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1
集合的音樂聲響起,孩子們忙著搬起椅子坐下來。先拿到椅子的孩子很滿足地坐在位置上,但也有孩子還在與別人爭搶椅子。我看到洋洋正和明明在搶一張椅子,洋洋用力拉住椅子不停地喊著:“這是我的椅子,是我先拿到的。”明明也不甘示弱,一再強調是他先拿到的,誰都不肯放手。最后小朋友建議他倆用“石頭剪刀布”來解決。
為什么孩子們時常會發生搶椅子的事情呢?我想原因之一是當集合的.音樂聲響起時,有些孩子會去搬靠自己最近的椅子,有些孩子則會搬自己原先坐過的椅子,因此就產生沖突了;原因之二是孩子們缺乏謙讓意識或靈活性,要么執意爭搶一張椅子,要么看不到其他椅子。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組織孩子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大家每次都能找到自己的椅子?”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如果真的找不到椅子,可以看看邊上有沒有多出來的椅子。”有的說:“可以采用游戲‘石頭剪刀布’來決定。”還有的說:“可以在椅子上寫上名字。”最后孩子們決定給椅子設計制作標簽。
自從孩子們為椅子貼上標簽后,爭搶椅子的情況就沒再發生。但一段時間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自由活動時,孩子們經常會互相欣賞撫摸椅背上的標簽,沒過多久標簽就破損了。怎么辦?我又把問題交給孩子們去討論,孩子們認為可以定期更換椅背上的標簽,并且每次的設計可以不同。于是,我們又開展了“我為椅子穿新衣”的活動。為了使孩子們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椅子,我們還開展了“我為椅子洗個澡”(學習擦小椅子)等活動。
爭搶椅子事件引發了一連串的活動,不但有效地制止了爭搶椅子的現象,還讓孩子們學習了如何保護自己的物品,增強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感。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2
在這次活動過程中“能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該活動是一個以游戲為主的學習活動,幼兒在分東西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數的分合關系;在交流分享中學習了記錄方法并內化數的分合知識:在幫玩具找家人時運用已有經驗解決了問題,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數學是抽象的,需要幼兒通過游戲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動中教師提供玩具讓幼兒操作,同時通過猜拳游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猜拳結果的不確定性使活動過程充滿挑戰,幼兒躍躍欲試;猜拳過程需要兩人的磨合,能鍛煉幼兒的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
幼兒只有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中,才能逐漸體驗到數學的`意義。幼兒只有在不斷接受挑戰和不斷成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獲得自信心,體驗活動的樂趣。如“幫玩具找家人”的游戲任務是讓幼兒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當教師問及怎樣才能知道氣球中的秘密時。幼兒充分運用已有經驗完成了任務,滿足感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其實,玩具的活動遠沒有結束,教師可以在節日里提供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玩具讓幼兒分類數數,嘗試按一定的規律擺放玩具,統計不同特征和種類的玩具,并進行各種有趣的游戲。總之,教師應努力讓數學教育回歸幼兒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核心,將數學教育與其他領域的學習有機整合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相
關經驗,并逐步提高思維能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3
經常聽到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問:今天你學什么了?你怎么就學不會呢?你瞧某某某畫的多好!你看看你畫的那是什么呀?諸如此類的話語。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對這些話,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認為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對班上的孩子從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畢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如果家長和老師經常通過橫向比較評價孩子,甚至用責怪的口氣教訓孩子,說孩子不如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創造力可能會被抑制。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表現欲望不太強的孩子,多給予鼓勵顯得更為重要。
奕奕是個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戲。而且口齒也不清楚。用我們一個同事的話說:“怎么他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奕奕膽子比較小,平時不愛說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強,這是客觀事實,我們都很清楚,但我們沒有拿他跟別人的孩子比,更沒有訓斥孩子。我們始終通過各種辦法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我們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記得奕奕剛來園時,整整哭了兩周,在幼兒園連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勵+強制+鼓勵”的辦法,逐漸,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積極勇敢的表現,如今,他已經順利的升入一年級了,我們都為他高興!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4
為了統一認識到底什么是一堂好課,得出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初中部參照其它已獲成功學校的經驗,再參照我校原有的聽課評價表,定出初稿,以學科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經幾上幾下的討論,修改再討論,再修改,現已確定了適合初中部實際情況的一堂好課的標準。
(1)教學思想先進
