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個人投資理財渠道有哪些?
在當下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個人投資理財渠道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論你是在校學生準備殺入社會來體驗血雨腥風,亦或是已在江湖漂泊多年,卻始終還沒找到讓自己安心的落腳點,都繞不過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話題——你!有!錢!嗎?這話聽起來庸俗了些,卻一點也虛假。通貨膨脹速度比火箭快,工資卻越來越少落入口袋,如果不懂理財,你不但有可能失去摯愛,30年后,你吃不起菜,沒人養你更是見怪不怪。不要再說累覺不愛,是時候,把理財關注起來!那么投資理財的渠道有哪些呢?下面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定期存款
理財難度:一顆星
你不要說,存款太簡單了,不就是把錢放到銀行日積月累嗎?開玩笑,你試試堅持每個月存500元進活期,5年不取?定期存款在“理財行為”上來說,確實是最簡單的,但在理財心理上還是有難度的,因為“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這就是為啥隨手記這樣的記賬軟件宛如“神一般”的存在了。定期存款雖然年利率只有3.5%左右,但基本沒有風險,所以很多人喜歡把錢在銀行做個定期存款,讓利息自動滾入下一期存款,產生“復利”效應。要知道更多的定期存款方法,歡迎加入長投學堂,學習12期存單理財法。
理財門檻:0!只要你想,你有堅持力就行!
二、理財產品和信托
理財難度:兩顆星
理財產品是銀行的一種短期集資方式,你只要在銀行開通理財賬戶,并且通過銀行的“心理風險測試”,就能夠自主選擇購買,年利率都能在4%-6%,對于有閑錢有沒心思打理的人可謂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它為啥比定期存款的難度稍大呢?是因為它的起點要求是5萬元,如果你是剛出校門的理財小白,5W門檻略高,中低風險,不到期一般不能動。所以一定要把短期內肯定用不上的錢或者幾個月后肯定要用的錢放在這里。
這里主頁菌說點個人心得:如果國家在降息,可以買時間長的理財產品,6個月~1年,如果加息,買稍短一點的,3~6個月,但是如果已經加過2~3次息了,就不要再做短期,轉6個月以上吧。整體來講,除非你的錢非常確定幾個月之后要用,不建議大家做3個月以下的產品,理財產品都有募集期,就是說你這一期到期了,買了下一期產品,要等3~5天,甚至7天左右才能開始計息,那中間這幾天都是活期很虧,何況如果到期之后沒有合適產品,你就要等更長時間。所以,大多數時候我是比較建議做6個月以上的。
信托和理財產品本質一樣,但是有專門的信托人管理投資,起點一般在100W以上,還有一些“類信托產品”起點20W以上,相對地,收益率也比較可觀,如果你把自己會下金蛋的鵝養肥了,信托不失為一種安全管理資金的方法之一。
理財門檻:理財產品5W起~信托一般100W起(類信托20W起)~
三、基金
理財難度:兩顆星
(1)貨幣基金:超短期,流動性高,無手續費,低風險(不會虧),要用的話當天贖回,一般2個工作日后到賬,非常方便,俗稱T+2,有的銀行為了爭取到更多顧客,推出T+0,就是當天贖回,當天到賬,更加便利!貨幣基金的作用就是替代活期,年化收益率3~5%,作為超短期資金來說,收益已經相當可觀,活期才0.385%。這部分主頁菌個人不建議多留,1萬以下為宜,可以利用貨幣基金攢錢,攢到一萬就贖回挪到中長期投資。還有就是如果近期有計劃要用的錢可以放這里,有收益方便隨時使用。
理財門檻:低,1W一下為益。
(2)基金定投:中期投資,中低風險強制儲蓄,設置修改取消便捷,小資金通過時間累積大財富。
