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學設計(精選1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1
板塊一、學習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治水的原因
1、觀看視頻理解 “滔滔的洪水”
(1)大禹為什么要治水? (ppt出示第一節文字)
(2)看視頻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洪水來的時候,房屋都沖倒了,他的聲音像野獸一樣,給你什么感覺?
請你帶著這種感覺,讀出來
(3),出示詞卡:滔滔的洪水齊讀。
2、想象畫面理解 “無家可歸”
(1)出示詞卡:“無家可歸”,看著這個詞語,你眼前出現怎樣的畫面? 房屋都沖倒了,老百姓只能——;莊稼淹沒了,老百姓只能——
(2)讀好這個詞。
3、想象畫面,讀一讀。
(二)治水的過程
1、請三位學生讀,每人讀一句,讀完整。(ppt出示第二小節文字)
2、分句指導朗讀
(1)第一句:讀出決心。
①把你的決心放到句子中
②讓我們一起來表表決心
(2)第二句:抓關鍵詞,感受治水的艱辛
①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再請你讀,你覺得準備工作簡單嗎?理解“千辛萬苦”
③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大禹治水艱難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餓了,……)
④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兩個字中?(“千”和“萬”)
⑤理解“千山萬水”
禹不僅吃了很多苦,還受了很多累,課文中有一個詞語是告訴我們他翻過了很多座山,趟過了很多條河,這個詞你找到了嗎?
⑥積累千( )萬( )的詞語
先同桌交流
再師創設情境:
一個人要說的話很多很多(千言萬語)
打仗的時候,有很多的兵馬(千軍萬馬)
天上的白云變化很多,(千變萬化)
(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連生活中與“九”有關的詞語“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3.指導背誦。
(1)示范背誦。
(2)傳授背誦秘訣
這段話非常的有意思,你發現了嗎?看:PPT出示:第一個三行;再出示第二個三行。
看,第一個三行跟第二個三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兩短一長”,再看看,這兩行短的,又有什么相同點?你真會發現,他們長短是一樣的。如果咱們數一數字數,怎么樣?哦字數相同的。對,這樣的句子我們看上去很整齊,讀起來非常有節奏。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引讀:他吃盡了……走遍了…仔細察看了……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劈開了……引導……
發現了這個秘密,我就這樣來記:他的準備工作怎么做?我抓住了“吃盡”“走遍”“察看”這三個詞,他帶領老百姓怎么做?我抓住了“挖通”“劈開”“引導”這三個詞來背,這樣很輕松的背下來了。不信你也試試!
(3)生練背
(4)師引導看PPT,一起背
4、治水的故事
(1)自由讀《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2)填數字,質疑
討論:禹為什么不進去看一看他的兒子和妻子呢?
(3)齊讀
同學們,看一看能耽擱多長時間啊?難道他真的不想見他的妻子和兒子嗎?可這13年間,禹為了讓老百姓盡快地重返家園,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看一看,這是多么的“大公無私”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三):治水的結果
1、理解詞語“安定的日子”和“代代相傳”
(1)引讀第四自然段
大禹這樣的努力,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板書:制服)引讀第四小節
(2)想象畫面理解“安定的日子”
曾經沖垮的房屋,現在……曾經淹沒的農田……現在……
人們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板書)指名讀,齊讀
2、語言描述理解“代代相傳”
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謝這位治水英雄。爺爺把這個故事說給孫子聽,孫子把這個故事再說給他的孫子聽,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這就是——“代代相傳”
板塊二:扣“大”質疑,深化主題
1、老師質疑:為什么文中前3處用“禹”最后和題目用“大禹”?
①老師有一個疑惑。你看在“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這里都是叫他“禹”,那為什么題目和最后一段中要加上一個“大”叫他“大禹”呢?
②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板書“→”
2.小結引讀。
他是偉大的禹,所以我們稱他——大禹
他是大公無私的禹,我們稱呼他——大禹
板塊三、識寫“治”與“制”
1、識寫“治”
(1)怎樣記住“治”的呢,?利用“抬”識記。
(2)師范寫,生描紅
(3)你能給它組個詞嗎?
2、學習“制”
(1)出示“制”, 你是怎樣記住“制”的?
(2)師范寫,生描紅,左寬右窄,注意左邊的筆順。
(3)“制”組詞
板塊四:布置作業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習字冊》上將“治”和“制”描兩個,寫一個。
【板書】
無家可歸
大禹治水
制服 安定的日子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2
一、導入揭題,復習詞語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們繼續學習他治水的故事。誰來讀課題?(指名讀 齊讀)
過渡:課題讀得很棒,故事中的詞語你會讀嗎?
2.出示詞語:
洪水 淹沒 無家可歸 沖倒 治理 千辛萬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傳 ①誰來讀一讀?(評:讀得真棒)
②下面來開火車讀。小火車開起來——
二、創設情境,讀書入境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視頻)學生觀看當時洪水泛濫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問:從剛才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聽到了什么?可以追問:你覺得當時的洪水怎么樣?(兇猛、可怕)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
(1)指名讀。 在這段話中,你認為哪些詞最能看出洪水的兇猛?
(2)指名說(滔滔 淹沒 沖倒 )你能讀出洪水的兇猛嗎?
(3)如果讀不好,引導:洪水摧毀了美麗的家園多么令人痛恨,該怎么讀?
5.指導理解“無家可歸”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了,什么“叫無家可歸”?
(2)是的,沒有家回去只能四處流浪就叫“叫無家可歸” 看到老百姓無家可歸,你的心情怎樣?(難過、傷心)
(3)帶著這種心情,誰能讀好這個詞?a.讀得再慢一點,聲音再低一些 b.指名讀 c.一起輕輕地讀
板塊一 :體會“治水”決心 出示: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讀。是啊,洪水摧毀了家園,害慘了百姓,真該治一治它! 板書:治理
2.誰愿意做禹,再把決心表一表?(決心還不夠堅定!決心很大)
3.咱們一起來表表決心。(齊讀,讀好“下決心”)
過渡:禹這樣想的又是怎樣做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小節,邊讀邊畫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誰來說說你畫的是哪一句?
板塊二: 感受“治水”艱辛
出示: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這句話中有兩個詞都帶有千和萬,你知道是那兩個詞?這里的千和萬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萬條河嗎?(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讀出山和水的多嗎?出示詞卡:“千山萬水” 指讀、齊讀。
3. 同學們,禹要查水流和地形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過,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條條趟過,這就叫走遍了——“千山萬水”引讀。
4.看圖
大家看,這兒近處,遠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與山之間還有無數條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個詞就是——“千辛萬苦”
5.誰再來讀讀這個詞?出示詞卡:“千辛萬苦” 指讀、齊讀。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當禹帶的干糧吃完了,會怎樣?當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撲來又會怎樣?)
