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優秀教學設計
《羚羊木雕》是張之路的一篇有現實意義的散文,文章以“羚羊木雕”為線索,通過對人物的刻畫,表現了兩類人不同的內心世界。以下是羚羊木雕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1.積累“逮、攥、怦怦、寒顫、形影不離”等詞語;
2.體會并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學會與父母溝通;
4.教育學生學習“我”與萬芳珍惜友情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
1.朗讀表演;
2.體會與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學會與父母溝通;
2.學習珍惜友情的可貴品質。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其步驟:
(一)組織教學:鼓勵學生,調動情緒。
(二)激趣導入:巧用唱歌,創設情境。
借用歌曲《朋友》(周華健)創設情境:這首歌表達了朋友間無比珍貴的友情。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我問大家,你們送過什么禮物給朋友嗎?請說說。
今天,我也想送一份珍貴的禮物給在座的每一份朋友,那就是——羚羊木雕。(噓,在哪兒呢?)對了,這不是一件具體的事物,而是當代作家張之路的一篇文章《羚羊木雕》,為什么我要把它當作一件珍貴的禮物送給大家呢?因為它里面包含著一種特珍貴的感情,這是什么呢?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張之路的《羚羊木雕》,好嗎?
(三)我來自查:檢查預習情況。
1.字詞教學
①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犄角( ) 怦怦( ) 寒顫( ) 樹杈( )
攥著( ) 臉頰( ) 反悔( ) 無可挽回( )
②根據詞義寫出詞語
像身體和影子一樣不可分離,形容關系密切。( )
不跟別人商量,按自己的見解決定。( )
對以前答應的事后悔或不承認。( )
2.整體感知,思考作答。
①文中的這只羚羊是怎樣的一件東西?
(明確:爸爸從非洲帶回來 的,黑色硬木雕成的,貴重的)
②文中主要涉及到了哪些人?
(明確:爸爸、媽媽、我、萬芳)
③圍繞“羚羊木雕”,這些人之間各發生了什么事?
(明確:略)
④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爸媽、我、萬芳分別是怎樣的人?
爸媽:重財輕義;“我”:珍惜友情;萬芳:仗義明理。
(四)我來表演:分角色朗讀表演,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準備活動
①四人一組,一個人做聽眾,三個人分角色朗讀(爸、媽、我);
②注意每人的神態語氣心理性格(應怎樣說,為什么這樣說);
③注意人物出場先后順序,該怎樣安排?
④要用上什么道具,請準備簡易道具。
2.實踐活動:我來表演,你來評。
①注意人物的個性;
②注意人物的神態語言(重音語速語氣);
③評出誰是“最佳演員”。
(五)我來研討:分組,逐一討論作答,要求同學們暢所欲言。
這究竟怪誰呢?我們來看看直接與羚羊木雕有關的人:
①爸媽有錯嗎?
②“我”呢?
③萬芳就沒錯嗎?
(六)我來體驗:希望同學們都能踴躍地各抒己見。
1.我會這樣處理:
①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更合適呢?會去要回來嗎?為什么?
②你遇到過類似的煩心事嗎?請說說。
2.我會這樣分析: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發生矛盾的雙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又不能洞悉自己的不足,你能幫文中的“我”及父母分析分析各自的理由和不足嗎?
(七)我來小結。
1.剛才我們認真分析了課文,知道了文中人物是如何處理這件事,也闡述了我們自己怎樣處理這樣的事。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的態度傾向?傾向于誰不對呢?這樣寫的目的意義是什么?
(明確:傾向于父母不對;贊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為,告誡父母親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純真的感情。總之,一句話,作者是在呼喚真誠,呼喚友情!)
2.你從文中學到了什么?請說說。
略
(八)我來創作:課外作業。
續寫片斷:文中結尾寫到“我”已經把羚羊木雕要回來了,此時父母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請同學們寫一個二三百字的片斷文字。
(九)送歌一曲:《永遠是朋友》。
送話一句:童心結朋友,人間見真情——讓我們成為永遠的朋友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開放的、生動的、以學生為主的'、令人回味的語文課。
整個課堂非常活躍,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認為這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分不開的。
新課改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好的把握全文,不僅僅是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改變以往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探究時,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給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料及提示相關信息,起著活動的輔助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自主學習是基礎,如果沒有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是無法做到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盡力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做到樂學、愛學、會學。合作探究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學習,發掘學生潛能,學生從中不僅能夠發現一個個美麗奇妙的世界,還能發現一個個世界中所蘊藏的真諦。
教師更要尊重學生,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要給學生表達的權利、選擇學習方式及學習伙伴的權利。比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肯定,沒有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沒有死死的固定一個答案;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都是讓他們自由組合。
另外,教學時借助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高度注意。在分角色朗讀時,讓學生演一演,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那種場面真是精彩極了,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角色的思想,還能生動形象的表演出來,課堂上不僅師生對話,學生對話,還和文本作者對話。這樣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把學語文,變成了一件帶有樂趣的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當然,我這堂課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品一品”這個環節應多花些時間讓學生去體會,更好的理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