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縣農機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章程,依法成立的以農機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服務成員為宗旨,遵循著“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為合作社成員和其他個人或團體提供服務的組織。以下是一篇2016年縣農機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兩個“百千萬”工程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意見》(湘政發〔2014〕5號)及湖南省農業委員會、湖南省財政廳關于印發《2015年湖南省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湘農聯〔2015〕113)號精神,按照“精簡、高效”和 “依法規范、有序引導、分類推進、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基本原則,大力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近兩年來,永順縣農機局緊密結合該縣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實際,以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思路,經過認真地探索和努力,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基本情況
經過兩年的發展,該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數量上由少到多,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全縣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力量,F有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較好地解決了農機規;鳂I與小農戶分散經營的矛盾,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減輕農戶勞動強度,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截止2015年12月6日,全縣依法登記的農機專業合作社14家,分別是:永順縣聯瑞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吊井鄉樹木村勤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三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西元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惠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塔臥鎮文昌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光田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清華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海大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文華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顆砂鄉農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海洋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昌鑫農機專業合作社、永順縣金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共有入社成員524人,其中貧困人口417人;擁有大、中、小型農機具503臺(套),其中:稻-油收割機45臺,輪式拖拉機34臺,水稻插秧機152臺,旋耕機48臺,糧食烘干機15臺(套),其他農機具209臺(套);流轉稻田土地面積7244畝,托管稻田土地面積8156畝。
二、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形式和效應
(一)社會能人與種糧大戶之間的有機組合,互惠互贏,共同發展。2014年,永順縣萬坪鎮彭明就和當地種糧大戶聯合一起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了---永順縣瑞豐祥糧油農機專業合作社(現聯瑞農機專業合作社),購置了價值100萬元農機具,流轉田土面積500多畝。該合作社是一個由農民出資聯辦,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民主管理、實現共同發展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有成員18人,購置了大中型拖拉機、農機具、收獲機械等農用機械。目前該合作社已擁有農機具65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臺,自走式稻-油聯合收獲機4臺,水稻插秧機41臺,大、中型旋耕機3臺,油菜直播機3臺,10噸以上糧食烘干機2臺,其他機械9臺,為農戶提供稻、油機械化生產,包括耕、種、植保、收、烘干、儲運等“一條龍”服務。現在,該合作社共流轉田土面積1200畝,承包期限10年,服務農戶156戶,開辟了“糧食銀行”新篇章,并創品牌—-“土司口糧”稻米,年純收入374.14萬元。
(二)個體戶牽頭與農機戶、農戶有機結合,其運轉形式是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永順縣金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原是經營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個體戶—-向先金,在此基礎上組建了永順縣金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它改變了傳統耕種模式,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的優勢,實現“良種”配“良法”,挖掘品種的增產潛力,推廣精量播種技術。2015年該社與農戶簽訂耕種合同1200份,托管田土面積1500多畝,實現了統一給農戶提供種子、化肥、藥劑除草、農機作用服務,實現了跨鄉鎮的輻射作業規模,實行糧食機械化生產“包產量、包收購、包儲存”新概念。流轉田土面積2100多畝,通過統一機械化生產作業,開發紫米、黑米等多種顏色稻谷種植,并購置無人飛機進行“統防統治”,使大量農業勞力解放出去,從事其他產業活動。該社還安裝了一套價值3-40萬元的高效、全自動的精米加工設備,獨創“顆砂御米、五彩米”品牌,提供了糧食機械化生產的“產、收、加工、銷售”一個新思路。
(三)農機大戶之間的有機結合。永順縣塔臥鎮文昌村農機專業合作社,其運轉形式是其法人王孫清聯合農機大戶,承包土地、代耕代種和作業服務為主,聯合開展機械化生產作業。2015年作業面積已達1600畝,占所在村稻田面積的80%。它通過租賃、土地入股、代耕代管三種流轉形式實現規模經營,對于租賃的稻田,按當年每畝預計總收入的45%提前支付,差額秋后補齊;托管的稻田,合作社每畝收取機械作業服務費,產量收入歸農戶所有,其中是兩種方式:代耕、代插、代收、代植保等服務費380元/畝,另一方式是按生產環節進行單項收費。