7.師補充介紹: 據說禹為了尋找治水的好辦法,他的腳跟泡爛了,腳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這么多的苦都嘗遍了就叫做吃盡了——“千辛萬苦”
8.理解了詞語再來讀這句話,相信一定能讀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過渡:除了這兒,禹還做了哪些事情?
板塊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1.這里有兩個詞,它們都帶有同一個數字是哪一個詞?(齊答):九條、九座
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條大河,劈開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這句話讀好嗎?(特別注意讀好這些動詞加紅,挖通、劈開、引導)生有感情地練讀。
可是禹總結了父親的教訓,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從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個怎樣的人?(聰明,愛動腦筋、肯吃苦、有智慧)
三、咀嚼數字,境中悟情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師配樂講故事。
2. 大家聽得很投入。這個感人的小故事其實就是文中第3小節的內容,自己用心地讀一讀吧。
3. 讀完了,王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看誰剛才讀得最用心!你會填嗎?(不準看書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經( )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 )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 )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
(1)仔細看填入的詞語,你有什么新發現嗎?(都是數字)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你們知道13年有多長時間嗎?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沒有回過家,你能讀出時間的漫長嗎?
(3)漫長的13年,4700多個日日夜夜呀,這些數字最能打動人們的心,讓我們再好好讀讀這段話。
5.是呀,兒子10多歲了還沒見過父親,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呢?讓我們一起來傾聽母子之間的一段對話。(創造地錄音欣賞)
6.聽了這段對話,你知道禹舍棄自己的小家為的是誰?(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為民造福,后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叫作——
出示:“三過家門而不入”(齊說)
過渡:就這樣,風里來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終于被制服了。
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齊讀最后一小節。板書:制服
2. 孩子們,聽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覺得這還是什么樣的日子呀?(幸福、快樂、安居樂業)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對禹說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 出示: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
(1)引讀。什么叫“代代相傳” ?比如爺爺告訴爸爸 ,爸爸告訴兒子,兒子再告訴孫子就叫做“代代相傳”
(2)出示詞卡讀好“代代相傳”。
6.學到這兒老師突然有個疑惑,課文中都說是禹禹,為什么課題和結尾卻說是大禹?(因為他能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們都尊敬地稱他為大禹)板書:英雄
7.帶著尊敬再來齊讀最后一小節。
五、指導書寫,閱讀鏈接
(一)指導生字:被 制
1.觀察字形:你發現了什么?
2.師指導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被:左右結構。學習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結構,左寬右窄。
課后作業:
1.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推薦閱讀神話故事《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主要敘述了上古時代大禹率領民眾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獻精神代代相傳,成為了后世頌揚的英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感受大禹的奉獻精神。
2、認會本文8個生字,寫會7個生字。學習多音字“處”。
3、理解“倒塌、堵塞、臨死、叮囑”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教學重點 :
通過文中詞句感受大禹不辭辛勞、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才、僅僅”等副詞的用法以及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成語以及有關奉獻的名言。
能力目標:掌握“抓住重點詞語想”的讀書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大禹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的原因,感受大禹治水的奉獻精神,樹立時時處處為人們奉獻的意識。
教學重點:大禹為什么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教學難點:體會“才、僅僅”等副詞的用法以及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學生查找大禹治水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
淹沒 堵塞 開鑿 恢復 草丘山岡 四處逃荒
沖毀 叮囑 英雄 處死 欣欣向榮 壘起堤壩
2、出示課文主要內容。
( ),洪水淹沒了村莊和田野,人們只好( ),( )帶領人們治好了洪水,大地又恢復了( )的景象。
二、抓重點句品讀,探究人們敬仰愛戴大禹的原因。
1、禹為什么會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請同學們默讀2—4自然段,勾出描寫禹治水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預設一: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帶領人們開鑿了龍門,挖通了九條河,壘起了堤壩,把洪水引到東邊的大海里。
1、請同學們圈出描寫大禹治水的動作詞。
2、自由讀句子,體會一下禹治水的方法。
3、指名說禹是怎樣治水的?師隨機引導。
4、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禹治水的方法。
5、和父親的做法進行對比。
6、禹吸取了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變堵為引,你覺得禹怎樣?(智慧)
7、齊讀這句話,一起來夸夸大禹。
預設二: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岡,天蒙蒙……只好拄著棍子走路。
1、自由讀句子,看看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很辛苦、很累)
2、哪些詞能體現大禹治水的艱辛?(自由發言)
3、自由練讀,讀出大禹治水的艱辛。
4、小組賽讀。
5、請大家想象一下,大禹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用一個成語來概括。
6、積累成語。
(起早貪黑、早出晚歸、披星戴月、翻山越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吃苦耐勞、頂風冒雨、堅持不懈、嚴寒酷暑、不辭勞苦……)
預設三:為了治水,禹三十歲結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別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經三次路過家門,顧不得進去看一看。
1、自由讀句子,比較,你發現少了哪些字?圈出來。
2、自由讀文中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才——三十歲結婚遲嗎?補充:十三四歲就結婚了。為了治水,耽誤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僅僅,就——住的時間很短。十年大約是3650天,對比之下4天很短很短。
卻——只有三次路過家門,卻一次都沒有進去,他只顧得上干什么?
過渡:這段話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成語的由來,你們想看看這個感人的故事嗎?
1、生看動畫片。
2、談談看完之后的感受。
3、積累有關奉獻的名言。
三、小結。
誰來用“因為大禹 ,所以成為了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四、作業設計。
1、把這個故事講給伙伴聽。
2、推薦閱讀其他的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
【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世世代代?
有智慧 千辛萬苦 無私奉獻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4
學情分析:
這個故事雖然流傳千古,但是上古時代距離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們可能在理解治水艱辛這一部分有些困難。這就需要老師的情景渲染,對比烘托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另外,本班孩子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能力較強,教學時可大膽放手,由孩子們自讀自悟可能效果會更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懂得大禹為什么成為人們是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同桌合作學習
2、抓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品讀,感受大禹的無私奉獻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樹立奉獻的意識。
教學重點:
深入體會大禹治水過程中的辛勞,從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事跡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語段的重點詞句體會大禹是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回顧來訓練孩子們歸納全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并教會孩子們在遇到“誰,干什么”這類課題時歸納全文大意的小竅門)
2、勾畫課文如何評價大禹的句子。
3、發現課文分總的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思考題及觀察勾畫句子的位置,來初步掌握文章結構)
二、精讀指導: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治水?
