,同時要留有余地,做到“有余不盡”“令人于言外可想”,給讀者留下廣闊的聯想和想象空間。因此,要真正享受到散文的含蓄美,首先應了解散文含蓄美的實現手段。
含蓄不等于晦澀。不明說但仍要說,不直露但仍要露,只是作者把本意情感作了藝術化的處理,才形成含蓄美的。作者將自己的本意情感進行藝術化處理的主要手法有:一是托物言志、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便是作者的情;三是虛實相生,借設想、想象曲折表達好惡愛憎;四是運用象征等多種修辭手法使真意婉轉而出。因此,理解感受散文的含蓄美,方法大致是:
1、從形象入手,體物動情。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組織人、事、物、景的重要線索,它使作品的結構顯得緊湊嚴密、波瀾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靈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將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間?梢哉f,一篇優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兩種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寫景是為了抒情明理。若離開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們在鑒賞散文時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從即景、披事、體物入手,從而悟情、入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欣賞作品的內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2、從技法入手,領略意境。含蓄之美是一種“意在筆先,神余言外”的意境,也是一種“若隱若現,欲露不露”的效果。這“若現”“欲露”的真面目往往是作者運用“特技”之所在,象征、比喻、擬人、雙關、反問、夸張、反復等,對特定語境中的語句的深層含義起強化作用,能幫助我們深刻品味意境那豐富深遠的內涵,獲得美感享受。
3、反復朗讀、咬文嚼字
體味散文的語言美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朗讀,散文課文語言優美動聽,讀起來像詩歌一樣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給人以音樂美。教學時我們以朗讀為主,以讀代講。所以朗讀指導是教師教好散文體裁課文的一項基本功。因此,在備課時,教師首先要備朗讀,至少讀三四遍,對于散文的朗讀要求是:要讀出意境。就是要讀出情意,讀出畫面。很重要的點是教師在讀時也要學會邊讀邊想象。比如讀到“我喜歡冬天的陽光,在迷茫的晨霧中展開!痹谧x時,教師就要懷首一份寧靜淡遠又不失希望的心情以舒緩、輕柔的語氣朗讀,并在腦中出現畫面:在冬天的寧靜的早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天空的紅霞中徐徐升起,柔和的陽光穿過迷茫的晨霧,給人以無限的溫暖。
其次欣賞語言,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聯想和想像領悟語言的表達效果。比如朱自清的《綠》中有一段文字:
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
這段描寫文字優美,作者運用聯想和想像,讀者也只有通過聯想和想像再現那難以言喻的梅雨潭的奇異的美——綠,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來感受梅雨潭的“立體感”形象,才能體會作者那濃濃的喜悅之情。
(2)認真推敲作品中的遣詞造句。任何好的作品,從表達角度來說,作者只有在遣詞用句上下一番工夫,選用鮮明、生動、具體可感的形象性詞語,才能完美地表情達意;從閱讀角度來說,讀者只有認真品味這些詞語,才能更好地領會文章的內容和語言,才能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受主要體現在透徹地了解精妙的語言所表達的作家思想情感的意義和情味,也就是認真揣摩品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用語,這樣的語言能夠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的語言同文意有什么關系。如朱自清的《綠》中開頭那句話:“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奔毿钠肺哆@里的“驚詫”,除了字典上的意義“驚奇、詫異”之外,還有深深的情味,作者用它襯托了梅雨潭無比的奇異之美,表達了作者對它的贊美和喜愛,抒發了作者濃郁的喜悅之情。