首先,什么是基金定投?簡單來說,你每月用1000元(假設,要是覺得多500、300都可以)在固定日子(一般建議定投日設在下半月,統計來看下半月市場較低迷)買一只基金,第一個月市場好,這只基金凈值高比如=2,那你就買了500份,第二個月市場不好,這只基金凈值低比如=0.5,那你就買了2000份,兩個月平均下來你就是花了2000元,買了2500份的這只基金,每份成本0.8元,也就是說市場越不好,你的成本越低,當牛市一來,你的收益才會越高!這就是為什么你一定要堅持。基金定投肯定會有浮虧!但是不能因為看到賬面是虧的,就灰心放棄,那你就是真的虧了!實際上,賬面越虧、市場越不好,才越要買!現在大多數人追漲殺跌,投了半年賺不到錢就放棄了,這就是為什么你賺不到錢。
其次,基金定投一定要選擇凈值波動大的股票基金或者緊跟市場的指數基金,至于為什么上面已經說過了,沒波動就沒辦法攤薄成本。
理財門檻:低,每月幾百隨你自便~
(3)債券型基金:也是比較保險可靠的一種基金,中低風險,其實保本基金大部分都是債券基金,但是債券基金不承諾保本,波動又沒有股票和指數基金大不適合定投,它既可以替代國債和保本基金做單筆中長期配置(風險比國債和保本基金大),又可以替代股票和指數基金做定投(波動小,成本較難攤薄,收益不甚理想),總體來說,就是介于中間啦,如果時機趕得好,債熊買進,債牛賣出還是有賺頭的。
理財門檻:低
四、5年期國債
理財難度:兩顆星
國債是一種中長期的投資方式,國家信譽有保證,收益不錯,安全性高。首先,3年和1年的國債完全不建議買,比銀行理財高不了多少,完全沒必要,如果能搶到,買個5年期國債還是不錯的,長期投資不急于一時,所以我建議姐妹們買國債要選時機。如果國家一直降息,主頁菌是不推薦大家買,你剛買了,國家加息了,你就虧了。如果國家加息2~3次了,那你就可以出手了,這個時候的5年國債收益基本能達到6%以上,存個5年還算劃算。但是難度就在于5年國債不好買,每次都要瘋搶,所以非有堅強意志力的筒子,估計買不上。現在基本所有銀行(除了某些地方銀行、信用社啥的)都賣國債了,辦個網銀,好好研究一下。
理財門檻:低,銀行要求,一般1000元起。
五、保險
理財難度:兩顆星
長期投資,專注保障功能,不要強調收益。避稅、避債理想工具。現在人人談保險色變,其實保險這個東西真的挺好的==你如果想用它賺錢,那主頁菌勸你別做了,時間還不如花在學習長投可,收益還不如存定期。但是適當的保險是可以為你未來生活提供保障的。養老保險補充社會養老金,大病險健康險救急,6~10年的理財型保險可以用于資金規劃。但是保險水太深,業務員也太會忽悠,所以要做的話,最好找個懂的人幫忙看。
理財門檻:低。重點是記住保險保障功能,別強調受益。
六、股票
理財難度:四顆星
大家都知道炒股能夠賺錢,很多人甚至辭職在家專職炒股,但是炒股又是諸多投資渠道里,風險比較大的。股市看似門檻低,去銀行或者證券公司開個戶就可以在A股市場里任我行,稍微花點心思,港股、美股要開戶也不是難事。但是炒股的難度在于,你如何選擇好的時間、好的股票進行買賣,如果瞎玩,就是去扔錢被莊家玩死的節奏。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公司前,讀了該公司過去50年的財報并潛心研究,最終收益頗豐。所以說,炒股需要花費長時間去學習分析公司和炒股的專業知識,研究各種政策和投資對象,這也是為啥長投學堂如“小星星般的存在”。
理財門檻:低,開戶費用90元,有些券商是免費。每次最少買入100股,更多的話必須是100的整數倍,以農業銀行為例,它2013.9.6收盤價是2.47,你買100股的話就是247塊。
七、樓市
理財難度:四顆星
樓市分為住宅和商業地產。
1)住宅房產作為投資的一種方式,可以說投資量比較大,投資時間比較長,投資收益比較客觀,但是由于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調控,房產投資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住宅連續十多多年的上漲,很多城市已經有很大的泡沫了,所以一些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已經沒有投資價值了。
2)商業地產逐漸成為樓市投資的主流。但是你沒有一定的資金,是不可能入場的,所以我們這些理財小白還是望洋興嘆,先養好自己的鵝再說吧!