2、抓“淹沒”、“倒塌”、“沖走”、“沖毀”、“四處逃荒”來理解洪水的兇猛、無情。
3、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通過讓孩子抓感受洪水兇猛的詞語,教師渲染,學生再讀從而深刻體會洪水無情而兇猛)
(二)學習二自然段
1、面對無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還有什么原因讓他更堅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親鯀臨死時叮囑兒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人物心理活動,初步樹立人物形象,從理解鯀的心系百姓轉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點理解“叮囑”,引讀“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親的遺愿轉為大禹的志向。)
(三)學習三自然段
1、勾畫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與父親鯀的治水方法進行比較,體會大禹科學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長年”、“腳跟都爛了”、“只好”等詞來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
(設計意圖:著重由學生自讀自悟,圈出重點詞語,自己說說體會這樣的方式來理解課文,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讓人物形象逐漸高大、豐滿)
(四)學習四自然段
1、兩個句子對比,自己體會“才”、“僅僅”、“就”、“卻顧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匯報,練讀
(設計意圖:力圖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體會副詞的作用,從中感受禹為了治水,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并學會一些簡單的朗讀批注。)
(四)學習五自然段
1、通過和第一自然段洪水來時的場景對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榮”。
三 、歸納小結:
1、為什么大禹是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板書回答問題)
2、全文都是稱呼“禹”,為什么題目是“大禹”?
(設計意圖:力圖成功塑造大禹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學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以教材為憑借,以學生發展為最終目標,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我認為本課的精彩之處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點,緊扣主題。
本單元的主題是“奉獻”,本節課 以“禹因為什么成為人們世世代代崇敬和愛戴的英雄?”為切入點進行教學。最初孩子們只能簡單地認為大禹是為了治水而成為英雄,教學中,力圖通過理解大禹為什么治水?(體會洪水帶來的災害以及父親臨終的叮囑,有心想百姓的胸懷)大禹怎么樣治水?(讓學生自讀自悟,抓重點詞句來理解大禹治水歷經艱辛,治水成功)結果怎么樣?(給人們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總結出大禹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為天下百姓,這種為別人付出不求回報,我們就稱為奉獻,回扣了單元主題。從“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間詮釋了大禹為什么是英雄,也將這一英雄形象變得高大、豐滿。
二、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
這節課,我抓住一切可以訓練的機會,對孩子進行聽、說、讀的訓練。
1、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進行引讀,最后小結課文中正是用上了這些動詞才更準確地描寫出洪水的兇猛。整個引讀過程中我努力讓孩子體會動賓詞組和主謂詞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對語言文字進行了細細的品位。
2、理解“叮囑”一詞。禹因為不忍讓百姓受苦而想治水,這是第一個治水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原因讓大禹更堅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為父親臨死前的叮囑。這時,我及時抓“叮囑”一詞,理解叮囑的意思。父親為什么要叮囑?孩子回答因為父親沒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為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幫自己完成未完的事業……這樣,孩子既加深了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也樹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鯀的心系百姓,進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讀“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親的遺愿轉化為大禹的志向。
3、當教學到讓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時,我抓“開鑿”這一動詞,抓“九條河”這一量詞,通過引讀和渲染,讓孩子體會到大禹治水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獻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象貼標簽似的講讀,也沒有讓孩子直接說出大禹有什么樣的精神,而是讓他們邊讀邊勾畫感動的句子,圈出自己認為重點的詞語,談自己的體會。抓“常常”“又”體會到大禹不只是一次這樣,而是經常,多次。體會到大禹為治水風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當孩子說到“天蒙蒙亮”能體會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長年,理解一年很長時間大禹的腳都泡在泥水中,抓“腳跟都爛了”體會連最不容易爛的地方都爛了。抓“才”字體會到大禹為了治水結婚很晚,抓“僅僅”體會到大禹為了治水在家住的時間之短。抓“卻顧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卻’字時,通過“十年”和“三次”的對比,讓孩子們體會到本來回家次數就很少了,就該進去看看,但大禹為了治水,“卻顧不得進去看一看。”這里,我還聲情并茂補充典故,三過家門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卻顧不得進去看一看。”讓孩子們更理解“卻”字的語法意義,也讓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大禹為了治水,拋下小家而為大家,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們的心中越發高大。另外,在教學這一部分時,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們的選擇,讓孩子們更自主地學習。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課堂教學出現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地學,獨立地學,創造性地學的生動活潑的局面,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課后,我發現還存在著不足,在引導孩子自讀自悟時,應根據他們的理解和體會,適時地加入朗讀的訓練和方法的指導,這樣,讀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結合,課堂教學的效果才會更好。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艱難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導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直接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大禹治水》。
2、師:大禹為什么要治水?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樣子?你見過嗎?(指名說)
3、播放錄相: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錄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學習課文
學習第一節
1、問:你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學生談)
2、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么描寫洪水的?
自己讀讀第一節。
3、指導朗讀。你能讀出洪水的可怕和兇猛嗎?
通過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波濤滾滾的洪水正向我們沖來,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兒帶女地正在四處逃難,真是太可憐了!能把洪水讀得再兇猛些嗎?……
4、通過朗讀這一段你還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們還知道,是因為什么?課文最后有一個成語,大家找一找。(代代相傳)
學習第四節
1、師:從剛才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頭猛獸,摧毀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園,老百姓已經無家可歸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沒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終于能過上安定的日子了,這是多么令人興奮啊,老百姓該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會怎樣感激大禹?(指名說)
過渡:大禹是怎樣制服兇猛的洪水?繼續往下把課文讀完。(自讀二、三小節)
學習第二、三節
1、問:那么禹是怎樣制服洪水的?治水的過程怎樣?(指名答)
2、出示圖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帶領老百姓……)他是怎樣察看的?他又是怎樣疏通河道的?讀讀課文。(板畫千山萬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導朗讀。
5、師: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親,都曾治過水,但是因為沒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沒有成功。那么通過仔細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辦法治水呢?(指名說)
6、教師簡筆畫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終就是要讓洪水流入——(大海),而這中間隔著千山萬水,所以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劈開了——,引導洪水——(板書)
7、看圖:挖河、劈山容易嗎?從哪里看出?再去讀一讀,找一找。
課文中的“九”你是怎樣理解的?
(指導朗讀)
8、連起來練讀第二節
學習第三節
1、師:在治水的過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聽嗎?
課文中就給我們講了一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師示范朗讀第三節。
3、出示填空題:
禹在外治水()年,曾經()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指名填;齊讀。)
4、禹的兒子多大了?怎么會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呢?
體會:十三年有多長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過家嗎?我想他應該有機會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過自己家門的時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當你一天沒見到爸爸,你可能不覺得怎么樣,當你一個星期沒見到爸爸,你可能也不會覺得怎么樣,當你一個月、一年見不到爸爸,你會怎么想?禹的兒子十多年見不到父親,他會怎么想?(傷心、責怪、覺得父親了不起……)讀出他的感受,行嗎?
