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優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體會“我”留字條所表現的城實與信任。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我”與車主的對話。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的賞析,懂得“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與寬容。
教學過程
一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大家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一天夜里,我駕車碰碎了一輛小紅車的反光鏡,于是我留下了一張字條,三天后車主打電話來向我道謝,他說我給他留下了誠實與信任。)
2、同學們,我明明給車主留下了一張字條,為什么他說我給他留下的是誠實與信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板書:一張字條誠實與信任)
二
1、好,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是一張怎樣的字條?其實這張字條就在你們的抽屜里,只不過上面是空白的,請大家拿出來替作者寫好。你為什么這樣寫?請大家瀏覽一下課文,看看文中哪兒寫到了字條的內容,用波浪線把它劃下來。
2、指名讀,出示:
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
3、你能告訴我你在寫這張字條的時時怎么想的么?
4、交流。
5、同學們,看了這張留言條,車主就知道自己的車子是被誰碰壞的了。從字條的內容上看,我把自己真實的姓名和電話留給了小紅車車主,并表示要負責,就是把誠實與信任留了下來。所以小紅車主說——(出示)“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三
1、我們剛剛說到了誠實與信任,請大家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的1-3自然段,邊讀邊畫,看看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誠實。
2、指名讀句子,談感受。
①一天深夜,我驅車從外地回布魯塞爾。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即使有行人也不容易看見)
②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已經開過了五六十米,繼續走誰也不會知道)
③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事故責任雙方都有,損失一樣,可以扯平)
④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一走了之神不知鬼不覺)
3、在這樣有充分理由、充分條件一走了之的情況下,我卻留了一張字條,這又怎能不令作者感動呢?難怪車主會這樣對我說——“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四
1、一走了之有充分的理由,也有充分的條件,作者在寫字條之前考慮過這些嗎?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出示:
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
2、從這個“便”字中你還讀懂了什么?(他寫得很快,想都沒想就寫了;根本沒考慮有一走了之;根本就沒打算逃避責任;)
3、是啊,一個“便”字就寫出了我主動承擔事故責任的態度;一個“便”字就道出了我留下字條的坦然與從容;一個“便”字就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靈魂的高尚。這就是比金錢更重要的誠實與信任啊。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來讀讀這段話——齊讀“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五
同學們,課文中還有一幅插圖,老師一直不知道這幅圖上的人物究竟是作者還是小紅車的車主,你能幫我分析分析嗎?(出示)2.學生交流,師相機點評。
3、分角色朗讀對話。
①師:電話鈴響了,讓我們來聽聽他們都說了些什么?請一個同學和老師一起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
師:(作撥電話狀)喂,您好!請問您是陳實先生嗎?我是被撞的那輛紅色小汽車的主人。(幻燈片用不同顏色區分)“噢!是你,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
“沒關系,已經換上了。我打電話是向你表示感謝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請你把購貨單據寄來,好讓我把錢寄給你。”
“不用了。你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主動給我留下字條,這使我很感動。”
“這是應該的,這筆費用應由我來支付。”
“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要再一次謝謝你!”
②師:你們看,正是這種彼此的誠實和信任,使一場糾紛化解了。讓我們再一次感受他們之間真誠的.對話吧!誰還想讀?同桌先練習練習。指兩名學生分角色讀對話,再男女生分角色讀對話。
4、小結:我留下的這一張小小的紙條,卻喚起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好,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板書,寫在題目上下)
5、師口述最后一自然段。他的哪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指名三個同學依次說。看來這句話也深深地印在了你們的腦海里。一起讀——“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六
1、同學們,記住這句話,還要特別注意“更”這個字,因為從單方面說,金錢也非常重要,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它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個人的生存。但誠實和信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能讓我們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友好、更寬容,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
2、同學們,這篇課文就是通過這么一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人與人之間誠實與信任是多么的重要,所以題目就叫《誠實與信任》。想想看,還能換個題目嗎?
(指名說,師問:這些題目都很好,但和“誠實與信任”比起來,哪一個更好?)