理財門檻:高,這個你懂的。
八、P2P理財
理財難度:三顆星
P2P理財是新興的一種理財方式,高收益的特點吸引了無數投資人的目光。但是由于該市場準入門檻低,投資風險可控性差。近年,倒閉甚至跑路的P2P網貸平臺一家接著一家,在選擇P2P平臺時,需慎之又慎。
理財門檻:低,很多平臺的起投金額都是50元,少部分是100元。
九、收藏
理財難度:四顆星
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理財領域。投身其中的人士,大多是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古董、名作、錢幣、郵票等可投資收藏一舉兩得。要是作為一個外行,純粹為投資而投資,那還是早早放棄吧。
理財門檻:普遍較高,你要說就買一張兩張郵票那樣的,那還是算了吧!
在金融業日趨市場化的今天,人們的金融意識開始發生轉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人們對資金增值的要求從無意識為有意識,投資理念逐步走向成熟,在經濟脈搏快速跳動的今天,股票、基金、債券、儲蓄、外匯、保險等這些投資工具所涵蓋的生活范圍日益擴大。由此,個人財務的管理將成為一種時尚,越善于投資理財的個人,生活將越富裕輕松。
所謂個人投資理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主任史建平這樣解釋,從消費者角度講就確定自己的階段性生活與投資目標,審視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承受能力,適時調整資產配置 與投資,并及時了解自己的資產帳戶及相關信息,以達到個人資產收益最大化。
一、 個人投資理財的必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收入是不同的,也許你的收入較低,只能維持日常的開支,沒有積蓄、沒有存款,更談不上進行個人理財投資,不需要個人理財服務。其實,你的這種理解是不對的,不管你是誰,你的收入是多、是少,有無存款,都需要仔細地打理你的錢財,合理地使用每一分錢,多有多的打算、少有少的安排,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佳的效益,來為您服務。不要因為沒有錢或錢少,而忽略了合理的安排,這就好比“粗茶淡飯,也要講究營養搭配問題” 一樣。巧妙地安排好自己的錢財,即使很少的收入,也能得到一個讓人驚喜的結果。個人投資理財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個人投資理財可以使個人以及家庭的財務狀況處于最佳狀態,從而提高生活品質。
事實上,個人投資理財并非是今天才有的事,它無時無處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您拿到第一份工資,在繳納每月的水電開支,在您準備購置一臺彩電時,投資理財便由此開始。但真正的理財絕不僅僅限于此。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您的生活。然而,投資理財卻常被人忽略,究其原因,有的人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資產,談不上投資理財;有的人認為現有的財務已處理得很好,并沒有出現什么問題;有人認為在投資金融項目繁雜的經濟社會,投資決策并非輕而易舉,資產貶值隨時可能發生;有的人認為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個人財務;有的人認為理財常常是對疾病、失業、風險而言的,這些是生活忌諱;有的人認為理財理常常要請教專家,十分麻煩。確實,現在正確的理財觀念并未在社會上普及,這是跟不上經濟快速成長的步調的。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如能科學地投資理財,就能事半功倍,輕松享受人生。大多數人處于工薪階層,資金不富余,財產不殷實,實際上我們比富人更需要投資理財,因為資金的減少對富人來說影響不大,而對窮人則關系重大。“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倘若在急切需要用錢財時,捉襟見肘,豈不是更加困窘嗎?