教學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根本問題,是怎樣看待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及相互關系問題。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來說是要研究學生如何學好知識,更主要的是要充分認識教師的教對于學生學的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學生的知識智能和身心所起的不可忽視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缺一不可的,杜絕滿堂灌,教師的本領不僅僅是占有知識,而是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理解了的知識,啟發潛能,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新,這就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結果。在我校“保證基礎,發展個性,服務社會”12字方針指引下,作為“保證基礎”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學生當成有意識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局限于老師講,學生聽。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盧梭講過:“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注意學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不要看作是靜態的固定的,而應看作是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的,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活動量越來越大,這并非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的減弱,其實恰恰相反,課堂中隨著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主體精神發揮的越來越大,對教師授課內容質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學生,他們的知識經驗逐漸提高和發展,形成邏輯思維的能力漸趨成熟,辯證思維開始形成,心理上的獨立性進入了最迅速發展時期,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其知識性,趣味性,邏輯性及辯證觀點,必須有一個高水平,高深度,高層次的主導意識,才會讓學生信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但教師本人的高尚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及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只有人格化為教師的知識才能個性,才能通向學生的心靈,最終達到潛能開發的目的。
(2)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向盤指南針,也是起始和歸宿。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準確,不脫離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以認知目標為切入點,以智能目標為主線,以情感目標為動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完成大綱的要求。教學目標不僅要具體明確,而且要分清主次輕重,以提高課堂效率與效益,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應考慮可以操作和測試,能及時反饋,彌補不足與缺陷。這學期抓課堂教改,首先抓了備課這一重要環節,要求備課組首先熟悉大綱的要求,把握教材知識體系,使教材的精神內化為教學工作思路,上課才能揮灑自如,得心應手,才能熟練正確科學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腦中有大綱,要熟悉所教年級,所教學科具體的教學目標的要求,了解大綱對相鄰年級乃至整個學段的整體要求,從宏觀上一盤棋統籌安排教學時間,把握教學進度。備課中要充分體現備學生這個重要環節,同時強調各備課組教師集體備課的重要性,集體備課是優化備課的保證。統一認識,備課時有幾個知識點,哪些需要必須掌握的,重點難點在哪里,要求作業的基本題統一等,在此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教學能力及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適當增加新的信息,增強學生的興趣。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學生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思維。
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首先要認真地記錄在教案中。教學目標應是具體的而不是籠統的,每節課的目標與知識點的目標都應是具體明了,還要落實,只要知識點的目標得不到落實,長期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教案要求詳細認真設計書寫,克服上課時教師主觀隨意性,不認真備課寫教案,拿起教材隨意上課,這樣也許會有頓悟和新意,可這種隨意性較大地破壞了知識的連貫性,也違背了教學計劃的特點,不寫教案,浮想聯翩,海闊天空與課堂無關的內容成串,計劃內的教學內容講的膚淺或不得要領,就會大大抑制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備好課,寫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要求把這種思維活動記錄下來(即寫好教案),這就大大地增加了備課的科學性。
(3)教學內容科學
教學內容要把握內在聯系,傳授知識要準確無誤,不出現科學性的錯誤。教師胸中要有教材,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識脈絡,把握知識的點線面體層次結構及相互關系。教師要忠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原有教材不超綱的基礎上,增加或擴大現代科學的信息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渴求。課堂上要明確知識的重點,巧妙地突破難點,講述的內容要富有邏輯性,精講精練。精講不等于不講。以學生為主體,不等于老師不起主導作用,不講課,不傳授知識。而是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更深一步地挖掘教材中豐富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達到要求的更深更高層次。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提倡教學活動應遵循第一個法,適應第二個法,創造第三個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設計應從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當前教改實驗中多采用的發現法研究法問題教學法快速聯想法模擬法演示法討論法興趣教學法讀議講練教學法等,其目的都是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成內在的學習需要,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強烈要求,引發學生的潛在素質。要從實際出發,運用一種或綜合運用幾種教法,引導學生對具體的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實驗與思考。啟發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層層啟發,步步引導,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及能力的發展。