(四)基層組織牽頭,把有機戶與農戶聯合在一起,統一調度、統一標準、統一作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服務功能。2015年,在湖南省農機局扶貧工作組的組織指導下,永順縣萬坪鎮上坪村村委會牽頭成立了由村主任田仁培和8名有機戶、258戶農戶參加的永順縣惠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農機具13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臺,收割機3臺,高速插秧機1臺,旋耕機3臺,把松散的農機作業變成集中、劃片、分組作業,使有機戶和農戶達到互惠互利合作雙贏。該村土地流轉采取三種形式,即合作社承租、農民土地入股和合作社代管代營,以此探討不同形式農村土地流轉經營的實施效果和有效途徑,以達到四個目標:即在不減少土地種植面積、不減少糧食產量、不減少農民收益的前提下,達到土地經營規;、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利灌溉自動化、生產技術標準化,合作社統一調度機車、統一作業標準、統一收費標準、統一規范作業車輛、統一為作業車輛安排業務。經過對比實驗,機械化比人工投入成本減少200元/畝,產出效益提高15%,把農民從傳統農業中解脫出來,從事二、三產業,可整年外出打工,增加非農收入。
(五)設立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充分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永順縣吊井鄉樹木村主任李傳國和相距離10公里的咱住村主任向玉定聯合創建樹木村、咱住村兩處水稻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在土地規;洜I項目的實施中,結合永順縣農機化發展實際,確定以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為經營主體,建設成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的基地。該項目區的經營權歸永順縣吊井鄉樹木村勤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所有。該合作社在項目區投資100多萬元,購置農機具54臺,其中大型拖拉機5臺,稻-油聯合收割機2臺,插秧機41臺,旋耕機3臺、烘干機1臺等。合作社統一管理后,重新規劃耕地,打破原來一家一戶的界埂,重新規劃稻田,以適應農機化作業,達到農機、農藝的有效結合。項目區規;洜I后,土地規;娣e逐步擴大,農業良種、測土施肥、新技術灌溉等模式得到有效結合,充分發揮了農機試驗示范基地的作用,逐步成為土地集約化經營的典范,有效地促進了我縣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兩村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依托的農機示范基地建設,直接發揮了“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作用,在促進土地流轉方面,活化了勞動力要素,產生了“走一家、富兩家”的效果。該合作社自籌資金32萬元,興建了占地面積300平方米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辦公樓,設有辦公室2間、會議室3間、會客廳1間及烘干機棚120平方米。
三、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主要作法
(一)在培育上擇優發展。在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中,把扶持較大規模、較強服務能力、有較好社會影響的農機大戶作為扶持重點進行培育,采取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長效機制,以此推動該縣農機專業合作社進入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
(二)在經營上培養引導。在運行過程中,該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需求為出發點,以綜合效益為目標,注重培養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服務功能上實現多元化,經營上走市場化的路子,不僅引導其開展田間作業,同時開展技術培訓、機械維修、新技術推廣等服務項目,推動該縣農機社會化服務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通過合作社的`優勢跑業務,組織成員開展各種作業,以經濟效益帶動發展和建設,讓農民看到合作社帶來的實惠,激發大家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合作社建設和服務的開展。
(三)在發展上政策傾斜。積極協調與各部門合作,為農機戶提供作業或需求信息,積極爭取項目和優惠政策,充分利用農購置補貼政策,對農機專業合作社購置和使用農機具給予補貼。在安排項目時,優先安排農機專業合作社,給予重點扶持,以農機項目的建設來帶動合作社的建設。
四、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一)促進了農機化水平的整體提升。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推動了大型、復式、高性能機械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提高了農機化的發展質量。同時,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完善了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降低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成本,示范帶動能力強、效果好。
(二)完善了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充實了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中間環節,有效承載了基層技術推廣、政策宣傳、農機維修、技術培訓、生產組織和安全教育等農機管理工作,為基層農機服務工作搭建了新的平臺。作為農機服務的延伸和補充,農機專業合作社有效地把廣大機手組織起來,聯合起來闖市場,提高了農機的規;鳂I程度。
(三)提高了農機作業的標準化。農機規模化作業和示范區發展,提高了農機作業標準的推廣和應用。同時依托專業合作社,建立和發展起了3處農機化示范區,為農機作業標準化的實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促進了勞動力轉移和土地流轉。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代耕代種、農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開展規模經營,可以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推動土地經營方式創新,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統一經營向農戶的聯合與合作。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可以有效解決農田棄耕、撂荒問題,支持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
(五)提高了農民科技素質,增加了農民收入。專業合作社為成員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訓平臺,他們在技術上互幫互學,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實現共享,增強了標準化生產和協作意識,提高應對市場的能力和水平。農機戶以資金入股合作經營,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減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農民的投資風險,使農機作業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已經逐步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參與到農村經濟發展各個領域中來,農機作業市場的擴張,技術裝備更新,作業模式的創新都將成為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農機專業合社將不斷為農民搭建更加廣闊的增收舞臺。
