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學總結范文
初中政治教學總結范文一
本學年本人擔任初三(2)班的政治教學任務,這是我第四次擔任初三畢業班的政治教學任務,因為具有了一定經驗,但不敢有任何懈怠,學習、生活、工作中仍以工作為重。下面就分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在這學年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和體會,現總結
一、德育方面:
深知,教育育人,以德為先,熱愛祖國,愛人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認真學習黨的有關決議,政策法規,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自己是一個黨員,所以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各方面做其他教師的表率。
xx大召開后,我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培訓,結合實際撰寫,經過區教育委員會的選拔,成為我區教育系統xx大宣講團的成員之一,宣講稿被區教育委員會副書記朱炎偉稱贊為最好,我記得再清楚不過的是:第一天(XX年12月4日)出去,正是查出我母親身患肺癌晚期,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了,12月21日我母親就離我們而去,這是我做兒子萬萬沒有想到的,但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我調整好情緒,積極參加到宣講中,到中山學校、賈市小學、杜市小學、慈云學校等作題為《做創新型教師,育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演講,所到之處,都受到廣大教師的好評,我深感欣慰。
特別是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時,組織全校師生安全、快速、有序地從教學樓撤退到外操場,一個都沒有受傷。事后,我積極捐款和交納特殊黨費,還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和上思想品德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責任教育、團結協作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方面: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又是學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深知責任重大,保持了其他教師所沒有的特別的職業敏感,不敢有絲毫松懈。工作放在首位,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與研究。認真鉆研教材,研讀近幾年各地試題,緊跟試題節奏,把握脈搏。每周共三個教案,都認真撰寫,力求創新,不落俗套,不求應付了事。
明知任重而道遠,努力學習,多方查找資料(特別是相關的時事資料,如:循環經濟、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xx大報告……),以充實教學內容;課上錘煉語言,旁征博引,注意相關知識的結合,在重點知識上多想辦法設置新情境,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在講授知識的同時,結合當前的社會現狀,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做到以學生為鄰,以學生為伴,以學生為友。
初中政治教學總結范文二
本學期,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作為科任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
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我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范,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在工作中,我主要作好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備課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
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三、認真批改作業,布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后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較的發展和培養。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良好的成績將為我今后工作帶來更大的動力。不過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一如既往地勤勉,務實地工作,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政治教學總結范文三
一、以情激趣,以境輔學——激發創新意識
1.巧設懸念,激發創新興趣
懸念是教師根據初中政治課內容的需要故意設置的疑問,給學生制造懸念,引發學生追根溯源的心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魯迅曾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激發起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就會學得輕松而有成效。如,在教學“我愛我家”一課時,教師詮釋家的含義:家是一葉扁舟,載著你從童年的夢走向成功的舞臺;家是一幢小房,在風雨中給你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家是一首動人的歌曲,演奏著鍋碗瓢盆的交響樂。在這個溫馨的家里,你這個可愛的寶寶誕生時,爸爸媽媽絞盡腦汁為你起一個好聽且賦有涵義的名字,你知道自己名字所隱含的寓意嗎?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
在介紹自己和聽別人介紹名字含義中,學生們的情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以及家人對自己的愛,感受到了父母是多么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有所作為。教師趁機導入新課:“一個個美妙動聽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沉的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家人的愛所包圍。那么,你認為家是什么?怎樣讓愛永住我家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再一次感受家庭的溫馨,感受父母對自己的呵護,感受自己與父母親密無間的親情,從中我們也再一次體會父母對子女無私的奉獻。教師引導學生多思多問,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創新意識。教師要加倍愛護學生的這種好奇心,迎來創新的使者,拉開政治課的序幕。
2.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質疑
質疑問難是學生創新性思維獲得發展的前提。疑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上的沖突,進而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教學中教師應解放學生的嘴,給學生發表獨立見解的機會,鼓勵他們向老師質疑,向課本質疑,向同學質疑。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開發學生的潛能,必須鼓勵學生從質疑開始。”學生腦子里有了疑問,就會進一步去思考,進而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質疑,自主發現問題,大膽質疑,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自覺維護正義”時,我選取了電影《天下無賊》中歹徒在火車里打劫的一個場景向學生質疑:“當時如果你在這節車廂里,你心理的感受是什么?你會怎么做呢?你最希望什么人出現在現場?”如此質疑,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社會需要正義,我們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有正義感的人,也就是正直的人,他們的行為令我們感動,也影響著社會。凡是有利于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行為。我們青年學生要做有正義感、正直的人,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做人標準。
二、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培養創新思維
初中思想政治課必須通過情感體驗激起學生強烈的、刻骨銘心的心靈震撼,來實現青少年學生對真理的追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要引導學生從發散轉向集中思維,抓住事物的本質,運用課本的新觀點、新辦法,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見解,使學生在情感的震撼中升華思想認識。
1.聯系實際,拓展思維空間
初中思想政治課具有德育的社會功能,抽象的說教式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課堂上興趣不高,弱化了政治課的功能,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空間,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推進素質教育,意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必須幫助學生把課堂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現實的情景之中,把原有的能力遷移到解決當前問題的實踐中去,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知識、理解知識、轉變情感。教師必須把社會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充分吸取包含政治知識的文學、藝術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借用名言警句等來理解教材,加深對教材的運用。如,在學習“友情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一課時,教師導入新課。
自古至今有許多贊美友情的警句、詩篇和文章,更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友情故事。當你把快樂分享給朋友時,你就會獲得兩個快樂;當你把憂愁向朋友訴說時,你將減掉一半憂愁。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真摯的友情,你知道什么是友情嗎?我們為什么渴望獲得真摯的友情?接著,運用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講友情的意義。二萬五千里長征時,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謝覺哉被稱為“四老”,他們在同一個連隊,同吃同住,患難與共。有一次,謝老生病了,糧食也吃完了,徐老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了他吃,林老還給他打洗腳水。這充分說明友情是珍貴的,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魯迅與瞿秋白相互幫助,同舟共濟,為革命文藝運動而努力奮斗終身。從生活世界中提供給學生實例,可以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拓展思維空間,體味友情是人生的無價之寶,總結出朋友之間要以誠相待,相互理解。
2.改變教法,引導探究學習
新課標把改變初中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政治教學改革的重心和突破口,學生是發展和學習的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解決政治問題為中心,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參與到政治課的探究活動中,以學生獨立鉆研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探究者和創造者。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凸顯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問題展開討論、辯論、質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在教學“融入新集體”一課時,我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摒棄課本所提供的條件和學生正常的思維導向,從一幅漫畫《車子為何停在原處》入手,激勵學生積極進行逆向思維。根據我的引導,激活了學生討論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內涵。從多個角度認識到: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大家都要自覺維護班集體的榮譽,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共同擔負起建設新集體的責任。學生實現了探究性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教學。
三、總結
總之,初中政治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實踐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充滿情感的教學氛圍,踐行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