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秀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秀教學設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學設計1
設計意圖
“排序”是數學活動中較為復雜的概念,中班下期幼兒已有一定的排序經驗,且直覺行動性思維較突出,因此在活動中我選擇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內容,通過創設合理的游戲情境,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索,從而發現一定的特點,體會其中的規律,并嘗試大膽自主的創造出新的排列規律。整個活動采用游戲的形式,選擇幼兒熟悉的活動場景,充分運動神秘的“排列王國”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將多種排列規律滲透其中,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在活動中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主動學習、大膽創新。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并發現場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規律,并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表現AB模式。
2、能保持對模式排序活動的興趣,在創造模式中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重點難點
重點:能仔細觀察,并發現場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規律,并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表現AB模式。
難點:能保持對模式排序活動的興趣,在創造模式中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2種顏色的桌布各3張、2種顏色的椅子各15把、2種不同顏色的盆栽、排列女王裝扮、教室中的玩具與用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以排列女王的角色身份帶領幼兒進入預設排列王國場景中,引發幼兒自主發現環境中的規律,調動幼兒參與興趣。
師:“孩子們,歡迎來到我的排列王國,請坐。我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有規律排列的物品,你們猜一猜我喜歡什么排列規律的物品,回答正確的,我將獎勵我們王國的.徽章一枚。答案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的環境中哦。
(二)基礎部分:
1、發現規律:
——幼兒分享自我發現,口述模式后,教師引導其余幼兒共同驗證,幫助幼兒理解模式排列的規律,即什么是“2個1組,1個1個間隔排列”的規律。師:“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擺放的?如何擺放的?它們相同的地方是什么?這就是我們王國秘密,女王喜歡的排列規律是2個1組,1個1個間隔排列。”
2、排一排:
——介紹材料后,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桌面材料來表現ABAB模式。
師:“排列女王有三個要求:第一,必須使用剛剛的排列規律“2個1組,1個1個間隔排列”排列這些材料。第二,可以選擇兩種材料,也可以選擇一種材料。第三,排時須保證數量,至少重復出現3組。”
(了解幼兒對規則的理解程度,若發現多數幼兒存在疑惑,可再進行解釋;如個別幼兒提出問題,則可將問題拋給全體幼兒,引發生生互動)
——幼兒進行排列,教師巡回觀察,重點關注幼兒能否有目的地選擇材料開展排序活動。對選取一種材料開展排序活動的幼兒,教師可了解他(她)的想法(便于二次操作的分享)。
師:“你選擇了什么材料?有幾種?是怎么排列的?”
“你只選了一種材料,你是怎樣表示1個1個間隔排列的呢?”
(優先請選用兩種材料的,再選擇一種材料)
——第一次排列后教師小結
師:“有的小朋友選了2種材料,通過不同顏色、形狀、長短、高矮的材料來表現2個1組,1個1個間隔排列的規律。”
3、排列能手:
——提高難度,引導只選用一種材料來表現特定模式,啟發幼兒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表征
師:“剛剛有小朋友選了一種材料,并通過調整擺放的方式來展示2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我非常的喜歡,你們還有其他什么好辦法嗎?你有其他的擺放位置嗎?除了擺放位置的不同,還有其他的方式嗎?
——幼兒進行排列,教師巡回觀察,重點關注幼兒能否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現同一模式以及幼兒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師:“你選擇了哪種材料?你是怎樣表示1個1個間隔排列的呢?”
——第二次排列后教師小結
師:“原來1種材料也可以進行2個1組的規律排列。可以從造型上、數量、擺放位置上來展現2個1組,1個1個間隔出現。”
4、排列高手
——再一次提高難度,不再提供任何實物材料,引導幼兒用身體來表示特定模式
師:“剛剛你們為我裝飾的環境我很滿意,接下來為了感謝你們,我準備去參加一個舞會,排列女王的舞蹈站隊應該是怎樣的呢?”
——師幼齊互動,鼓勵幼兒用聲音和動作多樣化來表示特定模式。師:“不用動作,可以用其他的身體部位嗎?”
——第三次排列后教師小結
師:“原來,用材料、用我們身體的各部位,聲音都能表示出“2個1組,1個1個間隔排列”的規律。”
(三)結束部分:
——再次梳理今日活動經驗,引導幼兒尋找生活當中不一樣的規律排列師:“小朋友生活中的規律還很多,回家后排列高手們再去找一找更多其他的規律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不受物體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擾,感知7以內的數量,提升目測點數的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數字1到7。
課件準備:圖片《氣球》,紙面教具《穿糖葫蘆》《水果連連看》。
紙面教具:《穿糖葫蘆》《水果連連看》各打印班級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觀看課件,數一數,判斷7以內的數量。
觀察圖片上3排氣球的差異:大小、顏色、排列都不同的氣球,引導幼兒數一數,發現數量都是“7”,用數字“7”來表示。
——有幾排氣球?第一排有幾個?第二排呢?第三排?一樣多嗎?
小結:每排氣球大小顏色不同,但每排的數量都是7。
打印紙面教具,幼兒分組進行7以內數量的等量判斷。
1、第一組:操作《穿糖葫蘆》,請幼兒找出數量相同的兩串糖葫蘆,用彩筆給它們畫上竹簽。
2、第二組:操作《水果連連看》,請幼兒數一數每張卡片上的水果數量,把數量一樣多的水果用線連起來。
互相分享活動結果,鞏固7以內等量判斷。
1、教師引導幼兒檢查操作結果(用數一數、比一比的方法)
——出示個別幼兒“穿糖葫蘆”的結果:這位小朋友做的對嗎?若有錯就繼續引導:這兩串糖葫蘆一樣長,一起數一數他們數量是多少?一樣多嗎?
——出示個別幼兒《水果連連看》的結果:這位小朋友連得對嗎?誰來說說?
2、正確判斷7以內等量的物體。
——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兩排/兩堆的東西是不是一樣多呢?
小結:兩排/兩堆東西的大小、排列都不同,可以用數一數、比一比的方法,判斷出它們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能辨認數字,在認識數字前提下進行排序。
2、初步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3、對數字變化后的形狀感興趣,并樂意嘗試。
活動準備:
PPT、數字卡片、圖片、彩筆、水粉紙
活動重點:
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代表的意義,感知數字無處不在。
活動難點:
運用數字進行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和數字的有趣。
活動過程:
一、猜想數字、激發興趣。
(一)出示ppt1,并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
2、呈現10個格子提問:“共有幾個格子。”
(二)出示ppt2,并提問。
1、每個格子里藏著不同的數字寶寶,邊看邊猜它們分別是數字幾?
2、給數字進行排隊,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二、數字代表的意義。
1、師:你在生活當中什么地方見到過這些數字?
2、出示ppt,師:為什么上面有數字,都是干什么用的?
三、有趣的數字。
1、出示ppt小雞,師:看,這是什么,有哪些數字組成?
2、出示圖片冰淇淋,師:看,這是什么,有哪些數字組成?
3、出示圖片小貓,師:看,這是什么,有哪些數字組成?
4、出示圖片魔法師,師:看,這是什么,有哪些數字組成?
四、 游戲數字,體驗數字的有趣。
展示數字創意畫。
幼兒逐一觀察每個由數字寶寶構成的圖形。說一說畫的是什么圖形?有哪些數字組成?
五、活動延伸: 你能畫出更多不同的數字畫嗎?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活動教學設計04-14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數學《解簡易方程》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咬文嚼字》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12-15
《荷花》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07-22
《找規律》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動物兒歌》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