順利的學業、美滿的婚姻、悠閑的晚年,這一個個生活目標構筑著完美的人生旅程。在實現這些生活目標的時候,金錢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錢,如何及時地把握每一個投資機會,便是投資理財所要解決的。投資理財的訣竅是開源、節流,爭取資金收入。所謂節流,便是計劃消費、預算開支。投資理財不只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豐富生活內涵。成功的投資理財可以增加收入,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改善個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享有寬裕的經濟能力,可以儲備未來的養老所需。
(二)個人的投資行為是保證社會資金循環,實現社會再生產的關鍵環節。
社會資金以工資等收入形式由企業部門流向居民部門,而居民部門通過購買產品與消費的行為,消費了產品,同理又使資金回流到企業部門用于再生產。當居民部門的收入大于消費時,必然產生居民部門剩余資金如何回流到企業部門的問題,個人的投資行為則成為保證社會資金循環,實現社會再生產的關鍵環節。因而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既是消費者,又可能成為投資者。每個人都有一個投資理財問題。
亞當·斯密說過:“社會上各種人雖然都在紛紛為著自己的私利而奔走,但是最終都創造了全社會的總利益。”因此,追求個人利益的投資理財活動,不僅使自己得到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而且個人投資理財的結果是使社會財富結構不斷優化,效率不斷提高,從而推動社會不斷進步。顯然,個人投資理財活動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二、目前我國個人投資理財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水平的發展,人們的收入不斷提高,手中的閑錢多了起來,而如何理財,如何用好自己的錢,如何使之保值、增值,也就越來越為富裕起來的人們所關注。9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個人投資者日益成熟,其投資的選擇權面對豐富的投資品種可以較充分發揮。隨著跨世紀鐘聲的敲響,我們已經邁入了新的二十一世紀,在新世紀曙光的照耀下,我國的個人理財時代在祖國的大地上蓬勃興起。 具體來說,中國個人投資理財時代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 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個人收入水平提高,可供個人支配的財產份額 增長。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持續穩定,成為世界經濟中耀眼的明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個人收入水平同步提高。同時,隨著醫療、養老、住房等制度的改革,個人收入也逐步包含了計劃經濟體制工資收入中所不具備的許多內容,這樣在客觀上提高了個人收水平的絕對額,個人支配的財產份額在GDP中的比重也相應提高。另一方面,中國歷來把節儉當作一種美德,節儉在老百姓思想中根深蒂固,這表現在經濟生活中,個人財富的存量不斷攀升。1978年,中國個人資產存量788億元,2002年我國居民儲蓄余額已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再加上股票、債券、外匯等,各類金融資產存量已近15萬億元人民幣。
第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可供居民個人投資理財選擇的金融渠道增加。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大一統”的金融體制,銀行長期以來包攬了全部的金融服務。從金融中介主體的缺乏可以看出居民個人投資理財渠道的單一與缺乏。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在短短十年時間改變了這一狀況。90年代初資本市場的建立催生出一批證券中介機構,1995年頒布的《商業銀行法》從法律上確定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體制,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規范了各類渠道的發展。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建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較健全的可供居民個人投資理財選擇的渠道。同時,各類理財的工具也在競爭中推陳出新,不斷擴展著個人投資理財的空間。
第三,人們投資理財觀念趨于理性,投資與風險意識增強。
如果說個人財富的增加、金融渠道的豐富是個人投資理財興起的外因,那么理財觀念的變化則是個人投資理財興起的內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理財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許多人從只注重節儉和儲蓄,到投身于股市經歷一夜暴富與股市暴跌的歷程,在投資理念方面日趨成熟。風險與收益相平衡的投資基本原則逐步體現在投資者的決策之中,而當這種個人投資理念整合為社會化的投資理念,則不僅有利于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而且標志著個人投資理財日益成為社會經濟進步的推動力。