是他不想回去嗎?那是為了什么?難道他不關心自己的家人,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不是,他不顧自己的小家是因為他心中裝的是大家,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導朗讀。讀出對大禹的崇敬和感謝。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嗎?(學生討論)
⑴同學們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哪些危險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師:為了尋找治理洪水的最好辦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艱苦的勞動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樣的人稱得上英雄?小結:英雄就是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為人民謀幸福的那些人,(偉大),我想應該是付出的努力更多,為人民作出的貢獻更大的那些人。讓我們讀好這個詞:偉大英雄
7、指導朗讀。
三、小結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偉大英雄啊,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許多常人受不了的艱難困苦,做了許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兒。
四、布置作業
給大家一個建議:讀一讀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級舉辦英雄故事會,比比誰的故事最精彩。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
1.鞏固“洪、毒”等15個生字,了解“疏導、安居樂業”等詞語的意思。
2.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3.能根據提示,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2.能根據提示,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具準備:、
PPT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回顧
1.檢查詞語認讀。
(1)洪水 傷害 災難 痛苦極了
(2)教訓 驅趕 恢復 安居樂業
2.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 )經常泛濫,人們的生活十分( ),鯀沒有治好水。他的兒子禹吸取了( ),治好了水,農業生產漸漸恢復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過渡:那么,當年大禹治理的是怎樣的一場洪水?他又是怎樣制服這洪水的呢?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看看吧。
二、精讀感悟,體會大禹精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課件出示)讓我們來看看當時洪水泛濫的情景吧!(放錄像)
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剛才,大家從畫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樣?洪水來勢是多么兇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 看到這滔滔的洪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老百姓遭到傷害,你的心情怎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洪水的兇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嗎?
(1)指名讀。(加之生生、師生間的互評)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們!來,我們一起滿懷同情,讀讀這一段。
(二)學習第2—4自然段。
(閱讀提示)認真聽老師范讀課文2—4自然段,思考:洪水過后誰在處理水患?結果如何?用“——”畫出你獲得的消息。(重點讓學生說清人物、治水方法、時間、結果,為后面的“講故事”做好準備。)
學生自讀勾畫,小組交流
匯報交流。
1.大禹的父親鯀用什么辦法治水的?
“他只知道筑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
鯀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筑壩擋水”?能不能用一個字概括?(堵)
2.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
(1)“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采用疏導的辦法治水。”
什么是“疏導”的辦法呢?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疏)你能用文中的語句回答嗎?
(課件出示)“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開通了很多河道,讓洪水通過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過渡:做事情找準方法很重要,這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還要靠辛苦地努力、堅定的決心及無私的奉獻精神。
(2)哪些地方看出大禹治水決心很大?
(課件出示) 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走進家門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過家門都沒進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個日日夜夜,難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經過家門時的情景:(課件出示)
A. 他的妻子剛生了他們的兒子,禹在門口聽見嬰兒哇哇的哭聲,他多想 可是,禹想了又想,認為 ,還是狠狠心,走了……
B.他的孩子已經會叫爹了。這一天,他的妻子抱著他們的孩子,站在家門口。孩子揮著小手叫:“爹,爹。”禹的眼眶紅了,他深情地望了他們母子一眼,對她的妻子說 ,說完,又走了……
C.此時,禹的兒子已經十多歲了,兒子拉著他的手說: ,禹多想留下來陪陪兒子啊,可他一想到洪水帶給人們的災難,認為治水要緊,又走了……
學生補充說完整。
多么令人感動啊!人們把禹的這種行為概括成了一個成語——三過家門而不入。帶著你的感悟讀讀這句話。
像禹這樣心理裝著別人,沒有自己的人是什么樣的人?(舍小家為大家大公無私舍己為人)(板書:三過家門而不入)
3.因為大禹的堅定決心和無私奉獻精神,洪水退了,你看到的大地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學習課文最后一句話,相機板書:治水成功民開懷)人們為了表示對禹的尊敬和愛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個大字,尊稱他為“大禹”。
三、鞏固拓展,復述故事。
課文學完了,你會講這個故事給別人聽嗎?根據下列提示,講一講“大禹治水”的故事。 (學生在小組內練習講故事,再選代表講故事“大禹治水”。)
(課件出示)提示:
A洪水使人們生活痛苦。
B鯀用筑壩擋水的辦法沒有治好洪水。
C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D大禹用開通河道的辦法,帶領人們治好了洪水。
四、課外作業新設計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搜集類似的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精神,并把它世代傳頌。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2個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精神。
教學方法:
游戲法、競賽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這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神話故事,同學們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嗎?
那我們今天學習本學期最后一篇課文32課《大禹治水》。
2、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指導讀準字音,學生評價。
3、畫出生字詞,同桌互相學習,組詞、說話。
4、小老師上臺教讀生字,擴詞。教師正音。
5、教師帶讀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6、玩找朋友的游戲,鞏固生字。
三、送生字寶寶回家,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齊讀生字、指名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
2、游戲鞏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戲、找朋友游戲。
3、學習詞語庫:
1)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理解詞義。重點指導“無家可歸”、“成千上萬”、“不辭辛勞”、“頂風冒雨”、“世代相傳”。
3)在這一課里你還積累了哪些好詞?
二、精讀、品讀課文。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學生評價,教師正音。
2、細讀課文,品其內涵,學生質疑。
(1)出示“有一次,天下著大雨,大禹帶著治水的隊伍路過家門,聽見兒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牽動了”。想象一下:他的心為什么被牽動?此時他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2)出示“他多么想進去看看可愛的兒子”。讓學生演一演,此時大禹心情復雜,他會是什么表情、什么動作?想象一下,他身邊的人會說些什么?他回答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篇課文。
第三課時
一、分角色表演課文。
二、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一字開花”游戲。
3、仔細觀察生字,發現生字書寫的特點。
注意指導:火字旁的書寫以及“賀”、“姓”的書寫。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寫。
5、進行組詞練習。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3、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會是怎樣感人的情景。
4、識字11個,寫字11個。積累運用。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讀文,展開聯想,體會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搜集大禹的資料。
教時: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16 大禹治水。
2、學生簡介大禹。請學生在課文中是怎么介紹大禹的?讀一讀。
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3、請學生對課題質疑。(大禹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樣治水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看這些問題在那些自然段告訴我們了?(1、3、4自然段)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詞認讀。(糾正字音。)
三、細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
(1)這一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四處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導朗讀。
要用急切的語氣讀出洪水兇猛的態勢。
四、過渡
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為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現了,他不辭辛勞、想方設法制服了洪水。我們就一起來看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五、細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讀要求:
(1)用喜歡的方法讀,找出大禹治水時表示動作的詞語,結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與父親什么不同?這說明了什么?
