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科學教學報告2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學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學報告1
一、調研基本情況
為掌握學校課堂教學情況,推進“輕負高質”教學研究,11月24—26日,淳安縣教育局教研室對汾口鎮中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集體調研。調研期間,科學學科教研員聽了九年級的課6節、八年級的課4節、七年級的課2節,共12節。聽課后,按年級分三次與開課教師進行了座談交流,并參加了最后的調研情況反饋會議。因種種原因,原定要進行的備課、聽課和作業批改等教學常規檢查沒有進行,使本次調研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汾口鎮中科學組以中青年教師為主,他們專業知識比較扎實,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水平較高,沒有明顯弱勢的教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教學觀念較先進,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落實水平在縣內處于較高層次。具體聽課情況見下表:
二、教學中的優點和亮點
1、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處于縣內同學科的較高水平。大部分老師的課的設計都能努力爭取三維目標的實現,自覺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機地結合到教學過程中。學習過程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中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良好。
2、對課堂教學常規的認識和落實普遍較好。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教學常規對提高教學效率的意義,自覺落實課堂教學常規。重視課堂的引入和小結,精心設計學生活動,注意各環節的時間分配,教學過程有序展開,教學效率較高。
3、多媒體的選擇使用恰當,與板書結合較好。教師能合理選擇、編輯和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避免了多媒體的錯用、濫用現象,使多媒體真正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在使用課件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能注意板書的結合,避免了“放電影”現象。
三、教學中的不足及建議
1、加強學習,完善專業知識。
初中科學的“合科”教學對科學教師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由于所學專業的限制,初中科學教師或多或少地存在專業知識有缺陷的問題,致使課堂教學中存在講不到位甚至講錯的情況。汾口鎮中初三科學一直是“分科”進行教學,因此這一問題可能更嚴重一些。學校有必要建立合理的機制,促進科學教師進一步學習,彌補自身專業知識的缺陷。
2、以“能”帶“新”,消除“短板效應”。
汾口鎮中科學組有一批教學理念先進、自身素質較高、教學水平優良的教師,同時也存在一定的落后面。要提高學校科學教學的整體水平,就要想方設法發揮“能人”的帶動和指導作用,促進“新手”的更快成長,消除因部分影響整體的“短板效應”。
3、強化教研,凝聚集體智慧。
汾口鎮中科學教師教學水平在縣內初中處于較高層次,但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現象比較嚴重,影響到教師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學校要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建立科學的`教研活動機制,完善集體備課制度,凝聚集體智慧,揚長避短,促進全體教師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4、以生為本,優化教學設計。
教師在課堂中比較重視學生活動的設計,但許多活動或不具有挑戰性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或難度太大學生無所適從,或看似熱鬧實則意義不大,或為活動而活動流于形式。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沒有把學生放在首要的位置,沒有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沒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相關活動的設計。
5、重視實驗,提升科學素養。
實驗在科學學科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養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忽視實驗,變學生實驗為演示實驗,變演示實驗為紙上談兵實驗的現象普遍存在。建議學校加強科學實驗室和實驗人員的建設,切實提高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地位。
6、關注思維,培養探究意識。
對科學知識強調識記,對學生思維的關注度不夠的現象在課堂中還是時有發生。科學知識,不論是物理、化學,還是生物、地理,都有其邏輯上的來源,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這些知識時,應該關注知識的產生過程,提出恰當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的探究,尋求知識間的相互聯系,使科學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有鮮活的印象。
以上建議供學校參考。
科學教學報告2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覺得這份工作肩負著很大的職責,所以,自工作以來,我始終以勤懇、踏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潛力。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理念上的轉變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下六個理念:
1、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2、學生是學習科學的主體;
3、學習科學要以探究為核心;
4、科學課程的資料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求;
5、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
6、科學課程標準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構成與發展。
這些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二、在資料方面,我發現:
1、科學課的主要資料,不僅僅綜合了自然課的主要資料,還增加了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對人體自身的認識、環境保護教學資料。這樣做更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
2、科學課程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趣味性和靈活性。課程中的資料更注重選取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貼合兒童興趣和需要的學習資料。尤其是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這樣,更有利于發展學生探究潛力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潛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在教學各方面的轉變。
1、在上課時,教學方法根據課堂上出現的狀況,靈活多變的運用;教學環節隨時根據具體狀況進行調整。
2、由于文本帶給的學習資料的開放性很強,在備課時,我充分想到可能發生的狀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時間。所以,在備課時,我不僅僅思考到文本的資料,還思考到文本延伸到的資料,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查閱資料,以防上課時出現過多的學生質疑,而自己卻不知怎樣回答的狀況。
3、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創設開放性課堂。有的學習資料,實踐性十分強,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從中獲取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是匯報交流結果。如鐵的生銹。
4、不斷總結經驗,進行教學反思,始終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利于學生進步成長,促使學生學好科學課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步想方設法解決。如:如何大面積地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更好地搞好小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學教學的道路上,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大更多的收獲。
【科學教學報告】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報告10-16
小學科學教學述職報告格式09-23
科學教學心得11-16
科學教學設計范文05-11
學校科學調研報告12-18
有關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實習總結報告07-23
科學課教學工作總結報告07-13
科學教學心得(精選21篇)07-27
《小學科學》教學心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