第四,居民儲蓄額的不斷擴大,銀行存款利率逐年下調,使其他投資渠道的利潤差額空間增大。
我國居民具有良好的儲蓄的習慣,全國居民儲蓄余額已經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而另一方面,經過連續8次降息,我國已經進入低利率時代,這一狀況與十年前需要用“保值利率”穩定儲蓄、避免通貨膨脹有著好文章根本性的區別。在低利率時代中,儲蓄與其余種類投資的“比較利益”發生了重大變化,儲蓄不再是資本保值增值的避風港,而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各類收藏品等投資工具正在以不同的特性吸引投資者,并在客觀上分流著部分儲蓄存款,許多人憑著智慧與機遇通過新興的投資渠道獲得了遠遠超過儲蓄利息的收益。
第五,中國加入WTO,國際金融機構的進入,使各種投資機會增多。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投資者只能參與國內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投資,而且在分業經營,嚴格限制的條件下,期權、期貨、保證交易等國際通行的投資手段與工具還難以推出。這一方面反映了金融監管謹慎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內金融機構自律能力、防范風險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國加入WTO后,國內金融市場的交易規則、方式、工具等將與國際接軌,外匯管制將逐步放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擁有成熟金融服務經驗與風險防范能力的國際金融機構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這些毫無疑問地將逐漸促使國內投資者參與國際投資市場,也有條件使用更加豐富的投資,從而使各種投資機會不斷增多。
三、個人投資理財的具體方法
個人投資理財的方法可以是一些原則,可以是一套步驟,也可以是一種計劃,還可以是一系列的目標,又可以是一種觀念……總之,個人投資理財的方式方法很多,在這里介紹的是一些基本的方式和方法。但不管怎樣,大家一定要牢記:人與人不同,任何一種方式方法都不可能適合每個人。因此,每個人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和方法。
(一)個人投資理財的基本步驟
現代社會中,由于個人保障系統的社會化、商業化及金融產品的豐富性及差異性,使個人需要有計劃地打理自己的財產,并依賴專業人士制定自己的理財規劃。沒有理財的人生,就象失去了管理的企業一樣,失去節約成本、增加收益的基本手段,失去贏得市場的先機。
許多人一想到投資理財,總覺得千頭萬緒、無從下手。而且擔心萬一失手會有重大損失,進而變得更加縮手縮腳。其實,我們完全不必將投資理財看得那么高不可攀。進行投資的過程與你平時計劃一次較大的采購或找一份新的工作十分相似。想要做好它們,需要有一個從準備計劃到實際行動,最后總結經驗的過程。下面就介紹一下個人投資理財的基本步驟。
1、準備階段
古人將戰前的準備過程概括為一個對自身和對手及環境的了解過程。這一點可以推廣到個人投資理財。在進行投資之前,你對自己的能力、財力、精力,對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需要的技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感不足,應當通過自學、交流和參加培訓的方式來充實和提高自己。
(1)分析自我,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分析自我,就是指充分地了解自己對應于投資項目或投資品,在時間、精力、財力、心理上的基本狀況。科學調查指出,人們在投資理財上一般有三大自身障礙:心理狀態失衡、錯誤估算財力和錯誤預測時機。
心理狀態失衡是指人在投資上的一些錯誤偏激的觀念。它的存在來自于投資者將過去偶然性的不幸或成功總結為必然規律。如偶然中獎看作自己手氣正旺等等。許多在工作中十分理智,可是在個人投資理財時卻錯誤百出,其主要的原因是個人投資理財更直接地涉及到投資者的財物與生活,因而容易使人方寸大亂。這就像人可以很輕易地走過放在地上的木板,卻很難通過一條被架在高空的同樣寬度的木板一樣。其實,你只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將投資理財看作你的第二職業,那么你的心理狀態就正常了。
另一方面,人們常犯的錯誤就是不正確地估算自身的財力。有人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財力,到投資時才發現資金捉襟見肘。有人卻低低估了自己的財力,以致使許多資金閑置。
同樣,錯誤安排自己的時間也是投資者常犯的通病。或因為時間不足而錯失良機,或因為著急而做出錯誤的決定招致本不應遭受的損失。一些人寧愿將時間花在排隊買便宜菜上,卻抱怨沒有時間進行投資理財,這同樣也是不智之舉。
當然個人的財力和時間都不盡相同。不是要求每個人借錢或擠時間來投資,而是在進行投資理財之前,先花一點時間靜下心來分析一下自己的財力和時間,甚至自己的心理層面。一張簡單的個人財務分析表和時間安排會給你的投資計劃帶來非常有益的幫助。
(2)了解市場,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向
在了解自己的同時更要了解市場,要看清自己適合怎樣的投資,市場的大環境適合怎樣的投資。可以參考有一定權威性的專業財經報道和大型投資機構的分析。新聞和媒體的消息迅速,但易受炒作和不實傳聞的影響。在采用前必須詳加分析和鑒別。