(2)根據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3)同桌就以上問題討論一下,然后再試著讀一讀。
2、匯報學習結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動作的詞語用紅色標注)
3)指導朗讀。想像大禹治水時的千辛萬苦和聰明才智。
學生練讀,齊讀。
3、默讀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為了治水,大禹三十歲(才)結婚,在家(僅僅)住了四天,(就)告別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卻)顧不得進去看一看。
這些詞和表示數量的詞強調了什么?突出表現了什么?如果沒有這些詞,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過家門時感人的情景,說說當時他會想什么?指導朗讀。
4、細讀第五自然段。
(1)齊讀。
(2)小組討論:大禹為什么會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聯系三、四自然段討論。)出示討論的提綱:
在長達十年的治水是建設中,他“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怎樣的奉獻精神?
(3)匯報討論結果。
六、總結課文。
板書:
10奉獻
聰明才智、千辛萬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愛戴
公而忘私、不辭辛勞
資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認識“洪、毒”15個生字,會寫“洪、災”8個字。
2.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拓展積累“洪水、防洪”等詞語。
3.根據提示,會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學難點】
會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神話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15大禹治水》)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結合課題,誰能來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誰?寫了什么事?
2、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詞語,檢查認讀。
(一)洪水 毒蛇 猛獸 傷害
(二)認為 教訓 棉被 恢復
(三)災難 仍然 消退 繼續
3、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治水前與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4、對比治水前、治水后的句子。
三、精讀感悟,體會大禹精神。
1.學習第一段。
(1)理解“洪水泛濫”是怎樣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濫的'影像。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
(3)這樣的場面使人們的生活感到無比的痛苦。你能讀出來嗎?
面對如此悲慘的景象,一個叫鯀的人開始領著大家治水。
2、學習第二段。
(1)生自由朗讀,說一說鯀是利用什么方法治水,治水的結果如何?(板書:鯀筑壩擋水,治水沒有成功)
(2)指名朗讀鯀治水辦法的句子。說說什么叫筑壩擋水。
(3)出示“繼續”詞卡,聯系用“繼續”說句子。
3、學習第四段,感受大禹的功績。
(1)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結果如何?(板書:禹疏通河道,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采用疏導的辦法治水。”
(2)什么是“疏導”的辦法呢?你能用文中的語句回答嗎?(課件出示)“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開通了很多河道,讓洪水通過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你覺得禹是個怎樣的人?( 無畏 智慧)
4.學習第三自然段,在禹治水期間,還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
(課件出示)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里,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過家門都不進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個日日夜夜,難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經過家門時的情景:(課件出示)
禹第一次路過家門的時候 聽見孩子呱呱的哭聲 他 。
禹第二次路過家門的時候 聽見妻子在教兒子叫爸爸的時候他 。
禹第三次路過家門的時候 看見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站在家門口,盼著他回來,他 。
學生補充說完整。
多么令人感動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帶著你的感悟讀讀。
5、小結:正因為如此,人們為了表示對禹的尊敬和愛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個大字,尊稱他為“大禹”。
四、鞏固拓展,復述故事。
課文學完了,你會講這個故事給別人聽嗎?根據下列提示,講一講“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求:按照板書提示聲音洪亮的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
五、寫字教學
(1)師范寫,重點指導“難、緊”并講述:(板書:難 緊)
(課件出示):“難、緊”田字格課件。
“難”:左右結構, 注意字的結構,中間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豎壓住豎中線。這三個部分都要寫得狹長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緊”: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又”的橫撇、捺舒展,下部糸字底居中。
(2)老師范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
(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指正。
六、推薦閱讀
《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媧補天》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重點:
1、德: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經過。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
教學掛圖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簡介大禹。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2、檢查字讀情況。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范讀課文。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大禹的什么?
4、口頭填空:
課文主要講的詩大禹為了(),三次經過家門都沒有()。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
(1)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從哪兒看出洪水兇猛?
(3)“無家可歸”是什么意思?
(4)這些情況發生在什么時候?
3、指導朗讀。指名讀。學生練習。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讀。
2、引導說字形記憶方法。
五、作業: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說說“治、洪、姓”的結構和偏旁。
二、細讀課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詞語告訴我們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萬水”、千辛萬苦中的“千、萬”不是指一千和一萬,說明什么?
(6)“九條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說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會吃什么苦?
(9)知道朗讀。
2、細讀第3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找出表示數量的詞。
(3)這些數量詞強調什么?表現了什么?
(4)知道朗讀。
3、細讀第4段。
(1)齊讀課文。
(2)為什么說大禹是一位偉大英雄?
(3)老百姓會怎樣感激大禹?
(4)齊讀課文。
三、練習背誦。
1、引導背誦。
2、自由練習。指名背誦。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多音字組詞。(出示小黑板)
2、口頭擴詞。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偉( ) ( ) ( )
二、教學生字。
1、教學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
指導“偉、雄”的筆順。
2、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
三、課堂練習
讀一讀,抄一抄。
洪水 沖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導 父親 偉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畫,第七畫是( )
父:有( )畫,第三畫是( )
理:有( )畫,第十畫是( )
姓:有( )畫,第三畫是( )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學習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學難點:
從詞句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齊讀課題
2、自讀課文
3、出示詞語
指名讀、領讀、齊讀
二、 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讓學生觀看洪水泛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
2、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老百姓無家可歸,互相摻扶著四處去流浪好心的人給點吃的吧!聽到了雞飛狗叫的聲音;我看到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緊緊地抱著一棵大樹,在聲撕力極的喊著:救命啊!救命啊
3、繼續播放畫面,請你說說此刻你的心情怎樣?(難過)
4、師:小朋友,這就是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請你打開課本,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讀、指名讀
哪些詞語體現了洪水的兇猛?(滔滔、淹沒、沖倒)
理解無家可歸(老百姓因為洪水沒有住的地方)
指名讀、齊讀
過渡: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為了拯救苦難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樣治理洪水的呢?請小朋友讀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教師出示一組詞語: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導 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
4、從千辛萬苦、千山萬水、走遍、察看等詞語你體會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艱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學)
5、指名讀、齊讀
6、大禹帶領老百姓挖通了許多許多條河,劈開了許多許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過程中禹會吃那些苦呢?