3、布置作業:搜集、了解、互相敘述一個身邊的誠實守信的小故事。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優秀2
《誠實與信任》是蘇教版第七冊19課的課文,課文敘述了兩位車主妥善處理反光鏡被弄碎這起小事,說明了“人與人之間,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文章語言樸實,字里行間洋溢著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融思想性與人文性于一體。以下是我進行教學設計的一些想法。
一、鉆研教材——重識文本的美麗。
對語文教師來說,要回歸語文,練好內功,教師應該重視對文本的深入鉆研,盡可能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感情,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如果對于文本的解讀與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學生難以進入情境。在王老師的指導下,我對于鉆研本課教材有這樣的嘗試。
1、緊緊扣住課題展開教學。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誠實與信任》,為什么以此為題呢?《教學參考用書》上就是這樣解釋的:“只有誠實才能獲得了他人的信任。”我讀后總覺得不準確,熟讀課文,再一琢磨,恍然大悟,事實上,是因為作者的誠實(主動留下字條要承擔責任)和對一個陌生人的信任(留下真實姓名和地址)才贏得了對方的信任的。正因為這樣,讓學生理解“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就成了課文的難點。
在教學中我緊緊扣住課題展開教學,首先抓“誠實”,讓學生找出能表現‘我’誠實的語句并認真品讀,在學生深入理解了“我”的誠實以后,我問了這樣的問題:“我怎么敢把自己的姓名地址留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呢?他不怕對方貪財嗎?不怕對方敲詐他嗎?不怕對方獅子大開口嗎?”學生很自然地會回答:“因為‘我’信任小紅車的主人。”學生一語道破,理解了“信任”在這里的涵義,同時也理解了小紅車的主人為之感動的是‘我’的誠實,更是‘我’對他的信任。這樣,以題目為突破口,圍繞著題目“作文章”,就牢牢把握住了中心。
2、深入挖掘語言文字所蘊藏的涵義。
語文教師要成為文本作者的“知音”,文本中的語言文字應該認真推敲,反復琢磨,逐句體味。初讀《誠實與信任》,覺得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沒有什么“讀頭”,可是一靜下心來,認真研讀,就發現了不少可以挖掘之處。教學1——3節時,我問學生這樣的問題:“我在留下紙條時,有沒有猶豫呢?
”學生立刻回答“沒有猶豫”,我請學生再次讀書說說從哪兒看出“我的毫不猶豫”,學生通過讀書,有所發現:從“畢竟”、“應該”、“便”能看出“我”毫不猶豫,從而更加凸現了我的“誠實”。在學習第三節時,我請學生再讀本節,讓學生思考:“你能看出作者不光是個誠實的人,還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從“環顧四周、”“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看出“我”是一個很細心,考慮問題很周全的人,從而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我”要用具體行動來承擔責任的“誠實”的高尚品質。
3、標點符號也含情。
在“我”和小紅車主人的對話過程中,出現了兩個“!”。分別是“噢!是你,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在初讀課文時,往往會忽略這兩個“!”,其實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包含著的深情,第一處表達了我的驚喜和期待,第二處表達了小紅車主人很受感動滿懷的感激之情。
在教學時,讓學生重視這兩個“!”,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并為有感情的指導朗讀課文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打下了認知基礎。
二、扎實訓練——搞好“工具性”這個保底工程。
雖然語文課程的基本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但是,在小學階段,兒童剛開始系統地學習母語,語文教學應該扎扎實實地搞好“工具性”這個保底工程,要扎扎實實地抓好聽說讀寫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底線,一定要實而又實。
1、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朗讀。
《語文標準》特別強調加強朗讀,中年級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怎樣指導學生讀課文?是方式多樣的一遍遍地讀嗎?我認為不是如此,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體會出文章蘊含的情感,才能真正的讀出“味”來,讀出“情”來。教學《誠實與信任》,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打電話”這個環節。這一段對話,難點在“感謝”,學生先在老師的引導下懂得了小紅車主人感謝的是“我”給他的誠實和信任,體會出我誠心誠意想賠償的急切心情,小紅車主人發自內心的感激。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讀讀對話,學生由于理解透徹,感情到位了,老師在朗讀技巧上稍作點撥,學生就能讀得很有感情,再用分角色的方式、到臺上手持道具表演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2、要扣住文本進行思維的訓練
《語文課標》強調探究性閱讀,“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學生都有這樣的現象,老師讓學生朗讀課文,大多數學生很踴躍,如果問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學生舉手的就比較少。一方面說明老師提的問題有一些難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訓練,不愿意思考或思考不成熟不愿表達。我認為要扣住文本,引導學生一步步思考讓學生把心里的話說出來。
在教學“打電話”的環節時,我問學生:“小紅車主人打電話的目的是什么?”學生紛紛說是“感謝”,我接著問:“到底小紅車主人感謝什么?別人把他的反光鏡弄碎了,他自己裝好了不要賠償,為什么還要感謝?”學生們被問住了,他們陷入思考,通過認真讀書,聯系上下文理解,終于有了思維的結果:其實小紅車的主人感謝的就是一個陌生人的誠實和信任啊!學生們經過思考自己得出結論說明他們真正理解了“感謝”的真正涵義。
3、要求學生的語言表達要完整準確。
《課標》中對中年級的要求是“樂于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我發現學生有一個普遍現象,在課堂上的表達不夠完整,常常只說半句話,養成了習慣以后,到六年級畢業都不能流暢地說上一段話。
學習好幾年的語文卻不會口頭表達,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如果有不完整的現象就及時提出,如果有語病就及時糾正,培養孩子能說會道,為他今后的發展會奠定很好的基礎。在教學中,如概括主要內容、提問:“如果是一個只想著自己利益的人,會怎么想?”等等,都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好機會,我認為一個語文老師要有一雙敏感的耳朵,只要學生說話,就要注意學生是否表達的完整準確。
三、適度拓展——增加課堂的容量。