(4)教學過程優化
教學優化是1972年蘇聯巴班斯基將現代系統論的基本原則和系統論引進教學論的研究提出的一種教學理論方法。最優化是指“以一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它不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而是在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教師對教學過程提出明確的`目的性,并精心組織與安排,科學地選擇一種適合教學的方案。根據上述原理,提出優化教學過程,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組合要得當,無論怎樣的課堂類型棗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競技課實驗課活動課都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注意知識的邏輯性,結構的嚴密性。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其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人們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的總稱。它包含了傳統教育所重視的邏輯思維,以及遠沒開發的非邏輯思維。在人類的創造活動中,正是這兩種思維的交錯進行和結合,使人們作出了創造性的成果,而非邏輯思維又往往在關鍵時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非邏輯思維包括了靈感直覺想象三個活躍的因子,若化為一個核心即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從多角度多途徑地去思考問題,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關鍵往往是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們把這種培養努力體現在每一堂課中,如一題多解一問多答立體空間的想象。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措施,對學生的進步與困難給以鼓勵與幫助等等,都是提高學生發散性思維,即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好辦法。教學過程的優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統一起來,使教師們知道,課堂教學的優化,不應該只是主導作用的教師單方面能量的釋放,而是讓主體地位的學生有時間和空間對教師給予的信息進行反芻思考,優化教學過程,也包含著教師對學生引導得法,過渡自然并講究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師生的雙邊活動積極有趣,充分合理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教學過程,還強調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突出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5
六月是一個炎熱的夏天,但是我們不會因為炎熱的天氣而改變。不錯,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是瑣碎的,但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無處不在的,只要你多想一下,多做一點你的收獲就會有很多。
我知道教育的契機也是無處不在的,就要看教育者是否能發現和抓住這些機會了。幼兒園本身就存在著很大教育資源,孩子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瞬間都可能是你教育的機會。幼兒園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可以利用的,比如:在我們在課間活動時讓孩子尋找幼兒園里教室中的裝飾品,孩子們找到了很多:迎風飛舞的樹枝;誘人的水果娃娃;各種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玩具;小朋友自己的畫……這些裝飾品都于孩子靈巧的小手,都是孩子們親手做出來的,孩子們找到這些物品后都發現,原來我們扔掉的一些東西,只要裝飾一下就可以變成漂亮的裝飾品了。讓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還原在生活中的!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是為了生活并通過生活而進行的教育,教育與生活是渾為一體的。“生活才是幼兒精彩的“課堂。
有一次,我們在上泥膠課,起初小朋友只會,會一點點的手工,總是做不出樣子來,教師怎樣示范都不成,后來我說一下,你們看,陳桂玲的泥膠做成什么樣子呢?小朋友就爭著說。像一朵花。有的說像一只豬,等等……我就表揚她一下,你真棒。小朋友聽到了都不甘落后,爭著說,老師你看我像什么,老師你看我像什么……我就說,小朋友你們不要心急,等老師慢慢來看看小朋友的手工像什么。我就一個一個的看,啊你們真棒,你們太聰明啊。你們太有才啊。小朋友聽到我的贊美,就覺得非常的開心。我就有靈感啊。我就說,小朋友你們做的那么好看,老師來幫你們的手工照相好不好呢?小朋友就非常的大聲說,好。我就一個一個的幫他們照相。小朋友都很喜歡,很努力的做出不同的手工,老師你看我的像什么呢,我說像小狗。老師你看我的像什么。我說像一只小豬。我又適時的.表揚了他們,你們太有才的,你們挺棒等等。因為曾經有一個教授說過,表揚小朋友不能總是用一句話來表揚他們。如果有一句話來表揚他們的話小朋友就覺的你是不是真心的表揚他。以后就沒有信心,所以我就用不同的表揚方法來教育。
“幼兒的生活即教育”,在此時,我作為一位幼兒教師感受的淋漓盡致。這一瞬間更讓我明白:教育,無處不在。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多發現小朋友們的閃光之處,可愛之處,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及時表揚他們,那么小朋友們的進步就能時時在你眼前出現,為了可愛的小朋友們,為了祖國的未來,我會努力使自己成為孩子們眼里最好的,最值得信賴的老師。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6
學會反思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也是教師不斷成長的階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的能力和技巧,不斷深化幼兒園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使教師具有反思的意識,并使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我對本市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情況進行了調研:
對我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活動的總結回顧:
近年來,教學反思活動在各個單位的教育實踐中得到廣泛開展,它逐漸成為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正是認識到了反思教學的重要,我們幼兒園圍繞教學反思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組織參加鄭州市反思教學研討會組織全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課件培訓及評比活動。下面就歷次活動的.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如下:
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
為了使幼兒教師及時總結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經驗教訓,使好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得以推廣交流,避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彎路,我們于xx年11月28日進行了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突出的優點是:
①書寫認真,字體工整,干凈整齊,能夠完成10篇教育筆記的任務。
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有恰當的小標題。結尾部分有教師的感想或對此事的看法。對整個事情做反思回顧。如一個教師所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偏愛與博愛》一篇中寫道:過分偏愛一個孩子,你就會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飛的闖禍并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破壞也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頭腦探求一點道理。用愛心去溫暖他,用耐心去傾聽他,用恒心去等待他。當孩子與老師發生沖突時,教師放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與幼兒對峙也是愚蠢的,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幼兒對抗的原因與特點,方可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很慶幸,自己做了一會懶老師,沒有辛辛苦苦地剝奪了孩子們發展的機會。
③教師能夠把一日生活中的小事,用一雙慧眼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點,每一個細節。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田。如:有寫整理積木的有寫接待孩子的有寫玩玩具的,有寫幼兒就餐情況的等。范圍較廣。真正做到了涵蓋了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
④教師制作了與文章內容一致的插圖配畫剪畫點綴。如幼兒喝水的做游戲的操作材料的等,這是教師愛美欣賞美展示美的一種方式,但也有個別的教師構圖太花太雜亂,整幅圖都配有圖案背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影響了筆記本身的內容。顯得喧賓奪主畫蛇添足。失去了筆記本身的意義。
⑤教師能夠結合日常生活,寫出記實性強的內容。如:與天氣有關的內容,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大雪紛飛與幼兒的體育鍛煉身心健康;秋天里幼兒園落下的片片樹葉組織孩子在園里撿落葉,毛毛蟲子從樹上落下來,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的情景;教師對教研員聽課的感受;學習周弘老師賞識教育的感受;下雨時教師帶領幼兒在園里看雨的情景……
⑥能制作與教育筆記內容相一致的課件。如:引導幼兒進行科學研究觀察的課件,錄制孩子們玩瓶子玩鐵器玩紙杯等的情景。
本次活動存在的不足:
①有錯別字的現象:圓長話伴敢快事得其反快了蜂蛹而來等,也有的句子不通順詞不達意。如:教學實踐證明,不是教師就能進步,而是學生真正學會才能發展。
②有抄襲現象:教師姓名和筆記本上的不一樣;摘抄大量的理論:在教學中要把外因與內因分清,誘是外因,思是內因,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促進發展。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7
周二開展了我園第一次園本教研活動,本次園本教研活動圍繞區域開展,下面就此次區域活動作以下幾點反思:
先來談談我班區域活動的良好之處:
一、五大領域貫穿區域活動
從上個學期開始,園本教研提出,區域活動不能“偏科”,要嚴格按照五大領域要求,本學期我班區域延續上學期,在原有的基礎上,增設了新區域——社會區《太陽超市》。社會區是從來沒有開設過的,因為一直以來覺得社會是一個很難的領域,如果要開設區域,就必須準備許多材料,許多前提經驗和知識。但是為了更加豐富幼兒知識,我們在大班下學期還是嘗試開設社會區,課前進行交代,并且進行相關知識講解,幫助幼兒搭一道墻梯,有了良好的活動前準備,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就不會覺得吃力。
二、拎清區域主線
本學期我班創設的《太陽超市》,雖是一個獨立社會區,可是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其實我班幾個區域都是服務于社會區。例如:《面包加工室》《包裝袋加工室》《作品加工室》,以前我們的藝術區很少得到展示,所以孩子也就不太愿意繼續參與,但我們商量如何可以讓他們的作品得到展示?所以我們將藝術區的幾個小區域全部與社會區聯系起來,藝術區的作品都可以放到社會區的《太陽超市》銷售,不僅增添了趣味性,更激發了孩子的創作欲望,都要比比誰的作品更暢銷。這使我發現,區域活動中,只要拎清主線,其他的區域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三、區域材料的有效性操作性
以前我們在開展區域活動的時候,都希望材料越多越好,可是我們常常忽略,區域材料多,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就像王燕老師說的,不要盲目投放材料。所以本學期的區域活動我們選擇了些可以完全服務于目標的材料,不要求花樣多,但要求有層次有難度有操作性。在數學區可較明顯體現。
四、此次區域活動需要改進的方面:
一、活動區之間的擺放
我班屬于圓形教室,所以區域是環繞整個教室的,在開展后,我突然感覺到沒有區域的界限,如果不看區域名稱,會使人覺得全部是一個區,這是困擾我很久的一個問題。這次區域我也去中班看了,我很喜歡月亮四班月亮三班的區域布局,給人感覺每個區域很清晰。
二、幼兒之間相互合作
《面包加工室》《包裝袋加工室》《美術作品加工室》這三個區都歸屬藝術區,需要幼兒之間互相合作完成,可是我在巡回指導時發現,幼兒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很少交流,更別說合作了,我試著引導,可以只是“曇花一現”,轉身即逝,我課后進行反思,我想幼兒之間的合作,還是需要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進行培養。
【大班教師教育反思總結】相關文章:
教師個人教育教學總結與反思04-18
大班教師教育心得01-05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09-26
教師總結與反思04-03
教師反思總結04-25
教師總結反思03-18
教師教育總結02-04
大班教育工作總結03-24
教師個人反思總結01-27
教師總結與反思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