。3)悉心培養對散文作品的審美情趣。散文的語言對人物、事物、景物的描寫上常常造成一種意境,在總體形象上給人以美感,為讀者描繪出一種情景交融的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詩情畫意之感。如《春》,全文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等畫面,作者以詩的筆觸描繪春天,贊美春天。這樣,讀者必須抓住語言中具有美感的因素進行開掘,在開掘中深入體味,也就是要對語言文字有敏銳的感受。這種敏感來自于自身的經驗和透徹的體會。比如,作者寫花色鮮艷,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充分調動讀者的想像力,那火焰的熾烈濃郁,霞的輕柔艷麗,雪的高潔純凈,同時映入讀者的腦際,給人以生活實感。當然,語感要通過閱讀不斷地培養。有了這語感,“才可以通過文字的橋梁與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才能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提高對散文作品的鑒賞能力。
散文是極其富于個性化的文章,也是極其富于內涵的文章,要想把散文教好,教師必須把以上三點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明確教學的方向,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會理解散文、鑒賞散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單韻母ü和音節yu。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2掌握ü、yu的四聲。
3利用教材的情景圖和兒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學拼音的樂趣。
課前準備
ü和yu以及帶調ü和yu的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i、u以及yi、wu的四個聲調
二、看圖激趣,導入新課
1觀察情境圖:小兔田田介紹這是他的家,你喜歡這個地方嗎?能說說你的想法嗎?(學生討論交流)
2談話導入:春天多美啊!你看燕子回來了,細細的春雨在天空飄著,綠綠的禾苗快樂地喝著水。一陣春風吹來,河水輕輕地搖呀搖,把一群小魚送來了,他們和青蛙唱起了歌。
三、學習單韻母
1小魚的魚就是單韻母ü的讀音。
2老師示范發音,學生看老師的.口型:扁圓嘴巴üüü。
3學生模仿發音,齊讀,個別讀。
4給ü帶上四個聲調,請學生試讀,跟老師讀,然后打亂四個聲調順序讀。(集體讀、個別讀)
5用ü的四個聲調組詞,隨機在圖上貼上帶調的ü。
四、兒歌誦讀表演
1出示兒歌,小兔田田問大家認識哪些字。田田范讀。
2田田教讀,學生跟讀。
3學生練讀(個人讀、小組讀、表演讀、全班齊讀)。
五、指導書寫
1出示圖一,同桌觀察圖,討論怎么記住(圖形記憶、指拇游戲等多種方法)。
2觀察ü在拼音格所占的位置。
3老師在拼音格中板演ü,學生邊看筆畫筆順邊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先描紅,再仿寫。
六、學習音節yu
1小兔田田講故事:今天是小魚的生日,好朋友們好像都忘了這件事。到了晚上,小魚傷心地哭了起來,流著淚跑回家。剛一進家門,小伙伴們忽然出現在他面前,唱起了生日快樂歌,還送給她一件特別的禮物——漂亮的新衣服!小魚穿上這件漂亮的衣服不哭了,高興地笑了!
2認讀音節yu,用順口溜幫學生記住ü上兩點省寫的規則:小魚見到漂亮衣,擦了眼淚笑嘻嘻,擦干眼淚還讀ü。
3練習讀yu的四個聲調,分別用yu的四個聲調組詞。
4在兒歌中把音節yu找出來,再讀兒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朗讀背誦。
(一)明確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及在語氣上的特點,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語氣詞“乎,矣,也,焉,哉”所表達的語氣。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二)整體感知
1.復習文學常識。
2.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請一位學生把“蜀之僧去南!钡墓适轮v給大家聽。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鞏固文言基礎知識(訂正課后練習二,并出示投影,請學生把下列這些詞語譯成現代漢語)
、傥釘的陙碛I舟而下 ②以告富者 ③富者有慚色 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2.語言特色
學生朗讀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藝術效果。
(第一個設問句開篇泛論天下事之難易,關鍵在“為”,第二個設問句進而引申論述“人之為學”。由概括到具體,使論述的道理逐步深入,引起人們的深人思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讀第三自然段,有錢的和尚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語氣有何不同?(第一次屬于通 常發問,第二次是以蔑視的語氣出現的,在富和尚看來,窮和尚只憑一瓶一缽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議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窮)豈不是癡人說夢。)
語氣詞 乎、哉——疑問,也、焉——判斷,矣——陳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問,兩個和尚同時面對著困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是何道理?