學生可能會說:禹在挖山劈河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從山上摔下來,摔得遍體鱗傷;可能會被毒蛇給咬了,給大老虎弄傷了;雙腳常年浸泡在洪水中,會得一種病--關節炎;炎熱的夏天,會熱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飛雪,凍得渾身發抖
過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長時間,,其中有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 閱讀故事,介紹成語三過家門而不入。
2、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
3、 出示一道填空題,讓學生填上一系列數字。
4、 指名讀,說說體會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時間長。三次路過、一次也沒有還不知道父親是什么樣子說明大禹心里一直想著老百姓,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5、齊讀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大禹堅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終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一齊讀讀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讀了以后,現在你的心情怎樣?為什么?(學生可能會說:很開心,因為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對比朗讀。
3、(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后一句話。
讓我們記住這位偉大的英雄(學生接:大禹)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無私奉獻的偉大英雄(學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會說: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
六、總結:
大禹為了治水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傳的偉大英雄。課后請小朋友再讀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七、教學生字
理、偉、姓、制
板書設計:
千辛萬苦
大禹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代代相傳
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通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從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挖開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的描寫中體會到大禹的頑強意志。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讓學生觀看洪水泛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并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故事發生時的生活場景,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繼續播放洪水泛濫的情景,讓學生說說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這主要是為朗讀作好情感的鋪墊,再讓學生通過讀來釋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將畫面與音樂良種刺激融為一體,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過讀來表現起內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先出示一組詞語: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導 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并緊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走遍、察看等重點詞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和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對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做具體的描述,對這個自然段的理解,為了避免個別太過現實的孩子說出他不愛妻子和孩子而誤導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過家門而不過的有關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獻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說說心情如何,為什么。學生可能會說: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對比朗讀,這樣安排,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鮮明對照,加深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后一句話: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師述:讓我們記住這位偉大的英雄(學生接:大禹),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無私奉獻的偉大英雄(學生接:大禹)。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了,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達到高潮。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語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隱而不晦,使學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會說: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言語的發源來之于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中,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難點:
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苦,感受大禹的頑強意志,讀懂”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獻身精神,從而了解大禹是一位偉大的英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復述課文內容,引讀下面詞語
滔滔
淹沒
沖倒
無家可歸
治理洪水
仔細察看
挖通
劈開
被制服
非常感激
偉大英雄
代代相傳
2.齊讀這些詞語: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樣的人是英雄?
4.提出話題: 15課里被代代相傳的偉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偉大的英雄的呢?齊讀課題。
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為偉大的英雄呢?
二、朗讀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觀看洪水的視頻:我們先來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樣的水?
2.交流
(1)說說, 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節的那個詞來表達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這個詞語所描繪得情景讀出來。相機引導想象:讀這個詞語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會擔心什么?
“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 、“無家可歸”
3.有感情的朗讀第一小節: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感情朗讀。
4.小結:洪水多么兇猛啊,它奪走了人們的食物和家園,給人們帶了巨大的災難,人們沒有吃的,沒有住的,生活該多悲慘啊!
(二)感受治水的艱難
1.感受“決心”大。
(1)看到這樣的情景,禹心中會怎么想?(提煉概括出“下決心”,有感情朗讀這個詞。)
(2)出示“決心句”,朗讀。
2.感受“治水”難。
(1)整體感知:他又是怎樣治理洪水的呢?請你讀出描寫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樣?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
(2)體會“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來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讀。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時有多辛苦?
c引導: 看圖,這就是千山萬水,一座座、一條條,你能想象到要“走遍”會怎樣的辛苦?走得路多腳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陽當空照,會------,雨天,大雨滂沱,會--------, 刮風,被----- 下雪,被----- 多辛苦啊!讀“走遍”“千山萬水”
d小結:累、渴、饑、熱、冷、疼、酸等等,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千辛萬苦),讀這個詞。把這些苦都經歷了,就是“吃盡”,讀這個詞。
e朗讀:這么辛苦,禹抱怨了嗎?怕了嗎?放棄了嗎?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禹?
(3)體會“引導句”
a 出示句子讀:察看才是準備工作就已經千辛萬苦了,引導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讀一讀句子。
b交流:引導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導深入:為什么,這些事做起來更辛苦?有多難?
古今對比:看圖,現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時候有挖土機、有卡車、拖拉機、鏟車嗎?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開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難啊!簡直難以想象。讀 “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 感受艱難。
d小結:這么艱難,禹怕了嗎?放棄了嗎?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個怎樣的人?
e 朗讀:禹治理洪水的決心多么堅定阿,不怕苦,不怕難,勇敢頑強地和洪水進行斗爭,這都是為了什么?齊讀這小節,一起來感受禹的這份英雄氣概。
(三)感受“三過家門”的無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艱難,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時間治理洪水,在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別感人,是什么事呢?讀一讀課文第3小節。
2.這個故事就是有名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來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數字。
3.抓住數字想象體會。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沒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樣了,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進了家門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這樣走了,這一次,他沒進家門。
又過了好長的時間,第二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進了家門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這樣走了,這一次,他又沒進家門
又過了好長的時間,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樣的呢?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 _____,如果進了家門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這樣走了,這一次,他又沒進家門。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抬腳就能進去阿,可是他卻,齊讀“一次也沒有進去看看”。
討論感悟:他不愛自己的家嗎?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過“兒子”深化
禹的兒子十多歲了,為什么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
難道禹不愛自己的兒子嗎?
小結朗讀:禹為了治水,為了讓大家過上幸福的生活,而顧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兒子,這就是偉大的“舍己為民”精神。這種舍己為民的獻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動阿,所以這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談。誰記住了這個故事,按照課文說給大家聽一聽。配樂背誦第三小節。
三、總結拓展。
1.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萬苦,不畏千難萬險,無私獻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圖,看洪水在各條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亂跑,不再淹沒農田,不再沖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圖(讀“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們是怎么感激他的
稱他為“大禹”,代代相傳
舜傳王位給了禹。
人們建立紀念館,塑像等紀念他。
3、對照著“英雄”的意思,聯系大禹治水的精神,說一說,大禹為什么被稱作偉大的英雄?
像大禹這樣,就是偉大的英雄,我們為有這么英雄的祖先而無比自豪。齊讀這個代代相傳的名字。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理念:
課文是一個傳說,由于學生生活條件優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對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不顧個人幸福、一心為百姓謀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些困難。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根據低年級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可以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力求再現當時洪水泛濫的情景,在讀中設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加深對作品內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人民造福的英雄。
4、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理解偉大英雄的由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習舊引新,遷情入境
1、孩子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禹(板書),今天我們繼續將學習大禹治水的故事。個別讀、齊讀課題。
2、“治”是本課中一個新學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認真地寫寫這個字。組詞游戲: 治,我是治水,你是?板書:治理
3、課文里還有一個字,也讀“制”,跟老師書寫,這是什么制?從文中找個詞:制服
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書:洪水(左邊三點水,右邊一個共,合起來就是洪)。指導讀出水的氣勢。
5、齊讀黑板上三個詞,用上這三個詞語說說課文里的主要內容。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將它制服的事情
過渡:大禹歷盡千辛萬苦治理洪水,最終制服了洪水。他是怎樣治水的呢?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場特大的水災!
二、創設情境,讀書入境。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輕聲地朗讀課文第一小節,看誰讀得最認真.
