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庫侖定律教學設計優秀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庫侖定律教學設計優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庫侖定律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課題引入可以通過幾個小實驗讓學生觀察基本的電現象,下面提供幾個小實驗以供參考:
演示1:取兩片吹塑紙,將一片放在可以靈活轉動的支座上,用另一片靠近它,讓學生觀察有什么現象,然后用手摩擦這兩片吹塑紙,再靠近,讓學生觀察發生的現象。(不用手摩擦時它們沒有作用,用手摩擦后它們互相排斥)
演示2:將一張薄紙,卷成筒狀,將下端撕開成流蘇狀,用摩擦好的塑料制品去接觸,發現流蘇開始振動,象一只會跳舞的章魚;讓學生討論這些現象,運用初中所學來分析;
二、講授新課
關于這部分教學,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完全可以由課堂學生自己實驗來總結完成。
1、摩擦起電
學生實驗1:先用玻璃棒、橡膠棒靠近碎紙屑,看有什么現象?然后用綢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膠棒,再靠近碎紙屑看有什么現象?讓學生分析兩次實驗現象的異同;并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摩擦過的物體性質有了變化,能夠吸引輕小物體,我們說此時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就叫做摩擦起電。
人類從很早就認識了磁現象和電現象,例如我國在戰國末期就發現了磁鐵礦有吸引鐵的現象。在東漢初年就有了帶電的琥珀吸引輕小物體的文字記載,我國古代人民非常善于觀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玳瑁吸裙”的記載,玳瑁是一種美麗的龜殼,人們在用它作首飾時無意中發現摩擦后的玳瑁會吸引衣服。讓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見過類似的摩擦起電現象,學生舉例分析后可以布置課下作業?。
2、兩種電荷
學生實驗2:將學生分組。
實驗器材有:
(1)、玻璃棒、橡膠棒各兩根;
(2)、毛皮、綢子各兩塊;
(3)、支架;
為了避免實驗中電荷的流失,最好兩名同學同時進行操作,實驗過程:
(1)、兩位同學同時都用綢子摩擦玻璃棒,使它帶電,將一根放在支座上,注意:要記住哪端帶電,不要用手摸帶電的一端,用另一根玻璃棒的帶電端靠近這根玻璃棒的帶電端,觀察發生的現象;
(2)、用毛皮摩擦橡膠棒,重做剛才的實驗;
(3)、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做剛才的實驗。
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教師通過媒體動畫可控再現實驗現象,并將學生觀察到的'實驗結論總結,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實驗現象中能發現什么?
教師總結:在歷史上,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做了大量的實驗,人們發現帶電物體凡是跟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說物體帶的電荷要么跟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相同,沒有第三種可能,自然界中只有這樣兩種電荷,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對這兩種電荷做出規定: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叫做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叫做負電荷。
3、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先前實驗的基礎上,討論電荷之間的作用力與電荷之間距離的關系,可以參考媒體資源中:電荷之間距離與電量、電荷之間作用力的定性關系的媒體動畫,定性介紹三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在給出點電荷的定義之后直接引出庫侖定律的內容。給出庫倫定律的公式:講解中的注意事項參考“有關庫倫定律的教學建議”。
三、典型例題講解:
四、課堂小結:
1、電荷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大小用庫侖定律來計算。
2、點電荷作用力為一對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頓第三定律。
3、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真空中靜止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均勻帶電體間、均勻帶電球殼間也可)。
庫侖定律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庫侖定律,要求知道點電荷的概念,理解庫侖定律的含義及其公式表達,知道靜電力常量。
2、會用庫侖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3、知道庫侖扭秤的實驗原理。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讓學生探究影響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庫侖定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庫侖定律
教學難點:會用庫侖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用具:庫侖扭秤(模型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課時相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板書】----第2節、庫侖定律
提出問題: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關?
演示:帶正電的物體和帶正電的小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學通過觀察分析出結論(參見課本圖1.2-1)。
【板書】:1、影響兩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離。2.電量。
2、庫侖定律
內容表述:力的大小跟兩個點電荷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兩個點電荷的連線上
公式:
靜電力常量k = 9.0×109N·m2/C2
適用條件:真空中,點電荷——理想化模型
介紹:(1)。關于“點電荷”,應讓學生理解這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帶電體本身的大小跟它們之間的距離相比可以忽略,帶電體就可以看作點電荷。嚴格地說點電荷是一個理想模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這里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力學中的質點的概念。容易出現的錯誤是:只要體積小就能當點電荷,這一點在教學中應結合實例予以糾正。
(2)。要強調說明課本中表述的'庫侖定律只適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氣體介質,對其它介質對電荷間庫侖力的影響不便向學生多作解釋,只能簡單地指出:為了排除其他介質的影響,將實驗和定律約束在真空的條件下。
擴展:任何一個帶電體都可以看成是由許多點電荷組成的任意兩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都遵守庫侖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積分計算得:帶電小球可等效看成電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點電荷。
靜電力同樣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頓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板書】:3、庫侖扭秤實驗(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侖)
演示:庫侖扭秤(模型或掛圖)介紹:物理簡史及庫侖的實驗技巧。
實驗技巧:(1)。小量放大。(2)。電量的確定。
【例題1】:試比較電子和質子間的靜電引力和萬有引力。已知電子的質量m1=9.10×10-31kg,質子的質量m2=1.67×10-27kg.電子和質子的電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這個問題不用分別計算電子和質子間的靜電引力和萬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簡之后,再求解。
解:電子和質子間的靜電引力和萬有引力分別是
可以看出,萬有引力公式和庫侖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這是相同之處;它們的實質區別是:首先萬有引力公式計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
力,絕沒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計算結果看出,電子和質子間的萬有引力比它們之間的靜電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觀帶電粒子間的相互作用時,主要考慮靜電力,萬有引力雖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計。
【例題2】:詳見課本P9
小結:對本節內容做簡要的小結
作業:復習本節課文及閱讀科學漫步
【庫侖定律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庫侖定律教學設計優秀03-08
《庫侖定律》的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5-26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優秀教學設計02-24
《泉水》優秀教學設計優秀11-25
慈母情深教學設計,優秀獲獎教學設計04-13
《祝福》優秀的教學設計11-06
《祝福》教學設計優秀04-21
借書優秀教學設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