重視拓展性教學,有助于教學的開放,課堂知識的延伸,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課堂上的拓展要適度,要以教材為主拓展閱讀空間,讓學生對材料自主感知,自主發現,再經過組合、內化,從而獲得新的經驗,發展創新素質,形成自主性人格。學完課文,我請學生們閱讀課外的幾個誠信小故事《鞋匠的兒子》、《孟信不賣病牛》、《站崗的小孩》、《砍櫻桃樹》,請學生在閱讀后回答“你最喜歡哪一則故事,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揮,各抒已見,在討論中進一步領悟到“誠實無價,只有講究誠信,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學生談完后,我又請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體會簡略地寫一寫,學生們寫完后再次進行班級交流,如“一個人不誠實,就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誠實會換來真誠的友誼。”“誠心如花,應該用我們的心靈來呵護。”學生在創造“名言”中,創新意識得到培養,課文內容得以深化。教學的開放,開闊了學生視野,增加了知識容量,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延伸,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創造。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優秀3
第一、教材分析
《誠實與信任》這篇課文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單元主題是人文精神,講述了做人的基本準則。
《誠實與信任》是一篇記敘文,講述了“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邊小紅車的反光鏡后,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字條,后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說明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本課選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尤其是文中的對話部分,尤為情真意切,生動感人。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感悟文中蘊含的人間真情。
第二、學情分析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生知道誠實與信任的含義,但卻不注意從生活小事中發現人間真情。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理解基礎,但僅憑自己的理解對文章蘊含的人間真情體會的并不深刻。這些都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以讓學生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第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及新課標對中年級學段的目標要求,特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這部分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讀為本,以情促讀,讀中感悟“打電話”這部分內容,感悟文章“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第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教學難點:
以讀為本,以情促讀,讀中感悟“打電話”這部分內容,感悟文章“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的寫作特色。
第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將從課前故事,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學習生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體會情感;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布置作業,課外延伸六大環節展開進行。
(一)課前故事,導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教師以飽滿的熱情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畫小故事,大家想不想看?”
白板鏈接多媒體庫出示動畫小故事視頻。
在視頻播放至1分10秒時,暫停播放,并讓學生猜一猜故事的結果會是什么。學生一般會想到這個賣酒的趙二因為不誠信生意變得不好,甚至他的店會關門。隨后教師繼續播放視頻。
視頻播放完畢,緊跟著問學生,通過這個小故事你學到了什么?交流完后揭題:是呀!商人趙二只有誠實才能獲得客人的信任,生意才能興隆。我們做人就該誠實和信任,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20課,誠實與信任。
出示:20誠實與信任,隨后切換至白板模式,師生一起板書課題。
板書課題時強調“誠實”的“誠”的寫法,明確左右結構,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設計意圖:圍繞課題,巧做鋪墊。用本單元練習六改編的動畫小故事導入,把練習與課文閱讀巧妙結合,從故事中初步感知誠信的重要,引入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先后出示:
1、課本后綠線內我會認“驅陌擱”三個生字及拼音。
2、課本后第三題我會讀“誠實故障畢竟責任陌生后悔歉意環顧居然聯系”10個生詞
3、“誠障碎輛超厘畢責寄址“10個生字及拼音。
通過指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情況,并切換至白板的筆畫功能重點指導書寫“碎厘”兩個生字。
明確“碎”字是左右結構,寫時注意左窄右寬,其中右邊的“卒”字中間是兩個人,兩個人是好朋友,寫的時候下面的十不要擋在中間。“厘”字是半包圍結構,“廠”的里面是個“里”字。
設計意圖:
生字分只認不寫和能識會寫兩組教學,符合新課標對中年級學段多認少寫的識字要求。同時,對難寫易錯的字的筆畫做了重點指導說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思考:
1、課文圍繞誠實與信任寫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點名文章中心的一句話。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思考這兩個問題。隨后交流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章的中心句。
出示:中心句“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
齊讀中心句,初步感知。
設計意圖: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提高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讓學生找出文中點明中心的句子,既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又讓學生統攬全文,為下文的研讀做好準備。
(四)深入探究,體會情感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合作探究一個小問題及分角色朗讀、感悟“打電話”部分以及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來進行。
1、合作探究(學習1-3自然段)
白板出示:
合作探究:
課文為什么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
從1-3自然段中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并交流出穩重表現“誠實”與“信任”的具體內容。
在小組討論結束后主要交流出課文中的三處重點句子,初步感知“我”的誠實。
分別出示:
交流一: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
交流二: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
交流三: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
并在交流三處繼續拋出問題探究“在四周無人的情況下,‘我’為什么還要給小紅車的主人留下一張字條?”
