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年級地理下冊《 自然環境》教學設計

時間:2023-07-06 16:23:5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地理下冊《 自然環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七年級地理下冊《 自然環境》教學設計

  [size=+0]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亞洲的位置、范圍、政區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

  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區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并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地圖和資料,讓學生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啟發學生發散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培育目標:通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于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啟發式

  教具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課時

  1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及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區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學過程

  [引入]

  問題搶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高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板書] [size=+0](課題)

  [新課導入]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應從哪里入手來認識一個大洲或地區呢?

  [情景提問]比如,我想去某一個同學家拜訪,可不認識,你能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嗎?

  [歸納、確認]在這里,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我描述──1.你家門牌號碼多少?2.你家周圍有什么明顯的地物標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實,認識一個大洲,也和認識別人的家庭一樣,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

  [副板書]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轉]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實這和描述同學家的住址也是一樣的:亞洲所在的街區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亞洲的的門牌號碼就是其經緯度;亞洲的鄰居就是他周邊的大洲和大洋。

  [活動]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副板書]

  ① 最北:81°N;最南:11°3′S;

  ② 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 、6.3 ,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啟發引導]

  [size=+0]

  1.計算

  a. 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 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 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 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

  (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板書]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最大(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最大

  3.面積最大(4400萬平方千米)

  [活動]

  1.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范圍》)

  前后7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說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報出自己的方位,并按與亞洲的相鄰關系調整前后左右的距離。

  2.圖6.2《亞洲的范圍》,仍由周邊同學說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6個區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區》,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回答問題:

  ① 新、馬、泰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②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③ 阿富汗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④ 北亞部分屬于哪個國家的領土范圍

  ⑤ 哈薩克斯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⑥ 中國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這個地理分區還包括哪些國家

  [承轉]老師去家訪,在確認了同學的家庭住址之后,就要進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況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比如家里有幾間房,院里有幾口井,門前有幾棵樹──這叫自然情況;而家里有幾口人,做什么工作,生活習慣和生活水平如何──這叫人文情況。

  區域地理特征的學習也通常也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里了嗎?

  [副板書]有什么──地形、河流(就先說說地形和河流)

  [復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么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

  結合讀圖6.5和p5閱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說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么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記錄所經國家、地形區,所見到的地貌環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觀等)。

  (組織:活動中各小組要選出書記員紀錄所經地區的特征。)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地區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最全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采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黃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視教室空間情況而定,也可分別在講臺前一字排開,但說明一組表示的是東西方向,另一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00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提問]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坐標和水平坐標標注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size=+0]亞洲河流眾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源,流向哪里?(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板書]

  二、地形復雜,山河壯闊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活動][size=+0]學生指圖回答亞洲不同流向的河流,注入的海洋。

  [板書]

  3.主要河流

  太平洋── 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 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

  [全課小結][size=+0]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漸弱──結束課。

  [板書]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最大

  2.東西距離最大

  3.面積最大

  二、地形復雜,山河壯闊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七年級地理下冊《 自然環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地理04-07

地理教學設計-印度--地理教案03-18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1-05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04-27

七年級下冊社戲教學設計11-11

七年級生物下冊教學設計03-24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12-16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01-14

地理教學設計15篇10-25

地理教學設計14篇02-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西乡县| 秦安县| 射阳县| 游戏| 寻甸| 棋牌| 平陆县| 新乐市| 阿瓦提县| 镇江市| 芷江| 叶城县| 湖北省| 夏津县| 九江县| 河东区| 商洛市| 嘉祥县| 吴江市| 离岛区| 八宿县| 乐安县| 正蓝旗| 黄大仙区| 湖南省| 宁明县| 临湘市| 七台河市| 陵水| 炎陵县| 台东市| 阜南县| 博客| 靖安县| 健康| 济源市| 西城区| 东明县| 阿图什市|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