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背影》教學設計最新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背影》教學設計最新,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背影》教學設計最新1
教學設想:
本課是名家名篇,主要圍繞特定環境中“背影”的描寫,來表現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學適合采用自主參與活動的教學方式,實施探究性學習,掌握自主式學習的方法。教師首先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閱讀感悟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以自編提綱卡的學習方式,將本文的內容系統化。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抒發的父子間看似平淡實為深切的感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作者抓住某一特定情景展開內容的寫法。
教學難點 :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同學們,有誰知道孟郊的《游子吟》這首詩嗎?
(教師用幻燈片打出,師生共同朗誦這首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歌贊頌的是誰?(它是歌頌母愛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很多的詩和歌都是詠贊母親的,說明母親的確偉大。然而,父親偉不偉大呢?同學們愛自己的父親嗎?今天,我們來感受一篇表現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正音正字。(打投影片)
差使(chāi) 交卸(xiè ) 奔喪(sāng) 游逛(gung)
躊躇(chu ch’) 柵欄(zhà ) 蹣跚 (pn shn) 瑣屑(suǒ xiè)
2、由學生自由上臺寫出其它的生字詞,集體討論解決。
3、簡介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記實散文,寫于1925年。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三、初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父親說過的五句話。
1、由生活導入 :根據同學們的觀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二人哪個人的話語多些呢?父親一般沉穩少言。朱自清的父親也一樣。大家找找看,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用直線劃出來。(以快速閱讀抓文章重要信息為突破口,分組討論。)
2、提問:父親說第一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我”與父親見面的背景如何?
a:祖母死了 ; b: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 (禍不單行,家境慘淡)
提問: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重點詞:“死、交卸、禍不單行、狼藉、變賣典質、虧空、喪事、慘淡、賦閑”等)
提問:這些沉重的精神和物質負擔均壓在父親身上,但他對兒子說的話是憂傷的嗎?
(讀“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一句,體悟理解父親對兒子的愛--寬厚豁達。)
3、父親的第二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護送兒子過江上火車。“不要緊,他們去不好!”“他們”是單指茶房那一類人,包括了其他任何人,表達父親情感的細膩的一面。)
提問:兒子遠行,父親開始決定送還是不送?
(先不送后又送。)
提問:父親為什么送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哪一側面的愛呢?
(“忙、不送、囑茶房甚仔細、不放心、頗躇躊”。抓住“躇躊”一詞,反復悟解,聯系前文背景介紹,體會父愛的深沉而細膩。)
4、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三句話,并體會所含的意思。
<1>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3>進去吧,里邊沒人。
<2>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4>再現背影(別后懷念)
<2>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4>再現背影(別后懷念)
合作探究——品背影
你認為哪個背影最感人,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
合作研讀:6自然段
運用圈點批劃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角度、讀文本,找語句、談感受。(提示:可從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進行賞析)
父親的動作:
父親的語言:不要緊,他們去不好。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邊沒人。
這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這樣簡短平常的話是否缺乏感情?
不是,樸素的言語中往往含有深摯的愛;平淡的話語里往往有不平靜的心情。
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樸素的。
這4句樸實而簡潔的話包含著父親怎樣的深情?請具體說明。
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父親當時急于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么閃失,所以最后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盡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還生怕兒子跟著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進去吧,里邊沒人。
——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里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叫兒子小心,什么都為兒子著想。
與文中的父親對話:
你是一位的父親,你(原句)的背影讓我看見了:
你是一位的'父親,你的言語讓我懂得了:
你是一位的父親,你的動作讓我感受了:
你是一位的父親,你的穿著讓我明白了:
……
合作探究——悟真情
父親的背影感動著我們,更感動著文中的“我”,父親的背影總是被兒子充滿淚水的雙眸所關注。跳讀課文:根據問題一目十行地快速瀏覽。
1、《背影》中作者流了幾次淚?分別是在什么情景下流的?
2、文章首、尾段有什么作用?
1、兒子的眼淚:
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悲哀的淚
望父買橘,父子離別——感動的淚
背影消逝,依依惜別——離別的淚
再現背影,淚光瑩瑩——疼惜的淚
2、首:交代“背影”的背景(即家境的慘淡和悲涼),烘托父親的愛子之情。寫背景,往往有烘托作用。尾:這個“背影”寄托著作者對父親的深沉的思念,寫思念,是為了烘托父親的愛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題。
3、背影凝聚著深深的父愛,淚水噙滿了兒子對父親的疼惜與不舍。父親的背影、兒子的眼淚,代表的是父子間相憐相愛的至愛親情。悠悠慈父愛,拳拳赤子心,一個不懂得享受愛的人,他的良知是蒼白的;一個不懂得回報愛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看見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淚水你心中有什么樣的感觸呢?請各抒己見。
拓展延伸——繪背影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世間至真至善的真情!
也許你的心中也常常為生活中這樣細小的愛的鏡頭溫暖著、感動著,也許你的腦海中也存貯著許許多多這愛的背影,敞開心扉盡情地描繪出這愛的背影吧!
