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2、利用電流檢測器檢測常見物體的導電性能,能夠區分金屬、石墨、食鹽水、人體是導體,塑料、橡膠、陶瓷是絕緣體。
3、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
檢測區分生活中常見物品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
科學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計劃。
教具準備:
演示實驗:電流檢測器、常見導體和絕緣體材料、食鹽、水、攪棒、人體驗電
分組實驗:電流檢測器、常見材料實驗袋、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談話:大家先看這里。【出示簡單的電路連接】見過嗎?這是一個簡單電路。如果我把開關按下去,燈泡就會??
2、設疑:如果我把一節導線斷開,用其它物品代替這一部分導線,小燈泡還會亮嗎?
二、引入課題
1、提問:我們來試試吧,請聽實驗要求:打開開關、接入物品、閉合開關、觀察燈泡、打開開關、取出物品。
2、、學生分組實驗
3、設疑:奇怪,有些組的燈泡亮了,有些組的燈泡卻沒有亮。這是怎么回事?(實物投影分組的材料,并進行分類)
4、燈泡沒有亮了,說明了什么?(生回答電流沒有通過,或者這個物品不導電,或者這個物品是絕緣體)燈泡亮了,又說明了什么?(生回答電流通過了,或者這個物品導電,或者這個物品是導體)。
5、定義:通常情況下,容易導電的物品,叫做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導體與絕緣體。(板書:導體與絕緣體)
三、制定實驗步驟
1、提問:導體和絕緣體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那么哪些物品是導體,哪些物品是絕緣體?我們需要做實驗檢測。請看這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實驗材料。
2、談話:既然是實驗,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實驗步驟。以小組為單位,先說一說你們組的實驗步驟。(學生2分鐘自主探討實驗步驟,教師巡視參與)
3、學生提出自己的實驗步驟,教師幫其理出順序。(評價學生:你說的真棒!你觀察得很仔細!教師態度要和善,要發自內心的去鼓勵學生。)
4、評價:明德門小學的同學真棒,自己可以獨立制定一套基本的實驗步驟,老師把大家的實驗步驟再進行完善。
教師歸納:
(1)小組進行分工;
(2)預測物品能否使小燈泡發亮;
(3)檢驗電流檢測器是否正常工作;
(4)實際檢測物品能否使小燈泡發亮;
(5)重復檢驗一次;
(6)記錄;
(7)整理實驗臺;
《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2
課時1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導體與絕緣體》是全國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五課,本單元利用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的初步概念。本課分為兩部分:一、檢測身邊的物體是否導電;二、教室里電器設備的絕緣材料。教材以檢測一塊橡皮作為研究的開始,目的在于引出后面的探究活動——檢測20余種材料的導電性。通過實驗發現規律,總結出導體與絕緣體的概念。
在前幾節課的基礎上,學生已經獲得了一些關于電、以及電是如何工作的知識,并且在生活中,學生已經獲得了相關經驗,把不同的物體連接到電路中時,情況是不一樣的。本課希望學生將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要求,另外,在討論“如何檢測橡皮的導電性”活動中,將幫助學生形成規范的實驗操作習慣,這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是有一定意義的。
目標與重難點科學概念:
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
過程與方法:
1、討論制定科學規范的檢測橡皮導電性的研究計劃。
2、檢測身邊材料的導電性,對實驗現象進行歸納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會與人合作,養成規范的實驗操作習慣。
2、培養歸納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認識到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學會檢測物體導電性的方法,建立導體和絕緣體概念的正確認識。
教學難點:討論制定檢測橡皮導電性的研究計劃。
教學準備:每組一套材料,包括裝有發光二極管的電路檢測器,記錄單,盤子,木片,塑料片,陶瓷,石頭,紙板,橡皮,絲綢,海綿,回形針,舊版1角、5角、1元硬幣,玻璃,干毛巾,濕毛巾,磁鐵,導線等待測材料。
老師:簡單電路,學生材料一套,卡紙板貼。
過程設計一、課前診學
出示一個簡單電路
1、如果電路中的導線壞了,你書包里有哪些物體可以代替導線,使小燈泡亮起來嗎?
2、還有哪些物體是不能代替導線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預設:因為……是導體,……是絕緣體。
3、你認為什么叫導體?什么叫絕緣體?
板書:導體絕緣體
二、課中導學
【制定計劃】
1、要想知道我們的猜測正確與否,應該怎么做?