(貧僧立志而行,在困難面前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去為,而富和尚只強調客觀條件,不立志而行。)
4.請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另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因為有決心而成功的,沒有決心而失
敗的!(聯系實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認識。)
(四)總結、擴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學過本課后能有所啟迪。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為學》。
2.完成課后練習三。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通過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苦練眼神,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梅蘭芳苦練前后的眼神的變化,充分展現了他苦練基本功的過程。
學情分析:
課文篇幅比較短,但句句是精華,其中蘊涵了勤學能補拙,苦練可通神的道理。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梅蘭芳是誰?他學什么本領?怎樣學藝的?。然后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再反復朗讀具體描寫梅蘭芳學藝的句子,體會梅蘭芳練功的刻苦而受到啟示、教育。
有條件可以組織學生欣賞一些梅蘭芳的京劇表演片段,讓學生初步感知京劇藝術的魅力。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懂得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教育他們從小苦練基本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明白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自主識字,指導書寫生字。
一、揭示課題
。薄⒕﹦∈俏覀冎袊乃囆g國粹,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認識一位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 板書課題:梅蘭芳。
。病 出示梅蘭芳的頭像,簡介梅蘭芳。
(著名京劇大師,江蘇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臺生涯中,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創造了許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梅派)
二、初讀課文。
。、 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找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應該停頓的地方,做上記號。。
。、 檢查讀書情況。
(1) 出示小黑板,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拜師學藝 唱戲的料子 沒有動搖 飛翔的鴿子
勤學苦練 世界聞名 游動的魚兒 緊盯 注視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A 指名分節朗讀,評議,正音。
B 男女生分節朗讀。
C 齊讀課文。
。、 填空,出示小黑板。
這篇課文講的時梅蘭芳小時候拜師( ),苦練( ),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 )的故事。
三、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蘭、芳、藝、緊、或、者、注、視、靈、活
指名認讀,注音。
2、找出獨體字和上下結構的字。
蘭、芳、藝、緊、或、者、靈
。1)交流識記的方法
(2)交流書寫時的注意點
3、師范寫,生書空
蘭:三橫間的關系要注意,中間一橫最短,最后一橫長而穩當。
緊:上寬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筆順,斜鉤是關鍵筆畫,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寫得正。
4、學生描紅,完成作業。
四、作業:
。薄 練讀生字詞。
。、 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圍繞課題質疑,帶著問題讀書釋疑。
指導朗讀課文,讀正確,讀出味。
指導書寫注、視、靈
一、揭示課題,質疑
1、昨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讀了一篇新的課文《梅蘭芳學藝》指名讀題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ㄕn文主要寫梅蘭芳學藝這件事)。
(梅蘭芳是誰?他為什么要學藝?他是怎樣學藝的?他學什么本領?)
二、指導讀書,釋疑。
(一)梅蘭芳是何許人?
。薄⑼ㄟ^預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ㄊ鞘澜缏劽木﹦〈髱煛K麆摿⒘嗣放伞K葸^)
。病⒄埧匆欢武浵螅瑢W生交流觀看后的感受。
。ǔ煤軇勇牐浑p眼會說話)
3、可梅蘭芳小時侯去拜師學藝時,師傅是怎么說他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讀第一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聰”。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聯系歌曲,導入課文
1、提要求:邊聽邊想一想歌曲里講了什么?
2、播放錄音《好媽媽》,說說聽了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結: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愛自己的父母啊!你們喜歡嗎?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三位小朋友,他們又是怎樣做的?你們喜歡他們嗎?
4、揭題:三個兒子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學習要求:讀課文時該注意什么?
2、師小結:五不(并強調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3、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4、解決學生讀書過程中出現的字音難點,并說說“蕩”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蕩)
5、簡要說說:在三個**的眼中,他們的兒子分別是怎樣的?
6、根據學生的回答,簡要板書。(注:板書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確定。)
7、在板書的過程中,寫字指導“聰”
①、提醒老師注意在田字袼中寫字該注意什么?
②、觀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邸熒瑢懀凑l寫的字既快又好。
、、評價。
三.學習課文2、3、6自然段
1、動手劃出三位媽媽說的話,劃好后好好讀一讀。
2、示三句話的小黑板,選一句自己最喜歡的媽媽說的話,想想該怎樣讀?(練習讀)
3、朗讀指導
①、抽三生讀,讀后評議。(你認為誰讀的好,為什么?)