2、孩子們,讀著讀著,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交流:洪水兇猛,老百姓日子過得很苦。
3、都是洪水惹得禍呀!看出來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們看——(洪水泛濫視頻)
4、在動畫情境的渲染師配樂范讀:洪水泛濫,滔滔不絕,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所到之處一片汪洋大海。
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老百姓無家可歸,互相摻扶著四處去流浪;聽到——聽到了雞飛狗叫的聲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緊緊地抱著一棵大樹,在聲撕力極的喊著:“救命啊!救命啊……)
5、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你看,你聽,老百姓就這樣四處漂泊、四處流浪。正如課文所寫的:無家可歸指導理解讀
6、多兇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誰來帶著這樣的感覺把第一段讀好?(個別讀、配樂讀)。多感人的情景啊!讓我們再次低低地、慢慢地來讀這一小節。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你看,你聽,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無家可歸、四處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讓這樣的日子繼續下去嗎?這洪水該不該治?這時誰挺身而出?是的,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個別讀、指導讀,齊表決心。
2、治理兩個字說起來容易,那做起來又談何容易!那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幾件事呢?孩子們,去課文第二小節里讀一讀,找一找。
3、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些事呢?
出示(引讀:)大禹為了治理洪水,他吃盡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開________,引導_______。
4、理解“走遍、吃盡”(藍線顯現)、“千山萬水、千辛萬苦”(紅色顯現)
“千””萬”指得是? 每一種苦都吃過、嘗過,這就叫“吃盡”。
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過每一座山,淌過每一條河,這就叫“走遍”。
大禹爬了很多山,過了很多河,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萬水)
想一想:你看,他查看水流和地形中,你看他,正腳穿草鞋,帶著干糧,艱難地跋山涉水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難?
說一說:在爬高山的過程中,大禹會有_______的危險;
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會被_________咬傷;
在______________,大禹會______________。
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這就叫?(千辛萬苦)
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讀出來嗎?(自讀、指讀)
5、多不容易啊,引讀,大禹吃盡了——,走遍了——,仔細地查看-----,齊讀。這還只是治水的準備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還做了什么?
6、指名讀。出示句子: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1)指讀,找找這句話中有哪兩個數字相同?(體會數詞的作用)
出示:九條大河 九座大山
這里的“九”說明山、河很多,你能讀出多的意思來嗎?(指讀)
(回憶大山、大河)要劈開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嗎?要劈這么多的大山,要挖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樣的一種苦呢,你能讀出來嗎?(自讀、指讀)
7、介紹大禹的父親鯀,當年用的是堵上河道的方法 ,卻沒見成效。為什么大禹不用這個老方法呢?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
你覺得大禹不光能吃苦,還很?(聰明)
教師小結:禹為了治理好洪水,他總結了父親治水的經驗,察看地形,帶領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真棒。洪水一瀉千里,因為海能夠容納百川呢!誰來讀一讀這個好辦法!再次朗讀第二節。讓我們一邊想象一邊讀。一起讀。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導讀):在大禹治水的這么多年中,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課文中就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同學們快讀讀看!(出示文字)
1、 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經()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
2、體會數字表達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長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過家嗎?我想他應該有機會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過自己家門的時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點指導第二句:如果是你,當你一天沒見到爸爸,你可能不覺得怎么樣,當你一個星期沒見到爸爸,你可能也不會覺得怎么樣,當你一個月、一年見不到爸爸,你會怎么想?禹的兒子十多年見不到父親,他會怎么想?(傷心、責怪、覺得父親了不起……) 能讀出兒子的感受嗎?
3、指導朗讀:難道他不關心自己的家人,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不是。出示大禹勞作畫面。(師講訴: 相傳,禹剛結婚四天,但是為了治水,他告別了新婚的妻子,到處奔波。在治水的13年中,他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每次他望著熟悉的院子和門窗,分外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想到工地上還有那么多人等待自己回去部署任務,他便狠狠心,頭也不回地走了。禹第一次路過自己家門口,這時他的妻子剛剛生下兒子沒幾天,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聽見哭聲,他非常想進去看看自己的兒子,但想到一天不制服洪水,百姓們就一天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他就咬咬牙,沒有進去。他怕延誤治水,第二次路過家門,抱在妻子懷里的兒子已經會叫爸爸了,但此時工程正是緊張的時候,禹只是遠遠地和妻子招手,他還是沒有進去;第三次路過家門,兒子已長經10多歲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禹只是深情地摸了一下兒子的頭,告訴他,治水工作還是很忙,就匆忙地離開了。)
4、 老百姓聽了這個故事,很感動,給這個故事取了個名字。
出示:三過家門而不入
禹不顧自己的小家是因為他心中裝的是大家,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這就是偉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質!讓我們再來好好讀讀這段話。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 大禹經過13年的努力,終于讓洪水發生了變化(示圖)
看,現在的水怎么樣了?(平靜、可愛)
水平靜可愛了,不危急老百姓的生活了,我們可以說它被——“制服”
現在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有房可住,有田可種,這樣的生活叫什么?——“安定”
說話訓練:如果你是禹的鄰居,你會對他說什么?如果你是禹的兒子,你又會說什么?
2、這安定的日子誰帶來的?帶來了什么呢?
3、是的,大伙非常感激這位偉大英雄---禹。禹名字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而且還會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這就是----代代相傳!
4、學到這里,課文里都叫禹,你明白為什么課題中稱他為大禹?(因為禹不但吃盡了千辛萬苦,而且聰慧、無私奉獻,所以人們尊敬的稱他為“大禹”。)
5、出示:孔子曾說過:“如果沒有大禹,我們現在可能都變成魚蝦了。”
6、此時此刻讓我們帶著對他的無比崇敬之情齊讀最后這一小節。
五、指導寫字
1、出示:治、制、形
2、指導書寫
3、生寫《習字冊》
六、躍出情境,課外升華。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像大禹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課后好好讀一讀,相信你肯定會有新的收獲!
七、作業
讀一讀:課后閱讀《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背一背:背誦《大禹治水》
15、大禹治水
板書設計: 治理
洪水
制服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細讀第一自然段。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代傳說,課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書課題,指名讀"大禹"。
簡介大禹: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輕聲練讀課文。
2、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較長,提醒學生注意句中的停頓。
3、范讀課文,思考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寫了一件什么事?
4、口頭填空。
課文主要講的是大禹為了x,三次經過家門都沒有x。
三、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洪水給老百姓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從哪兒可以看出洪水很兇猛?"無家可歸"是什么意思?這些情況發生在什么時候?
2、指導朗讀。
要用急切的語氣讀出洪水兇猛的態勢,其中"滔滔、淹沒、沖倒、無家可歸"要重讀。
指名試讀。
學生自由練讀。
集體齊讀。
四、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為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現了,他不辭辛勞,想方設法制服了洪水。下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學難點:體會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按要求說出本課生字。
翹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邊音的字。
3、說說"治、洪、姓"的結構和偏旁。
二、繼續細讀課文。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共有幾句話?哪一句是寫大禹想的?哪幾句是寫大禹做的?