以一塊橡皮為例,先請學生獨立思考如何檢測,再與組員討論,全組達成共識后舉手示意。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個人匯報,小組補充,教師注意重點引導以下問題并及時追問為什么:
(1)在檢測前要先讓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接觸,確保小燈泡能發光
(2)檢測后要交換檢測方向,重復檢測
(3)檢測后整理材料,及時記錄
4、出示微視頻教學:如何檢測材料的導電性
【探究實驗】任務一:檢測一塊橡皮的導電性
任務二:檢測書包里物品的導電性
任務三:檢測老師提供材料的導電性
任務四:檢測教室里其他材料的導電性
PPT出示:
記錄單第小組物體名稱預測檢測1檢測2檢測結果容易導電部分導電不容易導電橡皮鋼筆回形針……其他發現
【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結果,哪些物體能使小燈泡發光,哪些物體不能使小燈泡發光,在實驗過程中還有哪些發現。
2、PPT出示匯報格式匯報格式:
我們發現……能使小燈泡發光,……不能使小燈泡發光。
我同意……的說法,另外我們還有補充……
我不同意……的說法,因為我觀察到……預設:
(1)木片、塑料片、石頭等物體不能使小燈泡發光。
(2)鋼尺、回形針、硬幣等金屬材質的物體能使小燈泡發光。
(3)學生原來可能認為磁鐵能導電,實驗后發現磁鐵不能導電。
(4)某些物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導電,如干毛巾不能導電,而濕毛巾可以導電,而且濕度越大,小燈泡越亮。
(5)有些物體構成復雜,如鉛筆、卷筆刀等,其中一部分能導電,一部分不能導電。
小結:我們把像銅絲等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做導體,像塑料那樣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做絕緣體。
三、課后拓學
1、人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2、出示一個插頭,提問哪部分是導體,哪部分是絕緣體,為什么要這么設計,引導學生明白,導體可以把電流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絕緣體可以阻止電流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在使用電器時我們要注意用電安全。設計意圖用生活情境導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書包里及身邊能導電的材料,能夠使本節課的材料更加豐富,后面的研討活動更加飽滿。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可以促進組內的有效研討。
這部分的設計是指向學習目標的,討論制定科學規范的檢測橡皮導電性的研究計劃是本課的難點,重點解決學生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能讓后續的探究活動順利展開。
微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掌握檢測方法,減少文字的閱讀,讓課堂更高效。
探究實驗有四個任務,任務設置有一定的梯度,材料逐漸豐富和復雜,每一個任務完成后,學生頭腦中對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都會有新的認識。
提示里重點提到測完一種材料再預測下一種,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總結規律,減少預測出錯的次數。
修改了書本上的記錄單,讓學生記錄起來更方便,學生碰到結構復雜的材料,不知該如何歸類,所以特地增加了部分導電一欄。學生做完實驗后將材料名稱板貼在黑板上,呈現實驗結果能幫助學生分析現象,總結規律。
本課沒有限制實驗材料,學生自己找來的材料五花八門,豐富的材料能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和飽滿度,也讓探究實驗有一定的層次性,學生更容易總結實驗規律,另外,老師提供了一些有爭議的材料,如磁鐵,濕毛巾等,可以糾正學生前概念中的錯誤觀點,讓學生在研討過程中更有話說。
升級到情感態度層面,認識到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導體與絕緣體
容易導電部分導電不容易導電
鋼尺回形針鉛筆 卷筆刀木片 塑料片 陶瓷
舊版1角 5角石頭 紙板 橡皮 絲綢 海綿 玻璃
1元硬幣 鋼筆干毛巾 磁鐵……
濕毛巾……
教學反思本課的設計分為診學、導學、拓學三部分。
一、課前診學:利用生活情境導入,能了解學生前概念中關于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
二、課中導學:本課設置了有一定層次的四個任務,任務難度逐漸升級,學生在不斷的預測、檢測、再預測過程中,修正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這樣的設計是基于學習目標同時又指向學習目標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純地告訴學生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不如學生自己實驗總結出來印象更深刻。在實驗前,很多學生認為導體是能導電的,絕緣體是不能導電的,然而實驗中碰到干毛巾和濕毛巾這樣的材料,那么毛巾到底是導體和絕緣體呢?學生產生了疑惑,同時也得到了新的認識,導體和絕緣體并不是絕對的,有了這樣的體驗后,老師在進行概念總結時提出容易導電的是導體,不容易導電的是絕緣體,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三、課后拓學:人是導體嗎?學生知道人會觸電,應該是導體,但是用手接入簡單電路中,小燈泡又是不亮的,此時學生又產生了新的疑惑,但是在了解了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后,學生自己也能夠解釋。另外,設計中還涉及到了安全用電的內容,情感態度上能達成老師想要的目標。在作業設計上,有了課堂的學習范例,學生在課后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更多的探索活動,也是指向并為目標服務的。
本課的開放性的實驗材料能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了課堂主體的轉變,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數與合數教學設計03-02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31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