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廣州商學院為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調查報告
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創業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越來越突出。從而迫切需要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該項研究主要通過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情況進行調查,了解我院學生的創業動態,從而讓學院重視開展創業教育,并做出一定的扶持措施,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創新知識的大學生進行創業,成為國家基礎研究和高科技領域原始創新的主力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支持和保障,從而幫助我院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就業。
研究思路
為了準確了解到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情況,了解到他們創業途中會遇到的困難及需要的幫助從而能給其他多數大學生借鑒。因此,在本次大學生創新創業調查中我們對部分大學生做了問卷調查,主要以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狀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看法、讓他們作為創業者的方向選擇及所需要的幫助等情況來反映本次的調查結果,探究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真實情況。根據問卷反映的情況,我們從政府、學校、個人三個角度去分析我院學生創業存在問題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措施。
研究對象與方法
在這次的調研活動中我們針對研究主題編寫了調查問卷《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調查問卷》(見附錄),采取網上發問卷鏈接對廣州商學院經濟系各級學生進行調查以及在12月13日“點石成金”創業大賽決賽現場調查部分參賽者和部分消費者,一共回收了308份問卷。根據研究的需要,我們上網查閱了有關資料和了解了一些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事。運用數理統計法,運用問卷星網絡平臺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并且對其結果進行歸納、分析,結合相關的理論加以闡述,并相應提出建議和政策;在此次大學生創新創業調研活動中我們秉著實事求是,力求數據真實的態度并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調查每個年級段的大學生,保證我們的調查的隨機性和科學性。
一、大學生群體簡介
大學生創業群體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群體組成,現今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因為大學生屬于高級知識人群,并且經過多年的教育往往背負著社會和家庭的種種期望。在現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就業形勢卻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也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
二、從數據分析問題
(一)數據體現出調查的隨機性及科學性
這次調研活動主要目的是了解我院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所以這次調研活動會通過網上問卷和廣州商學院點石成金的會場上進行走訪式派發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皆為本校大學生,能夠準確地提供真實的情況和數據。據調查數據顯示(圖一、圖二、圖三)男女比例差異大,女生居多,但這個比例是符合我校女多男少的實際情況。此次參與調查的年級段分布不均,大一的學生最多,差不多接近50%.而大四的學生最少,僅為2.6%.其次,他們的專業所屬類型分布比較均衡。雖然這次參與調查的年級段分布不平衡,但總體來看是貼近實際情況,影響也不會太大。因此,這次調查能夠準確地反映我院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認識。
圖1:問題你的性別是?”數據圖
圖2:“你是幾年級學生?”數據圖
(二) 我院學生在創新創業好的方面
1、我院學生對創業活動較為關注
據問卷數據統計,有93.83%的學生知道“點石成金”創業大賽,57.14%的學生知道“特步杯”電子商務實戰技能大賽,31.17%的學生知道“贏在廣州”大學生創業大賽,56.17%的學生知道“挑戰杯”創業大賽。這說明“點石成金”創業大賽作為我校的創新創業特色活動,已是我校第五屆舉辦了。在我校,創新創業特色活動的宣傳力度也比較大,為大部分學生悉知。而“特步杯”電子商務實戰技能大賽、“贏在廣州”大學生創業大賽、“挑戰杯”創業大賽雖然是廣東省舉辦的,但是知道這些活動的學生也不在少數,說明我校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認同度較高。(如圖4)對于這些創新創業活動,大部分學生選擇參加“點石成金”創業大賽,其比例占了38.96%,而“特步杯”電子商務實戰技能大賽只占了10.39%,“贏在廣州”大學生創業大賽只占了8.77%,“挑戰杯”創業大賽只占了13.96%,表明了“點石成金”創業大賽充分發揮了其在學校的特色活動的影響力,使得大部分學生對此特色活動有較高的認同度。(如圖5)
圖4:您知道下列哪些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
圖5:您參加過哪些下列哪些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
2、學生有較高的創新創業熱情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在大學四年中或畢業后,有55.84%的學生打算創業,有6.17%的學生正在創業,只有37.99%的學生沒有考慮過創業。這說明,雖然有不少人不打算創業,但是正在創業或者打算創業的學生還是占了大部分的,明顯看出,大學生還是有較高的創新創業熱情。(如圖6)
圖6:在大學四年中或畢業后,您有創業的打算嗎?
(三)我院學生在創新創業存在的不足
1、我院學生對創業有想法但是沒有實際行動
雖然大部分大學生都打算創業,有創新創業的精神,然而卻還有接近一半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學校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而真正進入實踐中創業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僅僅占了6.17%,可見,他們有想法卻沒有行動,甚至學校里的大賽都不敢嘗試。根據“你覺得在創新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是?”這一問題,可以了解到經驗不足,缺乏科學性指導,缺乏人際關系,資金問題, 缺乏創新平臺和引人的想法這幾個困難占的百分比都超過40%,然而經驗不足和資金問題最為嚴重,分別為85.39%和82.47%。可以看出我院學生在創新創業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大多是自身的社會經驗和資金問題,嚴重地阻礙了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熱情。其次缺乏時間,家庭朋友的不支持和個人才能占的百分比是最少。有21.43%的學生認為缺乏時間,24.29%的認為家庭和朋友的不支持和25.32%的學生認為是個人才能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尤為突出的問題是自身經驗和資金缺乏。現實生活中,許多大學生的只有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缺乏社會上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不能夠很好地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起來。同時大學生自己還是一個消費者,沒有足夠的創業資金和吸取創業資金的辦法。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大學生是否有創業創新的打算。
圖7:“你覺得在創新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數據圖
2、創業產品過于簡單化
在針對“正在創業和計劃創業,您會選擇哪種行業或產品? ”這個問題中,更多的學生是選擇食品類和服裝類,而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例卻很少。雖然這種現象符合當今社會的消費趨向,但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于我國的的國計民生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這方面學生缺乏專業知識,缺乏科學性的指導,所以導致學生選擇高新技術產業的比例少。在他們創業或者計劃創業中,食品類和服裝類占得比例最大,分別占了25.65%和26.18%,高新電子產品和服務類次之,分別占了10.47%和15.71%,而網絡游戲、電子軟件、居家用品和建材類所占比例就偏少了,分別只占了3.14%、5.76%、6.81%、1.57%,可見,大學生創業著眼與當今社會的消費趨向,以普通民眾為重點消費對象。
圖8:正在創業和計劃創業,您會選擇哪種行業或產品?