第一,短期投資由于市場變動大,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時把握時機,因此適合于時間安排靈活、資金不多、 有比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長期投資回報率可能低于短期炒作,但相對費時少、風險小,適合于時間有限、希望有穩定回報,而且有一定儲蓄的投資者。
第二,有些投資品需要有專業知識,如期貨、外匯、文物收藏,一般投資者要量力而行。
第三,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如有電子方面的專業知識,可嘗試投資電子企業類股票。
第一, 做一個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看清經濟發展的大勢才能得到穩定的 收益。
(3)學習知識,掌握必要的手段技能
事實上,投資者對市場的了解離不開對金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或者說,是以金融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這些知識包括市場交易與經營知識、財稅知識、法律知識以及其他有關的知識。人個投資理財的基本技能,包括信息獲取與分析、交易完成后的結算、電腦與網絡技術的使用等。
2、策劃階段
一份周全的投資計劃是成功的開始。這一計劃不是指詳細到哪天做什么工作的日程,而是為將來的投資定出基本的目標、策略和預算,即:
第一, 確定目標,建立可行的投資規模;
第二, 制定原則,選擇適當的投資策略;
第三, 編列預算,確定穩妥的操作措施。
這三方面是投資計劃的關鍵之處:準備投入多少?預期收益多少?遇到緊急事件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是什么?有了對自身財力和信貸能力的分析和了解,一般來說,就可以確定出投資的規模。通常以信貸占總投資的比例來衡量投資的風險性。信貸比例越高,風險越大。對于年輕人來說可以適當承擔較大的風險。而對于中老年人來說,較低風險的保守投資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建立投資預期的關鍵是切合實際。用工資收入進行買房買車的投資是比較現實的,而想一夜暴富則往往會適得其反。同時,應兼顧短期和長期的目標以滿足投資者近期和長遠的需求。許多時候,投資者會遇到意想不到的事件或機遇。這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原則、策略和措施,往往會猶豫不決而錯失機會。
3、實施階段
投資實施過程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總會遇到風流,而且許多問題是你從未遇到的和【牛寶寶日記本】無法從書本上學到的。所以,投資前的準備和策劃雖然重要,但也不要認為這些準備工作可以包打天下。它們可以成為實際決策的工具和指導,但也需要具備遇事冷靜、靈活應變的能力。
第一,大膽探索,獲得有用的實際經驗。進行有益的探索是實踐經驗積累的必要過程。當你進入一個新的投資領域時,冒進往往會吃虧。這時,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就以做到比較小的損失得到豐富的經驗,這樣也可以使你處亂不驚,正確應對。
第二,周密計劃,考慮多變的外部環境。當你有了一定的實際經驗后,應學會舉一反三,應用已有的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推而廣之,分析將來可能的變數并做好周密的應對計劃。交學費的目的是為了今后要得到收益,因此學費要交得有價值,而不是不斷地交下去。
第三,靈活實施,對付可能的緊急情況。俗話說計劃跟不上變化。不管如何好的計劃都有其不足之處。在實施中要靈活變通,及時改變戰術對付緊急情況。這里要注意的是戰術可以隨時改變,但戰略卻不可輕易動搖。搖擺不定的投資策略和盲目跟風,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4、總結階段
這一點是人們最容易忘記的,卻是投資理財必不可少的步驟之一。通過一段時期的投資實踐“總結”當然不可或缺。必要的總結是下一階段投資行動的開始。與其不斷對過去的損失感嘆,倒不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避免錯誤的重演。在這一階段需要做以下三項工作:
第一,全面評估,分析過去的得失成敗。評估這一階段的收益損失可以為以后的投資計劃提供第一手的數據。
第二,找出不足,完善自身的策略與技巧。在評估成敗后,不要只為成功的例子沾沾自喜,而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如果有重大的缺陷,要老老實實地回到準備階段進行自我分析和市場分析,及時學習和“充電”,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第三,總結經驗,調整現有的目標策略。如果準備是充分的,但策略上有所偏差或市場的大環境有所變化,那么就應對目標和策略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總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或者策略的偏差。當然如果進行分析發現自身準備充分,策略正確,投資者還可以對自己的實踐應變能力加以改善。
【個人投資理財渠道有哪些?】相關文章:
個人投資理財渠道08-10
個人投資理財方法有哪些07-25
個人投資理財有哪些方法08-23
個人投資理財方式有哪些07-18
家庭投資理財有哪些04-13
個人小額投資理財技巧有哪些07-20
個人小額投資理財有哪些項目?07-26
當今主流的投資理財方式有哪些09-21
投資理財的注意事項有哪些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