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教學反思
《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是小學五年級科學中有關植物的一課,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后代以外,還可以用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繁殖。下面是CN人才網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
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教學反思篇一
不把第一部分作為重點,第一部分的教學只是為了產生一個問題,一個可供研究性實驗的問題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第二部分的種植活動上,帶著前面的問題,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種植,當然這里的種植不是簡單的種植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去種植。整節課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試圖自己研究方案解決問題。經歷的一次動腦,動手,再動腦的完整探究過程。
《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一課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種植的過程,但這里的種植不是簡單的種植。作為農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點種植的經驗,如果要把這節課上成一節純粹的種植技巧指導課就失去了"科學課"的探究意義。"探究"是科學課的核心,所以本課的設計強調的是"動手動腦學科學"。
一,動手之前要動腦。課的前部分,學生在動手之前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鐘的時間進行動腦熱身。先是從俗語中發現植物不用種子也是能繁殖的,讓學生關注到"繁殖"的多樣性。接著讓學生觀察植物,從觀察中又發現了問題。要種植的時候教師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著研究去種植。學生這時又是自己選擇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在動手之前老師刻意安排了很多的動腦,只有先動好腦了才能去動手。所以本課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對自己要如何動手,為什么要動手都已心中有數,自然真正動起手來就手到擒來了。
二,動手之后更要動腦。我們現在很多的科學課,課堂上是一套,課后又是一套,這與學生繁重的語數外作業任務有一定的關系。但不能因此就荒廢了科學課的后續的研究,減掉了科學課應有的實踐作業。其實科學課的后續研究并不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安排的好還能起到共同促進的作用,關鍵是要能合理的安排。因此本課在學生種植好后,教師還反復強調后面的管理,提出了一長串的問題:澆水怎么澆?什么時間澆? 誰去澆? 澆什么樣的水? 澆多少?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教師事前為學生后續研究做好的充分的安排,考慮周到,學生真正研究起來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煩,避免了研究的半途而廢。
這樣學生經歷了一次種植的過程,也經歷了動腦,動手,再動腦的研究過程,研究的意識在腦中生成,探究的技巧得到了培養。學生日后腦中還有閃出各種各樣奇怪的念頭,但他們都會用在科學課上學到的方法去自己設計,自己研究,自己去尋求科學的真理,從而體驗到科學探究的快樂了。
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教學反思篇二
許多植物除了可以用種子繁殖以外,還可以用無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甚至有些植物主要依靠營養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本課的教學就是在植物的種子繁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植物的營養繁殖,并且通過實踐活動學習一些人工的營養繁殖的方法,從中體會創造生命的樂趣。
本課是《它們是怎樣延續后代的》單元的起始課,教材36頁提供了一組材料,分別是葉繁殖、地下莖繁殖、根繁殖和莖繁殖,其實學生對植物的營養繁殖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教材提供的材料可以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喚醒他們的已有經驗,以便他們對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類,在相互討論啟發中建構新的知識體系,使模糊的認識清晰化。
引導學生選一種可以用莖繁殖的植物,種活這株植物,這是一個較為長期的實踐活動。課堂上主要的任務是和學生一起根據前面的對營養繁殖的'認識選擇合適的植物,并根據學生的選擇討論進行營養繁殖的方法——扦插、壓條、用地下莖繁殖。討論、演示具體的操作方法時要注意探討一些技術性的細節,盡可能讓學生做到胸有成竹。課后應有組織地安排學生種植、管理自己的植物,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不要撒手不管。
檢驗本課教學的效果最好就是看是否已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用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一棵植物是最好的試金石,因為只有熱愛科學的人才會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科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服務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沒有實踐的科學學習是紙上談兵!因此,科學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努力培養有實踐精神的人!
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教學反思篇三
《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后代嗎》是蘇教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節內容,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植物除了可以用種子繁殖外,還能用根莖葉等器官繁殖等知識點。下面談一談上完這節課的感受。
一、準備充足,為學生開拓視野提供了準備
課前備課時,準備了大量的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后代的植物例子;然后分類別講述各個不同器官(根、莖、葉)繁殖后代的具體例子,從多層面上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
二、按科學探究的思路探究
按照科學的探究思路“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和進行實驗——得出結論”,來完成本節課的兩個實驗,因五年級學生對科學方法的學習已經比較熟悉,教師可以在設計和進行實驗環節上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設計實驗,主要的是實驗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實驗的注意事項一定要講解到位。特別是在對比馬鈴薯和紅薯的區別的時候,要注意既要講解詳細,也要發揚學生的積極動手探究的科學精神。
三、拓展遷移、學以致用
在生活中找出老師講過的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后代的例子,并成功繁殖一顆自己喜歡的植物;同時也鼓勵學生找一找是否有其它老師沒講過的也能不用種子繁殖的例子,自學相關方法并成功繁殖。
四、缺陷與不足
本節課由于教學內容和實驗的可行性的限制,不可能在課堂上就不用種子成功繁殖一顆植物,這項活動必須在課外完成,通常要持續兩周左右。
【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考駕照不用去駕校是真的嗎05-05
《種子》教學設計10-01
個人能申請商標嗎07-20
《種子的萌發》教學設計03-11
美國學渣也能申的獎學金09-26
打架治療社保能報銷嗎09-21
個人能買生育保險嗎11-09
生育保險能自己交嗎08-31
養老保險能補交嗎12-10
點菜方式也能測出你的創業能力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