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的成語有哪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哪些成語是關于讀書的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暗室求物 | 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喻讀書不得要領,難見成效。 |
出處:《朱子語類輯略·總論為學之方》:“要緊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處自尋得。如暗室求物,把為來便照見;若只管去摸索,……” | |
傲賢慢士 | 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 |
八百孤寒 |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形容人數眾多,處境貧寒的讀書人。也比喻貧寒之士失去依靠。 |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 |
白面儒冠 |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
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面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攤書閉戶人?” | |
白面儒生 |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
出處:《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 |
白面書郎 |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
出處:唐·白居易《重過秘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為白面書郎去,今作蒼顏贊善來。” | |
白面書生 | 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 |
閉戶讀書 | 關著門在家里埋頭讀書。 |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第八》第三卷:“蓋須切磋起明也。見閉戶讀書,師心自是。” | |
閉門讀書 |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原意是獨自學習,而不與別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 |
博覽群書 | 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
出處:《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 |
博覽五車 | 指讀書多,學識淵博。 |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真個是: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廣羅千古。” | |
布衣韋帶 |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成名于外。” | |
才貫二酉 |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 |
出處:據《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 |
朝經暮史 |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 |
穿壁引光 | 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
春誦夏弦 | 誦、弦:古代學校里讀詩,只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根據季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后泛指讀書、學習。 |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 | |
唇腐齒落 | 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 |
刺股讀書 | 比喻刻苦攻讀。 |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
大璞不完 | 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 |
簞食瓢飲 |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
道學先生 | 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惱的是道學先生。” | |
讀不舍手 | 舍:舍得,愿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
讀書得間 | 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不錯。” | |
讀書君子 | 舊時稱有志操有學問的人。 |
讀書三到 |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
出處:宋·朱熹《訓學齋規》:“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 |
讀書三余 | 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閑余時間。 |
出處:《三國志·魏志·董遇傳》云:“人有從學者,……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 |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 |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
焚膏繼晷 |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 |
腹載五車 | 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
滾瓜爛熟 | 象從瓜蔓上掉下來的瓜那樣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 |
含菁咀華 | 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同“含英咀華”。 |
出處:明·張居正《贈吳霽翁督學山東序》:“今世學者,含菁咀華,選詞吐艷,蓋人人能矣。” | |
含英咀華 |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里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 |
畫荻教子 |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 |
出處:《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 |
積雪囊螢 | 積雪:南朝孫康映雪讀書。囊螢:晉代車胤把螢火蟲裝在口袋里,借熒光讀書。形容刻苦攻讀。 |
集螢映雪 | 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
出處: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擁書成學,至乃集螢映雪,編蒲輯柳。” | |
九儒十丐 | 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
出處: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 |
據鞍讀書 |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后多形容學習勤奮。 |
出處:《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 |
開卷有益 |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
出處: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 |
匡衡鑿壁 | 后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
瑯瑯上口 |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于口誦。 |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識字,授以唐詩,瑯瑯上口。” | |
立地書廚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淵博。 |
出處:《宋史·吳時傳》:“時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 |
立地書櫥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
出處:《宋史·吳時傳》:“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成,兩學目之曰立地書櫥。” | |
兩腳書櫥 | 指讀書很多但不善于應用的人。 |
出處:《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 |
磨穿鐵硯 | 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 |
出處:宋·陸游《寒夜讀書》詩:“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年。” | |
目不識書 |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
目不知書 |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同“目不識書”。 |
納士招賢 |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 |
囊螢照讀 | 用口袋裝螢火蟲,照著讀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
囊螢照書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
牛角掛書 | 比喻讀書勤奮。 |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 |
牛角書生 | 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 |
七行俱下 | 讀書,同時讀七行。比喻非常聰明。 |
出處:《南史·宋孝武帝紀》:“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 |
窮愁潦倒 | 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窮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讀書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
出處: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 | |