(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明顯。農機專業合作社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和訂單農業的發展。實現了作物品種的統一,即可按訂單生產,也可以按市場需求整體出售,從而提高了農產品增加值,促進了農業的增產增收。
五、農機專業合作社運行模式
按照“立足現代農業,發展農業機械”要求,農機專業合作社實行股份制管理,開展集約化經營和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的發展路子,為農戶提供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后農機專業服務。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務綱要》《合作社綱要》《合作社社員管理辦法》《合作社機具維修維護細則》《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等5個制度,并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其經營涉及機耕、機播、機收、運輸作業、農機修理、信息技術咨詢、小型農機具銷售等,其利潤分配采取兩種方式:一是按股金(包括入社股金和農機具折價股金或流轉田土股金)進行比例分紅;二是按出勤作業率和工作效益進行分配,制定統一收費和作業提成標準,實行單人單機核算,扣除平常正常開支外,其余部分年終按股份進行分紅。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主體結構單一、服務領域不寬。農機專業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農民組成,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缺乏專門的技術人員、專業的管理人員、專職的信息人員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員,且以從事單一的糧食生產較多,農業項目開發及時尚服務明顯不足。
(二)管理制度有待規范、運作機制有待完善。對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湖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規定,農機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設置、工商登記、民主管理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經濟效益偏低,發展內在動力不足。
(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扶持政策沒有完全落實。存放高性能、大型農機具的廠庫棚建設用地短缺,農機維修服務組織建設滯后,農機服務組織在享受工商登記、金融信貸、稅收減免、用地安排、用電用油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實,或難以執行到位。
(四)地方財政扶持力度不夠。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只在當年享受地方財政的扶持,后因業務的拓展和后期的相應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大,而得不到地方財政的扶持。
七、幾點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今后農機化發展與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及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把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來抓,明確農機化發展的組織模式以合作社為主,將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支持主體,在財政、稅收、信貸、政策性保險、用電、用油,特別是用地上給予支持,協調各部門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二)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社場庫棚設施建設,確保農機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目前,農機具場庫棚建設嚴重制約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農機具損失浪費現象嚴重,亟待各級財政的扶持與投入。
(三)依法發展規范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做好典型示范、推廣工作。在認真貫徹落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基礎上,運用法律手段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穩定發展。按照“先發展、后規范”的工作思路和“農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場引導、社會服務、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則,逐步將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納入法制化發展軌道,使其有序健康發展。
(四)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由初級階段向規范的高級階段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宗旨是“民辦、民營、民受益”,農機專業合作社隸屬于現代農業企業行列,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組成部分。內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著一個專業合作社的成熟規范程度。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內部管理人員培訓計劃,每年利用農閑季節定期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人員進行一次政策法規、管理知識、服務意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建議各級財政將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做到專款專用,為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保駕護航。
【2016年縣農機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精選16篇)01-12
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情況調研報告范文11-29
縣工業發展調研報告04-07
合作社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3-02
縣林地資源開發調研報告01-31
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的調研報告12-25
天津市農機系統召開調研報告03-15
縣政府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研報告01-31
新聞專業調研報告02-01
會計專業調研報告08-14