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學英語教學調查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中學英語教學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按學期初工作要求,為深入了解基層學校的教學研究情況,尤其是要了解各校對《農安縣教學質量管理辦法》的落實情況,不斷地探索教學規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在學期初對部分學校進行了調查研究,現簡要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教學視導調研共計6所學校(農安一中、農安三中、農安四中、農安五中、龍王中學和永安中學)。聽了各校的教學情況匯報,聽課10節,當堂測評收回試卷50份,收回農安縣初中教學質量調查學生問卷90份,查看學生作業(月考試卷)80份,與教師個別交流、集體座談30人次。
二、突出成績
1.大部分英語教師能樹立學習意識。如:農安四中的王蘊堯老師,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注重教學問題的研究,并把個人的教學體會、公開課課件發到了公共信箱上,同大家交流。教師整體學習意識較濃。
2.創造性的開展“三課”、“三制”活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在聽的10節英語課中,教師從語言知識的突破、教學方法的優化、學生問題的預設等多層面考慮,努力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教學設計層次清晰,注意到知識有機銜接,同時側重知識點的操練、鞏固和運用設計。比如:農安五中陳桂榮老師在講“what’s the matter?”時,能拓展和復現出”what’s your trouble? / what’s wrong?等相關知識。教師能根據授課內容,分析到位,在注重各個教學環節的同時,還能注意細節性問題,教學設計不僅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還能結合考點加以分析,使學生不只是掌握知識,還能提高能力。農安一中開展的“創新杯”活動,農安三中開展的“秋實杯”、“創新杯”及隨機聽課活動,農安五中開展的“春華、秋實“杯教學大賽,農安四中開展的“四課”系列活動。促進了教師的研究意識,提高了教師的研究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以生為本,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提高學生綜合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多數英語教師都已接受了這種觀念。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能加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生活動面較廣、活動量較大,教師努力搭建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通過一些任務的布置,讓學生人人參與,充分體現他們學習的主體地位,兼顧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4.優化手段,增加英語課堂教學容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根據學校實際條件和教學內容,采用一些輔助教學的手段,如利用實物來教單詞,讓學生去直觀感知,從而培養他們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利用圖片進行對話教學,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使課堂教學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制作多媒體課件,如:龍王中學張文輝自制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接觸英語,從而更好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
三、主要問題
1.英語教師專業水平欠缺,新上崗教師教學經驗不足。農村英語教師原始學歷非英語專業占80%,而新課標要求教師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語音語調準確,適當使用母語,但我們的英語課有不少教師在用中文講解。有的教師語音、語調不夠清晰、流暢、標準;有的教師板書缺乏規范性,板書能力差;有的不能熟練、適當使用輔助性教學設備。
2.教學理念落實不到位。新課程標準給我們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原則,而有的教師不能準確把握課標,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語言教學的情境性和交際性,忽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參與面窄,互動、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例如有的教師對閱讀課教學目標模糊,只是在單詞的認讀和釋義上大做文章,忽視了聽、說、讀、練的具體實踐,教學效果欠佳。
3.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通過聽課,發現不少英語教師仍然采用一支粉筆一張嘴, 一塊黑板講一堂課的教學模式,有的學校錄音機都很少進入課堂,更談不上實物展示和多媒體直觀教學了。課堂上講得多,練得少,課堂氣氛沉悶。有的教師上課隨意性較大,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是多少、教師要滲透多少、學生應掌握多少、課堂當堂訓練量是多少,在教學過程中都沒有很好的體現。有的老師一堂課就練習幾十個不規則動詞,有的老師一堂課就講一個閱讀短文,甚至有的讓學生做一張試卷,對一對答案,就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4.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達不到課程標準要求。如閱讀教學,新課標對初中學生課外閱讀量的要求為:七年級(三級)的課外閱讀量達到4萬詞,八年級(四級)的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0萬詞,九年級(五級)的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萬詞。通過訪談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閱讀量根本達不到這個要求。
四、教學建議
1.樹立學習意識。
全體英語教師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解讀新教材,探索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對縣里開展的集體會課內容要認真學習,反復研究,及時反饋。
2.形成研究風氣。
英語教師要積極參與問題研究,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實施方案、和操作步驟。要利用網絡交流教學體會,研究教學問題。不斷提高研究水平。
3.探究教學方法。
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教學,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多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勇敢交流,在教學活動和實踐中強化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交際中使用英語、感悟英語、體驗英語,提高英語口筆頭表達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切忌教學的盲目性,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要有利于不同學生的學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以提高。
4.創設外語情景。
課前要開展值日生匯報或講故事活動;課上教師要用英語組織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聽英語,說英語;課后多開展英語教學活動(英語角、辦英語報、英語競賽等)。
5.培養語用能力。
從單詞、詞組入手,培養學生的組句能力,重視連詞成句練習,指導學生掌握句子結構,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如寫作教學,要利用課本中的重點詞、詞組、短語讓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練習,在練習好句子的基礎上(同時注意時態、人稱、單復數),進行組句成文練習。教師在布置寫作之后一定要及時批改,并及時在課堂上反饋,有意識要學生背誦、默寫精彩的句子、語段,對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大有益處。
英語教學工作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惜的成績,但我們還應該積極研究課改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養成教后反思的習慣,在反思過程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反思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要重視集體研究,形成集體智慧,生成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于中學英語教學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中學生的調查報告04-27
中學生追星調查報告04-07
中學生調查報告15篇06-21
中學生閱讀調查報告12篇02-07
關于會計調查報告10-29
英語教學論文01-22
關于春節習俗調查報告04-27
關于電視的調查報告04-26
關于調查報告15篇04-22
關于中學生軍訓心得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