用“我最難忘的是的背影,”的句式說一段話。
如:我最難忘的是爸爸送我上學后返身出校門的背影,這是一個慈愛的背影。他微微一笑跟我揮手,布滿皺紋的臉上閃爍著光澤。“進去吧,要聽老師的話,爭點氣,好好讀!”說完,他輕快地步子很快就帶著他的身影消失在樓梯的轉角。
結束語:
愛很平常,也很實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愛也很偉大,值得我們去感恩。大家不妨試著在父母疲倦時端上一杯熱茶,在餐桌上給他們夾一次菜,在他們工作之余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
《背影》教學設計最新3
教材分析:
八年級第二單元培養學生對身邊普通人的關愛、同情之情;要求學生揣摩記敘文語言特點,初步感受語言風格。八年級學生已能初步感受語言風格,但是要把句子寫生動卻不容易。因此學生在了解《背影》主題思想后再學習細節描寫就容易接受。
教學目標:
1、能分析《背影》中各類細節描寫的作用,再次感悟文中深厚的父子情。
2、能明白細節描寫對人物形象和中心的作用。學會觀察,抓典型細節做生動細致地描寫,讓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3、能體味生活中父母的愛,喚起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抒寫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
能分析文章中各種細節描寫對“父愛”和父子情的突出作用。
教學難點:
學會用典型的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教師教法:
演示法、點撥法、提問法。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思考。
學生學法:
討論法、誦讀法。通過幻燈片內容,結合之前學段知識合作探究。
教學設備:
多媒體教室、PowerPoint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詩句導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句詩: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恩情!”
用這幾句詩來概括朱自清《背影》中父親對兒子的愛最確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背影》中的細節描寫,感悟細節描寫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揭題《背影》的細節描寫
二、出示并學習《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賞析《背影》中的各種細節描寫,再次感悟濃濃的父子情深。
2、學會細心觀察生活,運用細節描寫讓自己的作文生動具體。
三、關于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
作用: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文章主題有重要作用。
分類:語言、動作、心理、肖像、環境等方面的細節描寫。
教師強調:必須是典型的細節描寫。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要做到以一擋十,不能是簡單的動詞的堆疊,或者讓人物想個沒完沒了。所有的細節描寫要為文章中心服務。
四、賞背影、悟父愛。
1、動作描寫
(1)提問:你認為文中哪個背影最感人,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
歸納: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有一系列動作描寫地很好,突出了父親的體貼和疼愛。
(2)請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他蹣跚地走 到鐵道邊,慢慢探 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 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 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 下來了。
動作細節:艱難的動作,表現了父親疼愛兒子。
父親步履蹣跚,如此艱難,卻舍不得讓20歲的小伙子去買橘子,要親力親為,真讓人感動。
2、肖像描寫:
(1)父親的穿戴:“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賞析:家境困窘 心情憂傷
(2)“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
賞析:家計艱難,但再苦不能苦孩子。
父親的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和給“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父親賦閑,家中光景很是慘淡的情況之下,這件紫毛大衣就顯得奢華多了。父親處境如此艱難卻不愿委屈孩子,這就是疼愛。
3、語言描寫
(1)、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賞析:祖母去世,差使交卸,最難過的人是父親,但是父親看到我“簌簌地落下眼淚”,心疼我,安慰我。一個剛強、慈愛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2)、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賞析:雖然父親忙于生計,但是別人去不放心,愛兒子勝過愛自己!
(3)、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賞析:擔心兒子路途口渴,體貼,慈愛!
(4)、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賞析:親自送行,仍不放心,看到兒子的平安信心里才踏實。
(5)、我北來后,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賞析:膀子疼痛厲害,卻先報平安,是怕兒子擔憂自己。處處為兒子著想,包含著父親的憐惜、體貼、思念的情感。
4、心理描寫
文章中有很多的心理描寫,但以《背影》中作者流的四次淚最為動情。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心理,很好地抒發了“我”對父親的感激、思念之情。
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悲傷的淚
望父買橘,父子離別——感激的淚
影遠去,依依不舍—惜別的淚
再現背影,淚光瑩瑩——辛酸的淚
5、其它
特定的家境:父親賦閑,祖母離去,生活困難。
細微的情節:講價錢、撿座位、囑我路上小心。
賞析:突出了父親的體貼、無微不至的關心。
小結:文中的這些細節描寫生動地突出了父親的慈愛,讓讀者感受到濃濃的父子情深,情感產生了共鳴。這也是《背影》的藝術魅力。
可見,運用好細節描寫不僅能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中心更突出,還可以讓作文更有感染力。
五、教學總結(即板書)
既然細節描寫這樣重要,那老師把細節描寫的口訣送給你。
細致觀察是基礎;典型細節扣中心;
語言精練不啰嗦;巧用修辭添光彩。
六、作業
父母的愛很平常,也很實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里的一盒牛奶……
請以《熟悉的背影》為題,運用細節描寫,抒寫對親人的愛。
教學反思:《背影》中的細節描寫突出了父親的愛,是文章感人的重要因素。之前學生知道作文常用的寫具體的方法,但是抓典型細節進行生動描寫的能力還需要培養。我讓學生分析文中各類細節描寫的作用,再次感悟“父愛”和“我”的感激思念之情,加深課文的理解;并懂得任何描寫都是為文章的中心服務的,都是為了刻畫人物形象。明確了細節描寫不是動詞的簡單堆疊、不是人物說個沒完沒了、想個沒完沒了、臉譜化……而是要為人物形象服務的。在賞析句子時明白細節描寫的要點:仔細觀察;抓典型;運用修辭寫生動……學生通過“賞背影、悟父愛”這個環節實現了教學能力目標。最后以口訣的形式總結了細節描寫的要領,深入淺出,學生易于掌握。以《熟悉的背影》作文練筆為作業,既鞏固了課文背影的新穎立意,又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父母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行為,感悟濃濃親情,完成了本節課的情感目標。這節課結構緊湊,重點突出,實現了教學目標。
【《背影》教學設計最新】相關文章:
《背影》教學設計06-16
初中《背影》教學設計11-22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05-12
《背影》教學設計范文11-30
背影朱自清教學設計05-10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優秀02-14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精選18篇)12-31
從《背影》中學寫作教學設計(通用10篇)09-23
《橋》教學設計最新10-30
《養花》教學設計最新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