然荻讀書 | 然:“燃”的本字,燃燒;荻:蘆葦一類的植物。燃荻為燈,發奮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梁世彭城劉綺,交州刺史勃之孫,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 | |
三余讀書 |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時間讀書。 |
出處:《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 |
舌戰群儒 | 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并駁倒對方。 |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 |
詩禮人家 | 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
詩禮之家 | 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
出處:明·郎英《七修類稿》卷十六:“因仍茍且,多為惜財之小而忘大義,奈何詩禮之家亦如此是耶!” | |
十年窗下 | 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 |
十年讀書 | 指長期努力于學業。 |
十年寒窗 | 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 |
十行俱下 |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
出處:《南史·梁本紀下》:“讀書十行俱下,辭藻艷發,博綜群言,善談玄理。”《梁書·簡文曾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 | |
士農工商 | 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
出處:《管子·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 | |
世代書香 | 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家。 |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 | |
書讀五車 | 形容讀書多、知識豐富。 |
書生之見 | 指讀書人不切實際或不合時宜的見解。 |
出處:宋·邵博《聞見后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為大費,欲復寓兵于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
書聲瑯瑯 | 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瑯瑯,怪曠野那得有是。” | |
書聲朗朗 | 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走過鬧市,只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 |
書通二酉 |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
出處: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 | |
書香門第 | 舊時指上輩有讀書人的家庭。 |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十回:“如今眼看著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 | |
書香門戶 |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
出處: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個所謂書香門戶子弟。” | |
書香人家 |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六回:“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 | |
書香世家 |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
出處: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劉眉盡管把鼻子都氣歪了,也還是保持著書香世家的風度。” | |
碩學通儒 | 儒:指讀書人。學問淵博,通達事理的學者。 |
出處:《后漢書·杜林傳》:“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南史·顧越傳》:“弱冠游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討論無倦。” | |
宿學舊儒 | 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
出處:宋·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西昆體》:“老杜詩既為世所重,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 | |
孫康映雪 | 比喻讀書非?炭。 |
出處:《藝文類聚》卷二:“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 | |
徒讀父書 | 徒:只。父書:父親之言論。白讀父親的兵書。比喻人只知死讀書,不懂得運用知識,加以變通。 |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括徒能讀其父書,不知合變也。” | |
韋編三絕 |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 |
文弱書生 | 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士龍為人,文弱可愛。” | |
五車腹笥 | 比喻讀書多,學識淵博。 |
五行并下 |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
出處:《后漢書·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并下。” | |
五行俱下 | 指讀書敏捷神速。 |
學富五車 | 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
雪天螢席 |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讀書。 |
尋章摘句 | 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 |
燕頷儒生 | 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志在建立軍功的士人。 |
燕頷書生 | 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志在建立軍功的士人。同“燕頷儒生”。 |
洋洋盈耳 | 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
出處:《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 |
搖頭擺腦 | 腦袋搖來搖去。形容驕傲自得或自得其樂的樣子。亦以形容讀書吟誦的姿態。 |
一簞一瓢 |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
一介書生 | 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 |
引錐刺股 |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
映雪讀書 | 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
出處:南朝梁·任彥升《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注引《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 | |
映月讀書 | 利用月光來照明讀書。形容家境清貧,勤學苦讀。 |
出處:《南史·江泌傳》:“泌少貧,晝日斫屧為業,夜讀書隨月光,光斜則握卷升屋,睡極墮地則更登。” | |
源頭活水 | 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F也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
出處:宋·朱熹《觀書有感》詩:“問渠哪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 | |
臧穀亡羊 | 《莊子·駢拇》載,臧、穀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 |
出處:宋·蘇軾《和劉道原〈詠史〉》:“仲尼憂世接輿狂,藏穀雖殊竟兩亡。” | |
鑿壁偷光 |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
摘句尋章 | 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贈人》套曲:“論文時蕓窗下摘句尋章,論武時柳營內調絲弄竹。” | |
招賢納士 |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 |
照螢映雪 | 利用螢火蟲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讀書,形容刻苦地讀書精神 |
折節讀書 | 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
出處:《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 |
枕典席文 | 指以典籍為伴,勤于讀書學習。 |
出處:漢·李尤《床兒銘》:“虛左致賢,設坐來賓。筵床對兒,盛養已陳。肴仁飯義,枕典席文。” | |
枕籍經史 | 枕著經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
出處: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李彭家貧績學,枕籍經史,詩文能兼諸家之長。” | |
枕經籍書 | 枕著經,墊著書。形容酷嗜讀書,以書為伴。 |
出處:《文選·班固〈答賓戲〉》“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呂向注:“枕經典而臥,鋪詩書而居也。” | |
晝耕夜誦 | 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
出處:《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傭書以養父母。” | |
讀書破萬卷 | 破:突破;卷:書籍冊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 |
出處: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
出處:語出《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 |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
【關于讀書的成語有哪些】相關文章:
水的成語有哪些02-28
關于成語歇后語有哪些03-16
含水字的成語有哪些03-20
前疊字的成語有哪些06-05
帶有伏字的成語有哪些12-17
形容形容秋天的成語有哪些05-20
描寫山河壯麗的成語有哪些02-28
形容積極的成語有哪些02-24
描寫勤儉節約的成語有哪些02-27
形容很有才華的成語有哪些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