2、指名讀第二、三句,說說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況,后治理洪水。
哪些詞語告訴我們大禹治水的艱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盡"說明了什么?(說明大禹了解情況走的路多,范圍很廣,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萬水""千辛萬苦""九條大河""九座大山"這幾個數字都不是表示數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帶領老百姓開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課文中,說大禹吃盡"千辛萬苦"。小朋友們想一想:他可能會吃哪些苦呢?
學生自由想象,充分體會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導朗讀。
"決心、走遍、仔細、吃盡、帶領、挖通、劈開"要重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2、自由讀課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數量的詞。
(13年三次一次十多歲)
這些表示數量的詞強調了什么?突出表現了什么?
3、指導朗讀。
上述數量詞要重讀。
自由練讀,集體齊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想:為什么說大禹是一位偉大英雄呢?
引導學生聯系第二、三自然段討論。
2、老百姓會怎樣感謝大禹?啟發想象。
3、齊讀,體會"代代相傳"的意思。
三、練習背誦課文。
1、引導背誦。
2、自由練背。
3、指名背誦。
4、齊背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生字詞,課堂練習。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
2、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給多音字組詞。
沒 倒
2、擴詞。
治 久 理 偉
二、教學部分字形,指導書寫。
1、教學生字字形。
引導自學下列生字:理形
指導下列幾個字的筆順:偉雄
提醒學生注意:久的寫法。
2、指導書寫。
3、學生練習描紅。
三、課堂練習。
1、讀一讀,再抄寫。
洪水沖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導父親偉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x畫,第七畫是x。
父:有x畫,第五畫是x。
理:有x畫,第六畫是x。
姓:有x畫,第四畫是x。
四、作業。
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 通過集中識字、隨文識字、多次復現等方式識記“洪、毒”等11個生字。
2. 通過創設情境、反復練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生字集中的第1、4自然段。
3. 通過“泛濫”學習“聯系下文”理解詞語,并運用這一方法理解“疏導”,通過“安居樂業”學習聯系上文理解詞語。
4. 會寫左右結構的“洪、認、難、被”四個生字。
教學準備:課件、詞卡
一、看圖猜神話故事,引出課題
1.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你們肯定聽過不少故事吧,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張圖片,你能看圖猜故事嗎?
(圖:哪吒鬧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它們可都是古代神話故事,今天就來讀讀其中的一個故事——大禹治水。
2. 其實他的名字只有一個字“禹”,由于他治理洪水有功,為民造福,是個大英雄,所以人們尊敬地稱他為“大禹”,我們一起來恭恭敬敬地叫一叫。(相機板書課題)
過渡: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趕緊打開書第71頁。自由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二、分組認讀詞語,初步感知治水前后的對比。
1.第一組詞語:洪水泛濫 毒蛇猛獸 傷害 災難
讀準前后鼻音。帶拼音,去拼音。
猜字謎:一間房子著火了——識記會意字“災”,并積累詞語:火災、水災,蟲災。
火災、水災、蟲災,對于人們來說,可都是災難呀。
2.第二組:退去 耕種 重新 恢復 安居樂業
帶拼音,去拼音,讀準多音字。
3. (集中呈現兩組詞語)知道老師為什么把詞語分成這樣兩組嗎?
一組是寫災難,一組是寫美好生活的,而且這兩組詞語所在的自然段特別難讀。
三、練讀第一自然段,讀懂泛濫,學習“聯系下文”理解詞語。
1.(課件呈現第一自然段)這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讀正確,讀通順嗎?
自由練讀,個讀檢查。
2.(詞卡:泛濫)這里有個詞語“泛濫”。
看看這兩個字的偏旁,你發現了?你能來猜一猜“泛濫”的意思嗎?
生:水很多 很快沖出來
水很多,這么多夠不夠?(圖片,一盆水,一潭水)
光看字面還不一定猜得出來,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詞語可以幫我們讀懂“泛濫”的意思?我們拿起筆來劃一劃。
反饋:這大水怎么樣?
開火車。這大水干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可能還會干什么壞事?
課件:泛濫就是~我們一起來讀讀。還有大家說的
是啊,剛才我們讀泛濫下面的句子,找到關鍵的詞語,把它們對應起來,理解了泛濫的意思,這樣的方法就叫“聯系下文”。(板貼)
想看看洪水泛濫的樣子嗎?(視頻)
朗讀。人們在洪水中失去了財產,也失去了生命,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齊讀第一段。
四、練讀第四自然段,運用“聯系下文”理解疏導,聯系上文理解安居樂業。
小朋友們,真會讀課文,第一段讀得這么好,敢不敢來挑戰更難讀的第四自然段?
1.(課件呈現第4自然段,標上句序)這段共有四句話,請2個同學來讀一讀。
反饋,檢查朗讀。
第一句:教訓 疏導
第二句:疏通
第三句:
第四句:練習詞組(被水淹過的土地)(農業生產)
2. 讀了課文,我們知道大禹治水成功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呢?疏導是一種什么樣的辦法呢?
生猜:挖 。(課件插圖)我們來看看課文插圖,是啊,老百姓有的在挖土,有的在~,
挖土,搬石頭是不是就是疏導的意思呢?我們來用一用聯系下文的方法吧。
學習提示:讀讀下面的句子,劃一劃有關的詞句,再用箭頭對應起來。
反饋:疏導就是~
(課件)你們剛才提到的內容,老師把它們請到了課件上,你能給它們排排順序嗎?
連起來讀一讀。
疏導的過程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最后讓洪水流到大海里去。
3洪水終于退了,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課件:安居樂業)安居樂業是怎么樣的呢?你能讀讀課文的句子,找到有關的詞句填一填嗎?
(課件圖片)如果用幾幅圖表示安居樂業的意思,你認為幾號圖?
4. 其實不知不覺我們也用了~~聯系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安居樂業。
(課件,位置)你看,疏導我們是聯系它下面的句子,而安居樂業已經在最下面了,我們是聯系上文。
聯系上文,聯系下文,和在一起,我們送它一個名字,叫~聯系上下文(板貼)
五、鞏固生字,書寫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其實這篇課文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詞語,我們來積累積累,你發現了什么?
(課件:疏通 泛濫 災難 采用 驅趕 恢復 消退 教訓)
2. 書寫“洪、認、難、被”
(呈現課后生字表)發現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和獨體字三類
(呈現“洪、認、難、被”)說說寫好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穿插
(呈現魔法棒)看看每個字的上面、下面,你發現了什么?
師范寫:難
生描一個,寫一個
反饋,再寫一個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精選15篇)】相關文章:
《草原》教學設計(精選6篇)09-30
《蜜蜂》教學設計(精選6篇)09-14
《母雞》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1
《臺階》教學設計精選15篇05-01
《琥珀》教學設計(精選5篇)04-24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精選5篇)04-09
《草原》教學設計(精選5篇)04-09
《位置》教學設計(精選5篇)04-03
《孔乙己》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28
《秋天》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