3、缺乏人際關系
當代學生生活空間狹窄,幾乎局限于與家庭和學校,社交圈僅限于親友、家人、老師和同學,對社會實際情況不夠了解,在各行各業認識的人才精英也較少,所以,當他們在創業中遇到困難,需要尋求幫助時,就找不到有專業知識的人可以幫助,因此也阻礙了他們創業道路的繼續前行
4、學校給予的幫助力度不夠
我們就學生在創業中可能遇到困難的現象提出“如果你創新創業,那么你希望獲得校方的什么幫助?”的問題。統計數據顯示,每個選項的百分比都比較均衡。6.88%的人希望學校可以提供一定的資金扶助,盡量減輕剛開始的創業的經濟負擔。另外,68.18%的人認為學校要開設學生創業部門,并且有相關老師為創業學生提供意見,教導學生如何創業和提高創新精神。64.61%的人希望學校要舉辦一些關于創業的活動,提供模擬實踐平臺,這樣更能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對能力。同時,差不多一半的學生認為學校除了開設創業部門外,也要大力開展針對創業的培訓班,專題講座和指導課程。這樣可以增加創新意識和提高自身的知識技能。(如圖9)這說明了學生希望得到學校的幫助,可見學校在這方面給予的幫助的力度不夠,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學生有創業的想法卻不敢付諸行動。
圖9:如果你創新創業,那么你希望獲得校方的什么幫助?
5、創業的行業與所學專業知識不對口
專業知識難以發揮。 據了解,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對與本專業聯系密切的相關行業選擇較少,愿意從事非專業對口創業的占絕大部分。 目前來看,由于大學(尤其是本科)課程設置和教師素質等原因,畢業生的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需求往往對接不上,大學畢業后創業的行業不對口非常普遍。 據常德抽樣調查,有90%的創業學生選擇餐飲、營銷、代理等服務行業,認為服務行業投資少、投入少、綜合素質要求不是太高,易入行。 wWw.Dxs518.cN
二、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政府上:
1、缺乏相應的支持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配套政策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認為就是高校的事情,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的支持,特別是各級政府要擔負起主要責任。目前除了教育系統、勞動保障系統、人事系統、公安系統外,其它系統比如銀行、保險、工商、司法、稅務、投資基金等系統,都還沒有相應的支持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配套政策。大學畢業生進入市場后,如果市場準入標準太高,創業環境不改善,市場游戲競爭規則不公平不規范,創業成果和產權得不到妥善保護,那么,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很容易受到傷害。這些都是在大學生創業政策制訂過程中,要重點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2、政府沒有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環境
我國創業環境在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直接支持、中央政府的創業政策、新企業審批)、政府項目(政府項目中的服務型組織)、研究開發轉移(研究開發轉移的條件、知識產權保護)、商務環境(商務環境中為創業企業提供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和文化與社會規范(社會文化中個人與集體的責任關系)等方面均處于劣勢。
3、政府缺乏開展與優惠政策相符合的創業活動
政府部門組織的大學生創業培訓、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目前仍未有廣泛開展,甚至出現部分地區條件還不足以支持這些優惠政策,引導社會公眾對大學生創業這種新生事物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成為政府工程一項重中之重。
(二)學校上
1、沒有落實好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與社會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
重視開發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創業品質的前題,優秀的導師是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保障。但是我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開發社會教育資源還依然存在漏洞,比如缺少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于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充分利用他們的創新創業思想與實踐平臺,創新教育模式,有計劃分期分批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培養和教育,只是通過系統的看書背書是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不能培養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規、勇于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2、缺少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和專業的指導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是關鍵。據我們調查發現,我們學院舉辦的創業比賽只有經濟系的“點石成金”。我院參加其他的創業大賽都是校外的。校外的創業比賽,在我院宣傳力度不大,大多數學生只是只聽其名不見其實,以至于沒能參加這些創業模擬比賽。據我們數據反映,我校創業比賽中只有一味地比賽,并沒有對參賽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導致一些參賽人員在初賽中被淘汰又不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什么,從而打擊我院學生的創業積極性。
3、缺乏系統性的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并沒有納入我院學生培養目標,尚未形成一種教育理念,也沒有上升到學院的指導思想。我院創業教育只是通過零散的活動組織,內容有限且缺乏系統性。總體而言,創業教育在我院只限于第二課堂的業余教育地位。雖然我院有“孵化基地”,但是對象精英化,受眾面狹窄。由于我院創業資源相對匱乏,創業教育的對象大多是創新意識比較強的學生。
http://www.shddsc.com/【以廣州商學院為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調查報告09-26
大學生創新創業心得08-15
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08-04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08-03
防止創業騙局三例的創業故事08-27
創新創業項目調查報告11-16
廣州市大學生創業政策2017-廣州大學生創業貸款條件及流程09-25
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報告09-25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論文07-31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