②、師生合作分角色讀。
四.學習第八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讀表現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見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做?
4、質疑:三位**的三個孩子是怎樣做的呢?我們可以去讀一讀課文的(由學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學習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讀,讀完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出示
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
。ɡ蠋熡X得你用自己的話說一個孩子的表現,你已經很不錯了,如果能說三個,那就太了不起了。
。ㄔO計的目的: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質疑: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幾個孩子?可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那你認為他看見的應該是哪個兒子呢?為什么?
3、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人人都認為應該是第三個兒子,因為他孝敬父母?梢粋孩子卻發表了他不一樣的觀點:一桶水連媽媽都提的腰酸悲痛,兒子怎么能提得動呢?我覺得另外兩個孩子也表現很好,他們想通過自己精彩的表演,讓媽媽忘記疲勞。)
。ê⒆诱娴暮苣芨,我備課的時候雖也想到,可沒想到二年級的孩子也能往這方面去想。)
六.總結課文,情感升華
1.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這位媽媽,在談論孩子時,你會怎么說?(讓生回過頭來看媽媽眼中的孩子,感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孝敬父母當然也是。)
2.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板書第三個孩子下的“沒什么特別”改成“孝敬父母”,并畫一顆紅紅的愛心。
3.學到這兒,吳老師突然想起《三字經》里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出示: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七.拓展內容,課外延伸
1.讀課外故事《烏鴉愛媽媽》,談談感受。(由于時間不允許,未交流)
2.總結:課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細細閱讀,相信能給你們很多的啟發。老師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ù藭r,鈴聲響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親近自然,了解動物生活習性的基本常識,知道動物對人類的貢獻。
重點:
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對人類貢獻。
活動過程:
導入: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動物知道我們上《人類的好朋友》這一課,也來跟我們一起上課呢!請你聽聽,有誰來了呢?(課件出示)
1、 猜一猜:聽聲音猜猜這是什么動物?
2、 學生自主上臺,模仿動物的聲音、神態、動作,再介紹動物的習性(食物、居住地等)。
那你最喜歡什么動物呢?請你來扮演扮演它讓同學們猜猜,再給大家介紹你喜歡的動物朋友,可以介紹它們的樣子、喜歡的食物,居住的地方等。
3、 猜謎語:猜猜我是誰,再出示相應的動物圖。(課件出示)
聽到同學們介紹得這么好,我們的動物朋友也出來介紹自己了,請你猜猜它們是誰?(課件出示)
4、 有趣的動物睡覺圖及介紹。
多可以的小動物啊!動物們不但可愛,還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呢!比如它們的睡覺,請看(出示課件)
5、 游戲:送小動物回家。
請學生在黑板上在相應的動物家里貼上動物圖片。
同學們真棒,對動物這么了解,可是,小動物遇到難題了,它們跟你們玩得太高興了,忘記了家在哪里。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送它們回家吧!請有動物圖片的同學出來把圖片貼在它們的家里
活動二:比一比,誰認識的動物多。
1、 搶答,課件出示課本P36—37的圖片。
謝謝同學們送小動物回家,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幅圖(課件出示),看誰認識的動物最多!
2、 想一想,說一說,還有哪些動物是圖中沒有出現的?
3、 我們的家鄉有哪些動物呢?
活動三:小小動物貢獻大
1、 動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
小動物不但可愛有趣,還為我們人類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呢!請看(課件出示)
出示課本P40的圖片介紹動物的作用。
2、 你還知道動物為我們的環境做了什么好事嗎?多生答(課件)
總結設疑: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對我們還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愛護這些可愛的動物朋友們呢?我們下一節課再講。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合集6篇】相關文章: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9篇01-2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六篇06-1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九篇03-06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八篇02-23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10篇01-09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合集3篇12-1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9篇10-13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合集6篇10-12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合集5篇10-0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10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