2、學習“打電話”部分(學習4-10自然段)
在合作探究學習完前三自然段后,教師引導學習“打電話”部分。
出示:字條已經留下,隨后是“我”靜候小紅車主人的來電。兩個人是如何對話的呢?
這時,學生會主動找出課文的4-10自然段,此時,教師相機出示:
“噢!是你,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
“沒有關系,已經換上了。我打電話是向你表示感謝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請你把購貨單據寄來,好讓我把錢寄給你。”
“不用了。你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主動給我留下字條,這使我很感動。”
“這是應該的,這筆費用應由我來支付。”
“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
這部分主要通過分角色朗讀來感悟情感。先讓同桌倆讀讀看,再通過詢問學生,“這兩位通話人說話都有弦外之音,你能聽出什么話外之話嗎?”
出示:“我”的話外之話——
小紅車主人的話外之話——
寫找學生說一說,在出示齊讀“我”和小紅車主人的話外之話。
我的話外之話:
1、噢!是你,你終于打來了電話,我等你電話已整整3天了。
2、是我碰壞了你的車子,你的車子畢竟是停著的呀,損人之物,哪有不賠的道理?
3、誠實乃人立身之本,如果我不留下字條,你一定會罵我的。……
小紅車主人的話外之話:
1、我不是來向你索賠的,我是特意要向你致謝的。
2、你留下字條的行為告訴我,你是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值得人信賴與敬重的人,你有一顆比金子還珍貴的心,我向你致敬!……
引導學生體會進一步兩個人的心理狀態并深入感悟文章的中心句“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其中,在深入感悟文章中心句時用白板的聚光燈顯示“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最后,在分角色朗讀中進一步感受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3、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主要圍繞“那位車主究竟是誰,你們知道嗎?作者知道嗎?”這一個問題學習,提煉出本文的寫作特色“以小見大”“平中見奇”。
出示:本文的寫作特色,切換至白板模式,輸入“以小見大”“平中見奇”
設計意圖:主要通過合作探究和在分角色朗讀中感悟“打電話”這部分內容,感悟文章“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的寫作特色,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通過概括文章內容并提出一個問題加深對文章主題的學習與理解。
相機出示:無意碰撞,無人知曉,卻主動要求賠償;車子遭撞,物件被損,卻打電話致謝。通過這篇課文,你學到了什么?——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2、是呀!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那么你能圍繞誠信自己寫幾個有關的名言嗎?請開動腦筋寫下來。
實物展臺展示學生設計的誠信名言。
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的社會需要誠信。你能將你設計的誠信名言加工制成誠信公益宣傳畫嗎?老師給大家展示一些,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白板鏈接出示誠信公益宣傳畫。
設計意圖:
總結提升并通過小練筆及制作誠信公益宣傳畫的形式弘揚“誠信”美德,引導學生深入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六)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出示課后作業:
1、這篇課文為什么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想想看,還能換個題目嗎?
2、課外閱讀推薦:
(1)李培東的《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
(2)《手捧空花盆的男孩》。
3、制作一幅“誠信”公益宣傳畫。
設計意圖:
對課題的思考進一步將誠信的種子撒播在學生的心田。
同時推薦課外閱讀及制作“誠信”公益宣傳畫讓學生深化對誠信的理解。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03-13
《誠實與信任》的教學設計03-13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06-27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12-29
《誠實與信任》的教學設計范文03-16
《誠實和信任》教學設計03-13
語文《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03-13
誠實與信任的教案教學設計03-12
《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范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